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設立7大經濟特區,分別是:1980年8月設立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1980年10月設立的廈門經濟特區,1981年10月設立的汕頭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的海南經濟特區;2010年5月設立的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2010年下半年,深圳、廈門、珠海三個經濟特區已先后將其范圍擴大到全市;2014年5月24日,汕頭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
7大經濟特區有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及明顯的區位優勢,按理講應該成為地區發展的排頭兵。但遺憾的是,除深圳外,其他6大經濟特區的表現并不出色,甚至不如內地普通城市。這是為什么呢?為何僅有深圳一枝獨秀呢?
一是基礎較好。深圳絕非某些媒體虛構的“小漁村”“小村莊”,在毛澤東時代就是寶安縣政府駐地,處于香港、東莞、惠州等地交通的十里路口,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有相當的人口規模、工業實力、鎮區面積和比較健全的基礎設施,設有“深圳海關”,廣九鐵路還設有“深圳站”,改革開放前,其人均工農業產值137元,而廣東全省均值是79元。
二是毗鄰香港。深圳與香港僅一河之隔,非常有利于承接香港的產業轉移,而且香港又有較大的經濟規模和帶動能力,這是深圳迅速崛起的獨特原因。放眼其他經濟特區,珠海雖毗鄰澳門,但澳門經濟體量小、帶動能力有限,導致珠海2022年GDP僅為4045億元,不如許多內地城市;汕頭雖是著名僑鄉和港口城市,但缺乏強有力的帶動城市,現已淪為“特困區”,2022年GDP僅為3017億元,同樣比許多內地城市差;廈門雖臨近臺灣,但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等搞“臺獨”,兩岸經貿發展受到影響,且面臨蘇州、無錫等長三角形地區城市的激烈競爭,臺灣帶動能力較弱,2022年GDP為7800億元,發展沒有預期的那么好;海南設立經濟特區30多年,由于國際形勢多變及政策調整滯后等原因,發展大起大落, 2022年全省GDP僅6818億元,仍處于追趕階段;喀什經濟特區和霍爾果斯經濟特區,雖然已設立十多年,但由于中亞地區是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受到俄羅斯限制,中亞對華貿易一直未獲重大突破,加上這幾個國家比較落后、體量較小,帶動能力有限,兩大經濟特區因此一直默默無聞。估計隨著俄烏戰爭的發展,俄羅斯將繼續放松對中亞的管控,中國與中亞的經貿往來會更加密切,這也許能讓喀什、霍爾果斯兩大特區煥發生機。
三是國家支持。中央和內地的支持是深圳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如國家允許深圳出臺免稅、降稅政策,中央加大對深圳的財政支持力度,解放軍2萬多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深圳等,此外,鄧小平、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多次到深圳視察,幫助解決發展難題,這些都有力促進了深圳的快速發展。
由此可見,與其他6大經濟特區相比,深圳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既是自身努力的結果,也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相當的特殊性。我們既不能將深圳道路神化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又不能否定其在國家發展中的獨特影響。(2023-6-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