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先生的題詞值得商榷
邵建忠
上面這幅題詞是馬英九先生在3月28日拜謁了南京中山陵后留下的墨寶,果不然的確是字如其人,眉清目秀,黑白分明,蒼勁有力,我們不得不為馬先生濃濃的中華情結和書法功底點贊。
馬先生這次非常不易的大陸之行,不論是祭祖和參觀訪問,想必他和他的團隊一定期盼著能夠有更多的收獲,兩岸同胞也對他此行能推動和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給予了很大的期望。如若先生此行能順勢民意,在兩岸統一這張白紙上,也留下你用行動書寫的“墨寶”,能在中華民族偉大歷史進程中留下你濃墨重彩的一筆,那將是兩岸同胞的幸事,先生也必將會為推進兩岸統一和民族復興偉業而青史留名
然而,當我們在仔細品讀馬先生這幅題字時,卻讓人隱隱約約的品出了五味雜陳的味道、頓感有些不舒。
首先,我們直觀來看這幅題字,如果僅從字面來看視乎沒有什么不妥,邏輯關系也成立,并沒什么錯。但仔細來看的話,讓人感到馬先生有居高臨下先聲奪人之意,依然是新瓶裝老酒,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還仍在原地踏步走,只是腳抬得高了一點使得落地時聲音大了一些而已,不免讓人有一些失望。這幅題字有五處值得商榷:一是用了和平二字;二是時間落款有百十二字樣;三是缺少地點定位;四是采用了繁體字;五是由右向左書寫。盡管可以說這是馬先生行文書寫的習慣,但在大陸已經是幾乎看不到這種書寫文體的情況下,讓大陸同胞多少感到了有那么一點陌生和不適應,仿佛讓人穿越了時空,有回到1949年之前的感覺,不知馬先生是有心還是無意,但傳遞出的信息不免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
中國人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傳統文化。這里,想和馬先生商榷:如果能將其改為“兩岸(或祖國)統一,振興中華”、時間落款去掉百十二、在於字后面加上南京二字、采用大陸的簡體字、由左向右書寫,這樣不僅更為確切和恰當,也能讓大陸人民看到先生對大陸人民的尊重及此行的誠意,豈不是更好嗎!
先說“和平”這兩個字。顯然馬先生是用了心的,因為這立馬會使人聯想到當前及之前的臺海形勢,那么誰是臺海緊張局勢麻煩的制造者呢?兩岸人民是看的最清楚不過的了。作為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怎能不清楚兩岸的歷史和現狀,不清楚兩岸的軍事實力呢。在此用“和平”二字顯然不妥,分明是要把兩岸局勢緊張的責任推卸給大陸,傳遞出這是大陸所為的信息。馬先生非常清楚,大陸人民此時最想聽到的是他能夠發出兩岸統一的聲音,而馬先生最想躲避不想說的也正是兩岸的統一。為了此行能避開而不談這個敏感話題,馬先生反客為主,在其行程剛開始時就以所謂的和平先給大陸設置好了一個話語雷區,封住大陸的口,讓其不能談及兩岸統一之事。恐怕他更想說的是:你大陸的軍事實力強大,我們臺灣軍力弱小,你不能以大欺小,以武力來恫嚇(解放軍軍演)屈服臺灣,你必須得先放棄武力,使臺灣感到沒有了威脅,我們才能坐下來談。這種先入為主,先來一個下馬威壓制住大陸,軟逼大陸默許(認)或就范,進而達到既誤導、暗示、轉移國人的視線,又把兩岸緊張關系的責任甩鍋給大陸,并以此捆綁住大陸的手腳,達到為自己在之后幾天行程的各種活動中贏得話語主動權的目的。這種一廂情愿,異想天開的想法,大陸人民早已看的很清楚了,只不過為了給你一個面子看透不說透而已。馬先生利用大陸人民祈盼兩岸早日統一的心理,打出了和平的旗子來做擋箭牌,有一定的軟殺傷力,就是想麻痹大陸人民,解除思想武裝,采取拖的辦法,推進他的和平(實質)臺獨,有與同時竄訪美國的臺獨分子蔡英文在國際間唱大雙簧戲,阻止、遲滯兩岸統一之嫌,這無疑是徒勞而沒有用的。
兩岸同胞都很友善也非常清楚,除了臺獨分子,都希望兩岸和平。希望馬先生不要一邊搞事實臺獨,一邊施放和平煙幕彈,兜這些無聊的游戲圈子。重彈一些過時的陳詞濫調,到大陸來唱小雙簧戲,哄騙兩岸人民了,應該實實在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兩岸統一的事。兩岸統一,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如若馬先生能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你英名又永久的名字才是你應做的正確的選擇。
解放軍是國家的保衛者,早已具有捍衛主權領土完整的能力,不論外來勢力怎樣攪和,完全有能力統一國家,不要把解放軍為顧及到不傷害臺灣人民而釋放出的善意而誤以為不敢動你,希望臺灣當局看清楚這一點。使用武力的承諾是有底線的,那就是維護國家的統一。奉勸那些臺獨分子們,不要玩火,不要挑戰大陸的底線,及中國人民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意志和決心,不要再異想天開而置民族大義于不顧,一味地執迷不悟了,更不要拉那些根本就靠不住的外來勢力來搞臺獨,一切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愚蠢做法都是徒勞無用的。一旦解放軍的飛機導彈大炮發了聲,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如果臺灣當局真的是在為臺灣人民的福祉著想,那就應該坐下來談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
二是在時間的落款上有百十二字樣,這顯然是大陸早在1949年新中國建國時就已棄用了的民國紀年,因為1911年是中華民國元年,到今年就是一百一十二年。明知大陸已不再使用民國紀年,而馬先生這樣有意而為之,想要表達的意思自己心里一定是清楚的。但為避免刺激大陸人民,他又在旁邊寫了2023,把兩個時間并列,傳遞出兩岸仍是兩個政治實體的信息,就是要叫大陸默認這個現狀,還擺出一幅大陸奈何不了臺灣的態勢。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除了延續他當政時的三不政策,繼續拖之外,還能說明什么。今日兩岸之事,統一與臺獨,需二者擇一,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徘徊歧途,將失通國之人心,遭千秋之辱罵。何去何從,愿馬先生能熟察并斷之。
三是落款缺少了南京二字,想必馬先生一定是想到了許多往事才不寫南京二字的。當年的南京曾是國民政府的首府,失掉了南京、失掉了大陸,作為一個國民黨人,他一定有許多想法。盡管自己后來也作了退居到臺灣的中國國民黨的主席,但今非昔比,難免使他心中五味雜陳,感慨萬千。馬先生缺少正視現實的勇氣,覺得還是不寫這兩個讓他傷感的字為好,這可能是馬先生當時的心情吧。
四是采用了繁體字。繁體字在大陸早已不再使用,而大陸以外的港、澳、臺及海外華人仍使用繁體字,盡管馬先生這樣寫也無什么不妥,也說得過去,但總感到有一些別扭,是在拒絕大陸文化。誠然,文化統一也是國家統一的一個重要方面,但馬先生可能想告訴大陸的是要大陸尊重這個現狀,這就是文化差異,不能一切都依你大陸為準,我們就是要這樣。雖然這種文化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不了兩岸的統一,但也反映出了馬先生當時的心里想法。
五是書寫方式由右往左寫,這種書寫方法在大陸早已不使用,這讓大陸同胞在看和讀方面都不順暢,不論是習慣還是有意而為的作法,總讓人感覺有拒絕大陸文化之嫌,就是要和大陸打一點別扭,讓大陸感到兩岸統一的難度,達到他此行只談論其他而不涉及統一問題之目的。
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自然就會不一樣,以上幾點是個人對馬先生這幅題字的一點看法,愿與先生商榷,希望能夠拋前釋怨,正視兩岸人民的呼聲,消除一些不利于兩岸統一的認識和想法,希望馬先生在回到臺灣之后,不要再空談了,還是實實在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兩岸人民的事為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