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平: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
就社會的自然演進而言,社會發展經歷了如下過程:自原始社會走向奴隸社會,然后,進入封建社會,接著,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且還經歷過進入蘇、中為代表的社會主義社會。
就社會的每一次演進而言,無不是一個自我否定過程。正如黑格爾和馬克思所言,這種自我否定是辯證的否定,是揚棄,所謂揚棄就是保留舊事物中合理、積極的因素,拋棄其中不合理、消極的因素。因此,如果我們把資本主義社會自我否定之后的社會叫做社會主義社會的話。那么,社會主義社會也一定保留資本主義社會中合理、積極的東西,拋棄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合理、消極的東西。
自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到其某一行業總生產能力超過人們對該行業總產品的總需求量這一程度開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開始爆發,從此,資本主義社會否定封建社會的否定開始向否定之否定過渡,即作為否定之否定手段的社會主義社會開始產生。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就必然表現為保留資本主義生產力相對發達等積極因素,拋棄諸如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拋棄的結果是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等消極因素。
沒有計劃經濟,就無所謂對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這一資本主義社會的消極因素的否定。這里所說的計劃是指令性計劃,而非指導性計劃。因為,只有指令性計劃才能克服上述矛盾,而指導性計劃無此功能。
因此,沒有計劃經濟就無所謂社會主義社會。既使是初級階段也必須有的“計劃經濟”。“初級”指的是計劃水平的高低,而不是計劃的有無。
計劃經濟還要求有公有制這一前提,人民當家作主也要求有公有制。因此,計劃經濟和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包括初級階段)的最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區別在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這是因為:其一,“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是指導性計劃。而社會主義的計劃是指令性計劃,這兩種計劃是有本質區別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私有權神圣不可侵犯”與指令性計劃是無法相容的。其二,市場經濟也分為兩類:其一是非計劃(也稱作自由)的市場經濟;其二是計劃的市場經濟,所謂計劃的市場經濟就是在尊重并利用經濟規律的前提下制訂經濟計劃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是計劃的市場經濟,這與資本主義經濟——自由的市場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
把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是分類的錯誤,就好比資本不能分成可變資本與固定資本(or:不變資本與流動資本)一樣,而只能分成可變資本與不變資本(or: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同理,正確的分類是:計劃市場經濟和非計劃市場經濟(自由市場經濟),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如果說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商品經濟的話,那么,市場經濟的全稱應該說是市場商品經濟,與其相對的另一部分就應該說是非市場商品經濟。因此,我們說,某一時期流行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表明了全民族的無知。且不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的提法無知,只說“市場多一點”,市場多一點必然導致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矛盾不可解。即沒有變成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否定。靠賣土地、賣屬于子孫的資源的辦法來避免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必然導致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是無法長久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