主觀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馬克思在《馬克思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中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一文中批判了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從唯物主義世界觀出發,明確提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說:“現在德國的批判著意研究舊世界的內容,而且批判的發展完全拘泥于所批判的材料,以致對批判的方法采取完全非批判的態度,同時,對于我們如何對待黑格爾這一表面上看來是形式的問題,而實際上是本質的問題,則完全缺乏認識。”“費爾巴哈是唯一對黑格爾辯證法采取嚴肅的、批判的態度的人;只有他在這個領域內作出了真正的發現,總之他真正克服了舊哲學。”馬克思指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并受到“客觀”的制約,“人同作為類存在物的自身發生現實的、能動的關系,------”。“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對象是作為不依賴于他的對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這些對象是他的需要的對象;是表現和確證他的本質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對象。”“人作為對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個受動的存在物;因為他感到自己是受動的,所以是一個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自然界,無論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適應的。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須產生一樣,人也有自己的生產活動即歷史,但歷史是在人的意識中反映出來的,因而它作為生產活動是一種有意識地揚棄自身的生產活動。”“意識的存在方式,以及對意識說來某個東西的存在方式,這就是知識。知識是意識的唯一的行動。因此,只要意識知道某個東西,那么這個東西就成為意識的對象了。”“無神論、共產主義決不是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對象形式的本質力量的消逝、舍棄和喪失,決不是返回到非自然的、不發達的簡單狀態去的貧困。恰恰相反,它們是人的本質的現實的生成,是人的本質對人說來的真正的實現,是人的本質作為某種現實的東西的實現。”
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持唯物主義的“無神論”,運用唯物辯證法,研究探索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并認知和掌握了這些客觀規律,提出了可知論,比較科學地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即“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比較科學的“主觀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恩格斯在《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中說:“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么它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生影響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恩格斯在此辯證地舉例說明了“主觀”對“客觀”的作用。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這個比較科學的“主觀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積極地指導著馬克思主義者實踐探索了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充分發揮了主觀辯證唯物主義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對立面的積極轉化:改造好了末代皇大溥儀,改造好了頑固反動的特務頭子沈醉,吸引了原國民黨政府總統李宗仁回歸大陸,等等。這些都是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成功的范例。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說:“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中說:“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毛澤東在此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地追求“主觀”與“客觀”的一致性,并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作出了充分肯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已經深化發展成為“主觀辯證唯物主義”,只是我們此前沒有認識到罷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