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南郊的秦嶺山下,沿著環(huán)山公路走到東祥路十字路口,就會看到一座略顯氣派的陵園。
不知道實情的人,咋一看這座陵園,經常會誤認為是烈士陵園。然而,很多人根本不會想到,這座陵園的名字叫“張靈甫陵園”。
張靈甫,1903年8月出生在陵園旁邊的東大鄉(xiāng)東大村,他原名叫張鐘麟,字靈甫,后來改名叫張靈甫,字鐘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張靈甫參加過淞滬會戰(zhàn)、南京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蘭封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常德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湘西會戰(zhàn)等大戰(zhàn),戰(zhàn)功不少。
2005年,值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趕到北京,替父親領到了一枚由政府頒發(fā)的抗日紀念章。
實事求是地說,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張靈甫是有功的。但是,隨著抗戰(zhàn)的勝利,張靈甫很快成為了蔣介石打內戰(zhàn)的馬前卒。1947年5月16日,時任國軍整編第74師師長的張靈甫,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兵敗殉命,終年44歲。
張靈甫死后,我軍秉承人道主義精神,將其就近妥善安葬。隨著時間的流逝,張靈甫具體埋葬在哪里?已經很難尋覓了,曾有新聞報道稱,張靈甫的埋尸地點,位于今山東沂南農村的一處羊圈內,其后人為了替張靈甫遷墳,還與當地村民發(fā)生過糾紛。
既然張靈甫的埋尸地點在山東沂南農村,那么陜西長安區(qū)的這座張靈甫陵園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陜西長安區(qū)的這座張靈甫陵園,只是一個衣冠冢,是張靈甫與原配夫人邢瓊英的合葬墓。張靈甫和邢瓊英兩人的結合,是父母包辦的結果,因此在張靈甫功成名就之后,便舍棄了這位“糟糠之妻”。
在張靈甫陵園的墓碑上,寫著“張靈甫將軍、邢瓊英夫人合葬之墓”,而且上面還有他們二人拼湊起來的合影照片。
根據當地村民說,張靈甫陵園占用的土地,其實是東大村(張靈甫出生地)的公墓用地,修建這座陵園之時,張靈甫的后人還專門到孟良崮取回了一抔土。在張靈甫陵園的左后方,有一座二層樓高的建筑,這是東大村的村民紀念堂,是存放去世的村民的骨灰的。修建張靈甫陵園花費60多萬元,占地近兩畝。
這座張靈甫陵園,曾引起社會廣泛熱議。有位村民解釋說,張靈甫的陵園能建起來,主要原因是張靈甫是東大村里的名人。在修建陵園的時候沒啥反應,上級相關部門也沒有公開表態(tài)不讓建,也沒有出來阻擋過。
當時的村民們都沒有覺得,為張靈甫修建陵園會有什么不妥。不過,隨著事情的發(fā)酵,反對聲、責罵聲就越來越多了。這是為什么呢?有人甚至質疑稱:“一個飽受爭議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為什么在村公墓中享受超規(guī)格待遇、享受到近似革命烈士的待遇呢?”
原來,問題出在張靈甫陵園的墓碑碑文上。碑文寫著“漣水淮陰浮成影,孟良崮上枕悲聲” 、“四十四春酬家國,陳毅惋惜悼英雄”……等等這樣的話。
很明顯,張靈甫被“抬高了”!也就是說,為張靈甫修建陵園的人,是分不分,“歷史觀”出了問題。
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張靈甫率領整編第74師被派到華東戰(zhàn)場打內戰(zhàn),攻打漣水、攻占淮陰,一時間名聲大振。碑文所說:“漣水淮陰浮成影!”“浮成影”這三個字讓人驚詫,說這話的人,站位是有問題的,是完全站在張靈甫的角度,甚至是站在國民黨方面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
碑文中有“四十四春酬家國,陳毅惋惜悼英雄”這句話,先不說“四十四春酬家國”用在張靈甫身上對不對,就說“陳毅惋惜悼英雄”,完全是捏造歷史。
大家都知道,在孟良崮戰(zhàn)役勝利的消息傳來之后,陳毅當即賦詩:“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這哪里是惋惜?這哪里是悼念?張靈甫是什么“英雄”?
修建張靈甫陵園,之所以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正如陜西一名長期從事黨史研究的學者所說,從給張靈甫修建陵園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當前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這一問題必須引起各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另有學者說:“這件事,為地方擴大了知名度,但是最終卻損失了美譽度,追捧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容易給人們造成認識上是非標準、倫理價值觀的混亂。”
據新聞報道,2016年9月20日早上10點左右,位于長安區(qū)東大村的張靈甫陵園遭人破壞,墓碑被人用紅色油漆寫上了“殺妻惡棍,人民罪人”八個大字。當事人稱,自己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大家對歷史的反思和討論。
如今,張靈甫陵園的熱度早已慢慢散去,但是這件事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歷史,認真反思,堅決糾正“歷史虛無主義”,堅決糾正那些扭曲的“政績觀”、“GDP觀”。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