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國廣播公司(BBC)又雙叒受到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批評。這個老謠棍居然跑到中國來碰瓷。
27日晚,一名BBC駐滬記者參與某路口的人員聚集現場。警方對這些人進行勸離,但該記者拒絕離開,且沒有向警方表明自己的記者身份。警方遂將其強制帶離,并在對其開展必要身份核查和法律告知后,請其自行離開。
這位不愿公開記者身份的BBC記者,當晚是帶著什么任務,安的什么心?恐怕它和它的老板最清楚。
它是聞著味就過來了,鼻子別提多靈了,BBC記者對兩種味道最有興趣,一種是血腥味,一種是味。
這次它顯然是聞到了味,不過,它目的沒有達到。于是BBC就搞起碰瓷這一套,說是記者遭到了“毆打和逮捕”,連英國首相蘇納克都跳出來指責中國。
所以,趙立堅出面回應,以正視聽。
論造謠,BBC向來是專業的。別小看BBC的能量,它的破壞力比英國兩艘航空母艦還要大。從媒體角度看,BBC就是全球輿論場上的一艘超級“航空母艦”。
BBC有多厲害?被它嘴炮害死的人比被轟炸機炸的人還要多得多,我們不可不防,對這種“特種兵”式記者,絕不可掉以輕心。
遠的不說,大家都知道“白頭盔”組織吧,它是西方戰爭機器的一部分,從2013年到2018年一直活躍在敘利亞。成為了西方民眾獲得敘利亞戰爭信息的唯一的“可信來源”。
然而,單單一個“白頭盔”組織,不管它拍了多少“慘劇”,如果沒有世界級的傳播平臺,這些“慘劇”也不會為西方民眾所知。
BBC就是“白頭盔”傳遞信息最重要的關聯平臺,這兩家都是英國控制的。
“白頭盔”的拍攝素材經過BBC加工后,就成了一則則新聞報道。
但這種做出來的新聞,還能算是新聞嗎?當然不是,它就是美英發射的一發發輿論炮彈。
當西方民眾還在喝著咖啡,吃著早餐的時候,它們的大腦就已經被BBC轟炸了。
2018年,敘利亞戰爭局勢基本明朗,阿薩德政權站穩了腳跟,“白頭盔”就逐漸消失了,那些每天領著美元津貼的敘利亞“獨立記者”也無影無蹤了。
然后,“白頭盔”的英國頭目在土耳其被“跳樓自殺”,至此,BBC的敘利亞作戰任務基本結束,對該國的報道熱度迅速降至冰點。
從敘利亞內戰以及“阿拉伯之春”的整個過程可以看到,BBC從議題制造、輿論發酵、情緒煽動、街頭暴亂、內戰爆發、對敘利亞化學武器指控……等一系列環節中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BBC在每一環都緊跟美國和英國的政治需要,跟軍隊接受作戰指令沒有什么區別。可笑的是,還有不少人以為BBC是獨立媒體。
除了敘利亞,BBC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沒閑著。
BBC在中國香港的“世界頻道”電臺節目,從2010年開始,就不斷炒作議題,撕裂內地與香港的情感聯系,甚至連幼兒便溺這樣的小事也要上綱上線。
2014年BBC全力撲在“占中”事件上,一會大講抗議的藝術;一會美化黑暴分子。BBC不斷炒作熱度,煽動更多人參與進來,一直炒到2015年。
2019年,BBC在香港可謂火力全開,不惜財力、人力、物力,就是要將香港的是非黑白顛倒過來。
BBC公然替那些黑暴分子做偽證,替它們洗白,甚至“英雄化”。雖然最終BBC遭到了可恥的失敗,電臺也被關了,但香港輿論陣地不鞏固的教訓是深刻的。
BBC的來頭
BBC的起源是一戰,1915年10月,英國成立了戰時宣傳局(War Propaganda Board),與情報部門平行,總部設在威靈頓大院內,代稱為“威靈頓院”。
“戰時宣傳局”有控制信息的權力,有嚴格的新聞審查制度,還可以制造任何有助于打擊敵國的謠言。
一戰結束后,這個機構就“消失”了,其實是與情報機構合并,成為了隱形機構。
后來這種做法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通用,它們總是說自己沒有宣傳機構,只有BBC、CNN這類“獨立媒體”。
1922年,BBC正式成立,它有兩個基本功能:
一、教育民眾,熱愛英國。
二、“解釋”世界,打擊敵人。
經過百年發展,BBC正式員工有23000人,編外人員數量無法統計。這是一臺超級宣傳機器,喬治.奧威爾所寫的小說《1984》中的“真理部”就帶有BBC的影子。
制造謠言對BBC來說就是生產武器,它注重的不是社會道德,而是輿論效應。
普京就任總統前后,BBC不斷向受眾灌輸一種信息:俄羅斯在車臣進行種族滅絕。久而久之,民眾一旦看到有關車臣的信息,就會條件反射般地想到“種族滅絕”,哪怕是半信半疑。
這樣就達到了增加俄羅斯治理車臣地區的成本的目的。
2003年伊拉克戰爭,BBC通過無數次的謠言傳播,將伊拉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聯系在一起,為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掃清了輿論阻力。
事后,人們可以看到美國、英國政客為“洗衣粉”謊言道歉,但你不會看到BBC出來道歉,因為“全球最值得信任的媒體”牌坊不能倒。
201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時,BBC制造了多少謠言?亞努科維奇總統家里有金馬桶說了多少遍?直到亞努科維奇垮臺,人們才知道金馬桶是游樂場設施,但BBC任務完成了。
2019年,BBC對香港格外上心,不斷使用“北京”、“香港”、“中國”等詞匯,不知不覺地解構“一個中國”。標題都很老道,比如《北京贏了嗎?》、《香港贏了嗎?》,對港警則進行妖魔化宣傳。英國政府則在忙著“收留”港毒分子,這是巧合嗎?
疫情期間,英國防疫走向失控,BBC在忙什么?三年來,沒完沒了地制造謠言,歪曲和丑化中國的抗疫努力。
但BBC有著不可逾越的政治紅線。
比如,它們不得播出任何可能引起觀眾對北愛爾蘭共和軍同情的節目;
在馬島戰爭期間不能播出有利于阿根廷的節目;
在俄烏沖突期間,不得播出任何有利于俄羅斯的正面新聞。
當倫敦、曼徹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愛丁堡、斯旺西、貝爾法斯特等城市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能源危機”時,BBC則充耳不聞,“英國共產主義青年聯盟”的示威被“消失”。
BBC卻對十萬八千里外的中國“關懷備至”,但仍然是老配方、老手藝、老味道--碰瓷、造謠、做偽證!
從BBC可以看到西方“新聞自由”底色,因為英國是這些媒體的老祖宗。看清這一點,是對西方“獨立媒體”進行獨立思考的開始。
BBC總是要將自己打扮成一個客觀公正的媒體、一朵白蓮花,攪屎棍能有什么壞心眼?
勸BBC還是多關心關心英國,不要再滿世界扔輿論垃圾,用謠言攻擊中國,就像用毒品來滿足自己,最終只能是自我毀滅。
將近一百年時間以來,西方媒體擁有了全球絕對多數的話語權,說黑即黑,說白即白,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操縱的英語系媒體更是首當其沖。
爭奪全球話語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首先得把自己輿論陣地鞏固住。
對BBC生產的謠言進行源頭治理,我們是鞭長莫及,但至少要堵住那排污管子,讓BBC污水回流英國,自己生產自己消化。
BBC造的謠無論多么恐怖,有一點可以肯定,英國人肯定真的干過!
“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生化武器”,它們干得還少嗎?
BBC從廣播時代到電視時代,再到衛星時代,直到網絡時代,雙標的嘴臉是永遠不會變的。
什么是BBC的“新聞自由”?就是只有愛英國、愛美國的自由,還有“恨中國”的自由。
對中國人來說,BCC在某些時候就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它們的記者隱瞞身份出現時,干的都不是人事,我們必須看清這一點。
BBC如果覺得在中國呆不下,可以去格拉斯哥,支持一下蘇格蘭獨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