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某些專家早就在鼓吹第四針了。
在他們的策略中,苗始終是最最重要的那個武器;在有些人那兒,甚至是唯一的。
這次的“吹風”,還是顯得有點不一樣。其不一樣,在于發言的人身份不同。
曾光,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疾控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WHO傳染病監測和應急反應科學委員會委員。
與某位老愛放大炮,自己話語前后矛盾的Z姓院士不同,曾光教授這兩年的發言,總的來說邏輯是一貫的,發言也是審慎的。他的有些觀點,甚至是發人深省的,比如,在2020年5月中旬,武漢取得決定性勝利后不久,他在一篇專訪中冷靜地指出“醫.改10年,實際上是公共衛生滑坡的10年!”
最近幾天,曾光教授在自己的抖音上發了個短視頻,主要講的就是第四針的問題,其要點如下:
有的國家已經開始第四針了,比如以色列。
我國也在做準備,觀察第四針打什么苗好。
不管打什么苗,人的抗體都會下降,降挺快,到6個月的時候,降得相當厲害。
希望國內一些優秀的苗,要盡快批。
蛋白重組苗,完全國內的專利,效果非常好,打的效果可以趕上三針mRNA。
霧化吸入的苗,腺病毒載體,可以減少80%的病毒量,它一個很大的作用,是使病毒在呼吸道很難生存。
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還是挺嚴的,我們還在等第二只靴子落地。我們希望到了該落地的時候了,這樣對我們國家提高免疫屏障有很好的作用。
當然了,持續的苗,這也是曾光教授一貫的觀點。
去年11月上旬,在進博會配套的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他推薦了第三針異源接種的方案,即兩針滅活的基礎上,第三針打mRNA苗或者蛋白結合苗。
12月上旬,在與楊瀾的對話中,曾光提到“打苗是冬奧運動員的通行證”,并指出“必須給老百姓,做好打第三針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和病毒長存,可能還有第四針第五針的問題”。
從時間線來說,序貫接種,即異源接種方案,老百姓俗稱的混打,是在今年2月中下旬才開始推行的。
相比于第一二針的踴躍,第三針的不冷不熱,這第四針,許多人的情緒,明白無誤地表現在曾光教授相關視頻下方的評論區里。
為什么大眾情緒有著如此明顯的變化,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檢索一下每一針開始前專家們的說法,仔細品味一下其中細微的差異。
巧合的是,某苗苗公司的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69.5%;而科興在東方之珠HK已經獲批于本月4日起給6個月以上幼童打了(參閱《香港特批新冠疫苗接種最低年限降至6個月,下一個會是誰呢?》)。
按照他們的思路,只要新.冠還沒流感化,那就得每半年打一針,以恢復人體內的抗體。
哦,不,即便是流感,他們也是希望每半年或者流行季之前抓緊打一針,因為可以“降低重癥率,減少死亡”。
照這架勢,針針不息,還真有可能成為現實。
只是,“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則還能繼續堅持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