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雞市人民政府的“通報”
寶雞市人民政府□市長:
您好!
2003年1月19日,貴地發現的西周青銅器窖藏,披露出一個“驚天的史跡”!可惜的很,這一“事實”真相,為世人所不知。,如果能認真發掘,從長遠來說,那將是中華民族之幸,世界人民之幸!當然,這樣一來,也是貴地的榮幸,將給貴地帶來極大、極好的機遇!
誠然, 這一“驚天的事實”究竟是什么?現據我的研究通報您們,具體事實陳述如下:
一、青銅器的主人姓單名逨。
1、我們已知的、最著名的歷史文人,姓單(此單姓,在西周當時,單只讀dan音,不讀shan音。)的并不多見。
2、我們已知的、最著名的歷史文人,叫逨的也很少有。
3、然而,我們大家都知道:太史公司馬遷(約公元前145——約公元前89)在《史記·老子列傳》中就說,“老子……字聃”,又在說“老子……著書”后,立即否認而牽連出“或曰:老萊子亦楚人”的事, 從而使大家都知道:“老萊子也許是老子”。(顯然,這是司馬遷離當時已快700年的“臆斷”,能篤信無疑嗎?)
4、誠然,大家都還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有不少的文人把老子叫“老耽”。
5、所以, 春秋時的傳訛而使“單逨”變易為“老耽”或“老萊”,不但是可能的,且成其為事實。考慮這些:“楊家村”2003年出土的文物(青銅器)就為我們提供了老子生平事跡的依據和事實。
二、“單逨”在周宣王四十三年時,被任命為“歷人”的獨特作用。
6、“歷人”作為官職,在我國的有文字記載之中,僅見周宣王四十三年時這一次。
7、“歷人”是一個什么樣的官職呢?我們的歷史學者沒有嚴格解答這個問題。有的學者說是,相當于“監察甄別”國家高級官員的(眼下稱為:“搞紀檢的”)官職。
8、然而,我認為“歷人”是周宣王四十三年時增設的、擔負特殊任務的官職。為了顯示特殊任務的性質, 周宣王命單逨作了十個鼎,這就成為了歷史事實不可動搖的“鐵”證。
9、單逨的“十鼎”,在我國歷史“鼎”文化中,是絕無僅有的。在我國歷史上,“天子”都僅只能享有“九鼎”。
10、顯然, “歷人”的特殊作用在于:每個“天子”的時間性極其有限,充其量只有幾十年;“歷人”是有關歷史方面的首任官員(原來商王朝后期和西周時期的“史官”,都僅只是作“記事”和“冊命”做“事”而已。當時和以前的“史”“使”“事”三字相通、同,與“歷史”的“史”無關。所以, 周宣王四十三年以前的“史官”是不能涉足“歷史”的),彌補我國還沒有歷史記載的不足之處;(原來所流傳的“周公組織人員修訂的‘史冊’”問題,純屬謠傳。西周初期沒有“著書立史”的能力, 西周和東周前后八百年所出土的“金文”也不支持——西周初期有“著書立史”的能力——這件事。)“歷人”所面對的是“天子”(周宣王)的祖先們的史實!這就是說“歷人”的特殊作用是多么的重大啊。(在周宣王四十三年之前,沒有得到王的允許,任何人——包括史官在內——不得使用文字!更不用說去著書。這可是砍頭的滅頂之災,誰人不畏!)
11、周宣王命單逨為“歷人”并且作了十個鼎,表明周宣王重視“歷人”這個職務。這個職務是領導組織人員,修訂、整理歷史上有重要內容的“典、謨、訓、誥、命……” 之類的史料的, 這必定是“天子”(周宣王)的祖先們的史實!當然也包括“所見所聞”前朝的史實之類的史料。(顯然,此事大于“天子”——周宣王, 周宣王命單逨作“十個鼎”就“理”在其中了。)
12、所以, “歷人”官職出現后,這才有了“甲骨文”“刻寫”的《尚書》原始本(確鑿的時間是公元前784——公元前781的三年)。只不過是280余年后, “甲骨文”的《尚書》原始本,由于時間的無情推移,已漸趨殘缺模糊。后來傳為經過孔子“修訂”(?),至秦王朝時又被秦始皇焚毀!(后來畢竟是后來,我們注重的是“歷人”官職的作用。)
13、于是乎“歷”與“歴”通、同。“歴”字的廠字頭壞損后,殘留下來的是上“林”下“止”的殘字,當人們把它在竹簡上“刻寫”成“籀文”時,就變易成似“楚”的“楚”字了(未必真是“楚”字),這才致使后人司馬遷寫道:“老萊子亦楚人”的文字。
14、附錄兩則:
(1)讀“單”音的字有:匰、僤、単、冉、單、憚、撣、殫、燀、癉、簞、襌、贍、譂、耽、聃、眈、儋、亶、儃……等一百多個。
(2)西周之時,“單”姓是大姓。“單”姓之宗祖是“行武”出身,其后人都是“行武”世家。所以,古文字的“單”,則是“東”字之上還要加二個口字。以后才演變為“單”字,以至于陸續出現的“陣”、“陳”、“戰”字都與戰爭有關。(其中“陣”與“陳”兩字相通、同,都讀zhen音,并且, 后來陳作為姓之源都與單字有關、與戰爭有關。“陣”、“陳”兩字都是由“單”字演變而來:古文字的“單”是“東”字之上還要加二個口字,當“東”字之上的二個口字變換到“東”字的左側并疊加起來,就是“陣”、“陳”二字。)
15、因此,老子成為了“楚人”、成為了“陳國人”,都“理”在其中。(太史公司馬遷只能知道“楚人”、“陳國人”之謠傳,這也珍貴難得。)
三、單逨出身于“行武”世家,“逨盤”追述了家史八代。
16、單逨出身于“行武”世家,這清楚的交代了老子的根基,與《老子》文章驚人的一致:
17、《老子》全文是符合西周意識形態的,如“絕禮”、“絕仁”、“絕學”、“不尚賢”。這只能說明《老子》一書是具有西周時代特征的書。目前,我們對西周意識形態一無所知(我們的歷史和哲學工作者,無視“金文”事實,只跟在人們后面學舌),怎能讀懂《老子》一書?(他們不正游弋、徘徊在《老子》門口,進不去啊。豈止如此,還阻礙我們認識中華民族的真正傳統文化。而今,不正是在“發掘”儒家文化嗎?)
18、《老子》全文豈止是僅具有西周意識形態,她還具有西周“甲骨文”的風范,寓有“甲骨文”的“玄”、“禍”、“往來”之真。不能真正認識“甲骨文”(那些把“甲骨文”僅當作“卜辭”的人,應該止步了),就不可能知道“玄”、“禍”、“往來”的本意,也就讀不懂《老子》一書(不少的人明顯表現為對《老子·八十章》的胡說八道的理解)。
19、單逨出身于“行武”世家。所以,單逨在周宣王的四十六年的執政期間內,就打了四十余年的仗。南征北戰、東奔西走、戎馬一生。知其民眾之疾苦,深惡痛絕戰爭之危害。這才有《老子》“八十章”的絕妙文章(不少的人的胡說八道,怎能進入老子的境地,怎能知道民眾的心)。這樣的絕妙文章還有三十章和三十一章,都入木三分啊!
20、西周的周宣王與單逨,是君臣,也是摯友。他們從小到大共同交往六十年,受教于同一啟蒙老師——召穆公。他們終生共同探討的問題就是“自律”與“民得”。評價一個“天子”執政的成功與否,檢驗的唯一標準就是“民得”的保證與否。“民得”的保證又將檢驗統治者的“自律”的程度。只有統治者的高度“自律”才能保證“民得”的實施。這其中的“自律”與“民得”的任一問題都馬虎不得,稍微不慎,將鑄成歷史性的大錯!(輕者腐敗日盛,重者反動透頂。)
21、“自律”與“民得”的問題是我們很古老的傳統。遠的不說,當商王朝后期古公亶父(約公元前12世紀)在建立西周根據地時:是針對商王朝的上層腐敗現象“得”風正盛,重新提出“自律”與“民得”的問題的。并且用“甲骨文”刻寫在五片龜甲底板之上,“裝訂”成“典冊”。這就是后來傳為的“龜(歸)藏”或者是“五典”的治國寶典,也是周康王所稱之為的《德》篇(見大盂鼎),同時也是《老子》文中所說的《建言》!(見《老子·四十一章》)
22、所以, 周宣王在自己不久于人世時,命單逨將古公亶父的《德》篇(300余年的傳閱已殘缺且漸趨模糊),立足于“自律”與“民得”之問題的基礎上, 重新加入新的認識(周宣王和單逨的)而修訂。因此, 單逨用了五年多的時間,才刻寫完成此書(公元前776年)。在春秋時, 大家把她叫《三絕》;臨近戰國時大家把她叫《三絕》或者《老子》。流傳到漢朝后期時,才歪曲稱為《道德經》而流傳到現在。
綜上所述,2003年1月19日,貴地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窖藏的主人——“單逨”據我研究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老子”!作為老子故鄉將要怎么辦、將要辦什么?這就是貴政府之事情。我通報您們的目的:就是希望老子的故鄉政府能走在認識老子、學習老子、弘揚老子的前列,造福老子故鄉、造福中華民族和全世界。
陳光柱
二〇〇六年一月五日
郵編:100085 聯系地址:北京海淀清河朱房后街56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