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之后,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作為一種思想、理論就存在了。之后,被寫入黨章。這的確是一種新的提法,以前聞所未聞。乍一聽,懵懵懂懂,不禁也產生出一些疑問。希冀得到專家的指導,以釋疑解惑,至今未能如愿。
什么是生產力?
中國的古人好像沒有把“生產力”作為研究的對象。是第一代共產黨人開始重視和對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研究。并把它作為一個基本的理論。關于在這個方面的研究,常常不能不參照外國的研究。盡管如此,這個問題,人們在認識上的分歧好像不大。
亞里士多德,是西方古希臘的思想家。他說,“奴隸是有生命的工具”。
中國的思想家論奴隸,多是從人身依附關系上論述。即主與奴。這種關系,無疑是一種重要的社會關系。卻鮮有從“生產力”的角度考慮。
奴隸,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是作為一種“物”的存在,如同財產、牲口一樣,可以任意買賣,甚至剝奪生命,如“人殉”、“人祭”。
“工具”,概念比較寬泛,不是“特指”。但是,生產工具應該包含其中。在事實上,奴隸一度是社會生產的主體,主要生產力。如從中推導出奴隸是生產力,不能說錯。在中國,把有的奴隸并且不直接從事生產,而是在家庭內部為主子所驅使。一般稱為“家奴”。這種現象在中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直至民國之后才被廢止。這種現象,或許應該稱為奴隸制度的“殘余”。
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建立起來的,因此,共產黨人研究生產力,不能不看他們對于生產力的論述與認識。
馬克思說:“按照古人的恰當說法,勞動者在這里只是會說話的工具”。
他還認為:奴隸“是與牲畜并列的,或是土地的附屬物”。
在古代,在工具中,古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不會說話的工具,一種是會說話的工具。會說話的工具,就是使用生產工具的勞動者自身。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人是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的說法,人造的工具,屬于不會說話的工具。這些工具,人們又區分為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社會上的工具有千千萬,這是一種簡單的劃分。
人,某種人,即被奴隸主、被資本驅使而參與勞動的人,屬于會說話的工具。他們同樣可以被區分為“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但是,作為人的生產工具,其主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稱為奴隸,或稱為農民,或稱為工人。這時,他們是作為“生產資料”而存在。與生產工具中作為“生產資料”的其它生產工具,沒有什么兩樣。
歷史的看,從奴隸主階級到資產階級,不但都是作為“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的而存在,尤其表現在他們都是具有生產資料的階級。誰控制了生產資料,誰就控制了勞動力。勞動階級在作為“工具”的時候,與“牲畜”、“機械”等工具并列,是個客觀的事實存在。所謂的“勞動階級”就是“生產階級”,沒有了勞動者,就沒有社會生產。那時人類社會產生之前的自然界。
工人階級只有在獲得國家政權,成為社會的主人的時候,他們才不是單純的生產工具,而成為一切生產工具的主人,包括自己“當家作主”。這是獲得了解放的工人階級,作為生產階級,不再只是“生產工具”。
馬克思說:“在一切生產工具中,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哲學的貧困》)這是對勞動階級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這里的“革命階級”,指的就是勞動階級。沒有勞動階級、勞動者的參與,其它一切“工具”都歸為靜止的“自然物”。
“革命階級”,為什么是“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根本原因,恐怕是因為與其它別個一種生產力相比,唯有他是一種“活”的生產工具。是可以使用、制造其它生產工具的生產工具。
工人階級的另一位導師列寧有一個觀點,他認為:“全人類的第一個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列寧全集》第29卷第327頁)
勞動者,是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參與生產的人。說他們是“第一個”生產力,實至名歸。因為,沒有了“第一個”,其它的“生產力”都歸于虛無。即無從談起。
這至少可以說明,列寧與馬克思一樣,把工人、勞動者——革命階級,包括在生產力之內的,而且是“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是什么,他雖然沒有在這里說,他肯定認為是存在的。其實是無需說。勞動者之外的生產力,種類很多,至于如何排序,無關緊要。
生產力是具體的。工人、勞動者都是具體的、穩定的生產力。但是,他們不是唯一的生產力,不是生產的唯一參與者。
參與生產的除了勞動力——人之外,還有其它生產工具。包括科學技術含量高的被稱為“機械化”、“電子化”、“數字化”等高效率的自動化生產工具。這些工具,被勞動者制造、使用。
同樣,沒有了“第一”之后的那些“勞動力”的發展,社會只能永遠停滯在原始社會初期。
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列寧,突出的是生產力中勞動者的地位與作用。這種地位與作用,其它“生產力”,即“不會說話”的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各種工具自不必說,包括科學、技術,都無可替代。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技術”,是勞動者這個勞動力的“衍生品”,它們無論多么先進,不可能取代列寧所謂的“第一”那個位置。“第一”,不屬于它們。
生產力都包括什么?
在生產力中,不僅包括人,它還包括著不是人的“科學技術”及體現科學技術水平的那些生產工具。現在,這樣的生產工具比比皆是。在許多領域,都取代了人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生產工具,再先進、強大的生產工具,也是作為商品,是可以被賣來賣去,所有權,并不在國家、也不在共產黨。那樣的生產力,怎么可能有能力“授權”,讓共產黨“代表”呢?對于哪怕是極其先進的生產力、生產工具,共產黨如果不占有,就不可能為共產黨服務,又能夠代表它們什么呢?
現在,許許多多尖端的生產工具被外國資產階級所壟斷,并對共產黨國家、政府實行封鎖,甚至買都買不來。而且,那些生產力并不獨鐘情于共產黨。“科技競爭”,在當今的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它不會因為共產黨“代表”它而鐘情于共產黨。事實上,在許多領域,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仍然落后與西方發達國家。
如今,且不說科學技術先進,生產力發展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發達的非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在曾經有過共產黨執政歷史的前蘇聯,也有比中國先進的生產力。并且曾經是中國共產黨學習的榜樣。現在,那里的共產黨地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國家政權喪失了;大量的共產黨員——曾經的先進分子,流失了。但是,哪里的“先進生產力”并沒有隨著共產黨的演變而在一夜之間變成了落后的。他們那里的“先進生產力”正在由誰代表著呢?在野的共產黨么?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在人們都這么說。科學技術的確是發展生產力不可或缺的。這,不只是現在的人們的認識,毛澤東那代人何嘗認識不到它的重要性?1956年,周總理代表黨中央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因此,不管什么國家,不管什么政黨執政,少有漠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的。
盡管如此,人所共知,各個國家在科學技術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方面,還存在著差距,甚至是巨大的差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生產力的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從總體上說,最先進的生產力、代表生產力先進水平的還不能說是中國。至少這是多少年內改變不了的現實。現在,美國敢于稱王稱霸,一個重要的支撐是“科技霸權”。為了保住在科技領域中的霸權地位,使出渾身解數,打壓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向世界宣稱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但名不副實,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外國某人問,貴黨代表的生產力先進到什么程度?可有一個理論家回答的出?
當今世界上的法治國家,通行的是政黨政治。在生產力比中國先進的國度,政黨并不少于中國。但是,并不見他們之間“爭奪”“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權。在中國,實行的是“多黨合作制”。特別是在一些“民主黨派”中,聚集著科學技術和文化精英。按照“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那樣的黨派似乎也更有資格說自己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至少,不能說他們是落后的生產力的代表。如果都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那么,誰代表“先進生產力”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命題。如果都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那么,共產黨豈不是與其它政黨無異?
生產力有沒有代表?
有。生產力的代表應該到生產工具中去尋找。先進與落后之間,應該具有可比性。從對比、比較中認定“先進”與“落后”生產力,再從“先進生產力”中,確定那一種生產力為“代表”。這應該是一般的思路,一般的“程序”。
從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看,原始社會的石木工具,奴隸制社會產生的青銅器、鐵器等工具都曾經是生產力在一定時代的代表。到了近代,在生產中大量使用機械。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工業革命。恩格斯說“蒸汽機確實是所有那些以它為憑借的巨大生產力的代表”(《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154頁》)
蒸汽機在當時,無疑是最先進、應用最廣泛、生產效率最高的一種生產力。當然,蒸汽機是一個家族。由于用途不同,它的功率、體積大小也不相同。蒸汽機之外,還應該有次先進、次次先進……生產力,它們該由誰“代表”?恐怕誰也說不清。
工人、勞動者個人,作為生產力,同樣有“先進”與“落后”之分。有的效率高一些,有的效率低一些。可以與其它生產力換算。這很正常,這是生產力的多樣性決定的。如,一臺蒸汽機釋放的生產力,能夠抵的上多少個個體工人“生產力”,這,其實比較容易換算出來。起碼應該能夠換算出來。當時,機械的功率以“馬力”計算。不同的蒸汽機具有不同的功率。有人算出,一個人力等同與0.6馬力。有的人可能在以上,有的人可能在以下。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決定的。
與“巨大生產力”相對應的應該是“一般生產力”,相對弱小的生產力。具體可以說出許多。蒸汽機有幸被恩格斯“選”為“代表”,生產力的“代表”。蒸汽機誕生的時候,共產黨還沒有誕生。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蒸汽機已經在中國“安家落戶”,廣泛應用。它們那時由誰代表?能說是共產黨在代表著它么?不過,不管在什么年代,那時工人階級卻確實存在著。操作蒸汽機的是工人。但是,工人并不是蒸汽機的所有者,僅僅是操作者。操作者能夠“代表”被操作者么?怎么代表?
當時,工人階級已經存在,作為工人階級的導師,怎么沒有把工人階級,或者工人階級中的先進分子視為“巨大”生產力的代表?是他疏忽了么?是他沒有弄清楚工人階級、共產黨與先進生產力的關系?
如果說“巨大生產力”與“一般生產力”,一經比較,比較容易區分。“先進生產力”與“落后生產力”,一經比較,也比較容易區分。它們之間,都是相比較而存在。這個區分,主要應該看生產效率。單個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同蒸汽機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作為“生產力”的工人與作為“生產力”的蒸汽機,那個先進,那個落后,顯而易見。個人,實際是人類社會中最原始的生產力。先進的、高效率的生產力,都是通過那些“原始”的生產力創造出來的。
恩格斯為人們選定“生產力代表”指示了一個方向。如今,生產力的發展早已經超越了蒸汽機,進入了信息時代、數字化時代。已經把蒸汽機遠遠拋在了后面。蒸汽機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局面。這時,距離恩格斯已經過去了百余年。現在,以什么為“巨大”生產力的“代表”?
眾所周知,共產黨的性質是不變的。而生產力,是社會生產方式中,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總是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動的過程中。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與生產力的物理屬性的不相同。二者之間沒有可比性。在日新月異的時代,生產力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甚至分分秒秒都有新的生產力的產生。至于是不是都能夠稱為“先進生產力”或者“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那需要分析。有的可以稱為“先進”,卻很難稱為像蒸汽機一樣的“巨大生產力的代表”。
生產力存在的發展時間遠比共產黨長久;存在的空間,遠比共產黨廣闊。生產力總是向著進步、先進的方向不斷發展。在共產黨產生之前,不能說沒有“先進的生產力”。如果說“先進生產力”可以被共產黨代表,那么,它也一定會被別的什么組織代表。共產黨不會是“唯一”代表。認為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代表的人們,在承認與確認這個命題的同時,應該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而在事實上,卻沒有。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共產黨不是生產力。
共產黨是不是生產力?
回答是否定的。
如果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那么,他必須首先是生產力。如果共產黨屬于生產力,那么,它屬于生產力中的那一部分,在生產力中處在怎樣的位置?共產黨這個生產力具有其它生產力那樣的屬性么?這個問題不清楚,還談什么?
政黨,是社會的政治組織,而不是經濟組織,不是生產組織。這個判斷必須明確與肯定。
封建制度不允許“朋黨”的存在,統治者十分忌諱黨爭。政黨政治,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產物。因此,政黨存在的時間不是很長。而共產黨組織存在的時間則更短,確切的說,是1840年《共產黨宣言》誕生之后的事,距今不過一百多年。換言之,共產黨的歷史遠比生產力的歷史年輕。
1、生產力,也叫社會生產力。它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的產生與發展是基與與自然作斗爭的需要。因此,它從一產生,就在不斷的發展。只要人類不滅亡,它就不會停止發展。它的生命力是無限的。它不隨著階級、共產黨的產生而產生,也不會隨著是階級、共產黨的消亡而消亡。
共產黨作為階級社會中的一個政黨,即使是執政黨,是為了適應階級斗爭的需要而產生,為了適應政治的需要而存在。她也必將隨著階級、階級斗爭的消亡而消亡。共產黨的生命力是相對有限的。而共產黨活動的空間,也遠不及生產力。
共產黨產生之前存在著生產力。共產黨消亡之后,生產力仍然存在與發展。而共產黨消亡之后的生產力,肯定是比共產黨存在時還要先進的生產力。在這兩種情況下,共產黨都怎么可能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2、生產力作為客觀的物質力量,不依賴于任何階級、任何意識形態而存在的。但是,可以為任何人服務。誰擁有,它就為誰服務。
共產黨是具有鮮明階級性的、依據一定的意識形態建立起來的政治組織。只為特定的階級、階層和集團服務。
生產力與共產黨在服務對象上,斗爭對象上的表現與存在方式上的不同顯而易見。他們有不同的發展規律。甚至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3、在生產力與共產黨的關系上,生產力的發展不以共產黨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產力在生產關系,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歸根結底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但是,共產黨只有在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時才能夠發展。否則,只有滅亡。
共產黨的產生,是為了“消滅私有制”。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共產黨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構成一個矛盾統一體,形成一個所謂社會。二者相互依存。不同的生產關系,標準著生產力經歷的不同發展階段。
而生產關系的“核心”,不同生產關系的區別,就在于“所有制”的不同。而“所有制”,就包括“生產力”,其中包括勞動者與所有制的關系。正是這種關系的不同,反映出的社會形態不同。在時下,主要表現形式就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從特征的區別中,人們并不難分辨,共產黨與生產力,是屬于不同的范疇、不同的性質的不同的事物。共產黨的不同在于她只是某一種生產關系的維護者。離開了這一點,她的存在就沒有政治意義。
人們都知道,生產力脫離不了生產關系而單獨存在。相反亦然。二者構成矛盾的統一體。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任何一種生產關系的代表,都不能無視生產力的這一基本要求。這也是生產力得到發展的一般規律。
因此,即使是共產黨要發展生產力,就必須研究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探索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和要求。只有在適應他的發展和要求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得到發展。這,不以政黨的意志為轉移,也不會以共產黨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否則,不僅不能發展生產力,還可能對生產力造成破壞。
就性質而言,共產黨與生產力屬于不同領域中的不同事物。
14大黨章中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或者說,她不是工人階級的一般群眾組織,那樣的群眾組織有N個。也不是工人階級的經濟組織,更不是工人階級的生產組織。參加共產黨的只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具體到個人,其中有的并不直接充當勞動力,從事生產。
共產黨作為“政治組織”,屬于“上層建筑”。生產,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實踐,在沒有共產黨的時候就存在了幾千年、幾萬年,甚至更長。
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與生產力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由于她——共產黨,不是“生產力”,他的產生也不受生產力水平的影響。所謂“代表”從何說起?怎么“代表”?她所代表的生產力都包括什么?
由于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工人階級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生產關系的代表,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是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還可以說得通。畢竟“生產關系”屬于“上層建筑”與生產力構成一對矛盾和矛盾運動。
共產黨,是階級斗爭的工具。生產力,是生產斗爭的工具。這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應該十分清楚、明確。
如果說共產黨是“人”的代表、“工人階級”的代表,那是因為他們處在特定的社會地位、社會生產關系之中,共產黨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是,社會生產力并不只有“工人階級”。特別是當今的社會,個體勞動者作為生產力同樣存在,他們在本質上,卻不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甚至屬于一個特定的“階級”。他們愿意讓共產黨代表么?這,僅是其一。其次,在生產力中,包括那些不會說話的生產工具。而它們,無論在什么社會,并不都屬于工人階級,或者說,共產黨并不擁有它們,所謂“代表”的“權利”從何而來?所謂的“代表”,不就成了無稽之談么?
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代表的思想、觀點,一經提出,也是“注家蜂起”,爭相顯示理論才干。事實上,迄今為止,這個家、那個家,著名的與不著名的,沒有一家論證出共產黨為什么是,和是一種怎樣的、具體的生產力。她代表的是一種怎樣的、多么“先進”生產力?
老朽對理論問題沒有研究,過去的幾十年中,隨大流,跟著學習點“理論知識”,本就懵懵懂懂,不知過去學的是不是錯了。起碼現在還沒有意識到錯誤,提出質疑,應屬正常現象。看看歷史,一個新的“理論”,即使被證明是正確的,那有那么容易被理解、被接受的?之所以目前還沒有“緊跟”,是怕貽笑大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