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焦慮與信仰缺失
王世榮
(政治學教授 文化復興叢書主編)
摘要:解構主義興起在哲學發展上有一定的建樹,但是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對理想、信仰、正義、道德、良心等觀念具有顛覆性,“反對總體統一而創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定感”的價值導向,對人類建立新的秩序是無益的。
中國老百姓的口頭語:“舉頭三尺有神靈”,心誠則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仁者愛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前人的積德,后人的福德;“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傳統的中國人相信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好人終有好報,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就是善良的中國人的生活信仰,是一種道義的力量。依靠這種力量,中華民族才能成為禮儀之邦,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為愛好和平的偉大民族!
中國社會目前理想主義、英雄主義、集體主義式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盛行。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善惡報應,沒有敬畏精神;沒有理想信念,不講道德良心;隨心所欲,我行我素。
現在已經到了我們重建道德信仰的時候了!國學熱的興起就是一個契機,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我們心中沒有敬畏;沒有忌諱、沒有羞恥,那么,還能建立良好的秩序?還能過一種文明的生活?
近期發生在中國大陸的新聞,最美司機、最美女教師、尋找最美鄉村醫生、最美鄉村教師,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各級政府分別授予這些先進人物以各種稱號,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提倡占領“道德高地”,而廣大民眾也投入巨大熱情加以贊賞和支持。
沉寂了多年的“學雷鋒”活動,在紀念雷鋒同志光榮殉職五十周年之際,又在中華大地空前熱烈地開展起來!《雷鋒全集》、小說《雷鋒》隆重推出,喚起了人們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道德風尚的回憶和對那個時代的眷戀!
這就表明中國人目前有一種深沉的道德焦慮!
(一)
瘦肉精、毒膠囊、地溝油、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富士康工人十三跳,連續幾次發生在大陸的殺害小學生、幼兒園兒童的惡性事件、廈門公交車縱火慘案,以及最近報道的慘不忍睹的挖掉兒童雙眼、警察和路人摔死幼兒、婦產科大夫販賣嬰兒事件,使人們不僅對食品安全、治安環境憂心忡忡,而且對生存現狀心存疑慮,人心叵測、世事難料!人們不禁要問這世界怎么了?!
雖然政府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中石油的反腐風暴、鐵道部長等高官紛紛落馬,但是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城市拓展中的強行拆遷激化了干群矛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公款消費、鋪張浪費,使人們對政府信譽和官員道德產生了懷疑。
欲望膨脹,拜金主義盛行,人際關系冷漠,見死不救現象屢有發生!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一個轟動全國的大學校園劇《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根據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改編。寫的是發生在城市公共汽車上的殺人慘案,如果人們大喊一聲,悲劇就不可能發生。就因為一車人冷漠,才讓歹徒在眾目睽睽之下膽大妄為!死者的靈魂一個個拜訪在場的乘客,他們的所思所想,把現代人畏縮不前、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的齷齪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一個小小的校園劇能夠產生那么大的社會反映,絕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反映市場經濟對社會傳統道德帶來的沖擊,是國人的現實道德生活的反思和憂慮。
為什么上個世紀末西方媒體組織評選,卡爾·馬克思為千年偉大思想家!偉大文學名著不是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的作品,而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就是因為像馬克思、堂吉訶德這樣的理想主義者、獨立特行者、俠肝義膽的英雄,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
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看包公戲,因為他需要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主持公道,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為什么中國人喜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因為從這里可以看到國人的血性、正氣!俠骨柔腸!
而雷鋒精神經過幾十年的沉寂之后,之所以引起國人的重新重視,就是因為這種精神已經成為商業社會一種稀缺的資源。人們渴望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希望善良、淳樸的民風,企盼用友善化解商業社會的冷酷無情和利欲熏心。
(二)
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指出,中國之所以沒有發展出資本主義,是因為中國人近代以來的精神氣質沒有發生變化,中國人依然是因循守舊、知足者常樂!西方人近代的崛起在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來,把基督教追求來世幸福變成了追求現世幸福,追求現世欲望的滿足成為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如果韋伯來到當下中國他就會發現、這個民族已經今非昔比,“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正像有人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正進入馬克思所批判的社會!
《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教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于天然首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的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益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沒有任何關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誠、騎士的熱忱、小市民的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激發,掩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自力爭得的自由。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1]
恩格斯說:“卑劣的貪欲是文明時代從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到今日的動力;財富、財富、第三還是財富,不是社會的財富,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人的財富,就是文明時代唯一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2]
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暴露了壟斷資本的巧取豪奪、唯利是圖的貪婪本性!占領華爾街,表明現代資本主義帶來巨大的財富懸殊,勞資矛盾不可避免!英國廣播公司的性丑聞,暴露了西方發達國家性道德的墮落;而前不久發生的沸沸揚揚的斯若登事件,對美國人信奉的自由人權觀念是一種挑戰。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臨終前留下遺言,說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而年輕一代卻缺乏道德責任感,這是最令我們擔憂的啊!據觀察美國青年人精神空虛,吸毒的人很多,患有得過且過病!
從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所謂迷茫的一代,到塞林格《麥田的守望者》的頹廢的一代,這些小說受到追捧,表明它反應了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道德價值。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一書,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對西方社會的各種危機進行了描述,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可見進行道德重建并不只是中國一個國家獨特的急迫任務,而且是全人類目前必須面對的巨大難題!
(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市場化的改革取向,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經過三十多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第二經濟大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中國的進步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但是,問題也是刻不容緩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階層固化;官商勾結,官員腐敗愈演愈烈;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各種突發事件頻繁,人們缺乏安全感,如此等等。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市場經濟導致的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有關,一方面是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利益關系沒有理順;另一方面與人們的道德水平,自律精神也有很大的關系!
亞當斯密在寫作《國富論》,推崇市場經濟的同時,又寫作了另一本傳世名著《道德情操論》。中國改革實踐告訴我們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的確是走向富裕的途徑!同時我們也看到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同時提高國人的道德情操,那么它就可能成為一切社會亂象的根源!可見亞當斯密的富有遠見的思想家。而中國現代化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曾經提出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戰略方針!
中國的現代化走著與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發源于文藝復興,是復興希臘羅馬的古代文化,是用人文主義取代基督教文化。中國新文化運動,是在西學東漸的形勢下,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用新道德取代舊道德。雖然新文化運動傳播了科學與民主觀念,對國人的思想解放功不可沒,但是現在檢討也有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片面性,使民族道德建設缺乏本土文化根基。
一直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提出“破四舊、立四新”,開展“批林批孔”運動,“評法批儒”運動,把中國傳統道德尤其是儒家文化一概否定。倡導斗爭哲學,與天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能那樣雅致,那樣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那是“一次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廣大干部被打成走資派,知識分子把批成臭老九,紅衛兵造反派到處打砸搶,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沒有師道尊嚴,不講規矩方圓!造成了多少冤假錯案!這是一場民族大浩劫,是民族優良道德和文化傳統的大浩劫!
雖然中央在《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的文化革命從政治思想上進行了清算,但是由于中國改革任務的緊迫性,由于現代化航船已經啟程,從思想文化領域徹底清算文革的任務并沒有完成。一些有識之士比如著名作家巴金的《隨想錄》,直面“文革”帶來的災難,直面自己人格曾經出現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實的寫作,填補一度出現的精神空白。以罕見的勇氣“說真話”,他對過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贏得了文化界的尊敬。從《隨想錄》里,人們又見到了那個熟悉的巴金,他開始獨立思考而不再盲目聽命,掙脫思想枷鎖而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國過去“太不重視個人權利,缺乏民主與法制”,痛感“今天在我們社會里封建的流毒還很深,很廣,家長作風還占優勢。”集中批判“長官意志”。為知識分子樹立了一座豐碑。
但是這在中國文化界是鳳毛麟角,并沒有引起整個社會的反思和重視,直到目前大陸一部分經過十年動蕩的人士,才開始反思自己在文革中的行為,向父母、老師進行懺悔,這是道德良心的重新發現!雖然已經遲到了幾十年,依然顯得難能可貴!
凡是經歷過“文革”的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反省自己在那個動蕩年代的行為,整個民族都應該進行深刻地反省,“文革”為什么會在中國發生?這與皇權思想、個人崇拜、蒙昧主義有沒有關系?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敢于承擔責任,而不要僅僅追究個別領導人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能真正從災難中覺醒,才能避免文革悲劇再次重演!
對中國社會傳統道德帶來巨大沖擊,第一次是新文化運動,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第三次是市場化改革。針對目前的愈演愈烈的官員腐敗,有位作家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官員的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蘇東劇變以后他們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竟然能夠堅持多久?所以在臺上一天還是給自己打算,給自己撈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早就忘到九霄云外。
(四)
實際上中國目前的道德困境與國人的信仰缺失有直接關系。自從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思潮興起,人類從禁欲主義滑向縱欲主義,信仰的太陽被射落,拜金主義大行其道。正像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所描寫的那樣: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個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詛咒的人得福,它可以使黃臉寡婦重做新娘,啊!你可愛的兇手,帝王逃不過你的掌握,親生父子被你離間,啊!你有形的神明,你會使冰炭化為膠漆,仇敵互相親吻,使每一個人唯命是從。”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描寫一種酒后哲學:
我們曾經談到過一個元老院元老,那是個精明果斷的人,一生行事,直截了當,對于人生所能遇到的難題,如良心、信誓、公道、天職之類從不介懷;他一往直前地向著他的目標走去,在他個人發達和利益的道路上,他從不曾動搖過一次。他說“我有我自己一套哲學。”
“我恨狄德羅,他是個空想家,大言不慚,還搞革命,實際上卻信仰上帝,比伏爾泰更著迷。伏爾泰嘲笑過尼登,他不應當那么做,因為尼登的鱔魚已經證明上帝的無用了。一匙面糊加一滴酸醋,便可以代替圣靈。假設那一滴再大一點,那一匙也再大一點,便是這世界了。人就是鱔魚。又何必要永生之父呢?主教先生,關于耶和華的那種假設叫我頭痛。它只對那些外弱中干的人有些用處。打倒那個惹人厭煩的萬物之主!虛空萬歲!虛空才能叫人安心。說句知心話,并且我要說個痛快,好好向我的牧師交代一番,我告訴您,我觀點明確。您那位東勸人謙讓、西勸人犧牲的耶穌瞞不過我的眼睛。那種說法是吝嗇鬼對窮鬼的勸告。謙讓!為什么?犧牲!為什么?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只狼為另一只狼的幸福而犧牲它自己。我們還是游戲人間的好。人為萬物之靈。我們應當有高明的哲學。假使目光如鼠,又何必生為萬物之靈?讓我們嘻嘻哈哈過這一世吧。人生,就是一切。說人在旁的地方,天上、地下,某處,有另外一個來生,我絕不信那些鬼話。哼!有人要我謙讓,要我犧牲,那么,一舉一動,我都得謹慎小心,我得為善惡、曲直、從違等問題來傷腦筋。為什么?據說對自己的行為我將來得做個交代。什么時候?死后。多么好的夢!在我死了以后,有人捉得住我那才妙呢。您去叫一只鬼手抓把灰給我看看。我們都是過來人,都是揭過英蓉仙子的褻衣的人,讓我們說老實話吧,這世上只有生物,既無所謂善,也無所謂惡。我們應當追求實際,一直深入下去,窮其究竟,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們應當嗅出真理,根究到底,把真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樣它才會給你一種無上的快樂。那樣你才會充滿信心,仰天大笑。我一點不含糊,我。主教先生,永生之說只能哄哄小孩。哈!多么中聽的諾言!您去信您的吧!騙鬼的空頭支票。人是靈魂,人可以成為天使,人可以在肩胛骨上生出一對藍翅膀。有福氣的人可以從這一個星球游到那一個星球,這句話是不是德爾圖良說的,請您告訴我。就算是的。我們會變成星際間的蝗蟲。還會看見上帝,等等,等等。什么天堂,妄談而已。上帝是種荒謬透頂的胡說。我當然不會在政府公報里說這種話。朋友之間,卻不妨悄悄地談談。酒后之言嘛。為了天堂犧牲人世,等于捕雀而捉影。為永生之說所愚弄!還不至于那么蠢。我是一無所有的。我叫做一無所有伯爵。元老院元老。在我生前,有我嗎?沒有。在我死后,有我嗎?沒有。我是什么呢?我不過是一粒和有機體組合起來的塵土。在這世界上,我有什么事要做?我可以選擇,受苦或享樂。受苦,那會把我引到什么地方去呢?引到一無所有。而我得受一輩子的苦。享樂又會把我引到什么地方去呢?也是引到一無所有。而我可以享一輩子的樂。我已經選定了。不吃就得被吃。做牙齒總比做草料好些。那正是我聰明的地方。過后,聽其自然,掘墳坑的人會來的,墳坑便是我們這種人的先賢祠,一切都落在那大洞里。完事大吉。一切皆空。······享樂高于一切。當你還有你的時候,就應當利用這個你。老實說,我告訴您,主教先生,我有我的一套哲學,也有我的同道。我不讓那些無稽之談牽著我的鼻子走。可是,對于那些下等人,那些赤腳鬼、窮光蛋、無賴漢,卻應當有一種東西。我們不妨享以種種傳說、幻想、靈魂、永生、天堂、星宿。讓他們大嚼特嚼,讓他們拿去涂在他們的干面包上。兩手空空的人總算也還捧著一位慈悲的上帝。那并不過分。”
主教鼓掌大聲說:
“妙論,妙論!這個唯物主義,確是一種至美絕妙的東西。要找也找不到的。哈!一旦掌握了它,誰也就不上當了,誰也就不會再傻頭傻腦,象卡托那樣任人放逐,象艾蒂安那樣任人用石頭打死,象貞德那樣任人活活燒死了。獲得了這種寶貴的唯物主義的人,也就可以有那種覺得自己不用負責的快感,并認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霸占一切,地盤、恩俸、榮譽、正當得來或暖昧得來的權力,可以為金錢背棄信義,為功利出賣朋友,昧盡天良也還可以自鳴得意。等到酒肉消化完了,便往墳墓里一鉆了事。那多么舒服。我這些話并不是為您說的,元老先生。可是我不能不慶賀您。你們那些貴人,正如您說的,有一套自己的、為你們自己服務的哲學,一套巧妙、高明、僅僅適用于有錢人、可以調和各種口味、增加人生樂趣、美不勝收的哲學。那種哲學是由特殊鉆探家從地下深處發掘得來的。一般平民以信仰上帝作為他們的哲學,正如窮人以栗子燒鵝肉當作蘑菇煨火雞,而您并不認為那是件壞事,您確是一位忠厚長者。”
實際上沒有信仰的世界就是悲慘世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于是人類可以為所欲為了,可以說信仰的隕落是人世間一切亂象的根源。
(五)
除魅、解構主義是現代流行的哲學。解構主義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1967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于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于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于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于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借助于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后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個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恒不變,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
而德里達及其他解構主義者攻擊的主要目標正好是這種稱之為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思想傳統。簡言之,解構主義及解構主義者就是打破現有的單元化的秩序。當然這秩序并不僅僅指社會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會道德秩序、婚姻秩序、倫理道德規范之外,而且還包括個人意識上的秩序,比如創作習慣、接受習慣、思維習慣和人的內心較抽象的文化底蘊積淀形成的無意識的民族性格。
解構主義興起在哲學發展上有一定的建樹,但是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對理想、信仰、正義、道德、良心等觀念具有顛覆性,“反對總體統一而創造出支離破碎和不確定感”的價值導向,對人類建立新的秩序是無益的。
中國老百姓的口頭語:“舉頭三尺有神靈”,心誠則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仁者愛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前人的積德,后人的福德;“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傳統的中國人相信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好人終有好報,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就是善良的中國人的生活信仰,是一種道義的力量。依靠這種力量,中華民族才能成為禮儀之邦,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為愛好和平的偉大民族!
中國社會目前理想主義、英雄主義、集體主義式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盛行。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善惡報應,沒有敬畏精神;沒有理想信念,不講道德良心;隨心所欲,我行我素。
現在已經到了我們重建道德信仰的時候了!國學熱的興起就是一個契機,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我們心中沒有敬畏;沒有忌諱、沒有羞恥,那么,還能建立良好的秩序?還能過一種文明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頁。
刊于《文明大走向——文化時代與思想政治變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