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到,花好月圓人團圓;歡歌笑語訴不盡,開心無限樂逍遙;齊聚一堂樂融融,舉杯同慶中秋節;賞花賞月品月餅,美哉樂哉更爽哉;送份祝福爽你心,中秋快樂爽歪歪;愿你愜意更舒爽,鴻福齊天好運來!
中秋團圓節,親人齊歡聚。美味佳肴備,舉杯慶佳節。心中多感慨,提筆留記錄。農歷八月十五是的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農歷七、八、九月,八月居中,而該月的三十天中,十五居中,故稱為中秋節。又因此夜夜浩月當空,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中秋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到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究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一個叫吳剛的漢朝西河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一直就這樣隨砍隨合,永遠也不能被砍光。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另一傳說是:在盤古開天,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日出日落,把萬物蒸烤的像火一樣,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具有超強的射箭本能,便拉弓搭箭,連射九下,只剩留一個太陽,萬物得以生存,人們得以安寧。后羿因射太陽而得名,贏得年輕漂亮嫦娥的芳心,他們恩恩愛愛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看他射日有功,就賜他一粒仙丹,說吃下可以成仙。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上山打獵,蓬蒙提劍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只好把仙丹吞下,變成仙女飛上天空。她不忍離開后羿,便選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獵回來,悲憤欲絕,遙望月亮哭泣,就跟著月亮跑,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來晃去,似乎也在對他哭泣。為了表達他那份相思,在月圓時,設香案,擺上嫦娥最愛吃的瓜果,邊飲邊對月長嘆,訴說離別之苦。據說,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廣寒宮遙望大家,人們也能看到嫦娥。此事傳出,人們紛紛仿效。
中秋明月懸中天,全家老少慶團圓,其樂融融桌邊坐,談笑風生樂無邊。傳統佳節擺家宴,瓜果梨桃分外鮮,輕啖一口團圓餅,勝過王母蟠桃宴。人生難得幾回歡,明月能有幾回圓,若是親人常聚首,此生不悔賽神仙。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就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都要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至于吃月餅,最早是在南宋。大家以月餅相贈,取月餅為團圓之義。吃月餅的盛行在明初,當時朱元璋起兵反元,消息又送不出去。劉伯溫便想到把消息藏在月餅里面,議定八月十五夜起義反元,消息終于送出,起義順利,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并賜一些月餅、糕點給大臣和百姓。大家都紛紛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餅、賞月。
“云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對中秋是情有獨鐘,留下了吟詠中秋的詩詞真是不可勝數: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然,“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至此,我們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
一聲中秋一片情,一次佳節一番景。朵朵桂花飄香來,縷縷月光把祝福采。中秋的月最圓、最明、最美。一個代表著團圓的節日,求的是與家人團聚。尊月為神,設香案,焚香祭拜。親人團聚之時,大家圍著桌子坐著,飲著酒,敘著家常,靜聽傳說,觀賞著圓圓的月亮,眼見一家人團團圓圓。而吃月餅、賞月更富有情趣、詩意、溫馨。感受著中華古代文明的燦爛,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人們為這種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而自豪。是啊,在這美好的節日里,無論什么形式,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間要慢許多,但是,年輕的朋友們,不要感嘆時光的流逝,不要將時光虛度。將時光握緊,用分分秒秒來創造充實的時光。當然,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在自然災害中離去的同胞,不能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靈們,更要深切盼望寶島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讓中華民族從此團團圓圓,永不分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影搖晃著欣喜,快樂洋溢著心底,花朵飄香著日子,月餅甜美著惦記,心愿徜徉著歡喜,祝福泛動著漣漪,心緒調劑著信息,只為送給你。中秋快樂! 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節,月半中秋,團團圓圓。游子思鄉、父母牽掛,是親情的釋然,是家的魅力,自古亦如此。時代在變遷,一切的距離開始拉得更近。交通、網絡視頻把生活的空間縮小了。人們心中的那一份對于鄉親眷戀的感情,卻是不減分量的。一個溫馨的電話,一條幽默的信息,一份精美的禮品,無不透露出對節的歡喜、對親人的思念。特別是在這樣的一個物欲橫流的潮流之中,站在繁華紛雜的世界里所要面對的東西太多太多了,追逐、得失錯漏、成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人的心靈總想回歸到一種純樸自然的狀態。
與此同時,為了生存漂泊各地的務工朋友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在此刻團圓呢。且不論浪子或是游俠,總歸都是要漫跡天涯,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本身就非同一般,這本身就可以算作一個節日,中秋過后同樣可以吃月餅,因為有靈性的人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月依然,抬頭望著星空,那頭牽著思念的柔情。中秋之際,主要不缺對家鄉的眷戀便也是一種情感比什么都重要。
感恩中秋,流露“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柔情;中秋感恩,譜寫“慈烏反哺,羔羊跪乳”的華彩樂章。也有人說,幸福應當是一種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滿足。社會愈發進步,樓高了,路寬了,人胖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遠了,很難感覺到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這是為什么?孝道、感恩作為中華民族的美德,中秋節更是子女感恩長輩的臺階,可往往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實際行動還遠遠不夠。子女對待父母不像父母對子女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而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要子女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心,少讓父母牽掛,這是無價之寶啊。
月是圓滿,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樂長久存!總而言之,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著的人們的心靈。人們互相問候,祝福,是濃濃的民俗文化。應該慶幸自己,站在靜靜地院子里,看葡萄藤上隨風抖動的葉子,遙祭九天的明月,還有故去的親人。默默地思念著祝福著遠在遠方的家人和朋友,表達對生活美滿的追求,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延續著大愛和正能量。
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而中秋節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愿望,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我們要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態度對待。在接納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的前提下,對于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加以甄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對其文化內涵和外延部分加以拓展和豐富,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符合現代社會的重新詮釋,以適應和滿足國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
人生如逆旅,一程接一程,山一程,水一程,風一程,雨一程,悲一程,喜一程,窮一程,富一程,聚一程,別一程,幼稚一程,成熟一程,失敗一程,成功一程,甜蜜一程,沮喪一程,平淡一程,輝煌一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獲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中秋,明月,團圓。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從中秋節誕生那天起,便定格在歷史的河流之中。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是一個彌漫團圓的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就像涓涓的流水,在向我們在傾訴著那或淡或濃的親情鄉情。中秋節,要好好珍惜,照顧好自己,別太虧自己,好好生活,快樂生活。把酒臨風,舉杯邀月,遙寄一片相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美不過真心的祝福。又是一個千里共蟬娟的日子。在幽靜的地方,遙望著家鄉的月亮。在異地和在本地的,都記得應該的約定,同看一輪明月,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揚的歌,隨風寄到遙遠的地方,做一個美麗的中國夢。
貧困時,家是相互扶攜的漫漫旅程;富裕時,家是真誠相待的責任;喧鬧時,家是一汪平靜的清泉;孤寂時,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歡聚時,家是精神的陽光浴場;別離時,家是靠近心靈的驛站,是心頭永遠縈繞的那份牽掛。溫馨團圓夜,皎潔月當空;桂香飄萬里,中秋情意濃;短信載柔情,祝福遙相送;但愿人長久,千里心相逢。值此中秋佳節,愿你和你的家人:時時刻刻健健康康,分分秒秒開開心心,日日夜夜瀟瀟灑灑,年年歲歲平平安安,朝朝暮暮順順利利,永永遠遠快快樂樂!
明月,一閃一閃,掛天邊;思念,一絲一絲,連成線;祝愿,一點一點,匯成泉;幸運,一滴一滴,不曾減;聯系,一季一季,不會閑;中秋,一年一年,盼團圓;愿你,一刻一刻,比蜜甜。中秋節快樂! 八月十五中秋到,花好月圓人團圓;歡歌笑語訴不盡,開心無限樂逍遙;齊聚一堂樂融融,舉杯同慶中秋節;賞花賞月品月餅,美哉樂哉更爽哉;送份祝福爽你心,中秋快樂爽歪歪;愿你愜意更舒爽,鴻福齊天好運來! 月是圓滿,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愿所有的人,花好,月圓,人更圓;共度今宵,不眠今夜,同慶中秋,賞月團圓,年年今日,快樂長久存!祝愿生活更美好。祝福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共慶中秋節,喜迎二十大,期盼臺灣歸,永遠跟黨走!
作者:陳瑩峰 巴馬縣講師團成員,巴馬縣委黨校講師,巴馬縣行政綜合執法局干部
林忠飛 巴馬縣定馬林場羅皮分場場長
黃尚勝 巴馬縣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