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是在資本論第一卷第23章談到資本具有膨脹和收縮的運動規律的。他是在談資本主義社會下的人口規律的時候說的。為了引證全面,我多引些:
————
大體說來,工資的一般變動僅僅由同工業周期各個時期的更替相適應的產業后備軍的膨脹和收縮來調節。因此,決定工資的一般變動的,不是工人人口絕對數量的變動,而是工人階級分為現役軍和后備軍的比例的變動,是過剩人口相對量的增減,是過剩人口時而被吸收、時而又被游離的程度。現代工業具有十年一次的周期,每次周期又有各個周期性的階段,而且這些階段在積累進程中被越來越頻繁地相繼發生的不規則的波動所打斷。對于這個現代工業來說,如果有下面這樣的規律,那確實是太好了:勞動的供求不是通過資本的膨脹和收縮,因而不是按照資本當時的增殖需要來調節,以致勞動市場忽而由于資本膨脹而顯得相對不足,忽而由于資本收縮而顯得過剩,而是相反,資本的運動依存于人口量的絕對運動。然而,這正是經濟學的教條。按照這個教條,工資因資本的積累而提高。工資的提高刺激工人人口更快地增加,這種增加一直持續到勞動市場充斥,因而資本同工人的供給比較相對不足時為止。工資下降,于是事情走向反面。由于工資的下降,工人人口逐漸減少,以致資本同工人人口比較又相對過剩了,或者象另一些人所說的那樣,工資的降低和對工人剝削的相應提高,會重新加速積累,而與此同時,低工資又會抑制工人階級的增長。這樣一來,就又出現勞動供不應求、工資提高等等情況。這對于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運動方法啊!
————
我加了下劃線這段話是馬克思用否定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規律,簡單來說人口的多少是由資本決定的,而不是人口多少決定資本的多少。資本才是人口的數量的真正主宰。
但是我們今天不是來講人口規律問題的。雖然這個問題涉及到馬克思的人口問題。
我們實際上是要探討事物成熟后,定型后的運動特點。
因為我們知道,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構建了一個模型,一個發展的模型,即是資本是如何從商品這個萌芽物一點點發展演化為龐大的資本的形態的。
當然,到了資本形成的時候,資本演化的任務就完成了,只剩下往死亡和枯萎的方向走了,但是暫時這還不是馬克思的任務,也不是我們暫時討論的任務,我們只是想看看馬克思是如何看待事物成熟后的運動特點的。
馬克思在總結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規律時候說到了資本的運動特點:即資本的膨脹和收縮。可是資本的膨脹和收縮是什么呢?
資本的膨脹和收縮就是資本的自身運動。
但是到此我們也看到,馬克思這里其實一看到了事物自我的運動的外在表現就是收縮和膨脹。這是事物成熟之后,形成之后自我運動的表現。這個過程是孕育新的事物的過程,是成熟的事物的自我發展的過程。好比人一樣,一會胖,一會瘦。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消,消亡。息,孳生。周易中的這個解釋頗為符合馬克思這里論述人口問題的增長和減少。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天地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宇宙中最大的,或者就是宇宙自身就跟一個封箱一樣。這里的不屈,其實就是再說膨脹和收縮。《莊子·秋水》:“消息盈虛,終則有始。”里面的用語幾乎和周易里面的語言是一致的。莊子這里的終則有始就是循環的意思。可以說這里談到了兩個運動,一個狀態。兩個運動就是膨脹和收縮這對運動,其次是周而復始的循環運動。一個狀態就是贏虛,當然贏虛也可以看作是一對運動,虛就是變空了,就是收縮,而盈就是增長,就是變實在了,里面東西多了起來的意思。這與資本的增殖是一致的。資本的增殖就是多,當遇到經濟危機走到了經濟低谷,那么就是虛。從老子的話說就是:“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也就是說虛就是盈的原因,少就是多的原因。老子是反對馬太效應的。即反對線性思維。老子還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河上公:谷者訓養也。神謂五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夫人能清靜虛空以養其神,不為諸欲所染,使形完神全,故不死也。
王弼:谷神,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見其形,此至物也。處卑而不可得名,故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蘇轍:谷至虛而猶有形,谷神則虛而無形也。
司馬光: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
王元澤:谷應而不窮,神化而不測,萬物受命於我,而我未嘗生未嘗死者,谷神也。言神則極矣,而加谷者,且言能虛能盈,而又能容以應也。
陳鼓應:“谷神不死,谷,形容虛空。神,形容不測的變化。不死,喻變化的不停歇。
南懷瑾:“谷神”之所以為神的道理,便是因為它的中間空洞無物,因此而形成其中的空靈作用。正因其中空而無物,才能生起看似虛無,而蘊藏似乎妙有的功用。
曾仕強:什么叫作谷?老子出生的河南是多山的,四面繞山,當中一片廣大的平原,這個谷是夠大的。筆者解:谷,又為“浴”,原義指山間水道出川入潭的谷口瀑布。
谷為水的源頭之一,其特性為自身既不生水,也不存水,雨水流入溪、川,溪川之水流入谷,谷水不斷地匯聚而又綿綿不絕地順勢下流至江海。以谷這一特性引申出道的特性為萬物之源頭、生生不息、向下流、不盈、不自生、不居、長久、不死,也應了禪門一句悟道之語“物來則應,過去不留”(修正《道德經》的千年謬解 (一):“谷神不死”的“谷”到底是指什么?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093981)但是,無論怎么解釋,這個谷都是低矮的空虛的特征,這點是沒有錯的。簡單來說這里也是在說明低谷是發展的起點,真正的源頭,如果沒有低谷,那么也就不會有發展。因此,空虛是發展的源頭。這與資本的收縮的時候的狀況,與經濟跌落低谷的狀況是一致的。我們中國人千年之后,依然在使用低谷這個詞。
中國的漢語的“谷”有山谷和稻谷的兩個意思。可是山谷呢是代表了空虛,空洞。因為中間是空的。老子里面有谷神不死的說法。可是呢,稻谷,谷子,都是糧食,是實實在在的的東西,是哲學上的有,是實,而不是虛,不是無,不是空。可是我們都用一個谷字來代表了。但是德文的代表糧食的谷的字和山谷的的單詞都不是一個。不過德語中表示山谷的詞“Tal”卻沒有糧食、谷穗的意思的詞Getreide。此外,Bergschluchten 是峽谷的意思。
我們的漢語的谷字就表現了哲學的辯證法,即完全相反的意思卻集中在一個字上面。
這種思想,還有我們的革字,本來是皮革,就是保護的意思,可是還有革命,就是變化的意思了。也是完全相反的意思由一個字
來表示。
而黑格爾還說我們的漢語缺乏辯證法,這當然是他不熟悉漢語的原因。
應該說這里的虛實的關系,或者說是贏虛的關系乃是收縮和膨脹的矛盾運動,以及周而復始的運動的根源。所以馬克思在前面說了膨脹和收縮之后緊接著就說了資本大增殖的問題。
而黑格爾的小邏輯曾談到他的理念發展到了概念的階段會有什么特征,他說的是數量。即事物發展到最后就只有量的變化而沒有質的變化。那么,資本的這種膨脹和收縮的運動實際上就是資本在數量上的變化,而不是質的變化。
我國的莊子秋水中說: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 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 稊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 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在莊子這里宇宙萬物其實也只有量的變動,而沒有本質的變化。特別有有有意思的是莊子在這里用大海的例子特別提到了數量變化只有盈虛的變化,即多和少的變化,而沒有其他的變化。
其實,資本論第一卷的第23章的內容也是如此,即資本的積累對工人階級的影響,這不過也是再說資本的數量的變化,即多和少的循環反復的運動對工人階級的變化。而資本的發展,即量的發展,就是資本論第一卷的終結,即資本成型的終結。
當然資本論第一卷還不是重點談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的問題,不過理論的闡述是必要的,在這里,這里囊括了資本論之后的內容。之后的的內容都是從第一卷萌芽的。這點我們就不多說了。
當然,資本的再發展就只能是資本被消滅,產生新的社會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