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對岸臺軍裝甲兵出了個事故。一輛戰車在屏東執行鑒定作業時,戰車炮塔穩定系統異常,人員遭炮管撞擊。士兵全若堯當場身亡。
據說當時距離全若堯退伍只有13天,也確實夠慘的。
更慘的是臺“陸軍”一開始的檢討工作態度十分曖昧,竟然有點兒反想要怪罪死者操作不當的意思。
人家要是個小老百姓也就算了,但全若堯的伯父可是南投縣議員全文才。在臺灣地方政壇能做到這個位置上的,哪個沒點兒資源。
全家上下活動,軍方壓力陡增,一來二去,這事兒竟然鬧到蔡英文那兒。為了安撫受害者,當局和軍方不但變臉承認錯誤,道歉撫恤,還特地搞來了一道“圣諭”——蔡英文頒布的褒揚令!
看到褒揚令,家屬果然不再說話了……
1
話說這褒揚令是什么東西?怎么有如此大的維穩效果呢?
原來,褒揚令是民國時期就有的。當年的民國政府設立的褒揚令,是為了表彰對國家有巨大貢獻之公民,在該公民去世時所發的正式文告。
這東西從一開始就看出來不太靠譜,畢竟死個政壇大佬,政府都要褒揚,但這些人好的壞的都有,彼此之間矛盾重重,他的功勞沒準兒就是他的罪過,可笑的地方不止一處兩處。
比如,袁世凱1916年在全國人民的罵聲中去世,北京政府依然頒下褒揚令,稱贊這位洪憲皇帝“贊成共和,奠定大局,苦心擘畫……”實在讓人笑倒在廁所。
更可笑的是,等到1928年黎元洪去世,他老人家的褒揚令里赫然寫著“及袁氏僭號,利誘威脅,義不為屈,凜然大節,薄海同欽。”您這自己抽自己臉可還痛快?……
等到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正式制定《褒揚條例》,明確規定“為褒揚國民立德、立功、立言,貢獻國家,激勵當世,垂之史冊,昭示來茲,特制定本條例。”這也是老蔣逃臺以來臺當局頒布褒揚令的法理來源。
獲得過“褒揚令”的除了政壇人物,也有社會界、文藝界的大咖,比如鄧麗君去世之后,就獲得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褒揚令,里面稱贊鄧麗君“美譽傳乎四裔,清歌騰于國際”。
但對于另一些藝術家來說,褒揚令就不那么美好了。
2012年5月,馬英九發褒揚令給了臺灣歌后鳳飛飛。但在前一年的5月29日,由馬英九頒發褒揚令的,則是前警總司令汪敬煦。
潔身自好的鳳飛飛,一生中最痛苦也最感羞辱的,就是當年被警總栽贓“開黃腔”,以致被判“歌監”3個月。34年后鳳飛飛含冤過世,另兩位開黃腔事件當事人康弘與黃西田,才在TVBS的《2100全民開講》節目里,公開證實了盛傳已久的流言,鳳飛飛是因拒絕警總高官的“欽點”才遭此“薄懲”。康弘甚至在節目裡直接點名:
“現場有一位,有一位就是我們警總的最高首長,警備總司令最高首長也在現場,他希望鳳飛飛去坐一下。”
透過當事人康弘的點名指控,我們才知道原來鳳飛飛是因婉拒當時警總司令汪敬煦的“欽點”才招此橫禍。馬先褒揚加害者,又褒揚受害者,讓所謂的褒揚令變得十分廉價且尷尬。
褒揚旌獎,窺其字義就能明白,這是沿襲封建時代朝廷表彰臣民所頒謚號等傳統而來,已經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比如,褒揚令堅持以文言文書寫,在民國初期這是很正常的。但如今海峽兩岸都已經是白話文的天下,褒揚令依舊用文言文書寫就顯得不倫不類。況且現在的筆桿子也沒有了當年的文言寫作水平,只能寫出一些半文不白的東西。
臺灣文學家鐘肇政晚年一直主張減少臺灣課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但在他去世之后,民進黨當局依然用文言文寫下褒揚令,說什么“旨豐慮遠,造懷載實;沾溉沁潤,深植人心”,令人哭笑不得。
可以說,今天的褒揚令早已是個不合時宜的傳統,而臺當局依舊保有這個傳統的目的,就是利用這東西的象征意義與影響力,搞政治操弄。
著名詩人余光中在海峽兩岸都非常有名,那首《鄉愁》也一直被大陸教科書青睞。余光中2017年去世,當時已經是蔡英文任期之內,民進黨當局視這位自稱“江南人”的愛國詩人為眼中釘,拒絕頒下褒揚令。
余光中遺孀范我存女士表示,余生前對獲獎就沒有多在意,身后也不會在意是否有褒揚令,余在文學上地位無法抹煞就夠了,認為獲獎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
面對范我存的這番表態,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竟然還出言羞辱,表示褒揚令需要家屬主動申請,如果沒有申請,當然無法下發。
可等到一年之后,李敖大師去世,雖然李敖與民進黨關系也不融洽,但畢竟李敖是白色恐怖的受害者之一。民進黨也是從黨外運動中發展出來,對這些昔年戰友還有些磨不開面子。盡管李敖家屬也沒有申請褒揚令,臺當局依舊主動發聲,要明令褒揚李敖。
這就顯出他們拒絕褒揚余光中的理由有多么虛偽了……
當然,無論李敖和余光中得到或沒得到臺當局的褒揚,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無可否認,而且二位大佬和遺屬都不是對虛名汲汲營營的人,他們都能看得出來,一紙褒揚令沒什么卵用。
但不是人人都是李敖和余光中,更不是人人都是李敖和余光中的家屬,死者家屬將褒揚令刻在墓碑之后,已經是一種慣例了。
從咱們開篇說到的一份褒揚令發揮維穩作用,安撫死者家屬的例子中也能看出,褒揚令這一“沒什么卵用”的傳統,還是讓不少人沉迷其中……
2
當然,說到令人著迷卻沒什么卵用的榮譽,臺灣地區的褒揚令還不算多么夸張,最夸張的,還得說是大英帝國的騎士爵位。
與臺灣地區的褒揚令一樣,大英帝國的騎士爵位一樣是封建傳統的延續。在古代,騎士作為貴族階層的最下等爵位,被用來授予那些低等貴族和因軍功由平民擢升為貴族的人。
而到了近現代,騎士爵位除了獎勵軍功以外,也用來表彰那些在其他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比如我們都非常了解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
在那個年代,騎士作為封建貴族的一部分,仍然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可以說是統治階層的敲門磚。但發展到今天,騎士爵位能帶給一個人的,無非就是出席活動或者在公開場合被提及時,名字前面能加個“sir”罷了。
可傳承數百年的傳統,白金漢宮的金碧輝煌,女王莊嚴的聲音,劍尖明耀的光,確實洗了不少英國人的腦。這個純純的沒什么卵用的榮譽,竟然讓無數精英趨之若鶩……
足壇巨星大衛·貝克漢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貝克漢姆的舉世聞名不僅是靠球技,一張帥到360度無死角的臉更是讓他在全球收割粉絲無數。
與辣妹組合中的維多利亞喜結連理之后,伉儷二人雙劍合璧,在商業領域頻頻出擊。時至今日,小貝已經退役10年之久,每年依然占據“最能掙錢的足球運動員排行榜”榜首,年入超過一億美金,以一己之力壓制梅西與C羅,變現能力堪稱足壇歷史第一人。
這么一位帥氣多金的天才運動員,精力自然是十分充沛。婚外情緋聞從來沒有離開過小貝,從自家助理到荷蘭外交官的女兒,再到自己女兒的家庭教師,小貝可不管什么兔子不吃窩邊草或者“不要在你吃飯的地方拉屎”,那叫一個來者不拒。
而英國發達的小報文化也把貝克漢姆這些事情挖了個底兒掉。
但突然有一天,所有類似的報道都銷聲匿跡,貝克漢姆不再以花花公子的形象出現,反而開始營造熱愛家庭的好丈夫人設。登上報紙和電視臺的,不再是他的花邊,而是他成為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慈善組織形象代言人之類的新聞。
貝克漢姆的球迷們熱淚盈眶,這可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啊!
看到小貝擁躉們廉價的眼淚,真正懂行的人只會微微冷笑:“什么浪子回頭?這波兒啊,是小貝想要騎士爵位了。”
縱觀英國足球史,能被封爵的前足球運動員寥寥十數人,大部分都是1966年英格蘭在本土奪下世界杯的功臣耆宿,除此之外就得達到弗格森與肯尼·達格利什的成就才有希望贏得頭銜。
而且,這老幾位雖然說不上是德藝雙馨,但場外丑聞也沒有小貝那么多。
小貝也有輝煌的職業生涯,可他的硬傷在于,在英格蘭國家隊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硬核戰績,且不說奪世界杯和歐洲杯桂冠,就是個半決賽也進不去;而他又無意于轉型教練,想靠后半生在足球領域贏得更多榮譽實現彎道超車屬實是天方夜譚。
所以,想要一個爵位想得魔怔的貝克漢姆只能另尋終南捷徑,靠營造好男人外加熱心慈善的人設,換取王室榮譽委員會的垂青,讓女王的劍尖兒早日點在自己的肩膀上。
在這一過程中,小貝的公關團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壓下不少媒體扒皮他的愿望,還在各種渠道推出小貝愛家、愛慈善的形象。
人們只有7秒的記憶力,這話說得真是太有道理了。甚至當時中國國內不少體育自媒體都被西方媒體影響,翻譯了好多小貝夫婦如何恩愛的文章,讓人以為他是想在中國得個勛章呢……
但是,公關團隊再厲害也只能公關媒體,政府他們可管不了。
2014年,英國稅務海關總署認定,貝克漢姆曾靠投資Ingenious Media影視公司避稅數百萬英鎊。同年,西班牙稅務部門(貝克漢姆曾在西班牙皇家馬德里隊效力過)也查出了小貝曾利用外包肖像權的方式避稅……
此等丑聞一出,再愛老婆也沒用了,封爵這事兒,吹了!
得知此事的貝克漢姆,氣得咬牙切齒,從此之后,慈善也不做了。
這可不是烏鴉的誅心之論,2017年,有黑客曝光了小貝的郵件,他老人家在與朋友的交流中,把負責封爵的榮譽委員會罵了個狗血噴頭,說:“什么榮譽委員會,我看他們就是一群不懂榮譽的白癡!”
小貝還吐槽道:“如果我是一個美國人,我十年前就當了爵士了!”
這里要補充說明一下,外國人也可以獲頒英國的爵位,但是只有英聯邦公民才有資格使用爵士頭銜,哪怕一個美國人被授勛,他也不能用sir這個稱呼,實在不知道小貝在吐槽什么……
盛怒之下的貝克漢姆還把知名歌手凱瑟琳·詹金斯吐槽了一下,這位女歌星當時剛剛獲頒OBE勛章,比騎士低一等,和小貝一個級別,“她憑什么當OBE,不就是去球場唱唱歌,然后去看望了海外駐軍嗎?她還抽大麻呢!憑什么?”
如果小貝只是罵罵街,抒發一下憤懣也就罷了,大家也不說他什么。但此公嘴上實在沒個把門的,把慈善工作也罵了一頓。
當時有個慈善組織希望小貝自己捐出100萬英鎊的善款,貝克漢姆直接開罵:“那tm的可是我的錢!不捐!”
原來這“做慈善”就是籌集善款,慷他人之慨,給自己賺名聲,這慈善做得可是穩賺不賠。
而且,小貝做慈善可不只是心疼100萬英鎊,他連6000鎊都不舍得出。當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個在東南亞的項目,需要小貝跑一趟印度尼西亞。他說什么也不肯去,非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給他報銷6000英鎊的機票錢。
說起來,作為年入過億美元的大富翁,6000英鎊的機票錢都不舍得出,還說自己熱心慈善,也實在太過于諷刺了。
其實跳出小貝的視角,看這個問題難免會覺得荒誕,對于這個身價十億美元的足壇巨星來說,一個騎士頭銜真的很有必要嗎?難道這個頭銜會給他帶來什么收益嗎?難道在英國高層社交圈子里,貝克漢姆還要靠一個爵位才能更吃香嗎?
反而是他汲汲于這個爵位的樣子,讓他的公眾形象大受打擊……想到這里,不僅要感嘆下封建傳統的強大,人精如貝克漢姆,也難免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如臺灣褒揚令、英國騎士爵位這樣的沒啥用的榮譽,世界各國還有不少,甚至比這兩個更為廉價。
美國似乎并沒有什么“封建歷史傳統”,但搞起這一套也是不含糊。美國總統簽署一條法令要用幾十支筆,每寫半個字母就要換一支,之所以要這么做,就是為了把簽字用的筆分別送給“對該項立法有貢獻的人”……
比如,當年肯尼迪總統簽署民權法案時就用了70支筆,其中一支便送給了馬丁·路德·金。
每次簽字儀式,一大群議員和社會運動大佬站在總統身后,要么故作深沉,要么喜形于色,看著總統換著筆“練書法”,劇場國家那個味兒太濃了……
歐洲國家這樣的幺蛾子就更多了,不限制貴族數量的西班牙授予的爵位,梵蒂岡教廷頒下的各種勛章,法國莫名其妙的騎士團封的騎士頭銜……這些就更是一毛錢十一個——一分不值了。
說到底,統治階級沿襲封建傳統,拿出一些虛名“統戰”社會精英,簡直是二桃殺三士一般的操作,無本萬利。但世界各國的精英們就是不能免俗,一腦袋扎進去,還以此為榮,實在是讓人無語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