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割裂歷史!
至今,仍有不少磚家學者,在拐彎抹角地割裂歷史。
最為常見的錯誤歷史觀點,就是把前30年和后40年割裂開來,用后40年的歷史成就,去否定前30年的歷史貢獻。
由于民眾已覺醒,不是那么好忽悠了,所以磚家割裂歷史的手法,比過去更加委婉、精巧、隱蔽。
比如:毛主席讓中國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
比如:窮人懷念毛主席,富人紀念鄧小平。
比如: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全靠鄧小平。
上述這些觀點,都是毒雞湯,本質上都在割裂前30年與后40年歷史。
這些經過精心炮制的語言,具有隱秘的煽動性,很容易把年輕人的認知帶偏了。
請磚家們,不要割裂歷史!
沒有毛主席時代的農業基礎建設做基礎,請問80、90年代中國農村拿什么去增產?又拿什么去解決吃飯問題?
農民都知道,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培育良種、投產化肥、推廣農機、發展農技,才是中國廣袤農村實現糧食增長、解決吃飯問題的根本原因。
而包田上戶、分組單干,只是解放了農民的雙手,讓農民可以自由支配剩余時間而已。
當然,糧食進口也是一個因素。
種過田的都知道,如果沒有良種、化肥、水利做保障,那么農民就是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呆在地里干活,也提高不了多少糧食產量。
只有沒有種過地的磚家,才會把糧食增長和吃飽飯的問題,完全歸功于包田上戶搞單干,真是貽笑大方。
沒有毛主席時代的全國大掃盲和大力發展鄉村基礎教育,請問80、90年代從哪里冒出數億計的高素質工人?
美國經濟學家研究認為,中國近四十年能實現工業化高速增長,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有大量接受過基礎教育的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二是有比較完善的公共醫療保障體系。
這兩個重要因素,都是毛主席時代給后輩人留下的重要遺產。
毛主席時代,曾在全國范圍內開啟了史無前例的識字大掃盲,接著又在廣闊鄉村大力發展基礎教育,讓50后、60后在踏入城市工廠之前就完成了基礎教育。
這個龐大而高質的勞動群體,能理解與完成較為復雜的工業生產,直接為80、90、00年代培育了大量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助力改開后的工業生產實現快速增長。
沒有高素質的產業工人,請問改開之后,國家拿什么去實現工業生產增長?
難道靠磚家那張破嘴?
沒有毛主席時代的“兩彈一星”做基礎,請問80、90年代中國的地緣政治安全拿什么去保障?
毛主席時代的“兩彈一星”,具有深遠的軍事、政治意義。
她代表中國人民自主掌握了尖端國防科技,能獨立自主生產高質量的“打狗棒”,對沖了中國地緣政治壓力,保障了中國人民安居樂業。
80、90年代,中國地緣政治的安全保障,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毛主席時代的核武器遺產,受益于毛主席時代打下的高精尖國防科技基礎。
手握打狗棒,虎狼都要忌憚幾分。
何況手里握著核武器?
沒有毛主席時代的蘇聯援建、三線建設、四三方案等工業化歷程,那么請問80、90年代能在短時間內把各工業門類全建起來?
毛主席時代,在工業化歷程方面,經歷了三個大階段。
第一,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蘇聯援建了156個工業項目,奠定了新中國工業框架。
蘇聯之所以援助中國,最根本原因是中國化解了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壓力,這是毛主席在軍事上戰勝美國聯軍的結果。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斯大林也不是愛心泛濫,都是基于國家利益做出的政治抉擇!
第二,三線建設時期。
毛主席主導的三線建設,歷時三個五年計劃,覆蓋13個省、自治區,累計投入2050余億元資金。
先后建設了數千個項目,涵蓋國防、工業、交通、科研、教育等,初步改變了中國內地沒有工業的歷史,平衡了中國工業布局。
第三,上世紀70年代初期。
毛主席和周總理推動“四三方案”的落地,從美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大規模引進成套技術設備及技術方案。
這是中國第二次大規模引進外國成套工業設備及先進技術,累計使用資金高達43億美元。
這些重大工業項目,截止1982年實現了全部投產,為改革開放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
葉劍英在《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的講話》時講到:
“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三十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各部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創造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
簡單翻譯一下葉帥的話。
前30年,為改革開放事業,奠定到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修好路了,架好橋了,直接往前走就行。
大家要注意“雄厚”二字!
沒有毛主席時代的社隊企業做基礎,請問80、90年代的中國鄉鎮企業全部從莊稼地長出來的?
中國鄉鎮企業的前身,就是毛主席時代的社隊企業。
根據農業部人民公社企業管理總局統計顯示:
1975年,全國90%的公社和60%的大隊有了自己的企業(加工廠),總計辦了81.8萬個社隊企業,年總產值為215億元。
1977年,全國93.6%的公社和76.6%的大隊,總計辦了139萬余個社隊企業,年總產值為391余億元。
1978年,全國大約有152.4萬家社隊企業,總產值為493億元,占當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7%,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8.5%。
1983年,全國社隊企業數突破500萬家,共吸收農村勞動力3235萬人,總產值為1017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21%。
另外,根據1981年5月16日《人民日報》社論報道:
1980年底,全國有社隊企業143萬個,從業人員3050萬人,總收入614億元,比1979年增長22%。社隊企業創造的年收入,占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經濟總收入的34%。
人民公社解體之后,社隊企業搖身一變,就成為了鄉鎮企業。
這就是90年代中國,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的根基所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沒有毛主席時代打下的大國政治地位和良好外交關系?請問80、90年代拿什么同外國發展對外關系?又通過什么渠道去做進出口貿易?
根據中國外交部統計:
截止1979年底,中國同全球120個國家建交,朋友遍及世界各地。
此舉,為改開時代,發展國際關系、開展對外貿易、擁抱國際市場,鋪好路、搭好橋、修好渠。
沒有毛主席時代的外交關系做基礎,80、90年代從零開始去開拓外交關系,你試試看?
開拓渠道、建立網點、布局市場的銷售人才,就能深刻體會到渠道與網點的重要性。
國際貿易,大致也差不多。
沒有渠道網點做基礎,買賣都沒有門路,而建交是擴大貿易的基礎。
簡單梳理一下,毛主席時代,中國外交關系,經歷了三次發展高潮。
第一次建交高潮是新中國成立初期。
1949年10月至1955年15月,全世界有23個國家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第二次建交高潮是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
截止1969年底,中國同全球5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第三次建交高潮是上世紀70年代。
1971年,有15個國家同中國建交,包括喀麥隆、尼日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冰島等國。
l972年18個國家同中國建交,包括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聯邦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
問題來了!
一個國家,在有強敵圍堵與封鎖的三十年內,竟然實現同世界120個國家建交。
請問磚家,這算不算封閉鎖國?
很顯然,說毛主席時代,搞封閉鎖國的人,要么腦子壞了,要么心壞了。
沒有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破冰做基礎,請問1979年元旦鄧公帶幾個人去華盛頓能搞定美國總統?輕輕松松就能搞定中美建交?
恐怕不能!鄧公能力再牛,也沒有牛到讓美國總統先來北京拜訪他老人家。
如果沒有毛主席時代的工業基礎、農業基礎、科技基礎、國防基礎、教育基礎、人才基礎、外交基礎、地緣政治基礎,那么請問80、90年代國家拿什么去發展?拿什么去飛躍?拿什么去騰飛?
沒有前30年的基礎,就沒有后40年騰飛。
“毛主席讓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窮人懷念毛主席,富人紀念鄧小平”等言論。
貌似有道理,其實都有毒。
它們都不約而同地掩蓋了毛主席在經濟建設和工業化方面的偉大功績,等于變相否定了毛主席的治國韜略以及毛主席思想的先進性。
為什么磚家要割裂歷史?
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使壞,在拐彎抹角地抹黑毛主席。
在寒牛出欄看來,抹黑毛主席和神化鄧小平,是公知在互聯網江湖打出的組合拳,是輿論戰的一種手段與方法。
它們并不是真的肯定鄧公的歷史功績,只是利用鄧公的歷史人設,來達到鼓吹經濟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優越性的政治目的。
為更激進的私有化或顏色革命做輿論準備而已。
最后,用毛主席一句話來結束文章。
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