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批判的這句話源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標題,此時正值文革結束后兩年,毛澤東同志逝世后,我國的領導核心發生變更。此言論由于太過簡潔華麗,加上當時的各種歷史因素,導致此言論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直到現在仍能在各大主流報刊的社論中見到類似的論調。那么,為什么這句話是個偽命題?
當我用錯誤形容此論斷而非取單純取否定意,即“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就表明了此論斷的錯誤不止一個。下面僅從字面意對這句話做簡單分析。
首先,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一個客觀存在,人能夠在勞動生產過程中自發的總結實踐經驗得出結論,并在下次使用這些結論,或是將經驗按照自己的思考抽象出一套簡潔的具有概括性的理論,以更好的服務于未來的勞動生產。那么作為客觀存在的真理在哪?真理實際上就是理論的頂點,科學上是完成無窮多個實驗且每次實驗重復無窮多次后經過人的總結于邏輯思考后得出的最終的理論。而無窮多次的實驗是不達到的,此外,事件具有無窮性,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得到真理,但此論斷卻首先預設了真理可以被得到。而關于正確認識真理,個人認為應當如同國際歌所唱的那樣——要為真理而斗爭,即通過不斷的斗爭來接近真理。所以這是此論斷所犯的第一個錯誤,真理不可被任何個人所完全掌握。
第二,通過上述論證可以知道,真理本身是一種極限,這種極限是基于無數多種實驗和無數次的重復才能總結得到的客觀存在,所以當有人說要以某次實踐去檢驗某個特殊的客觀存在,并對這個客觀存在做出相應評價時,這個被檢驗的客觀存在首先就不是真理,因為真理是完備的最終的客觀存在,這與得到真理本身相矛盾。能被檢驗的客觀存在只可能是理論,推斷,假說之類的以真理為目標的階段性的東西,而不是真理本身,所以,這是此論斷的第二個錯誤,真理是不能被檢驗的。
第三,我們評價任何一個事物時,評價標準絕不唯一,事物具有多面性,但歸根結底只有兩面。那么什么是標準呢?標準是評價一個事物的基本度量,我們暫且只考慮那些有意義的度量,具體的說,或對追求真理有益,或對社會進步有益,這足夠概括所有標準了,那么任何以符合此論斷的度量都能作為評價一個事物的標準,所以,一旦事物具有非真理性時,他的評價標準就不可能是唯一的。因此,徹底否定某段歷史并以這番謬論取而代之就是對歷史的逃避。所以,這是此論斷犯的第三個錯誤,評價非真理的客觀存在,其評價標準絕不唯一。
第四,從第三點可以知道,標準是個基本度量,是個物,而非實現的手段,所以,要說什么東西是一個標準,這個東西起碼要是一個物,實踐和標準的關聯就是,實踐的結果是一個物,這個結果可以作為評價實踐和其所基于的理論的標準。所以這是此論斷犯的第四個錯誤,實踐是一個達到(檢驗)目的的手段,而手段不可能作為標準。
綜上所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個徹底的偽命題,他的誕生動機不正,他的實現目的不純,他的科學性匱乏,他的邏輯性欠缺,在此建議各位讀者不要再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