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擔心回到計劃經濟,純屬杞人憂天
最近供銷社和社區食堂,引來了無數熱議。有人拍案叫絕,有人悄悄布局,有人刻意歪曲,有人憂心不已。
有人刻意歪曲,說什么大鍋飯要來了,說什么國進民退、與民爭利,說什么又要公私合營,說什么回到計劃經濟。
刻意歪曲的人分兩種,一種是嚇怕競爭對手,自己趕緊布局;一種是社會主義PTSD深度患者,一聽到什么人民、供銷社、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等詞匯就狂躁不安。
首先,供銷社一直都在;其次,供銷社被委以重任,也根本不是什么國進民退,更不是什么與民爭利,回到計劃經濟更是無稽之談。
二十大報告擲地有聲地說,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在民營企業這一塊是這么說的: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不但不會限制民營企業,還對企業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在市場經濟這一塊是這么說的: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拋開二十大不說,我們用腳指頭想想也不會撇開市場經濟。實話實說,我們剛嘗到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甜頭,正欲罷不能呢。
現在破壞市場經濟、走上貿易保護道路的主力,反而是美帝。美帝不僅破壞市場,還搞芯片計劃、基建計劃、新能源汽車計劃,反而像是要走計劃經濟的道路。
當然,我們也從來沒有丟掉計劃。我們有中長期規劃,有五年規劃,也有年度和季度規劃;有全局規劃,也有行業規劃和地區規劃。
計劃和市場的完美配合、相互補臺,是新中國經濟奇跡的秘訣之一。市場不是萬能的,計劃也不是萬能的,兩者結合就有點萬能了。
前三十年的計劃經濟,讓我們迅速有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較為齊全的經濟門類,也給后四十年的市場經濟提供了舞臺。
說實話,沒有前三十年的計劃,都沒有改革開放的底氣,純屬給外資讓路,又得重新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狀態,更別提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后四十年的市場,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調動了各種要素,讓經濟充滿活力,彌補了計劃經濟的僵硬死板缺點;而計劃的加持,又克服了市場經濟的盲目和盲區。
我們剛找到這樣的法寶才幾十年,怎么可能隨便丟棄?而且從歷史條件來看,我們也回不到純計劃經濟了,因為新中國剛成立之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這種條件下,計劃經濟可以讓國家集中有限的資源,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把好鋼用到刀刃上,這是安身立命之所系。
現在,新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物質基礎,多種工農業產品世界第一,有些產品甚至已經過剩,搞計劃完全沒必要。
比如計劃讓你飯量加倍,讓你多喝幾瓶二鍋頭,讓你多吃兩瓶醋,你也完不成計劃啊。大家都不缺。就算是轉讓,票也轉不出去。
總之,擔心中國回到純計劃經濟時代純屬杞人憂天,我們剛在市場經濟的牌桌上贏了幾把,美帝正瑟瑟發抖呢,怎么可能收手?
不但不可能收手,還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榨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還要用計劃給市場補臺,因為市場不是萬能的。
市場調節,往往是通過價格調節來實現的。但是某些商品,價格調節就失靈了,或者要出大問題,比如口糧。
如果口糧缺10%,不是說價格上漲10%就可以了,而是要上漲到餓死10%的人才行。為啥說歐洲一缺電,電價暴漲十倍二十倍、甚至上百倍呢?
反過來,如果老百姓不需要,你就是再便宜也不可能過多消費。如果糧食價格暴跌,大家最多趁便宜多囤點,也不可能因此多吃一碗飯。
假如是電力富裕,大家不可能沒事開著空調干耗電吧,一分錢一度也不行啊。不怕費電還怕費空調呢。就算天然氣一分錢一方,大家也不會燒著玩。
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必需品,價格調節效果不明顯,且副作用極大。因此這類商品在我國全部都由國有企業主導經營。
市場不是萬能的,因為有些事情無利可圖,但是有市場需求,而且是剛需。這就需要有人來補臺,需要由國家來兜底。
比說基礎設施建設。誰都知道在東南部沿海建高速高鐵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就算是收費再漲幾倍也不缺消費者,那西部怎么辦?
(二)中國郵政無所不達,補臺市場盲區
快遞業也是例子。順豐的確很便捷,四通一達的確很便宜,但問題是只能通達市區和縣城,某些發達地區能到鄉鎮,但是人煙稀少的西部村鎮怎么辦。
這個也不要怪順豐和四通一達,為了一封信、一件包裹,跑幾公里、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確沒有經濟可行性,有時還要冒著生命危險。
但是對于這里的用戶來說,有些東西是必須的。除此之外,通信權怎么保障,這也是基本人權啊,耽誤了通知書、政府公文可是要誤大事的。
這時候,就需要國有企業來補臺,最終是中國郵政扛下了所有。在中國,只要有地址哪怕是坐標,中國郵政就能把信件送達收件人手中,且價格全國統一。
中國郵政有一種SB開頭的業務,叫郵局掛號信,只要把信塞入信封,貼上4塊2毛錢的郵票,寫上收件人的地址電話, 無論多偏遠都能送達,還能查看物流信息。
看下圖中,有一輛中國郵政的車,在終年積雪的山路上前行。這座山叫雀兒山,海拔6168米,當地有冬過雀兒山,如闖鬼命關的說法。
這條郵路,最窄的地方只有三米多,一邊是碎石懸掛,一邊是萬丈懸崖。由于道路難行,209公里的山路,往往要開上8個多小時,是許多司機的噩夢。
然而每天都有一輛中國郵政的車,幾乎同一個時間點從這里路過。司機叫其美多吉,是20大代表,人特別的英俊帥氣。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中國郵政一定是寄遞業中最早最可靠的逆行者。1998年的洪災,2008年的地震,中國郵政第一時間在現場搭起了帳篷,確保郵路暢通。
2021年,鄭州遭遇特大暴雨,工廠停工,學校停學、快遞停運,但中國郵政依然在洪水中踽踽獨行,人民郵政為人民不是一句空話。
每到春節,各種快遞都提前停發,但是中國郵政不會中斷服務。2020年春節,恰逢武漢戰疫,中國郵政源源不斷把抗疫物資送抵前線。
無論是雪域高原,還是偏遠海島,亦或是茫茫太空,都有中國郵政的身影。中國最高的郵局不是珠峰郵局,而是太空郵局。
2011年,中國郵政開通了太空郵局,首任局長楊利偉,郵編901001,承接國際國內函件寄遞和集郵業務。
中國最遠的郵局可能還不是太空郵局,畢竟空間站和神舟飛船飛行高度只有三四百公里。最遠的郵局應該是南極考察站郵局。
偏遠地區的郵政業務,肯定是虧損的。要是民營企業,肯定要砍掉。就算是加上東南部發達地區,寄遞業依然是虧損的(2019年虧損超過88億)。
西部的虧損東部補,寄遞業務的虧損其他業務補。為了補上這些虧損,中國郵政一邊與順豐和四通一達在城市競爭,一邊與四大行在金融領域競爭。
中國郵政如此,中國鐵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只有幾戶人家,通上電只為了收五毛多一度的電費?
(三)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非供銷社莫屬
市場調節是有盲區的,資本是趨利避害的。越是到關鍵時候,市場和非公資本越是靠不住。因此必須有個兜底的,這個兜底的,必然是國家。
國家的宏觀規劃和調控政策,落實需要有抓手,這個抓手就是國企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出臺一項政策,國家隊都不往前沖,民企哪兒來的信心?
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就是鄉村振興,這是一場硬仗。
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其中搞活鄉村經濟、振興鄉村產業是物質基礎,其中供銷社就是一個政策抓手。
首先供銷社一直都在服務三農,從未離開。農村的80后及之前出生的朋友,可能都很熟悉供銷社,以及供銷社的變種——市縣農機公司、市縣農資公司、市縣土產日雜公司等。
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實現銷售總額6.26萬億元。全系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76萬億元、日用品銷售額1.49萬億元。
這幾乎等于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的收入總和,差不多是5個中國平安,或者6個工商銀行、1.8個沃爾瑪的體量,營收比BAT和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多。
供銷社最大的優勢是扎根基層,配送網點非常多且分布均勻(83.2萬個),是阿里菜鳥的八倍以上,唯一能跟供銷社PK的就是中國郵政。
中國郵政的營業網點5.4萬個,便民服務站35萬個,村郵站10萬個,總計超過50萬個。鄉鎮覆蓋率100%。
在收購方面,供銷系統可以維持收購價穩定。供銷社可以為農產品的產供銷提供“一站式服務”,將零散農戶組合成一個整體,讓農民更有競爭力。
所以農民的化肥、機械、農藥、種子都離不開供銷社。就算是農村個體經營的商店,也要從供銷社進貨,有的干脆叫代銷點。
供銷社的公有制屬性決定了它不會哄抬物價,不會坑蒙拐騙,不會銷售假冒偽劣(不排除個別地方個別工作人員違法犯罪)。
玉米收貨后的秸稈處理,如果單靠農戶處理成本高還費時費力,以前農民都是一燒了之,結果秋收之季空氣中都是嗆人的煙味。
但是依托供銷社,這些難題迎刃而解。比如青州市供銷社,利用旗下的幾十臺新型收割機,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割脫粒和秸稈粉碎。
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1畝地可產生玉米秸稈1.5噸左右,每噸售價220元,畝均助農增收330元。但是農民為了自家的幾畝地買收割機是不現實的。
還有很多地方的生鮮土特產,生產分散在各種農戶,但是保鮮冷藏都是各農戶無法完成的事情,這就需要供銷社收購后集中保鮮冷藏。
比如大家都知道陜西洛川蘋果好吃,但對于農民來說,收獲了就得抓緊賣出去,不賣出去就會爛掉。賣得越急價格越低。農民不豐收發愁,豐收了也發愁。
但是洛川縣的供銷社投資了近億元,建設了幾座冷庫,讓洛川蘋果一年四季都能供應全國,讓蘋果售價每斤提高了0.8至1元,每年幫農民增收2500萬元。
社會資本可不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呢?當然可以進入,但這個領域并不受逐利資本的青睞。一方面,各地情況各異,資源極為分散,可復制經驗不多,管理成本太高。
洛川的特產是蘋果,章丘的特產是大蔥和鐵鍋,敖漢的特產是小米,徐聞的特產是菠蘿,道口的特產是燒雞,贛州的特產是臍橙,大荔的特產是冬棗,黃巖的特產是蜜桔。
另外,你猜農民會選擇把蘋果賣給誰?肯定是誰出價高就賣給誰。但是逐利的資本,怎么會出高價收購?
如果無利可圖,逐利的資本也沒有了加入的積極性。因此,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還得靠供銷社。
供銷社,還能起到風險屏蔽器的作用。比如今年2月,化肥每噸漲了好幾百。而象山縣供銷社堅持平價供應配方肥,與民讓利60萬元。
供銷社在今天仍是棉花收購、加工的主渠道,并受國家委托統一經營棉花,其在棉花收購中始終保持著50%左右的市場份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供銷社再次被委以重任,不但不是與民爭利,恰恰是為了與民兜底,是為了服務于鄉村振興,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