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同志留言說:
“同志,我感覺我還是好孤獨。現實生活身邊沒有同志,比較孤獨,也不知道怎樣處理我的社交關系,感覺和他們沒有共同話題可以聊。”
經過交流,同志的情況是這樣的。
她是位初二學生,下半年初三。平時喜歡看《覺醒年代》這樣的正劇,在正劇的感染下,樹立了共產主義理想。
但這份興趣也使她跟同學們產生了差距。同學們對馬克思主義不感興趣,觀點不一致的時候會吵起來。
我就說,要學會包容不同的思想,我們無法要求別人與我們保持一致。并且主要問題可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可能并沒有透徹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從而導致在一些現實問題上無法給出合理解釋。那么還怎么要求別人信服我們呢?
所以與其將精力用在跟同學的爭辯上,不如多看一些相關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后面我們又討論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要不要在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因為同志在做一件事之前,總會考慮別人是怎么評價她的,害怕得不到別人肯定的評價,以致于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首先,我們肯定是要在意他人的評價的。人是社會性動物,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社會評價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事業。
其次,并不是每個人的評價我們都要在意。
比如壞人和蠢人的,就不用。
荀子曰:“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不可與及圣人之言。”意思是:“短繩不可以用來汲取深井中的泉水,知識不到家的人就不能和他論及圣人的言論。”
其三,我們要確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
之所以在乎他人的評價,某種程度在于我們無法肯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因此來個人說兩句我們就會心里犯嘀咕。事情的正確性,當然是以結果來判斷的,但是在結果得出之前,個人的學識和經驗也可以判斷這件事大概率對不對。
所以這一方面要求我們應具有較高的學問和經驗,能夠判斷是非;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要具備理論自信,耳根子不能軟,認定的事情,就堅決去做。
第二個問題,如何平衡個體與集體的沖突。
前陣子同志得了重感冒,不能吹風,就想把班上的風扇關掉,只開空調。但班上只有一個空調,效果不明顯,不開電扇,會導致一部分同學熱。班主任知情后,就不準其他同學開電扇,然后同學們就指責同志自私。
在眾人的指責中,同志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我的觀點是她沒有做錯,更談不上自私。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會生病,病人需要正常人的關愛。關懷老弱病殘孕,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集體主義確實要求個體服從集體,個人利益要讓位于集體利益。但這不是單向的,集體也要承擔起保護個體,關切個體合理利益的責任。
不吹電扇,無非大家熱一點,但吹電扇,一個人的病情會加重。孰輕孰重,不是很明顯嗎?
這件事還能給我們帶來兩點啟示。
首先,發展才是硬道理。如果學校經費充足,每個班級能安兩個空調,那么就不會出現這種沖突。
其次,當糾紛無法解決的時候,需要一個權威站出來主持公道,定分止爭。在這件事里,權威是班主任,在社會上,就是政府。如果沒有權威存在,那么這件事的最終走向一定是同學們無視同志的感冒,把電扇打開,形成眾暴寡。所以無政府主義要不得。
當然,解答同志的上述困惑,并無法解決她面臨的最大問題——孤獨。
孤獨是個情感問題,不是理論問題。講再多的道理,只是調整了人面對孤獨的心態,卻無法解決孤獨本身。
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說,我認為孤獨有三個維度。
分別是親情上的孤獨,友情上的孤獨和愛情上的孤獨。
如果一個人不是孤兒,那就只會面對后兩種孤獨。
對這位同志來說,她面臨的主要是友情上的孤獨。
而由于理想不同于一般同學的緣故,她在現實中很難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其實就反應出一個每位共產主義者都該承擔的任務——關心同志的情感生活。
甚至這個任務的對象,不僅限于同志,還包括身邊的群眾。
可惜的是我們大部分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宏大領域的縱橫捭闔上,卻忽視了同志乃至廣大群眾生活上的困難,認為這些生活問題微不足道。
然而,社會運動是人的運動,如果個體的幸福不被尊重、關心和呵護,那這個運動本身有什么意義呢?
所以毛主席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們要勝利,一定還要做很多的工作……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同志們,那時候,我們號召群眾參加革命戰爭,能夠不能夠呢?能夠的,完全能夠的。”
有的同志常感慨無事可做,一身才華無用武之地。這是不對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熱情真誠地接待身邊的同志和群眾,沒有重視他們的生活需要而已。
我們沒有把群眾的幸福放在心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