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我寫過一些分析美帝“如何”或者“何時”崩潰的文章,評論區經常有人質疑:你個外國人,整天YY人家崩潰。人家強大著呢,活得好好的!
這些人的意思大概是“美國主子的病,只有美國主子自己有資格說”。從這個視角出發,我也在觀察美國人如何看待“美帝崩潰”這個問題。
今年我寫過幾次國產電影,但說實話我一直最關注,也最期待的是一部美國電影。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這部叫《內戰》的電影,主題太炸裂了。
我只能說,咱們內地人,尤其是被“文化人”枷鎖套住的人,實在是太“端著”了。我第一次聽到《內戰》這個譯名,還以為美國人居然拍了一部咱們《國共內戰》背景的電影。
又或者,美國人在那本就淺薄的歷史堆里刨食,拍一部《南北戰爭》那種類型的電影?
結果還真不是,美國這部獨立制片公司制作的電影,是反烏托邦幻想風格,電影預判不遠的未來,美國內部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
以佛羅里達州為代表的十幾個州組成反叛軍,對聯邦政府軍宣戰。
在特朗普支持者不斷獨走的背景下,在去年年底美國南部德州宣布與白宮對抗的背景下,這部電影的誕生還是很應景的。
這部《內戰》在美國是4月12日上映,這也是美國南北內戰紀念日,可以說影射的BUFF全部加滿。
《內戰》上映首周末,在美國拿下2600萬美元,刷新獨立制片公司A24的電影票房紀錄。美國從民眾到影評人,有大量觀眾給出極高評價。
無論從電影票房,還是電影口碑來看,這就是美國人眼中“即將到來的內戰場景”。
這部電影在北美上映的同時,亞洲區的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都同步上映。
最讓我驚喜的地方,是這部電影的香港譯名,就是《美帝崩裂》。電影臺灣省和新加坡的譯名,是《帝國浩劫:美國內戰》。
我前文說內地搞翻譯的人都愛“端著”,就是因為《內戰》這翻譯,太平庸,也太膽小,有種不敢觸碰洋大人禁區的畏懼感。
香港的《美帝崩裂》,這像極了北風雪林才會用的標題呀!
熟悉香港電影的朋友,設想一下,如果這片子五年前2019年或者十年前2014年引進香港,會被翻譯成《美帝崩裂》么?
那時候的港人,恐怕更喜歡用傷春悲秋,信仰崩塌的《星條劫》或者《美利堅之殤》吧!
從這部電影制作階段,我就開始關注它,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內地很有可能以“暴力限制級鏡頭”較多為由,不引進該片。
國內觀眾失去直觀感受“美國人如何認識美帝崩裂”的機會,實在可惜。
因為很可能無法院線途經看到這部電影,我只能委托在香港的朋友,看完這部電影后跟我講述一番。
這部電影雖然主題是美國內戰,不過它的視角還是很討巧的。它投資5000萬美元,大約3.6億人民幣。
這個投資額在國內能夠拍出《戰狼2》這樣的軍事大制作,可是在好萊塢,5000萬美元是不可能拍出“世界大戰”級別的大場面的。
無法從宏觀視野全面聚焦這場內戰,這部電影就從“戰地記者”的視角出發。
這部電影的主角團是四名記者,他們的目標是穿越戰場,抵達白宮,希望采訪總統,拿到美國內戰的第一手新聞資料。
四名記者團主角中, 最眼熟的是中年女記者,飾演她的女演員是克爾斯滕·鄧斯特,對她名字不熟的觀眾,一定記得她的經典角色,她是二十年前最經典《蜘蛛俠系列》的蜘蛛俠女友。
雖然蜘蛛俠和蜘蛛俠女友換了許多代,但對于無數8090后來說,鄧斯特就是大家記憶中的蜘蛛俠女友。
我看她電影更早,她當年可是以出演“高中拉拉隊”題材校園美少女角色出道的,如今都成為“專注搞事業”的中年記者了。
只能說,這是我們逝去的青春呀~
我香港朋友說,這電影戰爭大場面不多,不過一些政治隱喻很厲害。
比如其中一個讓香港人非常不適的情節,未來內地即便引進,也很可能“剪掉”。
這段情節是記者團在途中被一股叛軍圍困住,叛軍要他們一一陳述來歷。
第一個說:佛羅里達
第二個說:密蘇里
第三個說:科羅拉多
輪到最后一個長毛亞裔,他說來自'香港'。
叛軍頭目一詫異:“來自中國?”然后舉槍將亞裔男突突了。
這段劇情或許會讓部分國人特別是港人“信仰崩塌”:我的主子,我的爸爸怎么能這么對我?
只要是亞裔,就直接突突了?
這部分反映出的部分叛軍極端仇華,不舒服,但是很寫實。這段情節的另一個細節是,即便是在反華叛軍的眼中,香港人也是中國人不可分割的部分。
這部電影另一個在港人圈子引發較大爭議,咱們看來卻很爽的情節,是結尾部分。
在電影后半段,叛軍部隊打到華盛頓周邊的時候,聯邦軍隊就放棄抵抗投降了,只有少數特勤局特工繼續保護總統。
最后階段叛軍攻入白宮,一個個房間的搜尋美國總統。
叛軍最終將躲在桌下的美國總統抓出來,準備將他突突的時候,主角團之一的男記者卻攔下了叛軍。
他一路闖關,好不容易進入白宮,就是希望采訪總統,得到最真實影像。
他問總統有什么想說的話。
總統祈求說:“你可以讓這些人不殺我么?”
男記者搖頭說:“不可以,留下這句話就夠了。”
隨后叛軍將總統突突了,影片就此迎來尾聲。
讓一些港人不滿的是,這不是他們多年觀影習慣中認知的“美國總統形象”。
這總統不能在飛機里一人干掉所有恐怖分子,也不能像白宮陷落一樣,和主角聯手最終將反派全部干掉。
他膽小、怯懦,死法比薩達姆卑微許多,像極了卡扎菲。
這部電影最終也沒有“拯救世界或者拯救美國”的英雄人物,懦弱、喪失領導力的美國總統,在聯邦軍隊放棄抵抗后,被叛軍突突,這個劇情不夠燃,但這更接近未來內戰的現實。
聽朋友描述了《帝國崩裂》的部分細節后,我更希望看到這部電影了。如果國內宣發到位,這是有機會沖擊今年好萊塢年冠的電影。
當然,為了避免美國佬將錢都賺走,這種獨立電影,我們可以作為批片,以較低保底價格買下,然后國內票房和收益都歸屬國內院線和電影基金。
許多人過去幾年看過不少中國人寫“美帝崩裂”,充滿了質疑。如今美國人拍出了美國人共鳴的美國內戰,這總沒話說了吧?
對《美帝崩裂》感興趣又沒法輕易到港澳觀影的朋友,希望點贊并分享本文,咱們的聲音努力被聽到,這電影或許還有引進的機會。
希望監管層認識到,就像周處突突邪教一樣,對于一些有特殊意義的電影,某些暴力限制尺度可以寬一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