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右手邊是張玉鳳同志,左手邊是吳旭君同志。
張玉鳳是毛主席晚年的機要秘書,尼克松總統訪華來到毛主席書房,就是張玉鳳扶著主席跟尼克松握手的。
吳旭君是毛主席的護士長,她在尼克松總統訪華時,就在一墻之隔的房間里。
在紀錄片《毛澤東》里,吳旭君同志滿含深情講述毛主席當時帶病會見尼克松總統的情景
(點擊觀看原視頻)
當然,這個正如吳旭君說的,還是毛主席表現出來的非凡舉動,尼克松總統心悅誠服。今天的人們看待如此的場景,會怎樣呢?什么樣的人回不為之感動呢?
除了張、吳同志外,我們知道還有周福明、吳連登、孟錦云,等等,以及一大批毛主席的警衛員,他們為照顧毛主席晚年的生活,作出了特殊貢獻。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能講出很多毛主席的生動故事,他們照顧毛主席的故事流傳很廣,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毛澤東文化現象:
01
在毛主席身邊時間長了,思想覺悟會提高很多
毛主席逝世以后,在毛主席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同志,往往都表現出很高的思想覺悟,從來不會去炫耀自己的工作經歷。
不過他們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
(點擊觀看原視頻)
紀錄片《毛澤東》第一集“豐碑在人民心中”末尾有這樣的鏡頭:
用夾雜著濃濃
這話不能這么講。有了功勞不要記在一個人的賬上。在整個歷史中,個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你可以忘記我,但是,不能忘記那些先烈們。
緊接著他就問我,你還記得人民紀念碑的那個碑文是怎么寫的嗎?我想了一下說,我看過但記不清了。后來他就說:
“我還是主張像碑文上寫的那樣,來算這筆賬。”
在金沖及主編的《毛澤東傳(1949-1976)》里記錄了毛主席與吳旭君的一段談話:
【他曾對身邊的護士長吳旭君說過:
(①訪問吳旭君談話記錄,2002年1月18日。)】
這就是毛主席擔心的“那個問題”——脫離群眾,脫離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
毛主席在社會主義事業的道器變通中的偉大貢獻,不可忽視的一點是:
他使得真問題問題化。
這是有了道器變通之根與基后,絕妙的道器變通之變。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身邊的同志,用極其生動的描述,把毛主席的諄諄教誨,傳播開了。
這是我們從深層次上感謝吳旭君他們的原因。
毛澤東文化的傳承,理所當然是靠人來完成的。
02
吳旭君身著六五式軍裝陪同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吳旭君走路的姿勢,在那個年代是很普遍的,叫做——意氣風發
張玉鳳、吳旭君、吳連登身著軍裝和毛主席合影
周福明是專門為毛主席理發的師傅,這是晚年的他給毛主席塑像精心梳理頭發
這是1975年重拍的《年青的一代》末尾,一批即將奔赴邊疆的上海青年,這位女戰士就是演過《春苗》的李秀明,當時的描述語是——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李克勤后記:受毛澤東文化熏陶的普通人,絕大多數只會越來越好,這是個規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