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寧都會議上,批評毛澤東“有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澤東表現最多”,所以,學習毛澤東,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被人評價為——“以準備為中心”吧。
根據辯證法,在正向的條件下,站在“有”的正面,會對站在“無”的一面形成一種權,所以,有備勝無備,
1)《孫子兵法》:“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歷史上戰神、名將的取勝之道,皆在以有備勝無備。
2)《孫子兵法》:“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個“奇”,正是因為“無備”所以看起來是“奇”、所以感覺是“神兵天降”。
所以,對于一個事情,是做準備,而不是馬上實現。這個準備,就構成了以迂為直的“迂”。
斯大林:沒有進行過長期和頑強的準備工作,所以這個號召始終只是一個號召。
這個準備是長期的,并且是要頑強的,如此經過長期的鋪墊,這個事情才能是水到渠成、阻力最小。
根據辯證法的規則,比如,迂直,當把大部分力量配置在迂上,再加上一部分的直,就構成了殲滅戰,
毛主席:打大殲滅戰的兩個條件:(一) 以小部兵力制敵之其他部分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一個敵人,決不可同時打兩個敵人,也不可將很多兵力使用于鉗制方面。(二) 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決不可以主力打正面,以一部打迂回。希望你們按以上兩條檢查過去經驗,部署新的作戰,好好打幾個大殲滅戰。
所以,在反面——準備,是長期的和頑強的,最終就可以在事情發生時,走向極少準備、甚至實現無備(無額外準備)。
01、準備困難和挫折
毛主席:必須經過困難,才能走向勝利。
也就是說要先考慮困難,把困難列出來,逐個逐個的對這些困難進行準備,這些困難正是這個事情里的曲率,經過這些困難,這是成功所需要的第一個條件。
同時,這句話,也是符合答辯法的——從困難走向勝利。
毛主席:把工作放在困難點上,即使困難,奮斗到底,最后勝利是我們的。如無此種決心,則遇有挫折將不能支持,凡事向好壞兩面著想,力爭好的前途,同時也準備對付壞的局面。
這也是從困難走向勝利、同是也是從壞的一面走向好的一面。凡事情,放棄即是失敗,所以,把可能的挫折列出來,在挫折面前支持下去,就是成功所需要的第二個條件。這就隱含著要準備長期性,這是成功所需要的第三個條件。
通過準備,困難和挫折就不能打垮我們。這種準備,
1)一方面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準備,比如,毛澤東在七大中,強調要“準備吃虧”,在看到“光明”的同時“更要準備困難”,他還一口氣列舉了可能出現的“十七條困難”,這就是心里和精神上的準備。
2)一方面是物質和策略上的準備。比如,
毛主席:在戰術上必須重視一切困難,對于每一個具體困難,我們都要采取認真對待的態度,創造必要的條件,講究對付的方法,一個一個地,一批一批地將它們克服下去。
這個創造必要的條件、講究對付的辦法,就對應物質和策略上的準備。
02、準備兩種可能性
要準備兩種可能性,即當兩種可能性,不管哪種可能性發生,自己都能對付。這是準備的要求和目標。
比如,
但臨汾之敵有兩種可能,一是固守不動,二是棄城北走。因此你所率準備攻城的各部隊的整訓位置,應放在便于打逃敵而又很蔭蔽的地點,并要預先作出準備打逃敵的計劃,以便不失時機殲滅可能逃跑之敵。
不管敵人是哪種可能性,自己都要能應付。
比如,
此次你們一意對付西面之敵,沒有料到湯兵團主力北上,沒有事先準備集中最大兵力于適當位置,可以打由西向東之五軍、十一師等部,亦可打由南向北之七十四師等部。
這正是只準備了一種可能性,所以做的方案就片面,結果就會被敵人以另外的可能性所擊敗。
這個準備的核心是,
是把所選擇的可能性之實現條件當作鏈子一環抓住。
所以,就要緊緊抓住自己選擇可能性的實現條件。
03、準備工作的原則
即是站在反面,立足于反面,爭取正面。這也是辯證法的原理——事物不斷的走向自身的反面,站在反面、立足于反面,才能走向正面。
所以,要準備困難和挫折,如此才能走向順利和成就。推而廣之,其他正反面也是如此。所以,又說,
毛主席:性質關系等問題,是發展問題的起點,雖不能把他看作發展本身,如果忠于辯證法的,至少應從里面看出發展的動力,看出具體的矛盾。
這個正反面的判斷,就是性質,這種立足于反面,就是發展問題的起點。
反過來,辯證法也證明了準備困難和挫折,才是對的。
04、在實踐中獲取經驗
準備是一方面,但總歸有準備不到的地方,所以,就要在實踐中獲取經驗。
比如,
斯大林:如果因此發生某些錯誤,那也不要緊:跌一兩次交,以后就會 行走自如的。
總有錯誤和摔跤的時候,這個時候并不可怕,總是要從無經驗走向有經驗、從少經驗走向多經驗的。
比如,
斯大林:如果擔任重要職務的工 人經驗不足,修養不夠,即使最初常常跌交,那也不要緊,實際工作 和較有經驗的同志們的指點會擴大他們的眼界,終于會把他們培養成 真正的著作家和運動的領袖。
可見,跌跤,才是正常現象。
這里有個技巧,
1)可以把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按照辯證法的規則修正——必須正反面兼具,如果自己的經驗中只包含一面的,那么可以補充另一面的。
2)以一定的常識和邏輯判斷修正出來的幾種結論,在實踐中有意識的加以驗證,就可以迅速獲得完備的經驗。這樣就可以從對單一場景的適應,變成對普遍性場景的適應。
讓自己的經驗符合辯證法,就獲得了額外的智慧、拓寬了經驗的界限、也明確了經驗的界限。
在此情況下,就可以只跌幾次跤,就走向成熟和高明了。
這里還有一個技巧——減少跌跤的一個辦法是,由小到大,比如,
毛主席:過去我們打蔣介石的新一軍、新六軍、五軍、十八軍和桂系的第七軍,就是經過這種小殲滅到大殲滅的過程的。我軍入朝以來五次戰役,已完成這種小殲滅戰的一段路程,但是還不夠,還須經過幾次戰役才能完成小殲滅戰的階段,進到大殲滅戰的階段。
這樣,最終就形成了很大的戰斗力,并且同樣戰斗力,付出的代價和成本最小。
所以,總體上就構成了三段——口號、準備、行動。如果缺了準備,則往往行動不成功,因為出現了準備的斷層,這也是有備勝無備的辯證法原理必然決定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