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幾天,因為重慶山火,全國人民再一次見識了重慶人的爺們氣。在山火中,“雄起”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聲音大大的激發了國人,讓我們看到了重慶人、川人的力量和無所畏懼的精神!
看完了重慶人,接下來估計我們需要看洞庭鄱陽湖畔的湖南人和江西人。和重慶一樣,湖南和江西也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干旱和高溫!甚至鄱陽湖和洞庭湖的水都大面積的干涸了。流域面積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縮水到只剩下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面對此情此景,洞庭鄱陽湖畔的湖南人和江西人會怎么干?他們應該如何應對?是坐以待斃,任鄱陽湖洞庭湖自生自滅,還是發揮湖南人江西人的火辣精神,再造一個千年工程,甚至再造一個五千年工程?!
《題記》
一千多年前,唐代明星白居易、宋代明星蘇東坡在杭州搞了個千年工程,疏通河道、修建堤壩,造就了今天西湖這顆明珠。
一千年后的今天,在基建能力和科技水平已經千倍萬倍當年的基礎上,我們可否在長江流域的鄱陽湖、洞庭湖再搞個千年工程?清理河道和湖底淤泥,挖出更大更深的蓄水區域,把鄱陽湖、洞庭湖的蓄水能力增加個3成,進一步增強長江流域的防洪抗旱能力?
看看此輪大旱期間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水域面積縮水了多少,大家就能明白我們是否是不是需要這樣的工程!
7月1日~8月15日洞庭湖流域衛星對比圖
7月11日~8月18日鄱陽湖流域衛星對比圖
中國歷史上,大旱之后往往都伴隨著相應級別的大澇,有時候甚至是遠超常年的暴雨和特大洪災。比如1974年中原地區干旱之后,1975年8月河南就爆發了特大暴雨和洪災,三天降雨量達1631毫米,創下世界記錄,該記錄至今還沒有被打破。(2021年鄭州720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三天降雨量是617mm)。那次洪災可以說是共和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教訓之一,多處堤壩垮塌,殃及1000萬人,最終死傷達到20萬人。
大旱之后往往是大澇!所以古往今來的大旱之年,從來都是興修水利的大年份!
而今年我們國內的高溫和大旱,是自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強高溫。從6月1日至8月18日兩個半月,共有27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一些區域甚至高達44℃、45℃。面對這個至少60年不遇的高溫和大旱(也可能是80年、100年不遇,因為此前沒有完整的氣象資料),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未雨綢繆、興修水利,就顯得尤為必要!
1
為什么鄱陽湖、洞庭湖的湖水這么容易干?
很簡單,因為鄱陽湖、洞庭湖太淺了,很多區域的平均水深只有1~3米!
關于鄱陽湖的介紹指出,鄱陽湖豐水期時湖面積可達3841平方公里(洪水期星子水位21米海拔高度),而當枯水期時,湖面積可縮減為526平方公里(枯水期星子水位16米海拔高度)。
豐水期和枯水期水位深度僅相差了5米,但是鄱陽湖的面積卻縮水了86.3%!為什么相差這么多。
因為鄱陽湖的不少區域,平均水深其實只有1~3米,根本不足5米。這樣的平均水深,顯然是存不了太多的水,一到干旱季節就干了。
而洞庭湖也類似,很多區域的平均水深也只有1~3米!
正是因此,今年的極度高溫下,洞庭湖和鄱陽湖的很多流域都干了。洞庭湖的許多野生魚也擱淺了,快渴死了。有媒體發布了洞庭湖野生魚的境況。
有網友對此評論:
“水庫不清淤,未來只會更難蓄水,以前清理河道,水庫淤泥的傳統哪里去了。難道現在的70后80后都沒經歷過小時候嗎,一個農村出來的都沒有嗎?”
“把百年未遇的高溫干旱,水位低,有利于清淤泥、整河床、固大堤,把干旱壞事變成好事。”
《網友評論》
我把一部分網友的評論截圖放在這里,我覺得網友們說的都很好!
建國初30年,一到冬季農閑時節,我們就會組織群眾修建水庫,清理河道和水庫的淤泥,加固堤壩。那時候群眾的生產運動搞得極為火熱,雖然技術、設施簡陋,但是前輩們愣是靠著肩扛、人抬,修建了8萬多座水庫。其中大型水庫就修建了80余座,中小型水庫8萬余座。
這樣的成就是偉大的!
而最近幾十年,我們在這方面其實拉下了很多工作。很多水庫年老失修。所以我們應該重新考慮,將這樣的傳統撿起來,將一些水庫重新修起來、用起來。
因為現在強大的基建能力、技術水平,我們還可以考慮將鄱陽湖、洞庭湖進一步挖深。
鄱陽湖、洞庭湖的很多區域的平均水深也只有1~3米!如果我們將這些區域的一部分挖深個5米,是不是可以成倍、數倍增大該區域的蓄洪能力?是不是有可能從整體上把鄱陽湖、洞庭湖的儲水量、蓄洪能力再增大2成、3成、4成?!因此進一步保證沿湖、沿江數省的安危!!!
另外,從經濟建設的角度來說,目前興修水利,也是對遭遇了新冠疫情沖擊的國內經濟的極大提振,這可以解決很多失業人口,直接增加很多基層群眾的收入,進一步盤活經濟!
2
再說說大旱之后大澇的例子。前面說了1975年8月河南特大暴雨和洪災,下面再說說2021年的鄭州7.20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事件,三天降雨量是617mm。因為網絡的發達,很多網友對這次災害記憶猶新。鄭州大雨的那幾天,無數國人都在關注著!
而在此次災害之前的一年,河南地區則遭遇了干旱事件。根據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發布2020年全省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2020年,全省旱情較常年偏重。3月至5月,干旱影響黃河以南大部分地區,高溫少雨、干熱風多發,導致耕地失墑嚴重,造成小麥減產。
其中,5月份較常年同期偏高2.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8月中旬至9月下旬,豫西部分地區土壤出現失墑現象,農作物、經濟作物受影響。旱災造成我省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占全年的14%、11%和7%。
此后一年,鄭州就爆發了特大暴雨和災害!
再來看國外的例子。今年8月爆發的巴基斯坦洪災,已經造成3000萬人無家可歸。3000萬人無家可歸,占據了巴基斯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這是多么可怕的災難!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提供了一個數據:
截至今年的5月中旬,流經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降水量,相比常年同期減少了65%!也就是說此前幾個月還是大旱。此前幾個月整個巴基斯坦奇熱無比,比往年正常水平要高6—9攝氏度,首都伊斯蘭堡和卡拉奇、拉合爾、白沙瓦等主要城市5月中旬氣溫就達到了40攝氏度,中部城市雅各布巴德5月12日氣溫就高達49.5攝氏度......
梅新育,公眾號:梅新育論衡梅新育:高溫干旱更有可能是暫時現象而非長期趨勢
巴基斯坦這個旱澇急轉的速度可以說是極為可怕!
(本文受到梅新育研究員文章的一些啟發,在此致謝!)
歷史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再舉例了!
我只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一下,盡快組織力量深入研究和調研,然后抓住今年這個大旱的有利時機,興修水利。
要完成這樣的千年工程,一年肯定是不夠的!但是今年我們是否可以先開個頭,先挖幾鏟子,然后往后的每一年趁著旱季,加班加點再搞一搞,經過若干年,搞出一個千年工程、五千年工程,造福子孫后代。
歷史上的都江堰工程,已經造福人民兩千年。
西湖工程,也造福了人民一千年。
而憑借現在的基建能力、科技水平,搞出一個千年工程、五千年工程,這樣的期望也不是不切實際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