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寧可留下沉重的遺言,給人不近人情的感覺,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空頭的文學家或美術家來遺禍大眾。
魯迅先生去世后,蔡元培先生給他撰寫了這樣一幅挽聯:
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
遺言太沉重,莫作空頭文學家。
為何說遺言太沉重呢?
因為魯迅先生去世的時候,孩子才只有7歲,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留給兒子的話是那樣的樸實,可樸實中卻飽含著一個老父親對小兒子的滿腔期待:
“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魯迅先生的一生,都在為新文藝而奮斗。
他義無反顧的拿起筆做武器,沖在文藝戰線的最前沿,他之所以批判舊道德、舊文藝,是為了呼喚新道德、新文藝,他所渴望的文藝的殿堂,是每個人都能自由的縱情揮灑自己的才華,不必“籍父之名”。
所以他寧可留下沉重的遺言,給人不近人情的感覺,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空頭的文學家或美術家來遺禍大眾。
這就是先生的風骨和人品,也是他之所以被稱為民族魂的根本原因:
先生作古,文壇從此感彷徨。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