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探索:什么是哲學
什么是哲學?這是一個哲學家或者一個哲學探索研究者不可回避,而且必須作出明確回答的首要問題。過去,有著不同的世界觀的哲人都做出了不盡相同的回答。主觀四維唯物主義的回答如下:
哲學理論基礎的三個要素是:社會存在、方法論、世界觀。這是哲學的基本理論部分。這也正是科學的主觀四維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它明確了哲學的研究對象: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亦即“物質、精神、意識”;明確了探索研究哲學的方法論:四維論;明確了探索研究哲學所必須具有的科學的世界觀:主觀四維唯物主義。
哲學是研究探索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學說。只有科學的主觀四維唯物主義才能使哲學真正成為科學。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如果沒有人和人類,這個世界就成為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只有物質存在,只有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構成體”,這些“物質構成體”遵循著“數(shù)理邏輯”及其規(guī)律的量變和遵循著“物理邏輯”及其規(guī)律的質變。“物質構成體”就沒有了人的主觀意識的反作用。只是有了人和人類,才形成了人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構成體”,并在人的主觀意識的反作用下,產生了“人造物質構成體”;才產生了思維,產生了“主觀”和“客觀”,產生了精神和意識,產生了認識論,產生了方法論,產生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世界觀。由此構成了社會存在。
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之存在——包含著“物質、精神、意識”。人和人類社會的“三個屬性”就是:物質屬性、精神屬性、意識屬性。
首先,哲學要研究探索物質世界中的“物質”或“物質構成體”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普遍性,以及其特殊性;然后,根據(jù)人的“三個屬性”的發(fā)展要求,將物質世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應用于人類社會,以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并促進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意識文明建設”。“物質”以“物質構成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由大小不等的無數(shù)個“物質構成體”組合而成,這些“物質構成體”都是以不等的變化速率在“四維時空”中發(fā)展變化,產生相互作用或轉化成另一種新的“物質構成體”,并在解體和轉化過程中遵循著“價值守恒定律”。這個“價值守恒定律”將“物和物”、“物和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人的意識在沒有轉化為精神之前,其意識產物只是虛擬的“物質構成體”。只有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意識產物——虛擬的“物質構成體”才能被建造成為真實的“人造物質構成體”。
其次,進行哲學的研究探索需要有正確的方法論作指導。隨著人類認識論的發(fā)展,人類已經認識到了一維“機械論”的“一成不變”是幼稚可笑的,二維“辯證法”具有局限性,容易使“物質構成體”的發(fā)展進入極端境地。那么,更全面、更先進的方法論就是“四維論”。而在實踐應用中,將“四維論”和“辯證法”結合在一起,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四維論”更全面,它克服了“辯證法”容易走向極端的局限性。
第三,建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堅持唯物主義的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否定了宗教信仰的“有神論”,而這種“有神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宗教也在不斷地為科學技術讓步,向唯物主義世界觀低頭,也不得不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性。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就是“主觀四維唯物主義”世界觀,它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應用了更全面、更先進的“對比與調和”的方法論——“四維論”,并吸收了辯證法“對立統(tǒng)一”中的“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密切結合的優(yōu)點,堅持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變規(guī)律和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中的正確法則,它在人類充分認知和掌握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積極科學地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創(chuàng)建意識”,正確地運用客觀規(guī)律來改造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
第四,堅持正確的認識論。人類的認識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過程,是一個積極實踐的全過程。在這個實踐的全過程中,人們的認識是從對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感覺過程中產生的“感覺”獲得形象的“感性認識”,并在多次反復的實踐過程當中不斷增加“感性認識”,不斷探索發(fā)現(xiàn)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性,記憶于人的大腦和其它信息載體,又在人的大腦中經過“數(shù)理邏輯”和“物理邏輯”的思維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形成“創(chuàng)建意識”。人類依靠所獲得的“理性認識”再次、多次進入實踐,反復無窮,達到更高的認識層次,獲得更新的“發(fā)現(xiàn)”,獲得更精確的真理,形成更精確的“創(chuàng)建意識”,實現(xiàn)了“主觀”與“客觀”的一致性,實現(xiàn)和建立了更完美的“創(chuàng)建精神”。
第五,過去,不同的階級都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但是,哲學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剝削階級建立了以唯心主義為主的哲學體系,形成了客觀唯心主義派別和主觀唯心主義派別,但也在利用唯物主義哲學原理,在政治上籠絡勞動者之民心,以維護剝削階級的統(tǒng)治。勞動者階級建立了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形成了客觀唯物主義派別和主觀唯物主義派別,但也受到了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影響,也在自覺與不自覺地利用唯心主義,比如: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的運用,尤其是軍事上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以及每一場戰(zhàn)爭和戰(zhàn)斗的軍事部署和陣地布局的保密工作,就體現(xiàn)著主觀唯心主義。這在政治學上就表現(xiàn)為“智慧”,用以維護勞動者階級的根本利益。再比如:“善良的謊言”也是用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掩蓋令人悲哀的事實,以防止讓“悲哀的事實”打擊了親人、朋友和同志的精神與意識而陷入不必要的痛苦之中。
哲學探索的目的就是發(fā)現(xiàn)“真理”,并把所發(fā)現(xiàn)的“真理”用來指導實踐。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類探索研究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所實現(xiàn)的主觀與客觀的一致性的原理和理論體系。在“真理”的基礎上,就能建立起科學的哲學體系。“真理”就是我們在改造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的實踐中行動的指南。
現(xiàn)實中的哲學只是學說,不是科學。正是因為哲學學說中存在著客觀唯心主義或主觀唯心主義等偽科學。這樣,在此前的哲學史上,科學和偽科學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自始至終就帶有殘缺的哲學混合體系。客觀唯心主義懼怕于“神”的威力,主觀唯心主義無視客觀規(guī)律;客觀唯物主義無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建精神和創(chuàng)建意識的積極發(fā)揮,主觀唯物主義又容易忽視客觀規(guī)律的制約,片面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等等。這在人類社會歷史的實踐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起到了不良作用、阻礙作用,甚至是破壞作用,使社會產生倒退。
現(xiàn)實中的哲學不是科學,它可以將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結合運用,在實踐中巧妙地調控處理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精神、意識”這三個屬性,立于權利斗爭的不敗之地,并取得一時的成功。這就表現(xiàn)出了哲學學說之強大的政治智慧。因此,哲學在西方社會,又被稱之為“愛智慧”。
哲學本來是具體的,只是由于人類歷史上認識論的局限性,哲學才被“抽象”化了!
因為哲學研究的是“物質、精神、意識”。對于人和人的群體以及整個人類社會來說,他們本身就具備“物質、精神、意識”,人和人的群體以及整個人類社會則是最復雜的“物質構成體”。研究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構成體”和“物質構成體”之間及其內部“量變”和“質變”的規(guī)律性及其關系屬于“數(shù)理學”和“物理學”的內容,研究人和物質之間“量變”和“質變”的規(guī)律性及其關系則是經濟學的內容,研究人和人之間“量變”和“質變”的規(guī)律性及其關系則是政治學的主要內容。對人和物質之間“量變”和“質變”的規(guī)律性及其關系、人和人“量變”和“質變”之間的規(guī)律性及其關系進行綜合研究,則是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哲學則是總結概括“數(shù)理學”原理和“物理學”原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來研究“物質”和“精神、意識”之間,“精神”和“意識”之間,以及“精神”和“意識”自身內部之間“量變”和“質變”的規(guī)律性及其關系。這就使得哲學和經濟密不可分,哲學和政治密不可分。哲學是指導經濟和政治發(fā)展變化的綜合理論體系。
因此說:哲學是具體的。哲學的發(fā)展由“感覺”到“理性”,正在向著科學的“主觀四維唯物主義”世界觀發(fā)展。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