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論
——當今教育現狀及其分析
話說中國教育改革自改革開放以來,幾乎越改越在根基上無許大差別,反而給21世紀的中國社會發展與教育留下了隱患,倘若我們現在走人某一個學校問著學生為何要讀書?幾乎都會認為小學要上個好初中,初中要上個好高中,上大學更如此。幾乎所有學生從小受無論家長或學校乃至社會去灌輸這種思維:謀好前程所謂“幸福”的前途生活,此思維成為套在每一個中國青少年腦中身上的定律和枷鎖,幾乎未有或少有人會認為自己要為國家的科學文化進步、社會需要和人民群眾的幸福而去讀書,更不會是對學術和人類文明產生的敬畏和探索之心。
自去年來我在報上見到關于控制教育資本即校外結構亂象的官方布告,引出了“轟烈”的“雙減”政策,有些人歡呼直說對校外機構的整頓解決了長期以來教育對學生的壓制,甚至還解決了不同收入家庭的“公平”。成效呢?無非是有的人頭痛腦愁,有的人從肆意正大的“工作”轉向秘密“工作”罷了。由于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教育被推上了市場經濟的鐵道車軌使教育逐漸產業化和貨幣化,私立學校再次走上了歷史舞臺而成為工人階級家庭望而止步的門檻。將優良的中小學校教學資源壟斷在某些“聰明”人之掌。由于私立學校為利潤同樣其他學校為升學不惜將學生老師作為他們升學率的工具,宣傳上一面打著優待的旗背后盡力榨取每一分鐘來使學生成為應試機器。
難道教育的目的是滿足那些背后的股東和學校官僚們競爭和盈利的嗎?羅素曾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機械,而是在造人!”教育是對人的素質上的全面系統的建立而適應國家社會乃至人類的發展,它必須得在社會不斷發展中不斷完善并且社會的教育觀念得到改善。在一定的國家、階級群體等之中,必然要為它培養本階級的接班人而進行相對應的教育;中國共產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方針即指“立德”為“樹人”之根本和首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教育者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但看到現在無論小學到充斥著所謂“人才精英”的大學之中,都彌漫著極其濃厚的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腐臭氣息,苦讀十幾年書竟是為一張成績單從而搏得功名利祿,便可頂著“尊嚴”來做萬眾渴慕的“人上人”即那些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裝雅、自命清高的小資產階級,惟有改變科舉制在現代的衍生品:應試教育。許多學者則認為中國古代科舉制弊端并不是科舉本身而只是以“四書五經”作為考試內容,仿佛只要將其改為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學即可變成他們眼中的“現代式教育”。
事實絕非如此,教育是由特定機制體系和培養理念所依附的,傳授內容不是決定教育本身的唯一因素,陳獨秀先生說:“科舉時代所貴的是功名,是做官;現在學校所貴的還是有文憑,也是去做官。”不是說放下經史子集就萬事大吉了。必須在公立學校即屬于人民群眾的學府取代私立學校和一切帶有盈利性質的教學機構后,以素質教育取代長期以來似乎牢不可破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并不是取消一切測試),口頭上為使中國的學生培養德智體美勞卻不將其納入選拔與考核檢測制度內,那么如何才能尋找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呢?
當下的學生未受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未養成完備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的意識中總缺了課本里那些崇高的憂心以及獨立思考精神,即使成績再驚人也并不是全面發展的人。語文課不過會給一群現代的追求功名的人讀《儒林外史》,給無理想的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后一來發現老師蠻善良,告訴學生如何答題和必考內容。大部分學生們何嘗會去思考書上的什么“主義”“革命”之類的詞。知識本為人類探索世界和改造社會的所得認識與能力,那些蘊藏在人類文明中的雅趣美妙的詩詞、偉大的文化經典、以及各種由于生產力發展而對自然科學的認知積累等等,卻皆成為了某些人當上劉四爺的媒介,等于在這種畸形教育環境下知識本身被異化,披上一層層功利色彩的紗布。尚且以此扼殺了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蠶食他們對事物的探索動力,導致高中以前的批判性思維和人文創造力重重削弱,至于滿口“愛國”的政治課堂里,常常成為教條主義和鍛煉記憶的場所,他們不會覺悟自己所背的無論多么高尚的政治精神與理論,而是將類似“八股”一樣的答題套路運用得滾瓜爛熟,或是為自己以后當眾發言積許些“正經”言辭以便取悅得來名號。難道當考完試后他們還會去關心什么國家政事,去思索那份社會責任感?倘是一場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道德課則不得不與文化課程自己獨立開來,并非一味傳授應試技巧而是通過生動地與結合時政分析、生活經歷等或大或小的事來讓知識分子知道應該做一個有共產主義信仰的人、一個為人民服務且對得起社會和站在大眾立場的人、一個有思想智慧和剝去媚氣媚骨的人……
“雙減”下的有關地方政府部門對政策的落實好像測視力一樣蓋一只眼掙一只眼,也是某些學校最會裝模作樣見風使舵的時候;學生們照樣最會演戲裝樣,即便有話也不敢說,一是學籍功名刀子架在他們脖子上,二是他們從不關心政治的利己思維,尤其進行一些正史式的調查在學校到家長中層層配合,說到底是形式主義在教育界的泛濫。中國學生的奴性是存在且不淺的,但并不為最主要。而為整個社會環境(包括應試教育)下導致的極端自私自利與精致利己主義價值觀,只要不觸害自己利益的,與他無關,反之則渾身躁動地很。這能反映他們缺乏一種汲取前人思想而為集體獻身與腐朽勢力作斗爭的精神,他們終究沒有信仰。當然,正是現在教育所造,把青年本身最可貴最高尚的能給社會帶來希望的東西給剝奪掉。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并不是這種人,原本亦并不希望造就這種人。難道這就是前輩們寄托千萬的、我們所說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嗎?為應試教育辯護的家長或學者他們滿口“公平”卻難以體會每一個孩子都被試卷與惡性競爭的壓力窒息的痛苦,在他們最朝氣蓬勃最富創造潛力的年紀去將其放入無休止的“內卷”(這詞現在還被某些人歪曲成努力)。中國知識分子在一千多年來的“金榜題名”固有思維中,至今仍未能從這個精神枷鎖走出、看透。等此以后,大多青年總想涌入那些物質發達的大城市,不愿奉獻貧困農村等當今社會迫切和最艱苦的戰線上,這樣,我們的學府到底是在履行著什么樣的責任?中國的長遠希望在哪呢?
不過畢竟可能他們還會來于一群帶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的帶個人主義意識的家長和老師,用好似理所當然的“出人頭地”那套陳辭濫調來說教下一代。,這種思想倘若不顧其它社會客觀條件則會成為歷史的阻礙石,當自己孩子得不到有利于升學優勢時便大議“教育公平”的家長往往是以自己利益去壓迫別人利益而哄起話題,有些無論吹捧體制或反對體制無非只為自己能看上去不那么勢利而能勢利罷了。此上是可怕地根植于當下大部分人們的心思。
解決的障礙是應試教育,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恰恰是轟開當今中國人的價值觀與中國社會現狀的一顆強有力的炸彈,因為教育絕非像某些教育家所認為的能與政治經濟形勢脫離,所以可以看清我們在整個社會對待工人的態度以及體力勞動者的經濟待遇和政治地位,看清我們職業技術教育上多么懈怠,難道為社會貢獻出先進的勞動者就算不上我們口中的教育了嗎?那些曾被我們習以為常實則引向倒退和朽敗的思想必須被推翻了。
關于勞動教育與實踐
我也不知道現在中小高等學校的勞動教育是否真正有效落實,全社會包括師生是否認同并理解社會主義勞動教育對其作用,難道勞動教育只是使人學會或掌握勞動技能就結束嗎?這當然是其中非常重要但不唯一的目的,但也可以像文化學科一樣在勞動教育中篩選出最優秀的體力勞動者、技術人才;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全體學生來說是因為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者即廣大工人階級、崇尚勞動的正確思想,最好可以同社會生產結合、同勞動者同勞動并在其中摸清社會實際(對于社科大有益處)。包括其他學科諸如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等等,“善于把共產主義由背得爛熟的現成公式、意見、方案、指示和綱領變成能把你們的直接工作統一起來的活生生的東西”,決不可讓學生框死于只會念課本而從不會獨立思考、聯系實際生活的教條環境中,能在現實條件下的實踐來證明曾經積累的理論再從中有所創新和開拓,不然學術的進步也止于暫時,錢學森先生健在時的問題或許和此有一點關系吧!
我希望中國教育萬萬不要只再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和笑話,我希望中國教育出來的每一個人臉上不再書寫著十幾年積累的無意義焦慮、疲憊和無奈,青年倚靠磅礴的歷史和無數人鑄就的理想,能夠沖破頑固思想和強加給他們的嚴密的應試出路布下的沼澤羅網,用新的巨浪洗刷曾經這套體系注入給他們的一切污垢乃至體系本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