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新的歷史階段,人口素質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人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精神素質、文化素質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都很重要,但我認為三種素質中重中之重的是精神素質。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社會性”是人的本質。一個人首先要有大致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這樣才不致于走向人群的對立面,他的存在才是合理和正當的,有了這個前提才談得上其他素質的價值和意義。
人的素質是由什么決定的呢?經濟因素在其中起著多大作用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一個人越是富有,他的素質就越高呢?固然,人的素質的培養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物質條件越充裕對素質培養就越有利,這一點我并不否認。但是,在具備基本物質條件的情況下,一個人的素質能達到的高度主要就取決于自己的主觀努力了。列夫·托爾斯泰曾說,“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一個人要健康成長,要順利地走完人生的旅程,必須從小就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如果不幸染上了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囚徒,那么他的一輩子很可能成為一場悲??!這樣可悲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試看中國如今的所謂“娛樂圈”,那些吸毒、嫖娼、觸犯法律的明星不就是因為“三觀不正”,弄錯了生活的追求,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而導致的墮落嗎?這些業已名利雙收,躋身“成功人士”行列的“明星”顯然屬于改開后的“先富者”或其他類型富裕的群體,然而最后的結果卻是身敗名裂、身陷囹圄,從人的素質的角度來看,原因在于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著嚴重的缺陷;我們也因而知道,所謂“越是富裕,人的素質就越高”這樣的命題是不成立的!
古人有言,“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是對處于困境中人們的勉勵。人窮不可志短,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爭一口氣。歷史上、現實中,“窮且益堅”、通過自己的個人奮斗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里就不再舉例了。貧富是個相對的概念,在迄今為止的任何社會中,富人相對于整個社會群體來說都只是少數人,他們是社會資源的享有者,然而,絕大部分的“窮人”(勞動者)卻是社會財富的貢獻者。在戰爭年月,他們義無反顧地上陣殺敵,許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挽救了瀕臨滅亡的國家,建立了新中國;在和平時代,他們是遍布于各行各業,像平凡的小草一樣的普通建設者,他們用自己的辛勤與汗水澆灌出了累累碩果,創造了偉大的“中國奇跡”,使得中華民族走上了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復興之路”。他們這種任勞任怨、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貢獻精神,與那些殫精竭慮向社會索取,唯恐少了自己的那一份,而一談貢獻就退避三舍的一類人相比,孰優孰劣,兩者的素質孰高孰低,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其實,人的窮富與素質的高低兩者的關系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密切。一個人是窮是富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每個人天生都是追求上進,向往真、善、美的境界的,這是人類的天性!那么為什么世上確有不少的自暴自棄者呢?除了個別的有特殊原因之外,我想大部分還在于社會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之下家庭環境的坑害。西方社會有很多年輕人消極、頹廢、吸毒、犯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那樣的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彌漫的社會環境下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人是高級動物,萬物之靈,并不是滿足了衣食的需要就能很好地生存的,人的生存還需要尊嚴、理想和希望。這些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并非虛無縹緲,而是一個正常人所必需的。而這些,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奢侈品,因而他們的青年消極、頹廢、醉生夢死也就不足為怪了。而我們是以社會主義為旗幟的國家,社會主義以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給所有國民以尊嚴、理想和希望理應是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希望中國不要再繼續選擇西方那一套已被證實是錯誤的道路、那一套已被證明是腐朽的價值觀,希望中國不要改旗易幟、放棄對社會主義的追求,希望有朝一日所有的中國人都真的能夠活得有尊嚴、有理想、有希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