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洗腦”是美西方敵對勢力實施顏色革命的重要手段,也是臺灣民進黨“去中國化”搞臺灣獨立的陰謀手段。所謂“文化洗腦”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文化教育和思想觀念的改造而達到行為的征服。青少年時期是思想觀念的形成發展期,因此從教育入手,在青少年的頭腦中植入他們的思想觀念是“文化洗腦”必經之路。
臺灣相關機構近期發布了一個所謂的“例行民調”,數據顯示希望“維持兩岸現狀”的島內民眾占到了總數的九成,還有37.9%的民眾希望永遠“維持現狀”,支持兩岸統一的不到8%,客觀地說民進黨的數據大概率沒有問題。這個民調數據集中反映了民進黨“去中國化”宣傳教育的深入,“文化洗腦”的成功。在臺灣過去的24年里,民進黨執政時間長達16年,在這期間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一直在教育上下功夫做文章,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刻意用“臺獨課綱”轉化臺灣青少年的身份認同,這就有了今天臺灣眾多民眾希望維持現狀反對統一的結果。
民進黨雖然圖謀不軌,手段卑劣,但就其從教育改造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入手來看,也給我們上了一課,再結合當前我們教育方面的亂象,使我們痛定思痛,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必然要去占領,使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在教育領域是否堅持了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指導方針?
教育是千秋基業的根基,我們黨之所以基業穩固,我們的事業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毛主席能把握社會規律,能抓住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這個根本,重視教育,實施了對青少年教育培養的根本之策。
毛主席說:“我們要下很大的功夫,用很多方法,把我們的青年、兒童變成朝氣蓬勃,生龍活虎一樣。有這樣的人民,建立這樣一個國家,那我們中國就了不起。要懂得人在幼年、青年的時候,正是性格、品質慢慢形成的時候,如果在這方面不會教育他們,將來的損失就很大。”他老人家用最簡樸的話,講出了最深的道理,提出了根本之策。
1953年5月18日,中南海,中央政治局正在召開會議,一份來自教育部的請示報告,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閱后,毛主席詢問道:現在編教材的人有多少?回答是30多個。毛主席聽后意味深長的說,這么重要的工作,30個編輯太少了,增加到300人也不算多。毛主席口中“這么重要的工作”,就是正在編寫的全國中小學教材。
教育乃國之大計。在社會主義的陽光雨露下,祖國的花朵正在蓬勃生長。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也一直是中央領導格外牽掛的大事。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就明確提出:教科書對國計民生影響特別巨大,要由國家來辦。
當時中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十分稀缺,國家建設各條戰線都需要人才。但聽說編寫教材人手不足時,毛主席很快作出部署,寧可把別的攤子縮小點,必須抽調大批干部編寫教材。于是,一場輻射全國的人才大集結因教材而起。毛主席親自責成中央組織部負責選調,大批知名學者和文教干部奉調北京。小小課本的背后是黨和國家的深深關切,是以葉圣陶為代表的眾多學者名家的潛心耕耘。
從1950年到1966年,新中國最頂尖的文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參與中小學教材編寫,可謂群星璀璨。數學有華羅庚,語文有呂叔湘,英語有許國璋,物理有嚴濟慈,地理有竺可楨......
在那個白手起家的年代,在整個國家的對人材的殷殷期盼中,全社會的智慧,通過一本本教材,培育著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給百廢待興的國家播下了知識的種子;也給那一代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
正反兩方面的啟示再次告誡我們,鞏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根本在于培養接班人,培養接班人的根本在于思想的培養,信仰的建立,精神的塑造,而這一切都要以教育為載體,因此說重視教育,守牢教育陣地就是根本之策,千秋大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