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夢回三萬年前
3萬年前,東方拂曉,溪水邊,女人們手提陶罐在打水;叢林中,男人們手持削尖的木棒在追逐著奔跑的動物;土坡上,老人們在打磨石器;居落旁,孩子們在快樂地嬉戲。黃昏,男人們抬著獵物高興地回到居落,孩子們歡呼雀躍,老人們用尖狀器具分割獵物,女人們燃起炊火,一縷縷烤肉味四散飄香。夕陽的余輝給連綿起伏的山梁,水草豐盛的湖泊,成群奔跑著的野馬、野驢和羚羊披上了金色,好一副壯美的水洞溝原始風貌。夜幕降臨了,老老少少圍繞在篝火邊跳起了粗獷而富有活力的原始舞蹈,圍觀的人們擊掌、歡叫,水洞溝一片沸騰……
忽然,災難降臨了!大地在顫動,水洞溝人在驚愕中四處奔逃,動物四處逃竄,大樹被連根拔起,土崖崩塌滑落,火焰噴發,巨變毀滅著一切…… 當眼前刮起狂風暴雨時,一陣陣陰冷的空氣撲面而來,雨水打在赤裸的胳膊上,冰冷!雨住風停,洪水回落,天空漸明,遠山失翠,地面上,骸骨橫陳……
遠處,一群史前水洞溝人攜帶著狩獵用具、利器、火種,艱難而堅定地走向遠方,去尋找新的家園……
㈠舊石器遺址遐思
光著屁股從樹上跳下來,
半爬半直立著在水中捉魚吃,
顫巍巍直起身子摘著樹上的果子充饑。
看著茫茫的天,望著綿綿的大地,
我們的祖先才覺得在這橫荒的世界里,
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不堪一擊。
不知那一天他們學會了,
用石頭攻擊比自己還幼小的動物,
用繩節去記錄歲月的滄桑,
望望彼此的裸體,
他們害羞地用樹葉遮住了隱私部位,
躲進半地上半地下的草廬中好幾天不出門。
不知又過去了多少年,
他們敲敲打打粗加工起石頭來,
用粗糙的石頭砍刮出帶尖的木棒
靠著這些簡陋的工具,
養起了一大群豬狗和家禽,
種出了人類最早的糧食,
過起了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雖然孩子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
一座座穴居的地窩子,
留給了現代人無窮的遐思。
㈡古長城懷感
一條蜿蜒的土長城游龍一般,
橫亙在一望無際的中國北疆,
把華夏大地分割成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
為了爭奪版圖上天然分配不均的人口和財富,
幾千年的金戈鐵馬在長城內外演繹了無數遍,
慘烈的廝殺聲震得土城墻矬了一截又一截。
一座座烽火臺,
狼煙燃燒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火光映得戍邊將士膽戰心驚,
鼓聲、柝聲敲得戰馬悲嘶哀鳴,
八百里告急催得中原龍庭手忙腳亂。
望著眼前的殘垣斷壁,
我又一次想起了把長城哭倒了幾百里的孟姜女,
眼前這段城墻是否浸透過她千年的淚水?!
我的腳下是否還掩埋著累累的白骨?!
秦始皇和明成祖如果能復活,
可敢把長城和烽火臺修上釣魚島?!
㈢藏兵洞懷古
暗道、陷阱、機關、射擊口,
能容納數百上千個將士藏身,
卻遮擋不了一個內憂外患朝廷的覆亡!
地下糧倉、飯堂、議事廳和兵器庫,
可儲藏數月經年的武器和糧食,
卻籠絡不了早已渙散的軍心和民心!
藏兵洞阻撓不了韃靼人燒殺搶掠的鐵蹄,
古長城同樣也擋不住八旗兵席卷華夏的戰火,
流遍了荒原血,
多少白骨和著淚水隨風飄。
【寫在中間的感慨】 大明王朝廢墟上的祭奠
蜿蜒東去的古長城遺址、曾經巍然屹立的烽火臺殘跡、空留下一片蕭瑟和荒涼的神秘的古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和迷宮般的地下藏兵洞,令人遙想當年大明王朝“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守邊情形,抗清名將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慘烈場景,崇禎皇帝梅山自縊而死時的無奈身影。“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為什么具有著悠久農耕文明的中原王朝屢屢被相對落后的游牧民族和外夷欺侮甚至滅亡,除了人種的彪悍、熊熊的擴張野心、軍事科技的后來居上,難道就沒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值得反思嗎?!
㈣駝馬道怡情
叮叮當當的鈴聲,
和著馬兒輕盈的步伐,
載著我又回到了童年娶新娘的車上,
田野里飛揚著脆格盈盈的歡歌和笑語。
乘著悠悠的駝車,
時光就這樣慢慢從身邊溜過,
象輕風掠過蘆葦蕩和鹽堿地,
靜靜地我什么都不想,
一切的煩惱都留給坎坷的山崖去屏蔽,
留給寧靜的湖水去融化,
除了歡樂和恬淡,
我什么也不想帶走。
㈤漫游紅石崖湖
溝套著溝,
野蘆葦連著野蘆葦,
小土路的盡頭蜿蜒著竹板橋,
在高聳貧瘠的黃土崖下,
埋藏著一眼延續生命的清泉,
翻過高高的大壩,
我們來到了一泓清澈的湖邊,
蕩悠悠的船兒,
把我們的郁悶和惆悵讓輕風送給了寧靜的湖水,
兩岸的黃土高崖把歲月的沉思裝滿了我的腦海,
興奮的我好長時間難以平靜,
睡夢中經常浮現那片古戰場,
還有那一泓清清的湖水,
還有那古長城內外的刀光劍影與慘烈的廝殺聲。
【結束語】 尋找怡靜的倦鳥
漫步在三公里長的蘆花谷,小徑兩旁搖曳多姿的蘆葦令人陶醉于這難得的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坐在叮叮當當小步快跑的駝車或馬車上,極目四周鹽堿灘,回味一下兒時坐在娶親牛車上的閑情怡致,讓時光在這一刻靜靜地駐足,什么煩惱也不用去想。跨過涼亭,泛舟湖面,碧綠的湖水,不時掠起的鳥兒,蒼涼的黃土高崖,水岸長城巍然屹立,面對此情此景,思想起塵世的爾虞我詐和骯臟聒噪,令人由然而生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和“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之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