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中醫藥”消息,《天回醫簡》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這是一條并不那么起眼的新聞,但是對于中醫乃至中華文明的傳承而言,它卻顯得那么的重要。用研究團隊的說法,“《天回醫簡》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古代醫學文獻。”
這還得回到2012年,成都地鐵3號線建設中于金牛區天回鎮搶救性發掘了一處西漢墓葬。重要的出土文物包括四臺蜀錦提花機模型,實證了了蜀錦作為天下母錦名不虛傳;還有約14cm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其頭面、四肢、關節、小腹、腰背處刻有111個點和若干銘文,體表有縱貫全身的彩繪、刻劃經脈線共63條——這是迄今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模型;再有就是《天回醫簡》了。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當然,醫簡并不是一部書,而是包括了《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犮理》《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療馬書》《經脈》8種醫書,涉及經脈、臟腑、腧穴、刺法、治療馬病等內容,還有106個失傳的醫方,更有沿用至今的多個古代方藥。
這其實也說明,早在兩千余年前,我們已經有了成體系成熟醫學了。
1000多支醫簡,25000余字,字體兼見篆隸、古隸及隸書,其中有較多的齊地方言特征,再加上是中斷2000余年之后才重見天日,其考古工作之艱巨可見一斑。
說到齊地,在那個時代,齊地醫學為經脈醫學,善診脈、并以針灸為主,太史公認為扁鵲和倉公的醫學一脈相承,才在《史記》中將二人合并立傳。這次發現的《脈書》上經和下經,《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就有倉公向公孫光學習醫方和跟隨公乘陽慶學習《脈書》的歷史,《脈書》比《黃帝內經》早誕生至少300年。而《脈經·上經》的一些話在《黃帝內經》中往往被演繹稱一篇至兩三篇文章,某種程度而言,可以說天回醫簡是《黃帝內經》的前身和源頭。
后,經研究團隊反復求證,證明《天回醫簡》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扁鵲、倉公所傳之醫書,其主體部分抄錄于西漢呂后至文帝時期(史記中倉公淳于意行醫、授學時間);并在漢景帝時由齊傳入蜀地,墓主人下葬時間為西漢景、武時期(其年輩與淳于意弟子相當);同時也證實了東漢時期四川三代脈學大師“涪翁—程高—郭玉”為扁鵲學派傳人的事實。
然而,“天回醫簡”被發掘出5年之后的2017年《扁鵲見蔡桓公》就被踢出了課本,在那之后自媒體就流傳著相關的文章,到最近也還在傳。其內容大同小異,基本上有三個質疑:一是扁鵲這個人不見得是真的,僅僅是神話、傳說罷了;二是無論是韓非《扁鵲見蔡桓公》,還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亦或是其它古書中有關扁鵲的記載,其醫術都太玄乎了,難以讓人相信;三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扁鵲的活動時間跨度太大,總不可能扁鵲活了幾百歲。
這種質疑,乍一看,還真有點兒道理,但一點都經不起推敲和深究。
比如有的質疑文,連蔡桓公其實是指田齊的齊桓公都搞不清楚,還拿著蔡桓侯來說事,以此來說造假或時間跨度大。至于《史記》中記載的扁鵲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等,中醫歷經傳承,一直沿用到了現在。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扁鵲是一個學派,史記中記載的秦越人之所以叫扁鵲也是因為醫術太過于高明,因此繼承了上古神醫扁鵲之名——這恰與“天回醫簡”所考證的扁鵲學派相吻合。
退一萬步而言,縱使扁鵲是神話與傳說,就不該收錄了嗎?
韓非的《扁鵲見蔡桓公》本來就言簡意賅、層層推進、意味深長——蔡桓公“諱疾忌醫”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把防微杜漸,養生防“病”大于治“病”,由表及里的過程與思想,生動的展現出來了。無論是從寓言的角度,還是從學習古文的角度,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入門文章。
以虛假為名,將其刪除豈非咄咄怪事?
與之對應的,則是前些年愛迪生救母、華盛頓砍櫻桃樹,怎么就能堂而皇之的進語文課本?
這些所謂的專家不光不學無術,干的還是刨根的活。
如果說,17年、19年,研究團隊還是初步證實的話,到如今,不光是完全確認,并已經將文獻整理出書了。這也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我們的考古基本都能和歷史的記述或傳說相互對應、相互印證。
這個時候,那些所謂的“專家”們呢?怎么就當起了縮頭烏龜?
他們言之鑿鑿地稱“沒有真正史實可以證明真正有過這么一位神奇的中醫”。可當出土文物與歷史文獻記載形成對應,甚至與后世中醫也有所呼應的時候,那又怎么說?臉疼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