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爭哲學”是毛主席哲學思想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展開,是事物發展規律在現實社會活動中的反應,聯系到社會實踐主體來說,斗爭是促進人的文明素質提升的基本作用力之一。
人的文明素質的提升,一是要靠人生價值目標的引導,諸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指向,更有毛主席標定的“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這可說是促進人的文明素質提升的引拉力;二是要靠對不文明的行為習慣的反制,就是要對之展開積極的斗爭,以阻止人的文明素質的向下滑動甚或倒退,因此這可以說是一種阻退力,或者說是抵制下滑的促推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斗爭是一種與批評相向的教育,因此,不能簡單地把斗爭解說為殘酷斗爭,無情打擊,漠視斗爭在制止和扭轉錯誤和落后思想行為上的積極意義。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在促進人的文明素質提升上,僅憑正面教育和引導的單一作用力是難有成效的。例如孔孟之道被歷代統治者大力推崇倡導,但始終未能在社會上蔚然成風,未見明顯成效,甚或是成了壞人行惡的遮丑布,不是這樣嗎?那些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人不就是明證嗎?長期以來由于斗爭哲學受到批判,人們不敢講“斗爭”,對“斗爭”諱莫如深,結果是“五講四美”類的道德教育成了一種空泛的口號,沒有多少人把它作為行事的準則,也就沒有產生多大的社會效應,反倒是出現了思想的倒退,精神的滑坡,道德的淪喪,出現了社會文明素質的倒退。在不文明行為大行其道時無人敢于走上前去加以制止,也就是說不敢展開積極的斗爭,一任這些負面的東西在社會上泛化開來。
事實告訴我們,在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素質的提升過程中不能缺少斗爭的作用力,斗爭就是促進,斗爭就是推動。因此,要在全社會旗幟鮮明地提倡、弘揚斗爭精神,要增強敢于對社會上不道德、不文明的思想行為“亮劍”的自信和勇氣,要同一切有礙社會文明素質提升的思想行為作堅決的斗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