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毛澤東42歲)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長征千難萬險,驚天地泣鬼神,歷史上沒有過。中央紅軍血戰臘子口,打掉長征中的最后一個“雄關”,登上六盤山,勝利在望。毛主席不禁豪情萬丈……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破題。
毛主席說:“文章要有中心思想,最好是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來,也可以說是破題。”、“一切較長的電文,均應開門見山,首先提出要點,即于開端處,先用極簡要文句說明全文的目的或結論(現在新聞學上稱為‘導語’,亦即中國古人所謂‘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喚起閱者注意,使閱者腦子里先得一個總概念,不得不繼續看下去。”
天高云淡:
六盤山上的景象,毛主席登上六盤山的觀感。
南飛雁:
鴻雁傳書,常言道家書值千金。
這兒寓意為勝利的預兆和喜訊,具體講來就是上面的“天高云淡”:
打過臘子口,登上天高云淡的六盤山,就是勝利的曙光啊,勝利在望,……
果然才過十天,中央紅軍和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
毛主席說: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終。
望:
《沁園春雪》中也有“望”:望長征內外,……。但是毛主席在陜北的塬上是看不到長城的。
詩詞,畢竟是文學藝術,想象力可以展翅翱翔。
毛主席在六盤山上是不是真得看到了南飛雁,無關緊要。
望斷:
出處在秦觀的踏莎行:
桃園望斷知何處
秦詞、蘇跋、米書,成了著名的郴州三絕碑。
或許很少人知道,沒有毛澤東主席,就沒有蘇仙嶺三絕碑的發現與保護。
在1960年3月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到南方視察,接見了原郴州地委書記陳洪新。會談中,毛主席兩次問到三絕碑的保護情況,并侃侃而談,介紹講解了秦觀作詞的歷史背景和該詞的藝術價值。
毛主席說:古時候,郴州這個地方是一個蠻荒之地,是一個誰都不愿意來的地方。宋朝有個秦少游,很有才華。經蘇軾推薦,應召進京,當過秘書省正字和國史編修官。后來,因為新舊黨爭的牽連,屢遭貶謫,最后削官去職,于紹圣三年流放到郴州當老百姓。秦少游因為懷才不遇,含冤被貶,滿腹牢騷。但是,又沒有地方講,后來,他就寫了一首詞,叫《踏莎行·郴州旅舍》。這首詞寫得很好,寫出了他被削職后那種凄楚難言的隱衷,把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沖突中有才華有抱負的愛國知識分子報國無門、不堪排擠打擊的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所以很有名。
接著,毛主席還瑯瑯有韻地背誦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殘陽樹。
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毛主席一字不漏地背完這首詞后,繼續講道:這首詞在文學藝術上是很有價值的,蘇東坡很喜歡,特別喜歡最后兩句:"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把它寫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讀它。秦少游死后,蘇東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觀詞的后面,寫下了"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的跋語。后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詞、蘇跋書寫下來傳到郴州。郴州人為了紀念秦少游,把秦詞、蘇跋、米書刻在碑上,史稱三絕碑。秦少游死后166年[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南宋有個叫鄒恭的來郴州當知軍,再把原碑拓上,轉刻在蘇仙嶺白鹿洞的大石壁上,這就是今人所看到的"三絕碑"。
他囑咐到:這塊碑是很有價值的,是我們國家在文學藝術上的瑰寶,要很好地加以保護。
陳洪新書記回到郴州,馬上召集地委負責同志開會。會上,陳洪新書記對大家說了毛主席的談話。大家紛紛表態,要認真執行毛主席的指示,不辜負毛主席的期望。
其后,陳洪新書記專程到郴州師專請教古漢語教授單澤周先生。會談后,大家才知道三絕碑就在蘇仙嶺白鹿洞上面。隨后,單澤周先生與地委領導一同前往蘇仙嶺。在叢叢荊棘中,人們發現了三絕碑。所幸三絕碑尚存完好。
(百度)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知何處。
破題。
桃源:
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象征著令人神往的理想社會,是本詞的主題思想。
古人的理想社會是大同世界,孔子在《禮運大同篇》描述得很生動。
青年毛澤東說:
大同者,吾人之鵠也。
習近平指出:
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
張宏良老師如說:
大同夢想,從東方文明誕生那一天起就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永恒夢想。
桃源,其實就是大同世界,是大同世界的形象思維,意境意象……
樓臺:
亭臺樓閣。
津渡:
渡口;
月:
月色,夜色……
望斷:
望,盼望,期望。
斷,不連續,禁絕,沒有,如斷水、斷流等。
望斷:
望不到,望眼欲穿也望不到,與“絕望”意境相通……
秦觀的踏莎行,是可以積極解讀的,這是后話,詳情見:
問題來了:
打過臘子口,登上六盤山,明明是勝利在望,怎么卻說望斷?望不到……
望斷南飛雁,描繪的是之前的心境,敵人太過強大,我們太過弱小,隨時都有被殲滅的危險,九死一生,向死而生……
有詩為證:
念奴嬌:井岡山
(1965年5月,72歲)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
五井碑前,黃洋界上,風物都如昨。
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
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
一聲獅吼,萬怪煙消云落。
向死而生大柏地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
吳寧一2022年8月1日
八一建軍節,
懷念毛主席。
一生大柏地,
大柏地一生。
火中生蓮大柏地,
向死而生戰士勇。
長纓在手為國酬,
中流擊水遏飛舟。
向死而生,看不到希望:
望斷南飛雁。
最典型的當數最慘烈的湘江之戰,中央紅軍一下子損失過半,血染湘江……
綜合起來看:
望斷南飛雁
打過臘子口,登上六盤山,這就是長征以來望眼欲穿的勝利曙光……
原來望不到,現在望到了,歡欣鼓舞;
原來有多絕望,現在就有欣喜,對立統一……
望斷,襯托欣喜、歡欣鼓舞,反面激發出信心百倍、豪情萬丈,為末句打下伏筆: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同樣是“望斷”,意境完全不同。
秦觀的“望斷”,感情凄婉,滿腔愁緒,失落悲憤。
桃源,世外桃源,只不過是傳說,秦觀卻望眼欲穿,以此來回避矛盾,消極避世,只不過官場失意,受到些挫折和打擊而已。望眼欲穿也望不到,徒增愁緒……
毛主席的“望斷”,首先透露出了長征的艱苦卓越。
長征盡管只有一年,身在其中的紅軍會感到很漫長,因為時間是相對的。
愛因斯坦說:“你在一個漂亮姑娘旁邊坐了兩個小時,卻覺得只過了五分鐘;你緊挨著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爐只坐了五分鐘,卻覺得過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共產黨人有必勝的信心。……
毛主席率領紅軍為窮苦人打天下,天下為公,迎著困難上,不屈不撓,向死而生,驚天地泣鬼神,最后不光“望斷南飛雁”,迎來了勝利的曙光,而且“何時縛住蒼龍”,打敗日本鬼子和蔣介石反動派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相比之下,秦觀的“望斷”,結果是“砌成此恨無重數”,成了第一流的婉約派作家。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砌成此恨無重數”與“何時縛住蒼龍” ;
“杜鵑聲里殘陽樹”與“金沙水拍云崖暖” ;
"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與“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秦觀的那點挫折和冤屈,哪能與毛主席相比呢?!……
毛主席把冤枉和委屈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砥礪意志、信念。
經歷了這些魔難,毛主席的:
理論思想更加的成熟了,
革命信念更加的堅定了,
斗爭意志更加的堅強了,
偉人胸襟更加的寬闊了。
毛主席說蔣介石和王明都是很好的反面教員。
毛主席年青時曾與肖子升一起利用暑假游學,走遍了五個縣,沒有花一個銅板,以此來讀“無字天書”。
其間,他們到過溈山密印寺,佛教禪宗溈仰宗的祖庭。
小和尚法一微笑地問:“你們為什么要這樣身無分文地走呢?”毛主席回答說:“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草根百事可做。有道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毛主席在三落三起中,堅定革命志向不動搖,戰勝冤屈,德性一下子高了,如鯉魚跳龍門……
道是在逆境中修的,德是由苦難里成的。王善人說:天加福是逆來的,逆來的是德。若是遇著逆事,自己立不住志,那就半途而費了。我說小人也有好處,是擠兌人好的,從反面幫助人。像岳飛是秦檜助成的,關公是曹操助成的,……(附錄53)
毛主席熔鑄古人詩詞而化用,推陳出新,總是能透出沖天之志,古為今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城這兒是指北上抗日的目的地。
萬里長城,千年不倒。是世界十大奇跡之一。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可以想象,兩千多年前,修建長城是何等的艱難,因為那時生產力很原始,只能靠人力,其實也是“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韓毓海教授說:“關于長城的最好的文章——《當中國修建長城時》,就是捷克人卡夫卡寫的。卡夫卡所說的 “修建長城的人”,就是能夠從人類整體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動的人,正是從這樣的角度出發,他們方才能夠為整體、為未來做出巨大的犧牲,并心甘情愿地付出沉重代價。
正是在揮汗如雨的共同勞動和犧牲中,他們發現了歷史,發現了自己,發現了“中國”、發現了“中國人”,發現了“精神”。
而他們的犧牲與代價,就是這樣凝成了“中國”、造成了人類和中國歷史、造成了人間奇跡,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附錄101)
這么講,全文應該是:
不到長城修建長城,非好漢……
北上抗日,正是“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就是好漢,必成“風流人物” ……
登上六盤山,勝利在望,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北上抗日的目的地必將到達,北上抗日即將展開,紅軍必成好漢,風流人物……。
作為勝利者,總要盤算和總結,就像做生意賺了,忍不住喜悅的心情去盤算成本和盈利。
毛主席說我是靠總結吃飯的……
屈指行程二萬:
扳手指計算,長征的行程加在一起大概兩萬里。
毛主席在《紅星照耀中國》中說:“斯諾先生,我給你講一講我們紅軍長征的統計數字,它是觸目驚心的。我們紅軍一共走過了368天,有235天是在白天行軍,十八天是在夜間行軍,剩下的一百天,每天都在打仗,而且有十五個整天是在打大決戰。我們一共爬過了十八座山脈,其中的五座大山,是終年積雪。我們渡過了二十四條河流,經過了十二個省份,占領過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了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還打敗、躲過、勝過中央軍各部隊。我們順利地開進和闖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它如同巨龍般在高山與大河之間奮飛。”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說:(長征)每天行軍71華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軍和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以說近乎奇跡。
中央蘇區本來有三十萬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傷亡慘重,長征的時候近十萬。湘江之戰損失過半只剩下三萬。張國燾扣住一半……登上六盤山的,只有區區八千人。
這么一盤算,似乎就完了。
區區幾千人馬的疲憊之師,缺衣少糧,缺槍少彈,…… “如掉光了肉的骨頭架子”,朱德悲傷地說。所以蔣介石認定是強弓之弩末,總覺得不堪一擊,……
看看毛主席怎么破局?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紅軍的軍旗在六盤山上迎風招展,斗志昂揚,不屈不撓,威武雄壯,瀟灑浪漫,標志著紅軍勝利地登上了六盤山,勝利在望,……。看似寫景,其實寓意為紅軍必將勝利地完成長征而保存了革命的火種,……。
再次描寫登上六盤山。
上次是毛主席個人觀感,而這次是整個紅軍的浩大場面;
上次是勝利在望,而這次更是勝利后的展望,豪情萬丈,信心百倍;上次是承前,這次是啟后……
今日長纓在手:
在毛主席眼里,這支經過長征錘煉的紅軍隊伍卻是“縛住蒼龍”的“長纓”。打敗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何時縛住蒼龍!
古代稱皇帝為“真龍天子”。蒼龍,兇神惡煞,象征反動派統治集團。
長纓,縛住蒼龍的長繩子。紅纓槍的槍頭上縛一圈紅纓,就是象征著縛住“蒼龍”的長纓,……
延伸擴展開來就是把握真理和根本,必能戰勝艱難險阻而取得勝利。有道是:
但得本,
不愁末!
習近平指出:
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
認識真理,
掌握真理,
信仰真理,
捍衛真理。
明擺著,毛主席手里并沒有所謂的“長纓”, “長纓”完全是象征,……
毛主席的這樣的遠見和信心可以追溯到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打出了自己的旗號,毛澤東,一介書生,被逼上梁山,開始了軍事生涯,……
有詩為證:
西江月:秋收起義
(1927年秋,毛澤東34歲)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秋收起義一開始很失敗,五千人銳減為八百人,士氣低落,逃兵很多,……
毛主席卻說:我們現在力量很弱,好比是一顆小石子。但是我們這顆小石子一定能打破蔣介石這個大水缸。
毛主席不光不殺逃兵而且發放路費,說:革命需要自覺。
三灣改編等毛主席把舊式軍隊改造成人民子弟兵,開天辟地第一回,成了星火燎原的火種……
下井岡山后連遭失敗,林彪等覺得悲觀失望,問:紅旗還能打多久?毛主席滿懷信心地回答: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每次反圍剿,都要面對數倍、乃至于十倍的敵人,毛主席都是這樣充滿信心、用兵如神,……
有詩為證:
魚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1年春,毛澤東38歲)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毛主席不光眼光遠大,而且敏銳,能看到問題的實質。
毛澤東說:“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叫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毛主席作出了很多正確的預言,有人說毛主席是偉大的預言家。
就眼下來說,明明是一小群疲憊之師,毛主席看到的卻是“縛住蒼龍”的“長纓”,決計能打敗日本鬼子和蔣介石反動派。這樣的信心、眼光和遠見,世上找不到第二人。
周總理曾對薄(一波)說,“一波呀,毛主席下決心要做的事,你可以表示棄權,但不要輕易表示反對。在歷史上,有幾次,我曾認為主席的決策不對,表示反對,但過一段時間都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以后我就謹慎了,不輕易表示反對了。但后來又有一次,我確信主席錯了,我堅決反對,但在以后的實踐卻又證明是主席對的。”
王震老人家臨終時說: “毛主席比我們早看50年。”
……(附錄22毛主席看得遠 )
長征苦難,千錘百煉,熬過“望斷”,淬火成鋼,看似疲憊不堪的紅軍,已經煉成了縛住蒼龍的“紅纓”!
與開頭的“望斷”,前后呼應,點題,意境升華,升華為志:
言有盡,
意無盡;
志無盡,
行無盡。
毛主席一生都在困難絕境中,一生都在與困難作斗爭,之后總是說再難也難不過長征……
日本必敗,中國必勝!不僅僅是毛主席的信心,更是毛主席卓越的眼光、科學的預見。
不久,毛主席集中了9天時間寫出了石破天驚的光輝著作《論持久戰》,詳細論述了抗戰必勝,正確預見了抗戰的進程,有力地駁斥了“戰必敗”,鼓舞了抗日的信心,折服了國民黨,甚至是蔣介石,指導了整個抗日戰爭。
“《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已列入了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可記抗戰首功。”(附錄37吳鵬飛:)
《六盤山》是《論持久戰》的精神先鋒;
《論持久戰》是《六盤山》的具體展開。
《六盤山》,一開始叫做《長征謠》,可見得是《長征》的姐妹篇。
比較一下《長征》和《六盤山》:
《長征》浪漫,在浪漫中總結長征、歌頌長征;
《六盤山》面向未來,豪情萬丈,信心百倍。《長征》承前,《六盤山》啟后。
《六盤山》的意境更高。張國燾磨煉和擠兌了毛主席。
《六盤山》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先后修改八次。
長征勝利之作的壓軸戲則是《沁園春雪》:
既瀟灑浪漫,
又豪情萬丈,
千古風流詞。
詳情見:
沁園春雪禪解
http://oisum.com/Article/zatan/2018/12/396344.html
吳寧一
2022年10月27日發表整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