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朝代末年,社會財富出現大規模富集,窮者食不果腹,富者一擲千金,社會矛盾基本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可是,在統治階層往往也有清醒的人,他們明白這些道理,知道最后的結局。
一是任其自由發展,必然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貧困人民鋌而走險,揭竿而起,統治階層不僅失去政權和特權,最后還失去生命,別說財富。
二是改革或者把富者的錢財給予最貧窮的人。改革的實質就是適當減少既得利益集團的特權和財富,實現社會財富相對均衡,給予底層人民上升的空間和道路。
如,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兩漢中間的王莽,宋朝的王安石,清朝的光緒等。
但是他們幾乎沒有一個成功,唯一悲慘成功的就是商鞅。
在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為了軍餉,向大臣“乞討”,可是他們寧可看著國破,也不愿丟失家財,最后被李闖王的軍隊殺死后,財富充公。
還有兩晉后代五胡亂華、宋朝以后的元朝,那個不是這樣。
有清醒的人為什么改變不了歷史走向?因為,那些“守財奴式”大臣占據了絕大多數,至少占到統治階層的95%以上。
因為他們成長在和平久遠的年代,沒有經歷過戰亂,沒有體驗到農民起義的殘酷現實,并且根本不相信那些逆來順受的泥腿子、平時不敢抬頭看自己一眼的泥腿子敢造反。為泥腿子制定了嚴苛法律,造反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如同,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事情,那些飛揚跋扈的“達官貴人”對待窮苦、老實的百姓一樣,他們認為欺負老百姓沒事,他們不敢反抗。可是那些老實的百姓發起怒來,你連一點后悔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那些有戰略眼光、并且清醒少數人,根本改變不了絕大多數“只看眼前利益,根本不考慮長遠利益”的人。這就是無法打破“歷史周期律”的根本原因。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說過,敵人是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的。
寧可國破,不可失財。
這是每個朝代末年絕大多數統治階層的共同思想,是人自私自利的本性決定的。
中國歷史如此,世界歷史也是如此。如法國的路易十四。
如何改變歷史周期律,只有通過學習歷史經驗教訓,讓既得利益集團中的絕大多數人清醒認識到,未來的結局和后果,才能改變他們的思維,避免重蹈覆轍。
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經驗和教訓。
范仲淹說過: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以上觀點不一定正確,拋磚引玉,敬請各位網友參考。
結束語:站在全球的寬度,站在五千年歷史經驗教訓的高度,考慮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心理和信仰的縱深,結合現實中的具體情況,去思考、去探索、去總結、去制定適合人類發展治國理念、治國思想、社會制度,實現人類的永久和平,這是毛澤東思想實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