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的第一部交響曲:“公知”們上圣臺。他們作人們的思想“導師”,導得人們糊涂得有些道道又沒道道。
有首歌,大家應該還記得——“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個更圓,哪個更亮?哎嗨哎嗨呀,山上有棵小樹,山下有棵大樹,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個更大,那個更高?哎嗨哎嗨呀,下雪啦,天晴啦,下雪別忘穿棉襖。下雪啦,天晴啦-----”
這一電視劇主題曲,把當年人們,頭腦一塌糊涂、一片混亂、無所適從的狀況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可嘆狀況,拜誰所賜?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基礎,而“公知”們的鼓噪是根本。
想當年,我國的“公知”們,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風光!為什么榮耀?為什么風光?,因為改開以來,社會思潮一片混沌,人們渴望有人引導。于是中國的“公知”應運而生。
人們不知什么是“改開”,什么是“解放思想”,他們似乎知道,因為他們從教科書里學過“14到16世紀的西歐思想解放文化運動”,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提出的的“人文主義”、“個性解放”等,不管是皮是毛,總能講得頭頭是道;人們希望知道西方具體是個什么樣子,“公知”多去過西方學習,對此他們自然也能給你說個一二三四,子丑寅卯,也不管是皮還是毛。而他們又往往身居在高高的文化殿堂,且站在知識的高地、思想的“高地”,還打著“改開”先行者的旗號,于是,人們就誤以為他們是“導師”,就崇拜上他們了。
“公知”們也不少,他們不僅想教導百姓,還渴望出成果、成專家、成大師,于是,你一套我一套,七十嘴八十舌,演義得天花亂墜。他們做演講、出文章、出書本,忙的不亦樂乎。他們有的是講壇,有的是平臺,幾乎所有媒體都能成為他們的話筒,因而他們一掃文人相輕之習,不僅內訌不多,反而是你吹我捧,互相推薦、互相搭臺,形成罕見的文化人“大團結”盛況。
人們也大多捧著他們。雖有少數智者、不忘初心者,頑強抗擊著,但烏云密布,陰霾籠罩,偶爾一道閃電只是表示還有個念頭。
第二部曲:“公知”們大轉折。他們覺得“傷痕文學”、“反思文學”還不夠,干脆來個“紅色”大圍剿;簡說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還不夠,干脆來個成系統的西化殖民傳播。
上一部曲里,“公知”們,對西方的垃圾,是見什么拿什么,拿什么鼓吹什么。漸漸的,“公知”也似乎“成熟”起來。他們很多去西方留學、交流鍍過金,受過“真傳”,“對美西方體制、價值觀、政治經濟學理論等等的條條道道,已爛熟于心,開河于口;漸漸的,他們也就膨脹起來,囂張起來,為所欲為起來,有的干脆與國內敵對分子沆瀣一氣,組成恨國黨,有的配合甚而加入美西方的什么“縱隊”。
于是,對內,他們把新社會罵了個遍,把人民英雄糟蹋得不成樣子,還對人民領袖進一步潑臟水,且進行深耕性的詆毀;對外,把美西方粉飾的美輪美奐,把“西方價值觀”吹成“普世價值”、人間“燈塔”;他們還把“金錢至上”、“物欲第一”、“自我中心”這些西方雜碎,同 “皇上”、“格格”、“老爺”、“少爺”等封建糟粕和尊卑貴賤腐朽理念等,一起打包兜售給國人,搞得思想界一片烏煙瘴氣。
至此,“公知”們自然在人面前逐步露出真面目。但因為講臺在他們手里,媒體仍多為他們所用,不少百姓早看不慣了,早怒了,但無可奈何,寫大字報是不行的,那就只能是“敢怒”而已。
第三部曲:“公知”遭遇“滑鐵盧”。面對憤怒的廣大網民暴風驟雨般的打擊,“公知”們紛紛丟盔棄甲,偃旗息鼓。繼而,或暫時縮手退卻,等待時機;或轉變進攻方式,進行冷戰。策略上大躍升。
新時代來臨,人們終于徹底明白:這些“公知”吶,是假公知,他們是站在美帝的立場上,站在西方價值的立場上,站在有錢人的立場上,替被新中國推翻了東西翻案,以忽悠為能事來為剝削階級代言。于是人民憤怒了。
人們心中積存按壓的最大憤怒之源,是“公知”及恨國黨,對人民最為敬愛的領袖毛主席的無恥詆毀、丑化、污化,對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人民英雄的無恥詆毀、丑化、污化。人們早已怒火中燒,忍無可忍。
人們紛紛站起來進行全面反擊的導火線,是《炎黃春秋》及其主編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詆毀。
其實,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大凡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出現的人民英雄,多被“公知”、恨國黨詆毀、踐踏、潑臟水,很少得以幸免。像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江姐、方志敏、狼牙山五壯士、雷鋒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英雄榜樣,更是他們詆毀的主要目標。其間,還演出了不少鬧劇。這類鬧劇,以詆毀狼牙山五壯士最為鬧眼。
最為露出臭臉也最為丟臉的則是2013的《炎黃春秋》及其主編。這位主編在《炎黃春秋》雜志和網站上發文幾篇,通過傳播網絡謠言,通過異想天開的揣測、想象——五壯士在何處跳崖、是跳崖還是溜崖、是否拔了群眾蘿卜等所謂“細節”——來質疑、詆毀、污蔑我們的英雄壯士。《炎黃春秋》一個堂堂雜志,洪XX一個堂堂雜志的主編,竟墮落到到如此卑鄙雞小的地步,真讓天下文化人唏噓,更讓天下人們直吐口水。
不忘初心的人們,更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人們英雄的形象,
又特別是世界出現了信息革命——網絡大大發達了,自媒體平臺大大發達了。這時。人民憤怒了,就不得了了。于是,就有了憤怒的廣大網民對“公知”們暴風驟雨般的打擊;也就有了“公知”們紛紛丟盔棄甲,偃旗息鼓。
“公知”們的榮耀、風光徹底散去,“公知”們的為“人權呼號”的假面具被被徹底撕下,剩下的是赤裸裸的為己、為外、為權勢、為資本的骷髏形象。為此,“公知”們也就幾乎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一時間,“公知”們似乎成了空白頁。
好心的人們,可能以為“公知”多投降了、自悔了。“公知”們投降了嗎?自悔了嗎?這是幻想。“公知”們暫時縮手退卻是事實,因為他們不蠢,知識分子“精英”,能蠢?可真自悔、投降者,那只是極少極少。所謂“知識精英”,一旦被洗腦,想要他們下賊船,的確很難,這是常識。
當然,“公知”們已經轉換了表演的舞臺、攻擊的形式。赤膊上陣不行,就轉入地下,就躲在角落里放冷槍;明明白白的不行就來暗的,來陰損的;正面沖鋒不行,就來迂回出擊。但要他們立地成佛,沒那么好的廟,他們也沒那個善心。
其實,“公知”們所謂“丟盔棄甲”、“偃旗息鼓”,也只是明面的;他們人依然在、陣地依然在,只是偃了惹眼的旗,息了招打的鼓,丟了一些已不再實用的“盔甲”。大家看看,他們有幾個離開了原有單位,他們往往教授還是教授、“專家”還是“專家”、主任還是主任、主席付主席還是主席副主席。有人還以為,國家核心筆桿子里就還潛藏著“公知”。
可以說,他們的陣地還是相當堅固,力量還是十分強大;又特別是,他們的地位優勢、媒體優勢、資源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因此其作用絕對不可小覷,而且,弄不好,他們仍然可以左右局勢。這不是危言聳聽,事實就擺在這里。就近年來看,他們使出的有一招還相當厲害。
要知十八大、十九大以來,“公知”們使的是什么招,請看我的下篇文章《小心體制內外潛藏的“公知”選擇性強調權威話題而帶偏節奏》。
2023,4,1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