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盛宴,大有大份,小有小份,早就吃光了。
1、調整了一些筆誤。
2、有人問張三是不是姓許。本文只是描述客觀現象,并不具體針對某人。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最近很多爛尾樓的業主們聯合起來停貸。
2022 年 6 月,一股從江西掀起的 " 停貸潮 ",突然開始席卷全國! 第一個扇動蝴蝶翅膀的,是景德鎮恒大瓏庭 900 多戶爛尾樓業主。他們發布的 " 強制停貸告知書 ",打響了 " 停貸抗議第一槍 "
現在的難題是,要復工就需要出錢。沒有錢,施工隊怎么可能復工?沒有錢,材料商怎么可能提供建材?再說,許多施工隊和材料商已經被拖欠了施工費和建材費,他們不愿也不會再墊付資金了。
問題是,開發商也沒錢了。開發商沒錢,施工隊不施工,材料商不提供建材,樓房自然爛尾了。
什么時候復工?遙遙無期。
對業主來說,他們申請了住房貸款,掏光了六個錢包,背上了幾十年的債務,什么時候能住進新家卻遙遙無期。
他們自然要選擇某種方式,爭取自己應該獲得的樸素的公平。
于是,他們選擇了停貸。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業主們申請貸款支付了房款,那么為什么開發商會沒有錢完成后續建設,他們預付的房款到哪里去了呢?
許多人認為,是開發商搞欺詐,轉移了資金,導致資金鏈斷裂,樓盤爛尾。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即使開發商不搞欺詐,也必然有一部分樓盤爛尾,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全面生產過剩的必然表現形式。
本文嘗試分析一下,這種全面生產過剩的來龍去脈,與金融危機的關系,以及可能的后果。
拙作《盧瑟經濟學》之中分析過,資本主義必然面臨周期性生產過剩。
資本家作為一個整體投入1美元,生產價值1.2美元的商品,獲得0.2美元的利潤。
這1.2美元的商品之中,只有1美元的商品有銷路,購買這些商品的貨幣,來自全體資本家的投入。
剩下的0.2美元商品賣給誰?如果資本家作為一個整體不能完全消費自己的利潤的話, 必然面臨大規模的產品滯銷。
這就是周期性的經濟危機。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出口和政府赤字支付商品價值的話,必然有一部分資本家面臨生產了產品,產品卻賣不掉的局面。
現在,我們加入金融因素。
全體資本家貸款1美元,生產價值1.2美元的商品,將來償還銀行1美元。
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資本家整體無法按照計劃全部銷售1.2美元的產品,并按約定的合同全額償還1美元的貸款。
有些資本家按照全價賣掉了商品,有些沒賣掉。按照全價賣掉的資本家越多,不能按照全價甚至按照成本價賣掉商品的資本家也越多,全價賣掉商品的資本家自然不會用自己的盈利去購買那些賣不掉的商品。
最終,一部分資本家能按照合同償還貸款和利息,一部分資本家無法按照合同償還貸款。
他們手里有商品,但是賣不掉,只能宣告破產。
現在,我們讓工人承擔貸款。
全體資本家投入1美元,全體工人獲得1美元工資,生產價值1.2美元的商品。
全體工人貸款1.2美元,購買這些商品。資本家獲得0.2美元利潤。
最終,全體工人只能償還1美元,還有0.2美元沒有收入,無法償還。
于是,工人破產,商品被銀行收回,拍賣。
資本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用0.2美元利潤,購買這些被拍賣的商品。
這些商品的拍賣價格可能遠遠低于正常情況下的市場價格。
如果資本家不購買的話,銀行產生0.2美元壞賬。
這個不展開講。
現在,我們引入預售制度。
資本家無本萬利,空手套白狼。
工人貸款1.2美元,給資本家生產價值1.2美元的商品。
此時,資本家的利潤已經落袋為安。
正常情況下,是上一輪推演的復刻。
工人獲得1美元工資,最終無法徹底償還債務,0.2美元的商品被銀行收走,然后拍賣。
資本家用0.2美元的利潤,廉價收購被拍賣的商品。
但是,以資本家的貪婪,顯然不會到此為止。
既然可以不用自己的資金,那么為什么不搞滾雪球式的滾動開發呢?
于是,又有了一個新的循環。
工人貸款1.2美元,給資本家生產價值1.2美元的商品,資本家并不甘心只獲得0.2美元的利潤。
而是把這1.2美元用于下一輪開發。
那么,生產商品的成本1美元,價值1.2美元的商品的錢哪里來呢?
在下一輪開發也搞預售。
于是,生產A輪產品的1.2美元,用于B輪的初期開發,預售B輪產品的錢,用于生產A輪產品。
但是,以資本家的貪婪,顯然不會到此為止。
既然能有B輪產品,那么為什么不能由C輪產品呢?既然能有C輪產品,為什么不能有D輪產品呢?
于是,資本家不斷使用前一輪甚至前幾輪的資金,開發新的生產循環。
生產規模越滾越大,紙面利潤越來越多。
當然,工人所欠的銀行貸款,也越來越多。
每輪產品與工人工資之間20%的利潤差距,也越積越多。
對資本家來說,這種滾動開發的極限,僅僅受制于預售款的極限,或者說,工人能夠申請的貸款的極限。
只要能拿到預售款,就能滾動開發新的項目——原有項目只要維持建設即可。
這個模型沒有考慮資本家申請貸款的因素。
現實之中,資本家肯定也會盡可能申請貸款,不斷增殖膨脹。
表面上,資本家財力雄厚,實際上不過是用貸款,尤其是工人貸款滾起來的雪球。
只要這個雪球不斷滾動,就不會出問題。問題是,沒有永遠滾動的雪球。
幾何級數增長的雪球,體積很快就會達到天文數字。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幾何級數增長的滾雪球制度,必然對應幾何級數增長的貸款總量和滾動上升的貨幣總量,醞釀巨大的通貨膨脹風險。工人人口數量不可能和商品生產一樣滾動增長,對某種商品的需求不可能無限增長。貨幣和人口都可以穩定滾動增長,生產商品還要受制于自然資源,地球不可能提供滾動增長所需的資源,也不可能容納的下滾動增產產生的商品。
這是第一。
幾何級數增長的雪球,必然對應幾何級數增長的工資與債務之間的缺口。即使工人工資也能滾動增長,20%的利潤缺口也會越滾越大。缺口越來越大,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大。工人工資本來不足以消化全部商品,只是因為不斷滾雪球,才導致危機沒有爆發出來,一旦雪球不能繼續滾下去,獲得因為某些原因,工人的收入不能繼續滾動增長,缺口就會爆發出來。
這是第二。
現在問題來了,雪球停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原先的模型很簡單,工人工資無法覆蓋貸款,一部分商品被銀行收走,拍賣。
現在引入了滾動開發,事情就相對復雜一些了。
A輪住宅可能已經建設完畢,在雪球滾動過程中,工人工資增長,也覆蓋了自己的貸款。
B輪住宅在建設過程中,工人的貸款已經被用于C輪預開發,工人的工資來自建設A輪和B輪工程,還沒有完全覆蓋貸款。
C輪項目在預開發的過程中,資本家投入前期的利潤,但是因為沒有工人接盤,項目停滯。
商品生產循環中斷,工人失去了工資來源,工資和貸款之間的缺口暴露出來。當然,也可能是工人因為隔離等原因無法繼續工作,先失去了工資來源,導致商品生產循環中斷。還可能是銀行收緊信貸,工人無法繼續獲得貸款,導致商品生產循環中斷,工人失去了工資來源。
不論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生產循環中斷,工人失去工資來源,工人無法繼續獲得貸款,工資和貸款之間的缺口暴露出來幾件事情,都是互為充分條件,或者說互為因果的。
那么工人的貸款到哪里去了呢?
一部分成為工人的工資用于償還貸款,一部分成為資本家的利潤。
工人工資的部分,可以不用考慮,已經或遲或早都會離開他們,或者用于購買商品,或者用于償還貸款。
那么錢到哪里去了呢?
顯然是資本家的利潤。
作為整體,資本家一直在獲得利潤,獲得了利潤,不愿意繼續購買工人的勞動,于是支付了預付款的工人即無法獲得工作和工資,也無法獲得自己的商品。
在資本家內部,A的虧損成為B的盈利,A投入了預售第N輪商品所需的資金,B獲得了利潤,但是B并不愿意使用自己的盈利繼續購買A的商品,或者不能購買A預售的全部商品,如果工人工資也不能彌補A前期投入的資金的話,A就會虧損。(如果工人貸款能夠彌補全部預售商品差額的話,A、B的利潤就能落袋為安,最終是工人無法償還全部貸款)
這里的資本家群體,是一個簡化的概念。在現實之中,還包括地主、官僚、金融資本家等各種有權瓜分剩余價值的社會成員。
現實的過程,相對復雜一些。
比如,具體資本家張三,在第N輪滾動生產之中,投入了前期獲得的全部資金。
政府機構這筆資金,其中的一部分用于公共衛生。
某生產公共衛生用品(藥品、疫苗、檢測試劑)的資本家李四獲得了這筆資金中的一部分,落袋為安。那么這筆資金自然就不會回到張三手中,也不會用于完成前期未完成的N-1輪項目。
以此類推,政府機構還可能用這筆資金中的一部分,搞基礎設施建設。
某建設工程公司的資本家王五獲得了這筆資金中一部分,落袋為安。
無論是公共衛生,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支出,這筆資金中的一部分,都會成為工資。
于是,某零售業資本家趙六,獲得了這筆資金中的一部分, 繼續落袋為安。
此外還有金融資本家孫七、能源資本家周八,等等……
于是我們會發現,各行各業的巨頭,都可能從中分一杯羹。只要他們不再把自己的這杯羹投入購買張三的商品,張三最終必然無法完成前N-1輪的生產。
甚至張三本人都可能在不斷落袋為安。
張三經營的是股份制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不斷獲得貸款和預售款。張三自己不斷獲得高額分紅,然后把債務留給公司。公司破產倒閉清零,并不妨礙張三已經獲得了巨額的利潤。
公司可以破產清零,但是張三不會。
所以,現在回到這個問題,購房者支付的預售款到哪里去了?
現在社會上所有控制一定資源的人,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孫七、周八,都依據自己控制的社會資源,獲得了相應的利潤。
這些利潤,落袋為安,卻沒有再投入購買新一輪預售開發的樓盤。于是,前期的樓盤爛尾了。
一部分人負債累累對應一部分人利潤豐厚。
資本主義危機的第一種形態是賣不掉,大量商品滯銷;資本主義危機的第二種形態是還不上,出現消費貸以后,工人用貸款購買了商品,最終無法償還債務;資本主義危機的第三種形態是拿不到,消費貸和預售制度結合,資本落袋為安,工人背負債務,資本不在生產,工人一邊努力償債一邊絕望地等待自己的商品被生產出來——他們很清楚,自己使用貸款購買的商品也許永遠也生產不出來了。
如果沒有現代銀行制度,是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的。銀行提供的貸款,提起為一部分人提供了利潤,同時讓另一部分人背上永遠無法償清的債務。
現在銀行作為一個中介平臺,為一部分人提供了實現利潤的機會,也為自己帶來了風險。
銀行需要確保負債者償還貸款。
現實之中,由于工資并不包含利潤的部分,所以這些貸款必然是無法償清的。(收入1美元工資制造1.2美元商品的人,永遠無法支付額外的0.2美元的利潤)
所以,除非強制無償收回已經落袋為安的利潤(0.2美元),否則,虧空最終必然要由銀行承擔。
現實之中,強制收回利潤,顯然是不可能的。
銀行會強制收回貸款者的抵押物,用于拍賣。拍賣不足的部分,成為虧空。虧空是無法避免的,有些預售商品根本沒有生產出來,完全是空氣,怎么可能賣到錢呢?何況即使這些商品已經生產出來,拍賣的價格相比原先的市場價格也必然大打折扣。
最終,這部分銀行虧空要么由銀行儲戶承擔,要么由購買金融產品的“消費者”承擔,要么由銀行股東承擔,要么由央行啟動印鈔機抹平。
一般來說,現代市場經濟離不開銀行這個貨幣集散中心,如果不想回到易貨貿易的時代,國家不能坐視銀行尤其是大銀行倒閉。
所以,儲戶、金融“消費者”、股東三方都無法承受的損失的部分,最終由印鈔機兜底。
至于那些金融資本家,他們如同掏空自己公司的張三,并不在乎銀行的虧空。
少數人的利潤已經到手,由此產生的損失由誰支付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博弈問題。
誰擁有的核心資源多,誰的統戰價值強,誰就可以多獲得收益,少承擔損失。
馬克思說,資本是以物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無論是利潤的瓜分,還是損失的程度,都是由關系決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實質,物只是表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