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拿日本開罵
何必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內閣府20日發表的“社會意識輿論調查”顯示,對“日本正朝壞方向發展的領域”的回答中有31.3%的人選擇了“外交”,比去年2月進行的同類調查上升了7.8個百分點。而回答景氣、財政、雇傭和勞動條件等內政領域“正朝壞方向發展”的人在減少,從而凸顯了日本國民對小泉外交的不滿。據此間輿論分析,這反映了日本民眾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導致與中國、韓國關系冷卻,以及對朝鮮綁架人質以及朝核問題的解決依然遙遙無期等的不滿。據報道,日本自1998年在“社會意識輿論調查”中開始設立這一提問以來,選擇“外交”的人在2000年12月的調查中最少,為10.5%。2001年4月小泉政權誕生以后,該數據持續增加,在過去的幾年間增加了近3倍。(2006年5月21日新華網)
這種報道,其傾向性非常之明顯。其實,在主觀性很強的信息使用上,如此內容并不是什么新鮮舉措。就像對于《紅樓夢》魯迅說:“道學家見淫,經學家見易,才子見纏綿,流言家見宮闈秘事,革命家見排滿。”這才是個見仁見智的世道。換作當下時髦的說法,就是半杯水效應,也就是說,傻乎乎笑逐顏開的樂觀主義什么時候看到杯子里那半杯水都認為:不錯,還有半杯;而像老潘這種憤世嫉俗吹毛求疵的悲觀主義者卻總是看著那空著的半個杯子,認為這才是世界的災難。
而如果只是選擇這種日本的負面消息來說,那就是故意為之的了。
從上個1990年代開始,中國改革進入了日益艱難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頻仍并積淀下來,一屆政府移交給下一屆,就像擊鼓傳花那般,看到那一任上會爆發出來誰趕上誰倒霉。在經濟高速增長的眩暈當中,人為地掩蓋矛盾狀態,并且利用宣傳輿論越來越強有力的控制折磨國民對于自身生存環境的知情權。而當國內的輿情已經不足以消弭民間負面情緒乃至社會心理形成的浩大洪流的激蕩蔓延之際,則挑唆、縱容并利用民間流行的非理性到了近乎瘋狂而偏執的民族主義在愛國主義的幌子下進行著移花接木暗渡陳倉的勾當,拿著中日之間的百年宿怨當作轉移國內矛盾的道具。
小泉政府在外交上獲得了輿情低分,這就要被中國人拿出來評頭論足說三道四,而這種事情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
實際上,日本國民對于外交的認知程度,遠遠不像中國人這樣清晰,或者說,日本人對國內事務的關注,要大大強于對外交往的重視。這點是中國人很難理解的。原因并不在于日本人的特性,而在于中國人。1840年之后,中國就成為世界列強的瓜分對象,百年恥辱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近代史,更是積蓄下來中國的殖民心態。這點,延續至今的“外事無小事”的民族意識就是最顯著的表征。
而這種殖民地心理,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少見的。所謂崇洋媚外,這是全世界惟獨中國人才有的詞匯。歐美日的國民對于這個詞匯的產生和沿用感覺不可理喻,根本無法理解怎么會有如此民族意識。
姑且不說日本在二戰后被美軍占領,獲得了什么樣的集體意識,以及再往前說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被外族侵占而成為亡國奴的經驗,只看其一衣帶水的韓國在比中國漫長得多的日本占領時期總共出現了多少內奸(韓國人稱之為“韓奸”)?3000人,并且現在還在對這些賣國求榮者進行法律與道義追究。而中國呢?全世界歷史上,只有中國人在日本軍隊侵略時出現了我們所謂“偽軍”的協助侵略者的正規軍事力量,更不用說包括汪精衛這種國民黨政府最高官員出任日本人組閣政府長官這種古今中外聞所未聞的壯舉了。即使是國民黨軍隊,面對日本人的進攻又干了些什么?這大概早就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可以查詢。只是說,日軍100多人進攻張家口,中國十幾萬守軍倉惶而逃,讓日本人兵不血刃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城池,這也算是中國軍隊的榮耀了。如果計數中國人到底出了多少漢奸,那將是個什么樣的工程?如果要對漢奸進行法律和道義追究,又將是個什么景象?
到了當下,中日之間的糾葛也一直被拿來說事。1月10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日本在第三輪中日東海問題磋商中已經接受了中方一貫主張的共同開發原則,但雙方并沒有觸及有關資金以及利益分配的問題。此前,日本外務省官員否認了日中兩國已經就共同開發東海油氣資源問題達成協議,表示中國在第二輪磋商中提出的共同開發建議遭到了日方拒絕。日本政府在其提出的共同開發方案中,希望通過向中國有關方面提供開采東海石油天然氣所需的資金,采取日中共同開發、共同分享生產出來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形式來解決爭端問題。觀察家認為,中國將難以接受日方方案。因為中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也就是在日本單方面劃定的日中中間線西側的東海海域內開采石油天然氣。日本方面以在日中中間線附近開采可能會吸走中間線東側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為由,要求中國方面立即停止開采,并提供地質勘測數據是毫無道理的。另一方面,在鋪設從天外天油氣田到平湖油氣田、從平湖油氣田到上海的海底石油運輸管道的過程中,中國方面承擔了巨大的開采風險。在東京的觀察家認為,很明顯,日本現在以提高開采資金的形式要求分享中國方面已經進入生產期的東海油氣田是巧取豪奪,當然會遭到拒絕。日本政府提出的共同開發方案還虛假地表示,由于平湖油氣田地質結構沒有跨越日中中間線,可以不列入共同開發的范圍。看起來日本政府挺大度,承認中國的權益,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陷阱。如果中國接受了這個方案,就等于承認了日本單方面劃定的日中中間線,將日中中間線以東海域的所有海洋資源全部讓給了日本,給中國今后同日本在東海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的談判中留下無窮的后患。因此,中國很難接受這個方案。實際上,中國方面很早就建議中日兩國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但當時的日本政府沒有采納中國的這個建議。也沒有同中國就共同開發的可能性進行探討。中國方面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進行開采。
就此編輯部點評道:比起安大線之爭、印尼天然氣項目和泰國運河項目的爭奪,東海石油糾紛更具對抗性、更危險。中國在東海油氣資源問題上一直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立場,早在幾年前就曾提議與日本聯合開發東海天然氣田,中方是很有誠意的。而日本一直對中國的提議表現出消極態度。后來又開始授權民間企業在東海鉆探天然氣,使兩國爭執升溫。近來又表示愿與中方聯合開發東海天然氣田,但提出一大堆無理要求和毫無誠意的合作方案。對于日本的這種種行為,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正試圖突破現存的遠東雅爾塔格局。中國的所有油氣田均在日本自己劃定的日中中間線中方一側,其次,中國有關方面已經單獨承受了勘測和試開采的所有風險。希望中日雙方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早日妥善處理和解決東海問題。
怎么樣?中國的媒體對此很難取得其他別出心裁的立場和視角。涉及到對日關系,現在中國已經是個屢試不爽的勝地,如果有類似馬立誠那樣竟敢提出什么對日關系新思維的人,注定要在洶涌而猥瑣的口水之中被淹沒。
3月8日快訊,在悄然無息之中,日本經濟已連續49個月實現了溫和增長,經濟復蘇連續性直逼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伊奘諾景氣”時期57個月的歷史紀錄。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的周期變化給世界經濟格局帶來了深遠影響,在復蘇的“日本季風”吹拂下,世界經濟航船正朝著新的方向前進。對于同處亞洲的中國而言,近鄰日本的經濟復蘇也將給中國的發展帶來眾多的不確定性和潛在影響。(1)貿易環境可能惡化,首先,日本經濟復蘇造成了國際貿易需求結構的悄然變化,在全球經濟增長日趨穩健的背景下,如果將需求總量看作一個整體的蛋糕,那么日本經濟復蘇引致的需求搶占效應勢必會帶來新的蛋糕分配問題。“日本制造”在經濟復蘇大潮下將對國際市場形成巨大沖擊,歐美國家不得不面對內部需求空間不斷被擠壓的局面。以汽車行業為例,通用、福特2006年1月的銷售量同比下降了2.5%和4%,同期本田、豐田和尼桑的業績卻增長了8.7%、2.7%和2.2%,此外,在新一輪的“日本攻勢”下,歐美國家內部保守行業勢必會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而這種壓力的疏散很可能通過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貿易壁壘增強得以實現。而近來廣受爭議的“中國制造”將在發達國家市場爭奪戰中無辜地被推上貿易博弈的風頭浪尖。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此番經濟復蘇中最大的一個疑點在于進口需求的疲軟無力和變化無常。(2)貨幣政策選擇的困境,日本經濟復蘇引起了國際貨幣環境的時代交替,中國經濟可能因此面臨較大的政策困境。經濟復蘇之下的內需增長穩定、工業投資激增讓日本政界和經濟界達成了一致共識:通貨緊縮漸行漸遠,走出零息時代的時機業已成熟。種種跡象表明,日本貨幣政策轉向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在3月8日、4月10至11日、4月28日和5月18至19日的某一次利率會議上,日本央行很可能做出首次加息的決策。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將深受影響。
快訊點評作:日本2005年四季度的GDP增速達4.9%,遠遠超過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速度,而此前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資產泡沫和金融資產價格失調問題,在最近幾年的改革中已經得到徹底扭轉,目前日本經濟的實質性指標都出現上揚跡象,如消費者物價指數、企業投資景氣指數等。最重要的是,日本的金融體系已經比較健康,此次日本經濟復蘇將在相當長時期內持續增長。日本經濟復蘇得益于中國的經濟增長帶來的進口增加,而目前日本經濟復蘇、增長速度加快,使得中國要趕超日本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從貿易上講,兩國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文化都比較接近,日本經濟復蘇對我國而言應當是個利好,我國可以把對美國的出口轉向日本。但由于日本市場相對封閉,流通渠道復雜,中國出口產品過去也難有價格優勢,日本經濟復蘇能否帶來進口中國產品的增加還很難說。日本經濟復蘇吸引大量資本流入日本,因此在資本交往方面,日本復蘇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利好。
如此,日本經濟的增長將對中國經濟構成嚴重的威脅。而考慮到日本經濟總量數倍于中國(更不用比較人均GDP或者人均收入),日本將成為中國這條巨龍騰飛的最大障礙。
可是,如果拋開被意識形態掌控所形成的偏狹,冷靜而理智地看待日本,我們會見到什么呢?
2002年韓日世界杯期間,各國記者螞蟻般忙碌,在緊張的賽事報道后,他們不約而同地驚異看到,一場場比賽完畢觀眾離去之后,幾萬人的運動場看臺上竟然找不到一片廢紙。那些歐美記者驚嘆到,如此公共意識的民族,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民族!
而針對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國家一直詬病的日本政府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之舉,我們的輿論總是裝聾作啞地制造著偏聽偏信,全然不顧日本國內在這發方面對戰爭責任的分析,以及日本人討論的為什么著名的東京戰犯法庭審判只是把東條英機等戰犯推上審判臺、卻把戰爭最大的主使者(也應該是最大的戰犯)日本天皇豁免、麥克阿瑟之流為什么要對日本天皇網開一面之類的詰難。如果不涉及這類責任領域,中國人非議的靖國神社現象只不過是在隔靴搔癢。
再往前看。明治初年,一個旅日德國醫生貝立茲,對當時明治政府激烈的教育改革評論說:“我們歐洲經過五百年才達到的文化發展,日本國民只需要十年就達到了。這是文化革命,而不是文化發展。”日本學者桑原武夫更精辟地指出:“明治維新是個文化革命,而其成功的要因在于民眾高度的讀寫能力。”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就確立了“教育是日本立國之本”的國策。短短十年左右時間,日本國民的識字率就由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多,猛升到百分之九十多。“二戰”戰敗后的日本更是舉國上下勒緊褲帶辦教育,從而帶來了20世紀60—80年代日本經濟的騰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強國。
這是個什么樣的民族?中國人似乎更應該思考,為什么一個歷史上從來都是向中國進貢的附屬國(如此視角與大國沙文主義無涉,只是援引歷史事實)在短短幾十年間就成為中國最危險的克星,日本成長的經歷到底能夠讓中國人領略到些什么。(對比一下中國的文化革命、以及此后改革開放所實施的教育到底是個什么貨色吧。)
日本近代思想家岡倉天心指出,明治維新的最大成功在于制定了立憲政治。在日本“帝國議會召集以來,國是、國法有效實行,經過實驗時代,立憲政治終成為日本政治意識的傳統要素”。英國歷史學家威爾斯在其《世界史綱》中認為,“明治維新后近代日本‘以驚人的精力和智慧把他們的文化和組織結構提高到歐洲列強的水平,在人類全部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像日本那樣闊步前進。’”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給《大英百科全書》撰寫卷首論文中寫道:“明治時期的日本,就是這樣想把所有的東西都一下子加以改變。這里不可避免地要附帶產生一些弊病,但毫無疑問,它會使日本更容易引進西方文明。這種情況似乎和德川末期的攘夷運動大不相同,但是唯有這種主動汲取外國文明的精神才是日本人的傳統性格。自古以來,日本人就是如此。從好的方面來說,是對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寬宏大量;從壞的方面來說,是日益醉心于外國文明的模仿者。”
如果按照吉田茂的話,那么中國到底是對包括日本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的寬宏大量,還是日益醉心于外國文明的模仿?這點似乎不用作任何分析,只是從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在如今中國年輕人打電話即將掛斷之際,還有幾個人不說“拜拜”而說“再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