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不同階級的利益,有不同視角。科學(包括歷史科學)越是發展,就越是符合無產階級的利益,因此,必須從無產階級、中國和世界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角度出發,看問題。特定時期,被壓迫階級地位、狀況如何?
為什么不同的人評價同一歷史人物,譽之者則為圣賢,讞之者則為元兇?歸根到底就是利益不同,他損害了本階級的利益,還是相反。
對無產階級來說,無非是:(一)本階級領袖、導師;(二)修正主義者,階級叛徒;(三)中小資產階級,可能有一定進步性;(四)帝國主義者、大資產階級。
二、聯系歷史形勢。包括:(一)社會制度長期趨勢,如社資之爭,哪個制度已經興起,哪個制度已經沒落,以此判斷進步與否。(二)中短期具體形勢,如70年代中期以后,導師隕落,共運潮退,新自由主義反革命猖獗,工人階級墜入無底深淵——當此之時,順之?逆之?有何作為?如魏巍敢于反“潮流”,舉起馬列毛主義革命紅旗,是為無產階級的堅定戰士,毛主席的好學生。
抽象談“改變”,毫無意義。頂多是一點感覺,皮毛。問題是改變了什么?如何改變?依靠誰改變?
三、看其在本階級、集團中的地位,判斷特定階級動向、動態。對立階級的狀況如何,對于成熟的馬克思主義策略家,也是大事。對立階級里面,出反面教員,也出一些厲害角色。如曾國藩,是鎮壓革命的劊子手,也是當時地主階級士大夫階層里,最厲害的人物。
有朝一日,地主貴族階級里不出曾國藩,或“曾國藩”被排擠、被打壓、被“足疾”,盡是相信“不怕,有兵在”的驕狂之徒,則此階級、集團的壽命,當不久矣。
四、唯物史觀,并不簡單排斥思想、性格、心理、情感等主觀因素分析,特別是要著眼于重要人物主觀因素在歷史轉折關頭,對階級斗爭、政治斗爭形勢產生的那些特殊影響。如一個相對開明、包容、善于溝通的階級統治者,在特定條件下,比較能起到緩和階級矛盾、鞏固階級統治的作用,往往能成為特定階級統治的改良者。反之,一個嚴厲的階級統治者,雖可能增強其所在集團的權威,但在某種條件下,也可能因僵硬、刻板而更加激化階級矛盾,引起人民反抗。
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善于對政治、歷史人物做全面深刻的分析,善于洞察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間的矛盾斗爭,善于利用統治階級的裂痕來擴大、推進革命階級的利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