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很重視祖先,祖先崇拜的情結很重。前人創造出了豐富的中華歷史。中華文明有時興盛,有時衰落;有時人們普遍團結,有時人們互相廝殺、或者打派仗;有時吏治比較清廉,有時腐化成風;有時人們生龍活虎,有時幾乎萬馬齊喑;有時路不拾遺,有時坑人行為盛行。總之,中華文明的歷史不是單色調的。世人一般都想長盛不衰,但從以往的歷史看,地球上的各大文明都沒有能力終結歷史,都沒有能力實現永遠的安寧和平、永遠普遍富裕、永遠歲月靜好。
在中華歷史上,古人曾經相信已經能夠實現長盛不衰,之所以有這樣的自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燦爛的中華文化,比如,僅是執政思想觀念方面的亮點就有:愛民思想、仁政思想、民主意識、廉政思想、從善如流的觀念、和平思想,很早就有這些思想觀念。但是事與愿違,中華大地沒有變成理想的世外桃源,萬世太平并沒有到來,中華歷史上的苦難災難太多了,與人們的理想反差太大。
萬世太平沒有到來的原因很多,以筆者的能力只能分析其中一、二,主要是從辯證思維的角度來思考。
有些人一想到傳統文化,就感覺“豁然開朗”,認為找到了通向萬世幸福的道路。事情當然沒有這么簡單。比如,有人認為執政者如果能“從善如流”,廣泛聽取意見,集思廣益,就能興旺起來。實際上,如果廣開言路,各種各樣的觀點都會涌出來,其中不僅有一些正確見解,還會包含大量錯誤的觀點,判斷正確與錯誤,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執政者未必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執政集團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也存在主觀和客觀的局限性,所以有時也難以分清對錯。隨著不同意見而來的,還會有大量矛盾,如果提出意見的人是出于不同立場而提出的不同觀點,那調和的難度就更大了。當中華民族處于危難時期,如果這時有一個團隊能夠公道正派并且有雄才大略,這種情況下多數中國人會團結奮斗,而到了和平時期或正常時期,大多數人就都想伸張自己的權利,包括物質的、精神的,想多實現個人愿望,出于各自的利益提出大量不同的意見,這種情況下想要使國民團結,難度反而會加大,從某種角度看,共安樂并不比共患難更容易。“從善如流,廣開言路”這種執政理念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很多情況下,廣開言路會使執政難度陡然增高,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復雜的局面,世人會覺得執政者的水平也不高,提意見者看到自己的觀點沒有被采納,有可能會相當失望,這樣的話,執政局面可就不穩定了。執政局面不穩定,就容易帶來紛亂、動亂、戰亂,所以,歷史上的一些執政者不敢不能充分放開言路,而是不同程度地限制人們,做不到理想中的廣開言路。但是一限制,限制到什么程度?這就很難把握了。認識到“廣開言路”存在的問題后,會不會又過于壓制言論?過于壓制自由?過于掩蓋問題?有這種風險。
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治世理念是人類社會科學處于幼年時期的天真愿望,在具體實踐中,會遇到難度很大的問題。中華傳統文化盡管燦爛,但距離為人類開創萬世太平這個超級宏大理想所提出的超高要求,還差得很多。
在中國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掩蓋不美好的事,想讓人心里都是美好的事,努力營造一片“祥瑞”的氛圍。這是因為如果問題說得太多了,負面的事說得太多了,有可能會使很多人喪失信心,甚至失去善念。但是,如果對貧窮沒有深刻認識,那么扶貧的力度就會小很多,在扶貧方面投入的注意力就會少很多;如果對腐敗沒有深刻認識,那么反腐敗的力度就會小很多;如果對人性的缺陷沒有深刻認識,那就認識不到新納粹的不可理喻。當然,也不能只看著不好的一面,還是要向往光明,也要看到正面的事。揭露負面和宣傳正面,這兩者的關系怎么把握?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案,只能具體情況具體把握。
各種問題千頭萬緒,在這件事上能做到辨證思維,但在另一件事上很可能做不到,想要在所有需要的情況下都成功地運用辯證法,這難度很大。
存在崇拜前人和瞧不起前人兩個極端。前人的歷史給現在的人提供了許多經驗教訓,如果沒有前人探路,也就沒有今天這么豐富的歷史經驗,所以,可以感謝前人,如果在相同的客觀和主觀條件下,今人會做得比古人更加聰明嗎?這要打個問號。但是,前人存在很大的歷史局限性,今人必須超越前人,才能繼續前進,所以,不應崇拜前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