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軍人生來為戰勝
央視國際
2006年01月20日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新聞會客廳》。通常我們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對于士兵和將軍來講什么同樣重要呢?在一位軍人眼中,不管是將軍還是士兵,最重要就是勝利精神,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他就是國防大學的金一南教授,金教授您好。
金一南:你好。
作為一名軍人,金一南始終提醒自己“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即使在現今和平時期,他仍然時刻保持著對勝利的追求。
金一南在演講
針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金一南在國防大學開設了“現代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這是一門專為國家政府和軍隊的高層決策者開設的課程,在課堂上,金一南教授的就是在發生危機和沖突時,作為一方決策者如何應對,并獲取勝利。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秘書局,中央政策研究室,軍委辦公廳等多個單位的高層決策者都曾聽過金一南的課程。而許多聽過他講課的決策者,都曾再次邀請他赴自己的部門授課。
主持人:您有一門課叫現代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的這樣一個課程,給國家領導人,給軍隊的高層領導都講過,據說特別受歡迎,這樣受歡迎的程度,您覺得主要得益于什么呢?
金一南:我覺得得益于現在社會劇烈地變化,傳統的那套機制在今天已經受到很強的挑戰。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2001年的時候一個非常小的事情,2001年2月份,日本的一條船“愛媛”號在夏威夷被美軍的一條潛艇撞沉了,大約有十幾個日本人死亡,這個消息傳到了日本以后,日本首相森喜郎當時在干什么呢?他當時在高爾夫球場,他拿著高爾夫球桿正在打球呢。消息傳到之后,他拿著手機,他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后,他把手機關了以后繼續打球,結果這個消息被媒體抓住了,“愛媛”號被撞沉,十幾名日本人死亡,而日本首相繼續在高爾夫球場揮舞高爾夫球桿,一下炒得特別熱,日本的反對黨全部群起而攻之,日本的國會攻森喜郎攻得非常厲害。當時就說了,你作為首相,首相應該有國父般的胸懷,如果死亡的人是你的家人,你會這樣嗎?
主持人:您覺得這個事情的關鍵是首相把手機關掉,接著打高爾夫球,還是說這個消息本身讓公眾知道了?
金一南:這兩個因素都有,一個,過去這個事情按照用傳統的方法,這個事情首先傳到領導者那里,領導者有條不紊地處理之后,通過新聞告訴民眾,這個事情我怎么處理的,但是現在這一點被打破了,就是現在這種橫向信息,我們說網絡也好,手機短信也好,橫向信息大量傳遞,把傳統的信息傳遞循序打破,現在領導者與民眾同時能夠得到消息,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民眾還先于領導者知道,這給領導者帶來非常大的被動,森喜郎這個被動,他事后解釋,他說我把手機關掉了,我想我的部署,我已經交代他們了,我認為他們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但是媒體把這兩個消息放在一起,一邊是日本的沉船死亡,一邊是森喜郎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高爾夫球桿。在日本社會輿論大嘩,當時森喜郎的民意調查度一下就跌到了6%,非常低,導致他最后兩個月之后下臺,2001年4月下臺,當然森喜郎下臺有很多別的原因,經濟沒有搞好,社會穩定沒有維持住等等一系列原因,但是“愛媛”號的沉默是最后導致,我們說駱駝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壓死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給森喜郎致命的一擊,森喜郎在最后一擊的情況下被擊倒。
主持人:您把這樣一個來自現實當中的例子,講給高層的決策者聽的時候,他們有什么樣的反應?
金一南:大家的反應還是比較強烈,就是大家對現在這種信息社會,對信息的傳遞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現在這種信息傳遞的速度已經導致整個決策機制必須發生很大的變化。從社會來看,各級領導普遍準備不足,我當時還給大家舉過一個例子,1999年5月8號我們大使館被炸這個例子,我們就看當時信息傳遞的速度,當時北京時間1999年5月8號凌晨5點45分,我們大使館被炸,這個消息如果按照正常的渠道,通過外交部,通過新華社,傳到國內,報送有關領導,這條信息渠道我們估計耽誤的時間會比較長,五點多使館被炸,我估計得七點多、八點多以后才能傳到最高領導人那里,但是1999年當時的速度已經達到什么地步?5月8號5點45分使館被炸,6點24分,新浪網推出了第一條消息,標題新聞,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
主持人:公眾可以第一時間了解這個情況了。
金一南:對,而且在6點40分新浪網推出第二條消息,就是駐南聯盟使館被炸的人員傷亡情況,還不到一個小時,連續推出兩條消息。我們講現代這種信息傳遞打破了傳統的信息傳遞,給領導造成一種什么樣的沖擊呢?就是普通民眾不但能夠與領導者同步,甚至可能先一步知道危機的發生,領導者還不知道,民眾已經知道了,我們可以設想,如果5月8號那天早上,任何一個早起的網民,起床起得比較早,他首先看到了,他就能先于黨和國家知道我們駐南聯盟使館被炸。
主持人:公眾比領導人先了解信息,對領導做決策來講有什么影響呢?
金一南:它帶來的沖擊是非常大的,首先我們說公眾了解了以后,了解就要參與,就不是簡單的我知道情況,我要參與,這個情況應該這么處理,你們沒有這么處理我就覺得不對,就不滿意,要參與。這種參與就導致領導者的決策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然后你的決策效應在眾目睽睽之下接受檢驗,不像以前了,我們以前發生一個大的沖突,實際上像俄羅斯前蘇聯以前,它沉沒一艘潛艇,潛艇沉沒可能十幾年以后公眾才知道,十幾年以后才知道潛艇沉了,死了多少人,現在不行了,庫爾斯克號潛艇一下沉,全世界全部都知道了,這種給領導帶來非常嚴峻的考驗,就是領導者今天思索的時間非常短,他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思考、判斷,商量商量、研究研究、斟酌斟酌,這種時間沒有,就是今天領導者的決策環境比以前領導者的決策環境空前嚴酷。
面對嚴峻的決策環境,掌握應對危機與沖突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金一南的課程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在課堂上,金一南強調,如果在危機和沖突中掌握絕對的主動權,控制整個局面,最重要的一點是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應急機制。
金一南:這就是今天我們研究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天我們必須建立一種危機處理的機制,這種機制的作用就是機制比人強,一旦碰見這樣的關鍵時期,一旦領導者處置不當,它的機制能起很大調整,我們說“9·11”事件就非常典型,“9·11”事件當時從美國總統布什來說,“9·11”事件當前他是驚惶失措的,“9·11”當天他實際上脫離了指揮崗位11個小時,將近12個小時,他在美國空中飛了一大圈,躲避所謂的暴徒撞他的飛機,實際上也沒有,沒有暴徒開飛機撞他,但是當時謠言滿天飛,據說有暴徒開飛機要尋找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他不敢著陸,換了好多地點,在美國空中到處飛行,他脫離了指揮崗位將近12個小時,但是美國當時在“9·11”之所以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危機,就是它的機制所起的作用。它啟動了兩個預案,一個空中禁空計劃,一個政府的應急預案,兩個預案有條不紊地啟動。我們可以看到,當重大危機發生的時候,像美國總統這樣的主要領導者脫離了指揮崗位,他指揮失序了,但是機制能發揮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機制比人強,建立機制的問題。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機制是個死的東西,最終起作用還是人,比如說布什驚惶失措在空中亂飛,地面指揮的是誰呢?是副總統切尼在那兒指揮,切尼在運用這個機制,這是我們講到今天的這種危機處理,雖然給我們提出建立機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絲毫沒有抹煞個人的作用,就是個人在危機中,尤其是主要領導者在危機中的決斷、膽略,他的見識和他平常的積累和決斷,對于成功地指揮和處理一場危機仍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您講的這些觀點當中,哪些是屬于一個學者的觀點,哪些更屬于一個軍人的觀點?
金一南:我覺得有些時候也比較難以分開,我們講沖突與危機處理,我們從學術領域可以給它做很多探討,但是這些探討最終到一點,就是我們剛剛重復的問題,就是人的作用,人的作用在這一點里面就經常拉出來,就是一個軍人的素質,就像克勞塞維斯講的那樣,克勞塞維斯的戰爭論被列為西方的現代軍事理論的基礎??藙谌S斯的戰爭論里面就有描述,他對優秀軍人的描述,他講了一種非常優秀的軍人,就是能夠在黑夜中發現微光,這個軍人就非常優秀,別人覺得一片黑暗,他竟然能夠發現前面有一些微光。但是克勞塞維斯講了,更加優秀的軍人是敢于跟隨這些微光前進,他比發現微光還要優秀,他敢于跟隨這些微光前進。我們說危機處理就是這樣,它是一門行動科學,所有的理論到最后必須付諸于行動,它是指導你行動的科學,如果你僅僅從理論上全部都明白了它的道理、條文,甚至它的預案全部都有了,但是最后你沒有行動的預期,最后所有的一切煙消云散。我們在這里面講到理論結合和軍人的素養,在這里面軍人的素養還是很有用處的,到了最后行動,必須行動,最優秀的軍人是敢于跟隨這些微光前進的軍人。這也是為什么美國有非常奇特的現象,美國的大企業界,西點軍校畢業的軍人不少,就是西點軍校畢業的,最后在部隊服役退役了,現在很多大企業的CEO的執行、總裁很多都是,有相當一部分,美國人有統計,企業管理界西點軍校畢業的人很多。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微光,在危機處理當中什么是您說的這種屬于找到了微光,還要敢于跟著它前進的光點是什么?
金一南:我覺得這種為整個危機處理中,按照毛澤東的話說就是這種樞紐的能力,毛澤東講了一句話,他說“抓住戰略的樞紐部署戰役,抓住戰役的樞紐部署戰斗”,有些人打很多仗他打敗了,但是關鍵時刻他勝了他就勝了。毛澤東這個話我經常想起,我們講了現代危機管理中的控制理論,危機管理我們講不是解決問題,很多問題是難以解決的,危機管理中一定要實現控制,我發現了這些微光,可能跟隨這些微光,我也不能徹底把問題解決,但是我必須對局面實施控制,絕對不能讓局面出現失控。
主持人:可不可以給我們講一個真正出現過的危機微光出現的時候被決策的人抓住,然后順利解決?
金一南:當然我講這樣一個例子可以作為一個負面的例子來講,就是在危機中這種微光。
主持人:錯失了這道光是嗎?
金一南:不是,他捕捉了,捕捉這道光所帶來的影響,“9·11”事件發生之后,對美國來說沖擊非常大,我們看美國人怎么利用了“9·11”危機,他發現了一線什么樣的微光?最近退役的美軍中央總部司令弗蘭克斯,他的回憶錄,叫《美國一兵》,出版了,他的回憶就講,“9·11”事件當天晚上布什總統給我打電話,就是問我有沒有在阿富汗進行全面軍事行動的計劃,弗蘭克斯講,我舉著電話聽懂,一時語塞,我呆住了,沒有這樣的計劃,美國人從來沒有在阿富汗進行軍事行動計劃,沒有,因為在阿富汗這個地區周圍沒有任何一個美軍基地,一個基地都沒有,美軍全軍上下沒有一個懂得普什圖語的人,就是懂得阿富汗當地語言,一個都沒有。
主持人:為什么在“9·11”事件當天晚上布什會打這樣一個電話出來?
金一南:布什要利用這個危機進行阿富汗戰爭,把腿伸到中亞地區,要在中亞建立立足點,對這個危機的利用,就是這線微光出現了,我們看布什就要求中央總部拿出計劃,中央總部司令講了他沒有計劃,從來沒有,一個,阿富汗周圍沒有任何的美軍基地;第二個,全美軍上下沒有任何人懂得普什圖語言,沒有一個懂得當地的語言;第三個,美軍從來沒有針對阿富汗的地形進行針對性的適應性訓練;第四個,美軍參聯會,參謀長聯席會議沒有針對阿富汗作戰計劃。拿著電話聽筒,沒有辦法,布什命令他十天之內拿出作戰計劃。結果弗蘭克斯在回憶錄上講,他是在9月19號給布什打電話,中央總部八天拿出了作戰計劃,10月7號阿富汗戰爭開始,就是從“9·11”事件到10月7號不到一個月,一場大規模戰爭開始。當然我們講這實際上是一個負面的,但是我們看美國人怎么利用危機的,這是一個負面的東西。美國人講,阿富汗所代表的中亞地區,是世界上最后一塊戰略真空地帶,美國人從來沒有進入,進入很困難,因為傳統的受俄羅斯影響很大的,傳統的俄羅斯后院,但“9·11”事件機會出現了,拉登在阿富汗,拉登有可能與“9·11”事件有涉,一個非常好的借口進入中亞,你雖然沒有準備好,我也要進入,在這種情況下當機遇出現了以后,危機處理中出現這樣一條原則,就是機遇比做好準備更加重要,捕捉機遇的能力。在這一點里,美國人毫不猶豫地捕捉了機遇,他們沒有做好準備,但是他們毫不猶豫做好了準備,進入了中亞。
主持人:這個事兒本身是負面的,但是它給我們的啟示是正面的。
金一南:對,它的啟示,其實我們很多經驗是從哪兒學的?從教訓中學到的,就是從負面的里面積累正面的因素,從一個負面的教學里面你能學到很多東西。
現在在公眾面前侃侃而談的金一南教授,多年前,卻只是一名工人。文革期間,由于家庭原因,金一南被列為“可教育好的子女”,在一家玻璃廠做工人。1972年,金一南參軍,成為一名通信兵,這段時期,金一南自學了世界通史和西方哲學史等。80年代初,金一南被調到國防大學圖書館工作,當時的中國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金一南開始特別關注國際戰略問題、安全問題和重大國際事件,他在圖書館讀了大量有關這些方面的書籍。
主持人:現在聽您這樣言之有物,特別自信、肯定地講您的觀點,我想大家很難想象您在入伍之前是一個玻璃廠的工人,入伍之后又是無線電技術兵,更難想象您還是一個普通士兵的時候,您自己讀了西方哲學史,很大不同的這種硬的學問,自己去啃它,目的是什么,是想改變現狀,想去考學歷嗎?
金一南:我覺得我們當初就像我也開始講,我們學習主要來自于困惑,就是對很多情況不理解,不了解,來自于困惑。我們當初學習的時候,我認為當初學習功利,沒有功利的考慮,不是想考學,不是想改變現狀。
主持人:什么樣困惑讓您對這些領域關注呢?
金一南:最初想了解自身,然后想了解社會,然后想了解世界,就是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走到了今天。
主持人:后來您為什么選擇了國際戰略這個問題研究呢?
金一南:其實很多選擇不是我做出來的選擇,是組織上認為我干這個合適,光明日報有位同志跟我講了一句話,我認為他講的很好,他說金一南像你這代人,50年代出生的人,你們很難左右自己的命運,隨著社會的大起大落,我們不像今天一樣,今天人選擇的余地非常大,我們沒有太大的選擇的余地,我們只能在很多情況下隨著社會的大潮隨波逐流,但是他講了一點,他說你的一個優勢就是你能夠在每一點上,不管這點在哪里,都把你在這一點上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當然我覺得他講得很高,我自己回想起來,有時候當局者迷,我自己都搞不清楚,但是它的話我思索了很長時間,就是社會有不同的分工,但是人不應該被社會分工限制死,你應該超越分工,超越分工當然你,我們總得吃飯吧,你總得有個飯碗,你總得掙工資,所以你在一定情況下必須得服從分工,但是分工是社會對你的要求,但是你怎么實現自我呢?你這樣一個人,有很大的能量,你怎么把它發揮出來,你要超越,就是超越分工,一方面你要干好你的本職工作,另外一方面你要超越它,我覺得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這么干的,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可能來源于超越,不斷地超越自己的本職的工作,所以當上級把你放到那個崗位上去,你就能夠勝任。
金一南在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
90年代初,金一南被派往美國國防大學圖書館進行考察,但是,他并沒有局限于此,考察期間,他把美國國防大學是怎么運作的,教學科研怎么組織的,以及行政體系是怎么構建的統統了解了一番。回來以后,金一南專門做了一系列的報告,這組報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對我國軍事院校的建設起了很大的借鑒參考作用。
主持人:您當時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去觀察的時候,什么讓您印象最深,觸動最大?
金一南:當時對我觸動最大的一點就是后來我回來寫了一篇東西,叫世界上最不應該談論戰爭的國家在天天談論戰爭,美國從它的地緣環境來說,它空間好,沒有國家威脅它,它就兩個國家鄰國,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兩個國家國力都很弱,國內建設得也很不錯。在這種環境中,我感到非常吃驚,他們在這種環境中規劃毀滅對手的戰爭,我感到非常吃驚。尤其是那次參觀它的海軍軍官學院,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院,叫尼米茲圖書館,尼米茲圖書館我進去看,我當時的印象,我說你的圖書館太漂亮了,圖書館的玻璃非常大的玻璃,我覺得就有這面墻這么大,一面的玻璃,外面的切撒皮克海灣,海灣里面海鷗飛翔,還有三角帆船,非常漂亮,跨海橋,遠處的別墅隱約可見,遠處的小島隱約可見,風景非常漂亮。我當時就問陪同我們參觀的一位海軍上校,我就問他,我說在這么好的環境里,誰還看書,窗外美景美不勝收,哪有工夫看書?他就反問我,他說你看,周圍的軍官都在干什么,我一看周圍的美國海軍軍官,每個人一個小桌子,一臺筆記本支起來,一摞資料,這摞資料里波黑的沖突、中東的能源危機、南中國海未來的航道控制等等一系列,他們就在這么好的環境里,我經常講,在這么優美的環境里,他們在進行戰爭問題,規劃毀滅對手的戰爭。
主持人:作為軍人不就是應該這樣嗎?
金一南:對,尤其軍人在一片歌舞升平的環境下他們還保持這種,讓我感到非常震驚,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是有差距的,平常從我們來說,當然不光是軍隊的問題,我們叫稍富即安,兜里有了兩個錢了,馬上覺得和平安寧,什么問題都沒有,差別很大。西方有句話,真正你想和平嗎?那么你就準備戰爭。這是西方的一個格言,東方我覺得對我們來說,你想和平嗎?那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吧,我們經濟剛剛一發達起來,很多人就覺得武裝力量是多余的,國防建設有沒有沒關系,我們都全球化了,大家都連在一起,我們現在主要是做生意,有沒有國防,有沒有軍事力量是無所謂的,我們在今天看,我們的安全環境其實比美國壞很多,但是我們的這種警覺性,從整個民族來看,美國的這種警覺性要差。他們在那種情況下給我非常深的印象就是他們這種民族的警覺性,實際上當然他是很過分的,過分變成一種,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話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傾向,帝國主義的行為,他產生這樣的行為,手伸得非常長,到處在控制,美國的安全利益遍布全球,哪兒都要控制,范圍很大,我們我覺得我們就顯得太不夠了,我們僅僅認為,我們只要家庭安全,國家沒什么大問題,好像我們就安全了。
主持人:您有了這樣的觸動,因為這個觸動您能做什么嗎?
金一南:這種觸動實際上我們經常講,現在不是叫比較學嗎,比較經濟學,比較文學,我們講比較戰爭學,比較安全學,你看他們的安全觀,你看我們的安全觀,一個民族怎么認識自己的安全,他們從來不以和平為安全,因為和平不等同于安全,我們很多人把和平作為安全,其實和平是分不同質量的,有低質量的,有高質量的和平,高質量的和平等于安全,低質量的和平不等于安全。西方有一個國際政治在應該學習的時候,它有個標準的,它有這樣一個推理,它叫什么呢?和平可以來源于跟隨,別人讓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那肯定和平,兩個人要打架,你說怎么辦我就怎么辦,肯定打不起來,安全必須來源于拒絕,必須有能力,你讓我干這個,不符合我利益,我絕不這么干,我要那么干,你必須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如果沒有拒絕能力,那你的和平是低質量的和平。所以我們回來以后反復講這個問題,就是和平安全不是一個概念。
主持人:您這種反應和您是軍人身份有關系嗎?
金一南:和我和軍人身份,我覺得還是有關系的,因為作為軍人還是在這方面呈現得比較敏感,這方面對國家安全,再加上我們本身就是搞這個的,就是軍人的使命本身就應該站在安全第一線,軍人沒什么可說的,你本身就應該枕戈待旦,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包括老百姓、工人、農民養育我們這支軍隊,養育我們這些軍人,到底是讓我們干什么,讓我們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這是我們的職責。
2001年,金一南再一次有機會訪美,這次他沒有選擇當時美方建議的大城市,反倒選擇了位于堪薩斯州沙漠中的小鎮文沃斯堡,因為這里是美國陸軍教育的核心——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的所在地,當年海灣戰爭地面作戰方案就是從這里拿出的。在這里,金一南再次發現了讓他驚訝的事情。
主持人:您再一次到美國去考察,發現當地的軍事院校不講美國的成功案例,而是把失敗的案例拿來反復做分析,也讓您印象深刻,這又是為什么?
金一南:這給我非常深的印象,我當時感到非常吃驚,我1997年在那兒學習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2001年又發現這個問題,他們竟然連海灣戰爭,不列入他們教案,1991年的海灣戰爭,從全世界評論,它是一場很成功的案例,我們甚至把1991年的海灣戰爭,很多人作為一場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折點,但是美國人不這樣認為,美國人認為1991年的海灣戰爭有五個理想,理想的敵人,就是理想的設施,理想的地形、理想的氣候和理想的聯盟,美國人說這五個理想很難再現,所以海灣戰爭沒有參考價值。他們繼續在他們院校里邊教越南戰爭,越戰怎么翻的跟頭,怎么吃的虧,還在總結越戰的經驗,當時對我觸動非常大。我覺得這樣一支軍隊反映什么呢?還在研究失敗,反映他非常強烈的求勝欲望,一支軍隊,如果你躺在過去的光榮榜上,那你爭取未來的勝利,是很困難的。美國軍隊不是這樣,尤其我們2001年在訪問的時候,到它的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它的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有個中心,它那個中心叫“Militry lesson”,我們翻譯成叫軍事教訓中心,實際上它就是一個敗戰中心,軍事教訓中心有七八十個人,它分布全世界,比如說阿富汗戰場,比如說伊拉克戰場,分幾個小組,三人、五個人一個小組,全派到作戰第一線,專門收集美軍在某次作戰失利的這種戰例,搜集完了馬上反饋。這個指揮與參謀學院教官在臺上給臺下學員講,三天之前,我們在阿富汗進行了一場遭遇戰,這場遭遇戰美國人怎么吃虧了,一個人怎么被打死的,我們吃虧的問題在哪里,他就舉身邊非常鮮活的材料,他們吃虧的材料在那兒講。我覺得這是對什么呢?就是怎么樣鍛造一支能夠取勝的軍隊,從這方面看,我們從美國軍隊上面其實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這些東西我們學習回來以后,我們訪問回來以后就講,這些情況都對我們實際上是很大的觸動,對方在怎么研究自己的失敗,怎么研究自己失敗的經驗,然后它的核心是什么呢?為了避免未來的失敗。
主持人:特別是您作為一個軍人,看到別國的軍人在這樣摩拳擦掌的時候。更有一種緊迫感在身上。
金一南:而且尤其是在美國學習的時候,我覺得反差非常大,包括參觀西點軍校的時候,西點軍校的校舍館里,志愿軍上甘嶺戰斗了兩個模型放在里面,537.7高地和597.9高地,兩個高地的模型放在西點軍校的校舍館里。
主持人:幾十年都過去了。
金一南:對,我當時振動非常大,當時陪同我們參觀的一位美軍的陸軍中校是1978年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他當時指著那兩個高地跟我們講,他說我們當時學習的時候學過,他問我,他說我知道這兩個高地,你們當時只有兩個連守衛,七個營輪番攻擊就是攻不上去,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就這個問題問過教官,教官跟我反復解釋過,但是我還是沒有聽明白,我到現在不明白,我們七個營為什么攻不上你們兩個連據守的陣地,當時給我印象非常深。我覺得在美國學習,在訪問期間,我們一方面看到,美國人做得比較先進的這方面,研究失敗的這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對中國軍人的尊重,中國軍人去了以后,他對我們是從各個方面來看,對中國軍隊的尊重,給我們印象非常深。
主持人:因為他惟一敗給過中國軍人,所以他很尊重中國軍人。
金一南:對,所以說我當時回來寫了個報告,我說我在那兒第一,我感到非常驕傲,因為我們的前輩給我們打下了這個資本。第二,我感覺到慚愧,如果今天的中國軍人不能夠給后面的中國軍人積累這樣的資本,我們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果后面的中國軍人不能站在我們的肩膀上,一踩我們肩膀,我們塌掉了,那我們是無法對國家和民族交待的,所以我們在講課的時候經常講,這些東西都滲透在我們課堂上,今天的中國軍人一定不能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一定不能把前輩的老本全部吃光,我們也必須為我們后代積攢老本。
金一南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
2000年,金一南赴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進修危機處理課程。當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德國教授給金一南出了一道難題,他讓金一南模擬扮演科索沃危機中的美國總統,來處理當時的情況。這一決定讓金一南十分為難。
主持人:2000年您到英國皇家軍事學院去學習,在這個危機處理的一個模擬課程當中,您被主講人安排是扮演科索沃戰爭中的美國總統,這個安排肯定出乎您的意料?
金一南:對,德國的博士來教案一開始就展示一場科索沃的危機,然后角色分派,馬上分派,當時到那個班學習的中國軍官兩名,分配我出任美國總統,下面帶領美國的四名軍官學員分別扮演美國的國防部長、國務卿、駐聯合國大使和美軍參聯會主席。另外一名中國軍官分配他扮演科索沃游擊隊的頭子,當時一分配我很火,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拒絕,我不干,但是這個德國博士很鬼,他很滑。當時我就講,讓我扮演美國總統,這不出我們的笑話嗎?
主持人:為什么您第一反應是拒絕呢?
金一南:我第一反應,我當時可能有點階級斗爭為綱的弦繃得很緊吧,我覺得他們可能在搞我們的鬼,讓一個中國軍人扮演美國總統,讓另外一個扮演科索沃游擊隊的頭子,這兩個角色都不好,我當時就想拒絕,但是這個德國博士非?;?,他講大家思考15分鐘,我現在不接受任何人提問,15分鐘之后如果你覺得角色不合適,你可以跟我講,我可以調整,負責調整。15分鐘思考,我等15分鐘。15分鐘以后我肯定拒絕,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我越想我越覺得我越應該扮,我扮演一下又何妨呢?后來越來越加強了,我自幼以來自己給自己寫的一個格言,這個格言叫做難事必有所得,要做困難的事,做你沒有做過的事情,不要做輕車熟路的事情,閉著眼睛能做下來,美國總統沒有做過,我想做難事必有所得,15分鐘過去了,他問全班有人舉手沒有,一個舉手都沒有,包括我,都不舉手,大家都認可了他角色。那一次危機對抗對我來說我覺得收獲相當大,危機對抗四天半,有扮演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歐安會,歐盟、北約、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全部都有,怎么處理這場科索沃危機。
主持人:您必須要站在完全的美國總統的立場上處理一切的事情。
金一南:對,當時德國人設想,這場危機主要應該由歐洲人主導,由歐安會主導這場危機,這是他的設想。我當時一門心思,我說我要讓你們好好看看,歐洲的危機到底是誰在主導,是美國人在主導。在危機的幾個關鍵環節里,就是在危機推演的過程中,美國人怎么完成科索沃的獨立,怎么完成黑山的肢解,一系列的動作,主導了這場危機,在多次危機的關鍵競爭中,把原來德國博士設計的危機競爭打斷了,按照我們的方法打斷,按照美國的態度打斷了,最后危機只好按照美國人推演,美國要肢解科索沃,要讓黑山獨立,整個危機的進程打斷了。后來四天半的危機推演結束之后,德國博士問了我一句話,他說金,你忘記你是哪國人了嗎?全班哄堂大笑起來。他跟我講,他說你太美國,你簡直是美國人,你把美國人演得淋漓盡致,把本來應該處理的歐洲的東西全部弄過去了,全部由美國人在那兒主導。后來他還說了一句話,我覺得那句話他是一種夸贊,他說你真是來自超級大國,你們知道所有的事情,那個德國博士非常感慨。
主持人:因為這次你在模擬當中的表現,德國主講人說,讓他看到了中國確實是超級大國,知道一切事情,這樣的評價帶給您自己什么樣的心理感受?
金一南:后來翻過來我跟他講,我說你們太不了解我們了,他們原來以為,中國是個長期封閉的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一個高度封閉的軍隊,不了解外界,外界不了解他們,他們對外界一無所知,而在這場危機處理中,你要學會運用很多規則,歐安會的規則、歐盟的規則、北約的規則、聯合國的規則和美國決策集團的規則,你要運用很多國際規則才能夠有效完成這種戰略目標的追求,那么一個中國軍官可能了解那么多規則嗎?他會熟練運用這些國際規則嗎?最后他們感到非常吃驚的就是這一點,就是中國人,中國軍人能夠熟練了解這些國際準則和規則,而且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和利用,他們感到非常吃驚,他們就覺得,想象的完全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些封閉的、保守的、外界一無所知的中國軍人,給他們一個非常大的驚訝。
金一南查閱資料
多年來,金一南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軍人生來為戰勝。他為什么要這樣堅持勝利的信念,在和平時期,他又是如何理解軍人的使命感呢?
主持人:您講軍人生而為勝利的,什么是生而為勝利,而勝利又怎么保證呢?
金一南:我覺得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起的題目叫軍人生來為戰勝,我里面講到,軍人生來就不是為了承受失敗的,不管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他組建一支軍隊,花錢武裝這樣一支力量,他是為了承受失敗的,沒有,所有軍隊的目標都是這樣的,有效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所以說我在這兒講,軍人的天職就是生來為戰勝。
主持人:即便在和平時期,也要有這樣一個天職提醒自己是嗎?為了戰勝。
金一南:對。所以說我在那里邊還舉了一些例子,我們大將粟裕,進了城以后,當時剛剛解放進城之后,粟裕跟著別人逛街的時候,在街上走的時候,他跟別人想法不一樣,別人看這個商店櫥窗買東西,他看的是什么?這個街區怎么占領,那個要點怎么固守,他看的仍然是戰爭。我們講就這樣的軍人,需要這樣的軍人。粟裕到了晚年病重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旁邊,一旦緊急集合,一旦緊急情況,能夠穿上迅速能夠應變,一直到了晚年在301住院病重了,病重時,要叫別人扶著起來穿衣服,他還必須要求把自己的毛衣扎進褲腰,因為軍隊條令要求衣服不許露在腰帶之外,毛衣、絨衣都要扎進去,他還按照軍人的要求把毛衣要扎進褲腰里去,我們經常講,這是真正的軍人。
主持人:我想和平是多數人的一個良好的愿望,但是您剛才也講和平常常是一個相對的,而且也分高質量和低質量,在和平時期對戰爭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態呢?
金一南:我覺得我們對和平與戰爭的理解,實際上是我們今天的和平來自于我們對周邊和平的營造,也來自于我們的力量,你如果沒有力量護衛,我們很難保證我們的和平。比如說像臺灣方面,我們前面講的危機,我們可以看1999年大使館被炸之后,李登輝所提出的兩國論,他就對這個危機的利用,充分利用這個危機提出兩國論,妄想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陳水扁提出的一邊一國,都是這樣。現在之所以臺海的形勢近期能夠有所緩解,連宋到大陸來訪問之后有所緩解,我們現在可以看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我們力量的增強,核心來源這兩條,我們力量的增強。我們經常講和平是力量的產物,和平不是妥協的產物,當然也可能是妥協的產物,妥協就是讓步,那就是低質量的和平,真正的和平,高質量的和平是力量的產物。我們不建設一支強大的力量,我們無法真正有效維護我們的基本利益。從1840年以來,多少代中國人的追求,從洪秀全到孫中山,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那么多中國人追求,實際上我講就是四個字,富國強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