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2月2日凌晨,法國的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顛覆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實行軍事獨裁。這個路易.波拿巴就是鼎鼎大名的拿破侖一世的侄子,他政變后建立的帝國被稱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當時,大文豪雨果參加了法國共和黨人組織反對政變的起義,遭到路易.波拿巴的鎮壓,雨果被迫于12月11日流亡國外。1852年,雨果發表了政治性小冊子《拿破侖小丑》,對稱帝的路易.波拿巴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攻擊。據說,拿破侖三世曾輕蔑地拿著這本小冊子對眾人說:“看!這是維克多.雨果‘大帝’寫的《拿破侖小丑》!”
法國近代史中的這段小插曲堪稱一位理想主義的作家與一個功利主義的政客之間交鋒的一個回合。兩人的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評判標準在這次交鋒中須眉畢現。拿破侖三世是站在他個人立場上,對自己權勢熏天的高貴的“皇帝”身份進行炫耀,從而盛氣凌人地譏諷了在政治斗爭中失敗了的雨果。理想主義的雨果則是站在法蘭西人民(其實是資產階級,雨果誤以為是人民)的立場上對倒行逆施的路易.波拿巴進行抨擊。可見,兩人完全是不同境界中的兩路人,因為同一事件中的他們的立場與價值標準的完全相悖,致使他們之間的反目與沖突成為不可避免。
我想,從大部分世俗者的視角觀察,雨果公開反對如彼權勢熏天的人物顯然自不量力,難脫“螳臂擋車”的嫌疑。法國人那么多,為什么偏偏你雨果出頭冒尖,去反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你難道不是在顯擺自己?你的行為不是“大逆不道”?況且,你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斗得過人家“天命所歸”的皇帝嗎?你被驅逐、流亡蠻荒小島就是咎由自取!對于世俗者的這種惡意揣度我們其實并沒有多少批判的權力,在階級斗爭的社會里,群眾向來是被蒙蔽、被愚弄的,他們的“思想”其實是統治階級洗腦的結果,雖然他們自己并沒意識到。雨果的遭遇正如一位中國當代作家說的,“最忠誠的兒子得不到同胞的敬重,這其實是常態。”
但是,即使面對眾人的冷嘲熱諷,總會有堅持真理、堅持正義的人勇敢地站出來,舍身而取義,法蘭西的維克多.雨果就是其中之一。他站在法蘭西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說話,即使被民眾誤解也義無反顧,唯其如此,才更加彰顯出他的這種無畏斗爭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的感人與可貴。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個看似權勢赫赫、如日中天、頤指氣使、不可一世、金光閃閃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唯一的皇帝路易.波拿巴,他的價值標準的自私可笑,他的政治品格的卑鄙低劣,他的盲目自大,他的愚蠢自負活脫脫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在后來的普法戰爭中,這個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開國之君”被普魯士人俘虜,成為階下囚,從而也就成了他的帝國的“亡國之君”,這就是他并不讓人意外的可恥下場。
套用一下當前的一個熱門詞匯“格局”。我想這個流行詞匯在當下的含義大概是: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全局眼光;可見這個詞看似高大上,實質不過是個金光閃閃的貶義詞。毫無疑問,一個人真正的格局應該以“為公”的立場為基礎,否則這個詞真的有一天會轉為貶義的。也許社會中的人群結構永遠都是兩頭小中間大,精英和渣滓都是少數,大部分人處于其間。也許作為社會歷史反動者的“渣滓”們的“格局”也并不小,只不過他們的格局都用來為自己謀取私利,如路易.波拿巴之流;他們與以雨果為代表的公而忘私、正氣凜然的人類社會的真正精英的沖突也許是不可避免的。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曾聽到一種說法,中國近代史中國民黨敗于共產黨并非敗于智商,而是敗于不能保持國民黨內各軍事政治力量之間的平衡。可是我要問,國民黨為什么做不到“平衡”二字呢?我認為還是蔣某人“為一己一派之私”的狹隘的“格局”所致。試想,如此武大郎賣燒餅的“格局”怎能讓人心悅誠服?怎能平衡與團結國民黨內各種力量?相比于毛主席的海納百川、大公無私與光明磊落的胸襟,真不知相差幾千里也!
據說毛主席臨終之前經常念誦南宋陳亮的詞作《念奴嬌.登多景樓》: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假如毛主席活到現在,他對陳亮這首詞的鐘愛可不可以算作他對當下“格局”一詞可能作出的定義的一個小小注腳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