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臺海問題再一次成為網絡熱議的焦點,平臺上以一些知名大V為代表,出現了許多諸如“等我們有8艘航母的時候就可以啟動收回臺灣的行動”,“解放臺灣急不得”這樣的高論。
看到大批網友在這些文章下跟帖點贊,表示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在下卻不由得暗暗著急。
臺海問題不是新問題,是個困擾中國發展七十多年的老問題,也是關系到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
而“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的話題也已經被幾代中國網友們熱議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紅火幾個月,然后又沉寂下去。
在下認為,實現祖國統一之所以緩不得,主要有四大原因。
戰機從“遼寧”號起飛
第一個方面就是海峽對岸的社會結構與民意已經出現了明顯不利于統一的變化。
海峽兩岸分隔已75年,時至今日,隨著國民黨敗退臺灣的軍政官員、軍隊老兵幾乎全部作古,他們所生下的第一代現在普遍也已經70歲以上,再下面一代40-50歲之間的中年人,其對大陸根脈的認同十分稀薄。
“陸三代”們所成長的1970-1980年代,臺灣地區經歷了十分罕見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他們的記憶中,曾經臺灣的經濟狀況要遠遠好于大陸,且內心深處并不愿意接受大陸經濟實力早已反超的現實。
這種優越感傳給他們的下一代,也就是如今即將成為臺灣社會中堅的20-30歲人群,而這些“陸三代”看到近年來大陸的經濟突飛猛進,反而演變為很強的落差和疏離感。
在島內經濟徘徊不前的基礎上,加上臺灣當局多年來不遺余力的親美、親日、反陸宣傳,使得社會主體思想嚴重毒化,認為“獨立”才是改善經濟水平的根本方法。
臺軍演習
從1988年開始,除掉2008年-2016年的8年,臺灣地區實際上有28年都是由“臺獨”領導人執政,他們從思想上、文化上所做的全面轉向,改弦更張的準備可想而知,而如今選出的領導人正是島內民意的直接反映。
猶記五年之前的2019年,國內舉辦了一次臺海問題的高峰論壇,一批國內著名的鷹派人士悉數出席,其中一位前任解放軍高級將領的發言令人印象深刻。
當年他做了三個判斷,第一個判斷是,“臺獨勢力”已經在島內占了多數,這個趨勢不可逆轉;
第二個判斷是,大陸民眾與臺灣民眾在“統獨”問題上的意見背向而行,漸行漸遠;
第三個判斷是:時不我待,如若臺灣問題再拖五到十年,屆時解放臺灣對大陸和臺灣都將是不可承受之重,代價太大。
群魔亂舞
五年時間倏忽而過,如今已是2024年,臺灣社會的變革已完成得差不多了,最多再過十年,等到島內還有點感情的“陸二代”全部退出社會的時候,對大陸的認同將徹底消失,“不可承受之重”將成為現實。
第二個方面就是西方反華勢力絕對不可能坐視中國平穩順利地實現統一,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這是帝國主義的必然循環。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盡各種辦法阻礙和干擾中國的和平崛起,以維護自己在全球分工中的剝削地位,這才是他們不愿看到中國統一真正的核心理由。
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力量的不斷增長,美國對我們解放臺灣已經形成了明確的預期,其中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實施統一行動的時間。
我們在準備,美國和日、韓、澳,以及個別死硬的歐洲國家也在準備,而且現在他們的準備更有針對性,不僅是軍事上的準備,還有經濟上、政治上、外交上的準備。
惡心的是,美國就算無力阻止我們實現統一,也在千方百計地籌劃陰謀,想要讓整個中華民族為了統一付出巨大的代價。
最近我們能看到的幾個主要舉措就包括:第一是把臺灣的芯片、半導體等主要產業轉移到其本土,讓臺灣產業空心化,相當于知道這個房子要著火,就搶先一步把最值錢的家當全運走了;
第二是積極武裝日韓,讓臺、日、韓的軍隊和解放軍先戰斗一番,最好大家都打得頭破血流,然后美軍伺機漁翁得利,這樣一來,美國進可以嚇阻我軍武力收臺,退還能繼續掌控被打爆的日本,簡直是一舉多得。
第三是把美軍主力從第一島鏈轉移到第二、第三島鏈,除掉個別基地以外再轉移到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主權國家,讓解放軍投鼠忌器,使美軍躲過第一輪強力打擊之后保留繼續干涉的有生力量。
這些布局都是明面上的,真正可怕的還有暗地里的布局,包括在技術、經濟和軍事領域的間諜活動,還有大肆收買漢奸敗類為其搖旗吶喊,在社會上制造民意分裂。
這些事情他們已經孜孜不倦、毫不動搖地干了很多年,我們并不知道究竟有了多大的成果,故而成了非常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第三個方面則是我們自身社會的一些變化可能給統一制造阻力。
中國社會正在加速老齡化,2022年中國的人口增長首次由正轉負,從14.126億降為14.117億,2023年又從14.117億降至14.096億。
根據一些預測,到2034年我國人口將降至13.19億左右,屆時全國65歲以上人口比重將達到21%,意味著我國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
2023年末,全國65歲以上人口約2.16億,勞動力人口8.6億,約相當于4個勞動力供養一個老年人,再過十年,這一水平將降至3個勞動力供養一個老人。
這幾乎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到了那時,不僅社會負擔巨大,而且社會的暮氣也將越來越深重,是否還愿意進取,是否還能夠進取都成了未知數。
對十年以后的社會來說,養老撫幼的負擔本來就已經很沉重,再去承擔統一的成本會造成什么樣負面的影響,這成了決策者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時,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才3.5%不到,全國上下一片朝氣蓬勃,人口增長的潛力巨大,這給了毛主席等老一輩領導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底氣。
1979年改革開放時,中國的65歲以上老年人才4100多萬,只占全國人口的4%左右,而15歲-64歲人口高達5.66億,超過10個勞動力供養一個老年人。
那時候全國人口一年之內增長超過1200萬,10年提供了超過1.5億的新增勞動力,也即是今天中國社會的支柱力量,使得40年內中國經濟乘風破浪,一飛沖天。
這樣的黃金時代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此巨大的青壯年勞動力增量放在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想象的。
“人多力量大”是一個幾千年來顛撲不破的道理,任何一個朝代想要走進盛世,首先就是抓恢復人口。國家有年輕人就有兵,有勞動力,有財政收入,有創新精神,沒有年輕人這些都無從談起。
第四個原因則是人們對統一的預期會發生變化,而預期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從1949年到21世紀初期,“一定要解放臺灣”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口號,那時候經濟上、軍事上的各種條件都不成熟,所以我們并沒有做什么真正的預期。
大概就是從1996年之后,當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制成為一種全國上下的共識,人民群眾對于解放臺灣的期望開始迫切起來。
那時候,13億人民是抱著很大的熱情在支持這件事,為了造航母、造導彈,很多人自動自發地捐款捐物,盡管這并不是一種普遍行為,但相信只要國家發出號召,人民的潛力是無窮的。
21世紀初期,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開始快速發展,特別是之前一直被看做解放軍短板的空軍和海軍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到如今,解放軍有能力舉行大規模的圍臺演習,而美國及其同伙們甚至不能對演習做出針對性的行動,更別提“嚇阻”了。
當前階段,中國對于美日韓臺的區域性軍事優勢仍在不斷擴大,此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心可用之際,“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1989年中越雙方在老山、者陰山地區的軍事對峙逐步結束,中國至今已經有30多年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軍事沖突。
當年參加過兩山輪戰的那批解放軍指戰員,其中的佼佼者如今已是軍隊的高級將領,再往后的那代軍人,則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火。
再過十年,等到最后一批輪戰老兵們退下來,整個軍隊里就沒有真打過仗的指戰員了。這對人心預期的影響是很大的。
此處所指的預期,不僅是對我們這邊解放臺灣的預期,更是對海峽對岸那些民族敗類“大陸是否會強硬制裁所謂‘臺灣獨立’”的預期。
從各個方面來看,解放臺灣應當是近幾年我們所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項任務,這是對國家、對民族的未來負責。
拭目以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