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毛澤東42歲)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長征千難萬險,驚天地泣鬼神,中央紅軍血戰臘子口,打掉長征中的最后一個“雄關”,登上六盤山,勝利在望。毛主席不禁豪情萬丈……
南飛雁:
鴻雁傳書,這兒是指勝利的預兆和預告,具體講來就是:
天高云淡:
六盤山上的景象,寓意為登上六盤山。
打過臘子口,登上六盤山,勝利在望,……
果然才過十天,中央紅軍和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
毛主席說: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終。
望:
《沁園春雪》中也有“望”:望長征內外,……。但是毛主席在陜北的塬上是看不到長城的。
詩詞,畢竟是文學藝術,想象力可以展翅翱翔。
毛主席在六盤山上是不是真得看到了南飛雁,無關緊要。
望斷:
出處在秦觀的踏莎行:
桃園望斷知何處
秦詞、蘇跋、米書,成了著名的郴州三絕碑。
或許很少人知道,沒有毛澤東主席,就沒有蘇仙嶺三絕碑的發現與保護。
在1960年3月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到南方視察,接見了原郴州地委書記陳洪新。會談中,毛主席兩次問到三絕碑的保護情況,并侃侃而談,介紹講解了秦觀作詞的歷史背景和該詞的藝術價值。
毛主席說:古時候,郴州這個地方是一個蠻荒之地,是一個誰都不愿意來的地方。宋朝有個秦少游,很有才華。經蘇軾推薦,應召進京,當過秘書省正字和國史編修官。后來,因為新舊黨爭的牽連,屢遭貶謫,最后削官去職,于紹圣三年流放到郴州當老百姓。秦少游因為懷才不遇,含冤被貶,滿腹牢騷。但是,又沒有地方講,后來,他就寫了一首詞,叫《踏莎行·郴州旅舍》。這首詞寫得很好,寫出了他被削職后那種凄楚難言的隱衷,把那些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沖突中有才華有抱負的愛國知識分子報國無門、不堪排擠打擊的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所以很有名。
接著,毛主席還瑯瑯有韻地背誦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殘陽樹。
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毛主席一字不漏地背完這首詞后,繼續講道:這首詞在文學藝術上是很有價值的,蘇東坡很喜歡,特別喜歡最后兩句:"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把它寫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讀它。秦少游死后,蘇東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觀詞的后面,寫下了"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的跋語。后來,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詞、蘇跋書寫下來傳到郴州。郴州人為了紀念秦少游,把秦詞、蘇跋、米書刻在碑上,史稱三絕碑。秦少游死后166年[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南宋有個叫鄒恭的來郴州當知軍,再把原碑拓上,轉刻在蘇仙嶺白鹿洞的大石壁上,這就是今人所看到的"三絕碑"。
他囑咐到:這塊碑是很有價值的,是我們國家在文學藝術上的瑰寶,要很好地加以保護。
陳洪新書記回到郴州,馬上召集地委負責同志開會。會上,陳洪新書記對大家說了毛主席的談話。大家紛紛表態,要認真執行毛主席的指示,不辜負毛主席的期望。
其后,陳洪新書記專程到郴州師專請教古漢語教授單澤周先生。會談后,大家才知道三絕碑就在蘇仙嶺白鹿洞上面。隨后,單澤周先生與地委領導一同前往蘇仙嶺。在叢叢荊棘中,人們發現了三絕碑。所幸三絕碑尚存完好。
(百度)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知何處。
破題。
桃源:
世外桃源,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象征著令人神往的理想社會,是本詞的主題思想。
古人的理想社會是大同世界,孔子在《禮運大同篇》描述得很生動。
青年毛澤東說:
大同者,吾人之鵠也。
習近平指出:
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升華的大同世界。
張宏良老師如說:
大同夢想,從東方文明誕生那一天起就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永恒夢想。
桃源,其實就是大同世界,是大同世界的形象思維,意境意象……
樓臺:
亭臺樓閣。
津渡:
渡口;
月:
月色,夜色……
望斷:
望,盼望,期望。
斷,不連續,禁絕,沒有,如斷水、斷流等。
望斷:
望不到,望眼欲穿也望不到,與“絕望”意境相通……
秦觀的踏莎行,是可以積極解讀的,這是后話,詳情見:
問題來了:
打過臘子口,爬山六盤山,明明是勝利在望,怎么卻說望斷?望不到……
望斷南飛雁,描繪的是之前的心境,敵人太過強大,我們太過弱小,隨時都有被殲滅的危險,九死一生,向死而生……
有詩為證:
念奴嬌:井岡山
(1965年5月,72歲)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
五井碑前,黃洋界上,風物都如昨。
江山如畫,古代曾云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
猶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
一聲獅吼,萬怪煙消云落。
向死而生大柏地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
吳寧一2022年8月1日
八一建軍節,
懷念毛主席。
一生大柏地,
大柏地一生。
火中生蓮大柏地,
向死而生戰士勇。
長纓在手為國酬,
中流擊水遏飛舟。
向死而生,看不到希望:
望斷南飛雁
最典型的當數最慘烈的湘江之戰,中央紅軍一下子損失過半,血染湘江……
綜合起來看:
望斷南飛雁
打過臘子口,登上六盤山,這就是長征以來望眼欲穿的勝利希望……
原來望不到,現在望到了,歡欣鼓舞;
原來有多絕望,現在就有欣喜,對立統一……
望斷,襯托欣喜、歡欣鼓舞,反面激發出信心百倍、豪情萬丈,為末句打下伏筆: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詳情見:
沁園春雪禪解
http://oisum.com/Article/zatan/2018/12/396344.html
吳寧一
2022年10月25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