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當曹操在北方徹底消滅了袁紹集團統一北方后,開始把戰略的重心轉向江東,準備一鼓作氣,消滅孫權統一中國。曹操在沒有費多大力氣吞并了對孫權至關重要的荊州后,二十萬大軍云集江東,曹操是志在必得。而當孫權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后,連夜召集群臣謀劃對策。這時的孫權實在無法準確的判斷形勢,曹操的勢力其實過于龐大,中國之地十之六七已歸曹操所有,江東的這點實力能拼過曹操嗎?這時江東的統治高層中,以魯肅為首的主戰派和以張昭為首的主降派的斗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但由于高層中傾向于投降的觀點占了絕對上風,而且以張昭在江東的地位,其影響力不言而喻。張昭對孫權說:“曹操的實力比江東強大多了,連袁紹這樣強大的勢力也被曹操徹底消滅了,何況小小的江東。而且,江東立足的根本就是長江,可現在曹操已經占據了中游有利的地形,劉表的水軍也歸了曹操。我們所僅有的長江優勢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曹操浮江東下,數十萬大軍東下,我們實力有限,現在除了投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孫權這時確實被張昭的說詞動搖了,但投降的后果他不是沒有想到,有可能成為劉琮第二;但如果打,是否有必勝的把握,如果打不過再降,下場更慘。魯肅是堅定的主戰派,他不甘心三世江東大業就這樣毀掉,他的聯合劉備對付曹軍的計劃在最后時刻打動了孫權,讓孫權看到了可以戰勝曹操的希望,孫權決定聯劉抗曹。結果赤壁一戰,將狂妄的曹操打回了北方,三國并峙的大格局正式形成。
張昭在沒有加入孫氏集團前,是江北名士,是當時社會的上流人物,也確實有一定的才干。自從他跟隨孫策后,確實為孫氏集團在江東統治的鞏固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但是,當曹操南下時,他極力勸孫權投降,讓孫權極為不滿,這也為后來孫權疏遠張昭埋下了伏筆,孫權兩次拜相,都沒有考慮張昭,先是孫韶,后是顧雍,雖然禮儀上非常尊重張昭,直到他八十一歲死去。
現在的一些觀點認為,張昭勸孫權投降曹操是立足于中國統一大業,是符合當時人民渴望統一的歷史潮流的。所以,現在為張昭叫好的呼聲很高,一時間,張昭好象成了熱愛和平的進步人士,涂脂抹粉的大有人在。是這樣的嗎?張昭的主降是為了當時四分五裂的中國嗎?是為了飽受戰亂之苦的老百姓嗎?顯然不是,張昭在勸孫權投降時沒有說過一句百姓久困于戰亂,渴望和平的話,他說的是:現在曹操勢力太強大,我們是打不過的,既然打不過,只有投降好了。如果孫權的實力在決戰之前比曹操強大的話,那他還會這樣說嗎?如果戰前的實力對比孫強于曹的話,那曹操和他手下的那一大堆叱咤風云的文臣武將豈不都成了分裂分子?有誰規定實力弱的就是分裂分子?實力強的就是統一的必然?那再進一步說,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實力遠遜于袁紹,那曹操為什么不投降,有人說周瑜打敗曹操破壞中國統一是千古罪人,那曹操不也成了破壞中國統一的千古罪人?又有人會說,可結果是曹操勝了,曹操依然代表著中國統一的進步潮流,可笑的緊。若再推前一步說,董卓在當時勢力最強大,那袁紹和曹操抵抗最強大的力量,難道都成了破壞統一的分裂分子?實在荒謬絕倫。在赤壁戰前又有誰知道孫權一定打不過曹操?結果孫權獲勝了,那是不是孫權也代表著中國統一的進步潮流?那張昭為什么不在扶佐孫策的時候勸孫策向實力比孫氏強大的曹操投降?如果孫策降了,那曹操的實力就會大大增強,中國的統一就會提前實現,張昭也是個分裂分子,這樣說可以嗎?如果曹操不南下,張昭還會勸孫權投降嗎?
歷史是不斷前進的,統一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是老百姓日子過的最苦的時候,統一的歷史腳步從來沒有停止,但需要一個過程。曹操的統一和孫權的統一在本質是沒有區別的,關鍵于他們力量的互相變化,這個變化在不斷的朝著統一的目的邁進。著名的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就是執這樣的觀點,實在遺憾。
張昭的歷史任務不是從他的立場上為曹操完成統一,而是他應該在為孫權的統一事業中做出貢獻,孫權也是當時有希望完成中國統一的力量。何況孫權早有統一華夏之志,只不過曹操實力太強,難以做到而已。曹操實力強,也有統一的志向,但孫權和劉備的勢力卻讓他難以完成這個志向,互相的作用是公平的,而不是做個所謂忍辱負重的內奸便可以完成的。如果必欲較真的話,那蔣某人的勢力豈不是相比紅區更為強大,難道紅區的革命者們都成了分裂分子?
張昭勸孫權投降根本不是出于什么熱愛和平,渴望統一,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原地區是中國文化和經濟最為先進的地區,做為一個名士,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才是他最向往的,做中國(中原)名士自然要比做個偏安江東的名士要來的光鮮。其他人如顧雍等都是這樣的。如果有些人拿統一和歷史進步這個大帽子壓人的話,那孫權在偏安江東后開發東南這個歷史貢獻豈不比曹操統一后依然以中原為重心來的更大?難道東南蠻荒之地的開發就不重要嗎?而且中國歷史上南方地區的大規模開發和文明的提高都是偏安南方的政權的貢獻,我大可以說:張昭破壞中國對南方落后地區的開發,是歷史的千古罪人,北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要,難道南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就不重要?是不是可以這樣說?
從品德上來說,張昭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所謂的名士風范不過是他假道學的面具,不在大戰略上忠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只在小節上斤斤計較。刑貞使吳,他不過拉大旗做虎皮般的說了幾句無聊的話,大道有虧,小節何足道。那曹丕三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張昭怎么就沒有再勸孫權投降,他不是非常熱愛和平和統一嗎?他有沒有想過偷偷跑到中原?肯定想過,不過,一來他走不了,孫權肯定不會放走他;二來,他即使到了中原,他本不是曹魏元勛重臣,到了北方也只不過是個沒有地位的微末小臣,最多有個虛名而已,哪有在江東做人上人的風光。
他不僅是對孫權的不忠,而是對他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不忠。曹操可以統一中國,難道孫權就不可以嗎?我也不喜歡他的做派,什么聲色俱厲斥刑貞,說什么欺我江東無人,他還知道江東無人啊,有他一個就夠現眼的了。又是什么堵門,玩什么把戲?有何意思?所謂的容貌嚴整,更讓我對他增添幾分鄙視,還是人家孫仲謀說的好:若從張公,吾今將乞食矣。大快人心,痛快。
張昭,小人而已。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捫虱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