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廣州一名消費者網購了一把張小泉菜刀,用這把刀拍蒜。
蒜跟刀展開了殊死搏斗,最后是菜刀斷了。
消費者去找張小泉的某東網店反映質量問題,客服回復說菜刀“不能拍蒜”。7月14日,聊天截圖被發至網上,“張小泉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登上微博熱搜。
7月15日,張小泉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情況說明稱,本次事件中消費者購買的該司產品名稱為“龍雀斬切兩用刀”,特色在于鋒利度較高,耐用性較好,長于食材的片、改刀。而客訴顧客購買的刀,材質為50Cr15MoV不銹鋼材料,其硬度較高。
本來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關注度非常有限。
如果在售后處理階段,張小泉方面能夠賠人家一把刀或退款,這事也就過去了。畢竟,拍蒜能把菜刀拍斷是違反人們日常生活認知的“奇聞”。
但從客服回復以及官微聲明來看,張小泉態度相當生硬,還想從技術、材料角度找理由。
這種輿情應對方式,只能說是一場災難。什么叫“50Cr15MoV不銹鋼材料”?幾個顧客能懂,幾個網友能懂?
當張小泉用這種態度處理質量糾紛時,它付出的代價就不是一把、十把、一百把菜刀能解決的。
機智的“王麻子”立刻安排人手在某音上直播菜刀拍蒜,還備注了“拍蒜拍斷包換”承諾,針對性非常強,可見同行競爭有多么激烈,能踩一腳是一腳。
事情到了這一步時,網友們還是看戲、調侃的心態居多,畢竟,張小泉是一家近400年的老字號,在品質認同上還是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
然而,當張小泉總經理夏乾良一段接受媒體采訪視頻放到網上后,網友們就不再是輕松調侃,而是憤怒痛罵。
他是怎么說的?
“為什么米其林廚師切的肉片更薄,黃瓜片更透明,是因為前面有個支點。我們把刀前面的頭斜過來,那不是設計感,那是消費者教育。”
還說我們“你學了幾十年的切菜(方式)是錯的,所有的米其林廚師都不是這樣切的。”
左一個“米其林廚師”,或一個“消費者教育”,你一個賣菜刀的,神氣什么?
看看了的嘴臉,再聽聽這些話,他居然是中國百年老字號“張小泉”的總經理。
崇洋媚外到這此等地步,他對得起墳墓里的張小泉嗎?沒有張小泉在錢塘江邊千錘百煉,造就了“張小泉”刀剪這塊招牌,夏乾良今天能在公司里領到136萬的年薪?
他心心念念的“米其林”是個賣輪胎的,1628年張小泉成名,米其林到了1900年才開始給餐館評星。
然而,他卻說“中國人的切菜方法不對”,對的是“米其林廚師”。
從他穿的高領毛衣可以看出,這是冬天的采訪(3月份),現在視頻“爆火”,不排除有競爭對手們的推動,這些我也不想過多分析。
但他今天被網友罵成狗,是純屬活該,還拖累了東家張小泉。
據公開資料顯示,夏乾良,1984年10月15日生于上海,復旦大學法學學士、上海交通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寫過一本財富雞湯類的書, 2018年5月至今,任張小泉董事、總經理。去年年薪為136.54萬元。
他跟制刀、冶金、工藝、做菜都沾不上邊,他屬于“管理人才”,不過,張小泉這兩年業績并不怎么樣。
中國人的切菜方法怎么就不對了?
當中國人在餐廚刀法發展到精妙絕倫的時候,西方人還在餐桌上靠手解決。
餐廚文化
夏乾良可能不知道,他十分崇拜的西方,在與張小泉同時期的年代(17世紀),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飲食文化。
這是我們今天非常熟悉的西式餐桌擺設。但就算是歐洲貴族、富人階層也是到了18世紀才能物件齊全。
先說這塊餐巾,很多人以為是西方人的講究。實際上,餐巾是因為西方人吃飯用手抓才不得不頻繁使用。
再往前,是沒有餐巾,只能用洗指碗在桌上洗。
《最后的晚餐》上餐具只有盤子,刀(一把公用),水壺,酒杯、洗指碗。
因為手抓,就必須頻繁地洗手指,后來才用餐巾代替。
法國文學巨匠、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是終身用手指進餐,他還是個貴族。
為什么大家用手指進餐?是因為肉、菜都是大塊大盆的,廚師沒有精心切割,還遠遠談不上切菜的刀法。
而中國普遍使用筷子,前提是菜肴能夠夾得起來,這就意味著必須有切菜的過程,切到精細為止。
餐刀,西方原先也沒有,富貴人家吃飯,仆傭腰間帶刀。誰手里的肉太大塊,叫一聲,仆傭過來劈一刀,咔嚓,現砍。
但并不是每家都有仆傭,于是有了一把公用的刀。再后來,才有一人一把的小刀。
不過,叉子是沒有的,在1599年之前的歐洲油畫里是看不見叉子的,叉子最早出現在1599年雅各波.巴薩諾的作品中。
直到1750年左右英國才普遍使用叉子。也就是說,在18世紀中葉之前,絕大多數西方人還是用小刀切菜,再用手抓吃。
沒有餐巾行嗎?擦了鼻涕,手再抓菜?
勺子的出現比小刀要早一些,它是跟盆子搭配的,用來盛湯。
到了18世紀中后期,西方的餐桌禮儀才從貴族普及到中產階級。
而平民百姓的主要食物是:小麥面包、黑麥面包、炸洋蔥、豆角,有時有豬油,但肉只是少量咸肉。鮮肉是奢侈品,普通人家是給生病的家人吃。
以前,網上有人說西方人頓頓吃肉,這是絕不可能的。因為它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發達的畜牲業,充足的肉類供應;
二、冷藏技術的發展,冷藏設備的出現。
所謂吃肉,對平民來說,主要就是咸肉和農民的野味,只有在海邊與河邊的民眾才經常有鮮魚吃。
至于切菜的真正刀法,西方還要等到20世紀才開始講究起來。
以前西方人(教傳士、商人)到來中國,認為中國人飲食太過講究,食材加工過于精細,不能理解。
歐洲只有瑞士人不會直接把手伸到菜盆里,因為他們身上帶著各種小刀。
等到歐洲殖民掠奪別人積累了財富后,餐桌禮儀才慢慢變成了一種文化。
當西方文化占有絕對優勢時,有人就開始崇拜它們,包括美食方面,而忘記了中華民族的悠遠文明。自信一旦被摧毀,剩下的就只有自卑。
夏乾良就屬于那種徹底膜拜西方文化的自卑“精英”,凡事不分青紅皂白,只要跟西方不一樣,中國人就是不對的,而西方永遠是對的。哪怕是在切菜方面,哪怕自己是中國一家廚刀企業的負責人。
這件事真令人哭笑不得,原因在于:
罵張小泉的很多網友是希望張小泉刀剪能越做越好,改正問題,把這個老字號發揚光大。
而在心里瞧不起張小泉的人恰恰是張小泉的負責人。讓這種人領導張小泉,這企業還有明天嗎?這也可以看出西方話語權壟斷問題的嚴重性。前幾天還有“馬面裙事件”。
或許,張小泉該親自找他聊聊,問問他,有沒有本事把菜刀賣給米其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