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光集團趙偉國被查這件事來看,我們的國企不能再這么下去了!
其實準確講,紫光集團應該算校企,畢竟它是屬于清華大學辦的。但是清華大學我們都知道,是教育部直屬的學校。所以,歸根結底來講,紫光集團還是算國企的性質。
當年趙偉國是以健坤集團董事長身份入主紫光集團的,之后先后出任總裁、董事長,此后掌舵企業12年。在他任職期間,紫光集團規模迅速擴張,債務也隨之激增。
其實趙偉國主政紫光集團后,還是給紫光集團帶來了巨大飛快的發展的。比如在趙偉國剛剛接手紫光集團的那幾年,紫光集團總資產規模從2009年的13億到2018年突破2000億,2019年底達到2978億元的峰值。營業收入從不足3億增長到700億。
2017年,紫光集團旗下的“芯片重鎮”紫光控股實現營業收入390.71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75億元,同比增長93.35%。趙偉國本人也在2019年以25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富豪榜第124位。
而且,通過自己研發及并購等方式,當時的紫光集團旗下企業覆蓋手機芯片、存儲芯片、可編程芯片FPGA、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等各大環節,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的“領頭羊”。
有些人懷疑趙偉國之所以能入主紫光集團這個接近3000億規模的大企業,是因為他有什么背景。其實,他的背景就是他的學歷和校友。
趙偉國,祖籍河南,1967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沙灣縣。1985年,趙偉國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通信專業。畢業后,趙偉國先在中關村工作;1993年,趙偉國重回清華讀研究生。
除了這個學歷背景之外,目前網上沒有趙偉國其他方面的強大背景。所以,趙偉國大概率就是因為清華內部的老師教授或者校友同學之類的關系邁入這個千億巨無霸企業的。
那趙偉國看起來把紫光集團經營得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間被抓,成了人人喊打的眾矢之的了呢?
事情是這樣的,在他任職期間,雖然紫光集團規模迅速擴張,但是債務也隨之激增。截至2020年6月,集團總負債規模達到2029億元,連續數個到期債務實質違約,短債長投的惡果顯現。
那如此強大的而且是國企背景的紫光集團,為何會如此高的負債?負債是怎么產生的?
我覺得,紫光集團走到這一步,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盲目擴張與投資。
趙偉國執掌紫光集團期間,大肆并購和擴張。
包括2013年以162億元從美股私有化展訊和銳迪科,并將兩者合并為紫光展銳;2015年以25億美元,從惠普手中買下華三51%股權,成立新華三集團;2018年以22.66億歐元收購法國芯片連接器廠商立聯信。
大家發現沒有,并購的很多是芯片或芯片相關領域的。
想必大家對芯片這個產業并不陌生。就是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我們芯片被美西方掐脖子,差點死掉。甚至連中國最強的華為都撐不住,直接手機產量暴跌,甚至連旗下的榮耀品牌都含淚賣掉。
可見,以中國目前的科技實力,要想玩轉芯片,那還是太弱。所以,紫光集團雖然吃下了這么多的芯片和芯片相關領域公司,但是沒法立即生產銷售變現,慢慢地就被拖死耗死了,畢竟并購這些企業要花一大筆錢,而你只有出錢沒有收入,那就是巨額負債了。
這個例子讓我們想到了這兩年突然爆雷的、曾經叱咤中國地產的第一房企,恒大。當然,他們企業性質不同,業務也不同。但是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就是盲目擴張,但是多元化的那些業務全部虧損,最后拖垮了主營業務。當然,恒大的暴雷還有別的原因。
二、股東內斗。
紫光集團的“趙偉國”時代,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9年-2013年,紫光集團完成混改,持股情況變為清華控股持有51%,健坤集團持有49%,趙偉國清除小股東后,正式主導紫光集團;
第二階段,2013年-2020年,在趙偉國的領導下,紫光集團進入買買買的并購擴張之路;
第三階段,2020年-2022年,紫光集團債務危機,引入接盤方智路建廣聯合,進行重組。7月11日,紫光集團及下屬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100%股權已登記至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名下,趙偉國時代徹底結束。
在趙偉國時代中,趙偉國清洗了其它小股東,并且對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把紫光集團旗下另一個公司的人員進行大撤換,換成自己的嫡系——健坤系。反正兩大股東內斗,導致管理層的心就散了,剛取得的一點成績都被抵消掉了。簡單點說,就是大家為了爭權奪利,互相廝殺,心沒往一處使,然后彼此消耗,導致公司發展停滯。
三、趙偉國的個人私心。
這個就是趙偉國之所以被抓被調查的根本原因啦。
如果單純是紫光集團負債,這個其實還不能抓趙偉國,趙偉國頂多就是個能力不足被踢出領導崗位。但是,當趙偉國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公共資產騰挪到自己口袋或親信口袋,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說利益輸送。
2019年5月29日,紫光集團出資132億元投資了3家有限合伙企業,這3家企業分別是成都芯航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都創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都嘉芯股權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3家合伙企業都由趙偉國所控制,且對外投資數家疑似被趙偉國實際控制的公司。
其實這種現象在國企央企當中太普遍了。在公務員系統中也司空見慣。甚至你村里的村書記,也基本這么干。
這個操作手法很簡單,比如你現在是一家國企老總,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為了生意給自己或自己人做,以自己人的名義開個公司,然后這家國企生意全給這家公司做,并且有可能虛報價格之類的,然后讓國企的資產合法輸送給自己人。
還有什么公器私用、化公為私,將所管理的國有企業視為私人領地,處心積慮巧取豪奪國有資產,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
反正如果你是國企一把手,你可以違法操作的空間太大太大了,幾乎隨便一撈都是厚厚的油水。畢竟,國企動不動就是資產規模幾十億幾百億的,隨便摳一點毛都是巨款。
其實本來成立這些國企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集中國家資源來發展某些領域,比如這個紫光集團重點的芯片領域。但是,現實確實往往事與愿違,比如很多大項目,可能國家撥了幾百億的款,最后不懂怎么搞的幾百億沒了,然后項目也沒搞成。這些錢都跑哪去了呢,都被那些國企領導以極其隱蔽和巧妙的手段轉移到自己私人腰包了。
國企國企,看起來是國家的企業,但是終究它們的資金還是納稅人的錢。你說納稅人辛辛苦苦交給國家的錢,為的就是支持國家發展,為的就是讓國家變得更好。可是,現實卻是,錢全部流進了私人的腰包。這樣,國家項目沒完成,反而繼續加大貧富分化。這無疑對國家和社會是一種巨大的危害。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如此重大的經濟犯罪,為何趙偉國一直未被發現?難道紫光集團的人都是瞎子,都看不懂趙大董事長的操作?
不單單是紫光集團一家存在這種問題,近年來已經發生太多太多這種國有資產流失和被侵吞的現象了!
監管呢?監管者是誰?監管者哪去了?
長達十幾年,會計,審計,監督都形同虛設,直到造成巨大損失才被發現,是什么造成這種結果?這個是不是值得深思?
不能說每次就是抓抓抓,抓完還有,越抓越多,而是如此徹底堵死這個罪惡的源頭?如何彌補和完善監管漏洞?或者削減國企領導的權力。
還有,這十年國家大力反腐,好像各個國有企業都派駐了紀委,但腐敗的數額如此之大,這究竟是什么原因?為什么有眼睛盯著,這些罪犯還如此肆無忌憚?
可見,我們當前的對國企領導的監管是存在巨大漏洞的。還有就是項目審批上,監管也是很難的。其它的像利益輸送,像資產轉移,也很難監管。
但是難不代表沒辦法,要不然,國企早已都變成私企了。所以,我覺得,是該采取嚴厲措施了。要不然,趙偉國之后還會有無數個趙偉國。咱們可千萬不能讓所有老百姓的血汗錢,最后都被某些人塞進腰包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