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保衛戰”應該打響了
耿銀平
媒體報道,近日在沈陽召開的2005年度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強調,對于重視外語學習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國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現象,要予以糾正。
這種糾正很有必要!
漢語被冷落以及運用中的粗糙化已是不爭事實。全民化的英語教育已成為我國學歷教育體系中范圍最廣、時間最長的部分。據不少老師反映,在近年的水平測試中,錯別字使用率逐年遞增。人們會為托福滿分而歡呼,卻對母語的錯別字無動于衷。語言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對于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結有極強的凝聚、教化作用,過分強調別人的語言,無意就會淡忘自己的語言之根,影響到民族文化的純潔性和可持續發展,這種無意的自我貶損確實是對民族文化的不珍惜、輕視,讓下一代學會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感,會導致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傾斜。
民族語言是民族生存之根,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改革開放時代雖然講究拿來主義,但這種“拿來”應該將民族的精神信仰教育放在首位,而不能有所大意、放松。這使我想到了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的做法。在臺灣各大報紙上,經常見到這樣的廣告“只招忠信畢業生”,因為他們吃中國飯、說中國話、過中國節和穿中國人服裝的振興民族文化的道德教育做得很好。他們的英語教學是全臺灣最好的,英語教材上都印著校長高震東的話:“中國人學英文是我們的國恥行為,學英文是中國最可悲的行為,但我們不能不學,因為別人超過了我們,‘敵人’槍炮、科學壓過了我們。今天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科學,然后才能打倒他們!超過他們!我們要以夷制夷!非把英文學好不行,所以要咬牙切齒學英文!我們學英文的目的不是去美國洗盤子刷馬桶,去伺候外國人,丟盡祖宗八輩子的臉!”這篇卷首語充滿著浩然的民族自尊心和知恥而進,這不是在灌輸民族對立情緒,而是要他們用漢民族精神武器武裝自己,愛國愛家。與他們相比,誰如果對英語教學有了微詞,被扣上“民族狹隘心理”“思想封閉”的大帽子,相對于他們的偏激和民族義憤,我們的“大度”,是不是應該多一些謹慎,少一些虛妄:多一些民族定力,少一些浮華贊美;多一些民族教育,少一些沒有原則的西方拿來。強化民族自尊心,堅定“惟我獨尊”的文化信仰。
但愿教育部長的隱憂能得到更多人士的關注,為漢語的偉大復興發出振耳的聲音。
(摘自2005年4月13日《光明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