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美國迎來了第246個生日。
先說個冷知識: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名字是怎么來的?百度或其它資料平臺都說是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其實美國在1776-1778這兩年多時間內是沒有正式國名的,一開始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歐洲人之前稱這里的民眾為Anglo-Americans,也就是盎格魯-美洲人(或英國的美洲人),以此來區別墨西哥人、西班牙人、秘魯人、智利人等。
1778年初美國與法國簽定《美法條約》時,稱自己為“北美合眾國”,但銀行匯票上印的卻是“美利堅合眾國”。
1778年7月11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贊成使用匯票上的“美利堅合眾國”為正式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并拿掉了Anglo這個前綴,以示與英國劃清界限。
因此,歷史上不存在什么“1776年宣布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這種事。
1777年有了第一面國旗,油畫《貝特西·羅斯繡國旗》
美國是怎么來的?
美國獨立,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這是對歐洲殖民主義者的一次沉重打擊。
但美國獨立的客觀條件是英法斗爭創造的,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兩國簽下了《巴黎條約》。
法國外交政策因此出現了重大變化,法國一心想要弄死英國,不過,陸海軍都遭到重創的法國不想再直接開戰,它要煽動和支持英國殖民地的叛亂來向英國復仇。
法王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舒瓦瑟爾不斷派出情報人員到北美,他從得到的報告中斷定,那里反英情緒十分高漲,需要加把火。
1774年路易十六繼位,新外交大臣韋爾讓延續了前任的政策,他力主路易十六向北美叛亂者加大支持力度,“英國是法國天然的敵人,一個貪得無厭,不誠信,不公道的敵人”。
路易十六同意了韋爾讓的建議,而英國人也在煽動科西嘉叛亂。
法國策劃和支持英國北美殖民地叛亂至少有十年時間,美國方面要做的就是把反抗者組織起來。
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利益,在1764年出臺了《食糖法》 ,取消殖民地某些商品的免稅待遇,這觸犯到了當地的利益,激起了一場抵制英國酒的運動。
1765年英國又推出《印花稅法》,原因是英國財政緊張,要維持北美駐軍,需要獲得龐大的軍費和行政費用。
凡是報紙、畫報、證書、票據、債券、廣告、歷書、合約等印刷品,都必須貼上半便士的印花稅票。這是百年來倫敦第一次向北美殖民直接課稅。
1765年10月,各殖民地進行串聯,在紐約召開了反《印花稅法》大會,提出“要自由,不要印花稅!”的口號。
各種反英組織紛紛建立,賓夕法尼亞叫“聯合派”、康涅狄格叫“團結黨人”、紐約叫“取締派”……統稱“自由之子”,婦女組織叫“自由之女”。
美國不理會什么“民主”,不然,它只能走議會斗爭路線,美國人選擇了武力(民主的話語權是后來被它們搶去的)。
11月1日法律生效那天,紐約總督馬車被砸毀,波士頓的首席法官、海關負責人、軍官的住宅被砸,還有模擬稅官的稻草人被絞刑游行……
經過幾年的醞釀,雙方離“決戰”越來越近,而法國的武器和資金也在不斷秘密流入北美。
1773年12月16日,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
1774年,英王頒布五項不可容忍法令,雙方走向戰爭。本質上這是北美資產階級與英國資產階段(封建+殖民)一場事關核心利益的決戰。
1775年4月18日夜,英軍軍官史密斯率八百名士兵搜查“自由之子”在康科德的秘密軍火庫。當地通訊(情報)網成員得知后,派人騎快馬飛奔列克星頓和康科德報信。
4月19日拂曉,埋伏在路上的“民兵”與英軍在列克星頓遭遇,打響了獨立戰爭第一槍。
在這場伏擊戰中,英軍死亡73人,被俘26人,傷174人,“民兵”傷亡不到英軍三分之一,這讓美國人堅信英軍是可以打敗的。
4月28日,信心大增的“紐約民兵”占領了所有市政機構和物資倉庫,扣押了英國人在港口的全部船只。
5月1日,紐約殖民地成立“百人委員會”,統一指揮抗英戰爭。
6月15日,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組織大陸軍和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的決議。
6月17日,“新英格蘭民兵”在班克山打退了英軍多輪進攻,雖然最終撤離,但英軍死傷1054人。
在班克山戰役鼓舞下,查爾斯頓也成立了民兵,佐治亞民眾攻破英軍軍火庫,并從英國船上搶到了大批槍支彈藥,與英軍對峙。
賓夕法尼亞首府費城建立成立了“軍事聯盟”,并開始征兵。
到了10月,各個殖民地都有了“民兵”組織。
華盛頓雖然是總司令,但這支“軍隊”屬于各個殖民地,只是為了抗英聯合作戰。戰爭結束后各找各媽,所謂華盛頓主動辭職,只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1776年7月4日,在第二次大陸會議期間,13個殖民地通過了《獨立宣言》,因此,這一天被定為獨立日。
宣布獨立的倡議是里查德.李(南北戰爭的李將軍的老爸,弗吉尼亞州長)提出的,《獨立宣言》由杰斐遜執筆,簽字的有56人,大多數是奴隸主。
戰爭還在持續,1777年西班牙拒絕承認美國獨立,法國怎么勸都沒用,但英國不敢抽調重兵到北美作戰。
結果到了1779年6月21日,西班牙為了直布羅陀問題對英國宣戰。
1780年12月20日,英國人又因為查獲荷蘭(中立國)與美國的秘密通商條約,對荷蘭宣戰。法國因大革命爆發,無力再保護小弟。
英國對歐洲到處出擊的政策,令美國的軍事壓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
已經跟英國翻臉的荷蘭人從1782年開始向美國提供貸款,這些貸款成為了北美13州唯一財源,維持住了美國人即將崩潰的財政。
無力再戰的英國,于1783年9月3日,在法國的介入下,與美國簽定了《巴黎協議》,戰爭結束,美國獲得了國際承認。
1787年,幾位美國“國父”在費城秘密召開制憲會議,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性的政府。
美國正在分裂
200多年來,美國從一個由13個殖民地組成的松散弱小的國家發展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并凌駕于歐洲列強之上。美國崛起的主要原則:
一、政教分離,自由經濟,權力集中(資本+政治,南北戰爭后猶為明顯)
二、精英統治,反民主(杰斐遜說過,美國平民過于愚蠢,不能享有過多的政治權利,作坊工匠、工人、農民應站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國家大事應由高尚的有錢人來管理。
三、恃強凌弱,建立并鞏固霸權(從實力地位出發)
四、高度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美國優先。
五、在國際事務上奉行“美國例外論”
現在美國接力捧交到了79歲的拜登手中,拜登在“獨立日”演講中強調,“我們正在面臨分裂,但我們有能力選擇團結。”
從疫情問題,禁槍問題、到通脹問題,再到禁止墮胎問題,美國社會對立情緒引發的群體分裂越來越嚴重,有的美國媒體甚至認為會爆發內戰。
福克斯電視臺還播放了一段視頻,剛度過百歲生日的二戰老兵卡爾·德克爾,在“獨立日”慶祝活動上傷心地談到了美國的今昔對比,忍不住崩潰痛哭,“這已經不是我們要保衛的那個國家了”。
不過,這些亂象并不完全是拜登的責任,其實,當奧巴馬跑到廣島向日本人致哀的時候,歷史的正義與邪惡就已被顛覆了,而且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政教分離的原則,已經被特朗普破壞,他把福音派女神棍寶拉請到白宮當顧問,甚至在防疫政策上聽取她的意見。
病毒退散,退散,退散!政敵退散,退散,退散!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我們村里的“神婆”沒有去美國顯然是大材小用了。
今年的“獨立日”,美國連煙花也少了很多,亞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托、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等市都取消了煙花秀。
主要原因是貨運物流不暢,海運費用暴漲,中美貿易戰。美國煙花進口量的96%來自中國,物美價廉,每個州都可以合法銷售,但美國老百姓的樂趣被政客們剝奪了。
煙花少了,槍擊案卻多了。“獨立日”當天,芝加哥市附近有白人槍手從高處射擊,6人遇害、36人受傷;費城音樂會也發生了槍擊案。
美國對人命、人權真的沒有在乎過。別忘了,它建國之后是如何對印第安人實施種族滅絕的,這些債怎么還?
但在一些人眼中美國仍然是精神圖騰,也許這就是距離產生美吧。
不過,美國走向分裂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被美國壓迫的國家,將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而那些喜歡美國的人則有更多的美國可以去愛,二個、四個、八個……越多越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