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最近有報道,百歲老人基辛格先生在接受《經濟學人》訪談中說到,1972年尼克松首次訪華時,毛澤東曾表示“我們可以暫時不要臺灣,再過一百年再去管它”。此話在網上迅即引起反應。當時毛主席究竟有沒有說過此話?如果提及臺灣,原話是怎么說的?有沒有被基辛格先生曲解?至少我們現在無論從官方報道,還是從《毛澤東年譜》及各種正規傳記史料中,均未發現有任何記載能證明基辛格此言。更重要的是,今非昔比,時勢已變,新時代的中國正處于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如果一百年不要臺灣,還怎么實現民族復興?一個沒有完全統一的大國,民族復興從何談起?“祖國必須統一,祖國必然統一!”為此,我們重新編發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原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王在希同志2018年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5周年而撰寫的《毛主席運籌帷幄情系臺灣》一文,以重溫老人家始終牽掛祖國統一的拳拳之心。
毛主席運籌帷幄 情系臺灣
毛主席從新中國成立前夕到他老人家晚年,一直牽掛心頭、念茲在茲的一件事情,就是臺灣問題。在他人生最后的近30年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并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由于種種原因,臺灣問題最后成了他抱憾終身的一件事情。
早在1949年淮海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毛主席就思考在發動渡江戰役同時,順勢解放臺灣。他曾經要求當時三野實際負責指揮的粟裕副司令員研究攻打臺灣問題。粟裕研究后表示,實施渡海兩棲登陸作戰,必須要有海空軍的火力支援。而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只有陸軍,尚未建立海軍和空軍,所以毛主席當即決定:立即建立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在發起渡江戰役同時,在江蘇泰州宣告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由張愛萍出任首任司令員兼政委,并內定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為首任臺灣省委書記。同年11月11日,解放軍空軍在東北宣告成立,由曾經在蘇聯留學的四野參謀長劉亞樓同志出任首任司令員。1950年4月1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央軍委直屬的人民海軍,由蕭勁光出任司令員。可以說,毛主席當年決心建立海軍和空軍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放臺灣,海空軍首任司令員人選都是毛主席親自選定。毛主席曾經幽默地說,我選了一個暈船的擔任海軍司令,選了一個暈車的擔任空軍司令。
【1959年,毛澤東與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在中南海交談】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曾思考用一年左右時間進行準備,在1950年3月解放海南島之后,準備1951年前后順勢解放臺灣。當時毛主席內定由粟裕同志擔任解放臺灣總指揮,時任九兵團司令的宋時輪已經開始組織華東軍區部隊進行奪島訓練。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防我軍乘機解放臺灣,于6月27日派遣海軍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使得我解決臺灣問題變得復雜化。由于朝鮮戰爭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毛主席被迫下決心于10月25日將我原來準備解放臺灣的50萬大軍改成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從而失去了一個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機會。
【1950年5月17日,第三野戰軍成立以粟裕為總指揮的前線指揮部,并以50萬人的兵力,投入對臺作戰準備】
1953年朝鮮停戰后,毛主席重新考慮在適當時機解決臺灣問題。1954年底,臺灣當局與美國簽署了一個《共同防御條約》,臺灣被置于美軍的直接保護之下,我解放臺灣不僅要對付國民黨軍隊,還要對付駐臺美軍,解決臺灣問題變得更加困難復雜。
【1953年2月,毛澤東視察海軍“洛陽”艦】
1955年,毛主席決定先打一江山島,肅清浙江沿海國民黨軍隊盤踞的島嶼,同時測試一下美臺“協防條約”的水溫。一江山島戰斗是我軍第一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在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指揮下,打得非常順利。我解放軍攻克一江山島之后,蔣介石非常緊張,隨即下令將駐守大陳島的部隊和居民數萬人主動撤回臺灣。
1958年,美國認為新中國政府已經穩定,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以臺灣海峽中線為界,搞“兩個中國”。此舉遭到蔣介石拒絕。毛主席聞訊后,決定配合蔣介石,打了一場震驚中外的“823金門炮戰”。毛主席明確指示,“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金門炮戰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挫敗美國制造“兩個中國”的圖謀,顯示國共內戰還沒有結束,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和國共內戰的延續。不久以后,炮戰改成單日打炮,雙日休息,以便金門島上國民黨軍隊能正常得到物資補給。金門炮戰堪稱軍事史上一個奇跡,充分顯示出毛主席高超的軍事斗爭藝術和異乎尋常的智慧。
【毛澤東在1958年北戴河會議上的講話,在這次會議上,他決定炮轟金門】
另一方面,毛主席從1950年新中國成立開始,一直運籌帷幄,在準備武力解放的同時,謀劃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早在1950年3月,毛主席親自起草給張治中發電報,約張“來京面敘”,爭取第三次國共合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1956年,毛主席在內部正式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構想,即“一綱四目”:除了外交統一于中央政府外,第一,臺灣人事安排、軍政大權悉由蔣介石負責;第二,如臺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撥款補助;第三,臺灣的社會改革從緩;第四,國共雙方保證不做破壞對方的事情。
1957年初,蔣介石終于決定派人到大陸進行試探接觸。經過協商,中共方面提出四點意見:(1)國共兩黨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2)統一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高度自治區。(3)臺灣的政務仍歸蔣介石兩黨,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預。(4)國民黨可派人擔任中央政府領導,但外國軍事力量必須撤出臺灣。這些都是毛主席提出的關于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思想,后來成了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
1958年金門炮戰后,毛主席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呼吁國民黨舉行談判,和平解決臺海危機。
1959年2月,毛主席在黨內一次會議上,專門談到國共兩黨內部接觸情況。他說,臺灣是蔣介石當政好?還是胡適好?還是陳誠好?我看還是蔣介石好。
【1976年2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隨著中美關系改善,毛主席再次思維如何解決臺灣問題。統一全中國,一直是毛主席難以釋懷的一個心愿。1975年底,毛主席身體已經極為衰弱,但他老人家還在思考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并作出重要批示。據毛主席長女李敏透露,毛主席直到臨終前,曾對家人說,南宋時陸游有首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走了,以后臺灣和大陸統一的時候,你們要告訴我一聲。由于種種原因,毛主席最終未能看到兩岸統一,臺灣問題成了他老人家終生的一大遺憾。
以上內容僅僅是公開散見于國內報刊雜志網絡媒體有關報道,只是冰山一角,毛主席生前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所付出的心血,遠不是一篇短文、寥寥數語可以完整概括。但僅從以上內容,也足可看出臺灣問題在毛主席老人家的心頭之重,也足可留給我們后人無限的啟示。他對臺灣問題的許多論述和思維,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思考,對解決臺灣問題具有重大現實的指導意義。
(作者系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原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重新修訂編發,原文載于“昆侖策研究院”和昆侖策網2018-12-2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