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誠然這話的確有他的合理性,但細品起來總覺得不那么對味;逮老鼠固然是貓的天職,但是否就決定了貓的一切呢?即使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這種表述總給人一種主觀武斷的感覺。
這個論調反應到經濟上就是“唯生產力論”。馬克思主義的確認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最重要的矛盾方面。但是,從整個宏觀歷史過程來看是如此,是否就意味著任何國家的任何歷史階段以至任何歷史時期都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唯我獨尊的位置呢?歷史發展規律是必然的,但是這種必然性要通過無數的偶然性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其實歷史的許多階段的發展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如第一次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經濟相對落后的俄國,而不是當時物質文明程度比俄國高得多的西歐北美國家,這就是歷史階段發展的偶然性使然,然而它并沒有否定歷史整體發展的必然性。
建國之初,新中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國內國民黨殘余勢力、土匪勢力還沒有肅清,臺灣的蔣介石集團還不間斷地叫囂要“反攻大陸”;國際上,美帝國主義仍然對我虎視眈眈,企圖扼殺我于搖籃之中,并在我國周邊悍然挑起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在那種情況下,國家政策絕不可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后來,除了上面的形勢,蘇修又與我反目成仇,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并未好轉,又哪能悶著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呢?在那時,過分強調“以發展經濟為中心”顯然是與那種嚴峻的國內國際環境相脫節的。
改開之后,中國能夠享受40多年的和平環境并致力于發展經濟其實是在吃著“毛澤東時代”與帝國主義針鋒相對、毫不退縮斗爭的紅利。然而,臺灣還沒有回歸祖國,中國仍處于分裂狀態;美國苦心經營三個島鏈,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蘇東劇變導致的歐亞大部分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變色,中國成了唯一的社會主義大國,顯得非常勢單力孤,這些都是當前中國的“外患”。改開之后,經濟是發展了,然而貧富兩極分化急劇加大,“資本”的發展在政策的縱容下泛濫成災,工人階級受其壓迫無處申告,失業問題漸趨嚴重甚至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社會上“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盛行,干部系統腐敗問題嚴重難以逆轉……這些都是當前中國的“內憂”。
和平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無可厚非,但是許多問題并不是隨著“經濟發展”就能迎刃而解的,發展經濟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應靈丹”,上述的“內憂外患”如果不拿出實際的手段去解決,而只是擱置在一邊,推下去、拖下去,它們就能自動消失嗎?前人的和平紅利終有吃盡的一天,真到了那樣一天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戰爭不幸真的降臨,承平日久的中國還能不能保證打贏?這些都是中國現今或以后不得不面對的實際問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土里逃避現實、不管不顧,這樣的態度是消極的、危險的。
因此,即使在承平日久的當下,除了“發展經濟”仍還有許多同樣重大的問題需要去解決,只顧強調發展經濟的“唯生產力論”仍然是不可取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