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蘇聯解體的教訓

太祖的放羊人   · 2022-07-03 · 來源:太祖的放羊人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蘇聯這只失去刺保護的刺猬,到頭來只能被美國這條狗吃抹干凈。

  【目錄】

  1 蘇聯解體的經濟教訓

  1.1 兩位美女

  1.2扯淡的西方經濟學

  1.3被隱藏的人性利益

  1.4經濟的本質是創造收入問題

  1.5蘇聯經濟的大象快跑

  1.6蘇聯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1.6.1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1.6.2作為世界最大重工業國,對外貿易主要靠石油

  1.6.3高新科技領域始終擺脫不了西方的控制

  1.7肢解蘇聯

  1.7.1科技封鎖

  1.7.2能源大戰

  1.7.3星球大戰

  1.7.4東歐劇變

  2 蘇聯解體的文化教訓

  2.1一心媚歐的沙俄

  2.2蘇俄時代對內的棄俄文化

  2.3蘇聯對外的媚西文化

  2.4 文化的重要性

  3 蘇聯解體的民族政策教訓

  4蘇聯解體的軍事教訓

  1 蘇聯解體的經濟教訓

  1.1 兩位美女

  去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時候,有一位經濟界的美女在媒體上發出雷人的觀點:

圖片

  雖然是美女,但發表這種傻X賣國言論,自然是引起了廣大網友們的炮轟。而實際上,在發表這番賣國言論一戰成名之前,筆者早就知曉這位金融界大美女的存在。她在投資界也是鼎鼎大名,作為分析師推薦的股票那簡直是……一言難盡,不得不承認她是真的美,但除了美貌也就沒別的了

圖片

  作為近代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亞當·斯密的那本《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流傳廣泛,滿大街的盜版書攤和車站書店都有售。但是,他的另一本書《道德情操論》(以下簡稱《節操論》)的流行度就差遠了,幾乎沒人知道。

圖片

  雖然《節操論》的流傳度遠不如《國富論》,但亞當·斯密對這部書的重視程度卻是遠超《國富論》,曾進行多次修改,并認為這是兩本相互補充的書籍,而且《節操論》的重要性要高于《國富論》。換句話說,在亞當·斯密看來,只有具備節操,才能進行經濟學活動,拋開節操的經濟學活動都是耍流氓,甚至是犯罪。

圖片

  (實際上不僅是亞當·斯密,同時期的西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都很重視道德方面的問題,而他們這一思想的來源,正是中華文化)

  但是很顯然,亞當·斯密的這種理念嚴重違背了西方那毫無節操極不要臉的文化理念,于是他最重視的《節操論》被社死,《國富論》成功的被取其糟粕,去其精華,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以空對空的西方經濟學。(亞當·斯密經濟學的另一分支則是加入了辯證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繼續講另一位美女的故事。

  在04年夏天,筆者大一下學期即將期末考的時候,學校突然在周末臨時增加了一次為期兩整天的講座,可以算兩學分的選修課。主講者也是一位美女(雖然顏值比上面那位大美女差不少),是我們學校90年代初畢業的一位學姐,當年考錄了復旦的金融學碩士,后又博士畢業,堪稱是學校的驕傲。

  美女學姐兩天的課程以科斯的理論為主,為此我還專門去圖書館把學校唯一的一本參考書給借走了。講座在一間巨大的禮堂進行,密密麻麻坐滿了卿卿我我的情侶,或者打瞌睡看閑書的人,估計滿屋子就我一個人是認真去聽課的。

  美女學姐講課洋洋灑灑,從科斯到納什,再到張五常,還有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理論等等。不過講著講著我就感覺不對勁了,比如,她非常贊同張五常的糧食理論,認為中國不需要保證糧食底線,完全可以依賴美國進口。

圖片

  課間休息的時候,我還特意到講臺去和美女學姐咨詢,說如果一旦爆發戰爭或沖突,將糧食完全依賴進口是非常危險的事,很容易被美國掐脖子,美女學姐用看傻X的眼神看著我,輕蔑的說國際市場那么大,美國不賣還可以找拉美或印度。我說這些國家難道不是全被美國控制的嗎,然后這次咨詢不歡而散。

  筆者一個剛剛讀完大一的經濟學新生,在糧食問題上與復旦博士的觀點分歧,在許多年后被特朗普和拜登給證實了。

  等兩天課結束后,和我一起聽課的同班同學都拿到了學分,而我卻一直沒有,當然我相信這應該是學校忘給錄入了,畢竟美女學姐又不認識我。雖然浪費了兩天周末休息,但我仍感覺獲益良多。

  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獲益就是,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睜著眼睛說瞎話,一本正經胡扯的學科。

  實際上這可不只是我一個屌絲在大放厥詞,許多西方的知名學者都是這樣看待的,反倒是我國的一群公知慕洋犬把西方經濟學捧到了天上

  1.2 扯淡的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一個思維正常的人,在沒有接觸西方經濟學之前,他的思維判斷都是正常的。如果他能把西方經濟學的精華和謬誤都學明白并走出來,那他的思維判斷還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把西方經濟學里的話都句句當真,那他就成了大傻X了

  西方經濟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刨除各種各樣的現實條件,建立一個完美的環境,然后模擬出一套模型,再用這個模型來作為現實經濟問題的理論指導。這就像西方經濟學里的國際貿易理論,只是強調成本,卻不考慮美國可以扣押阿爾斯通的老總和孟晚舟這種直接掀桌子的操作。

  用這套謬誤來實行休克療法的蘇聯和解體后的俄羅斯,從一開始就錯了。

  于是在西方經濟學的指導下,蘇聯采取了把國有企業的股權平均分給每個老百姓的策略,以為這樣就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沒想到寡頭們幾個小招數下來,這些國企就以低的驚人的成本落入了他們的手中。

  回想起當年上學的時候,學習西方經濟學要學兩個大本(平狄克、魯賓菲爾德的《微觀經濟學》和多恩布什、費舍爾、斯塔茲的《宏觀經濟學》),但總的綱領是高鴻業教授的《西方經濟學》,其中對每一章的內容都要進行剖析其合理和謬誤之處,還要輔助計量經濟學的計算,遠不是現在那些網紅讀物所說的經濟學。

  再說起美女學姐所說的科斯理論,更是扯蛋至極,科斯為其理論所列舉的火車嚇奶牛減產、燈塔收不到過路費的故事都是他為了自圓其說而瞎編的,完全和事實不符,就這依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也難怪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一樣成為笑柄。

  再比如說房價,以謝國忠、牛刀為代表的公知派經濟學家年年看空、年年被打臉,如果單純看他們用西方經濟理論所做的分析,還挺合理,但如果考慮到西方經濟學本身就不靠譜,那推理出來的結果能準才怪了。

  但反過來說,如果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來分析,從土地、貨幣、金融的角度,這一切就非常好理解了。而有關保住國內糧食紅線,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就說過的題目。

  綜合來說,西方經濟學更像是西方國家為其他國家準備的一套洗腦思想。當年西方國家工業革命興起時,各國都高筑關稅壁壘來保護本國的工商業,但當其工業成熟后,自然就會反對新興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實行貿易保護,而這一條自然也寫進了西方經濟學教材里。

  1.3 被隱藏的人性利益

  現在再說為什么被亞當·斯密更為看重的《節操論》卻被西方經濟學界社死,其根源就在于亞當·斯密構建的這個經濟學體系是深度洞察人性的,是將人性的因素考慮到其經濟行為中。

  學過科班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所設定的微觀經濟學,其根本出發點是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亞當·斯密要配套寫出《節操論》,就是希望人們能有基本的節操,然后才能從事經濟學活動。

  按照亞當·斯密的觀點,不能對人們的節操有太高的要求。當一個人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只對自己有利,另一種是既對自己有利也對他人有利,如果人們能選擇第二種那他就謝天謝地了。

  但是到了不斷改良的現代西方經濟學那里,人性的自私問題就不斷被遮掩,原本自私自利的人性變成了“只講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他們總是能克服自身的人性弱點,努力把企業等經濟體的效益實現最優化。

  于是在西方經濟學者的忽悠下,蘇聯老百姓各個都是頭腦理性、精通數學理論的理性人,他們分到國企股份就會齊心協力把企業辦好,而實際上他們大都確實只知道喝酒吃肉的酒鬼,幾瓶伏特加就把股權賣了。

  同樣,在公知學者們的眼里,國企老總都是積極經營企業的理性人,只要把國企私有化給他們,就會使出一百二十分的精力來好好經營,而實際上他們在拿到企業的過程中,往往都想著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搞垮企業。

  結果是蘇聯(俄羅斯)結結實實的掉進了坑里,而東方大國一看情況不對,果斷跳出坑,把公知們氣得大呼小叫“國進民退”是倒退。

  幸而一場新冠疫情讓老百姓看到了國企和私企在關鍵時刻的天差地別,把公知們的謊言擊得粉碎。

  看蘇聯解體和俄羅斯“休克療法”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蘇聯的腐敗非常嚴重不假,但是蘇聯腐敗分子們所能獲得的利益,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烏克蘭的寡頭們靠侵吞國有資產所獲得的利益相比,那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蘇聯解體后,地球人都知道俄羅斯有七大寡頭,那么當時的俄羅斯首富是誰?

  答案是葉利欽。

圖片

  即便是普京上臺,葉利欽的兩個女兒依然是俄羅斯數一數二的富豪,二女兒僅賬面上可查的資產就高達500億美元,背后隱藏的財富更是無法計量。(俄羅斯七大寡頭其實都是歐美資本的代理人,其背后都是索羅斯、高盛等,而葉利欽家族的資產實打實都是自己的)

  繼續說主題,在個人利益之上,確實還有更高層次的利益,那就是將個人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結合起來,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奮斗。這從一個側面相當于是亞當·斯密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大家的利益觀的升華版,但現實中,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在國內,總體來說,個人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是密不可分的,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奮斗,自然每個人自身也會收獲到最大化的利益。但是當“我們的孩子”來到了國外,尤其是在國內和國外發展程度、生活水平差距很大的情況下,還能堅持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奮斗,那才真是讓人尊敬。

  在抗戰勝利后,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想發展核武器等高新科技,于是選派了很多精英去歐美留學,比如楊振寧、李政道等。很多人如大家所知,都心安理得的留在那里享受著發達國家的福利,還順手得個諾獎啥的。但若干年后,那些光鮮一時的“我們的孩子”早就淹沒在歷史中,而那些將個人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結合起來,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奮斗的國士才真正流芳千古。(這里請大家不要誤解,楊老這幾十年為國家的物理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那些留在西方的人杰們不一樣。)

  那么蘇聯時期“我們的孩子”為什么到了西方呆了幾年就迅速變質,成了顛覆蘇聯、禍害俄羅斯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難道就是因為“親身經歷了作為他們父輩的蘇聯官僚集團的日益僵化與腐朽”?

  不得不說公知的屁話還是有市場的。

  “我們的孩子”在蘇聯解體、俄羅斯“休克療法”的過程中,葉利欽吃肉,他們喝湯,都因發國難財獲取了天量的財富,而在蘇聯的穩定時期,他們是如何腐敗貪污也不可能獲得這筆財富的一個零頭。利益,才是導致“我們的孩子”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關鍵

  再回到文章的開頭,就明白為什么要寫兩位美女的故事了。第二位美女屬于典型的陷在西方經濟學的謬論里被洗了腦而不自知,而第一位美女則是自小就生活在西方,像“我們的孩子”一樣立場已經站在了西方那邊。

  那么在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和“我們的孩子”的共同作用下,蘇聯(俄羅斯)經濟是怎么突然掉下懸崖,美國這只狗又是怎樣把俄羅斯這只沒有刺的刺猬吃掉的呢?

  上文講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之基有許多謬誤,其中之一是通過抽離各種現實條件,然后建立一個理想模型推導出理論,再用這個理論來應用到復雜的現實經濟環境,所以可以看到蘇聯(俄羅斯)就被這套理論給坑慘了。相反西方自己卻根本不信這一套,打貿易保護比誰都狠,貨幣放水比誰都溜。

  另一個則是背離了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西方經濟學假定理論中的參與者都是理性經濟人,他們都是像機器一樣追尋一種最優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這同樣不符合現實,實際生活中個人利益往往與企業整體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

  西方經濟學這方面的謬誤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一些具體的數學模型可以用來構建計量工具,但是卻無法用西方經濟學思維來進行宏觀規劃。

  畢竟,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合。西方經濟學脫離政治以空對空,所以謬誤百出。

  1.4 經濟的本質是創造收入問題

  以西方經濟學為代表的西方理論刻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產勞動創造價值,而是刻意去強調那些管理制度等細枝末節。

圖片

  這就好比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為什么歐洲人看起來每天都不務正業,除了喝咖啡就是泡酒吧,一周上不了多少班,日子過得那么悠閑,生活水平還那么高。反觀日韓雖為發達國家,卻人人過得苦逼的社畜生活,韓國內卷號稱全球第一。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有一群穿著布袍搖著扇子的公知出現,他們用看傻X一樣的眼神看著你,說這是因為人家西方的豬放屁都是香的,西方生活之所以這樣悠閑,那是因為人家文化先進、制度合理。

圖片

  這不純屬是扯蛋嗎。

  這就好比一家人收入不高,再怎么文化先進制度合理也不能天天海天盛筵天上人間,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收入。

圖片

  大家平時只看見了歐洲人悠閑生活的那一面,卻沒看到其背后的工業實力。像諾基亞、西門子、愛立信、飛利浦等企業,雖然這些年剝離轉移了很多產業,但依然能創造巨大的利潤,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就像意大利,人們印象里的產業就是把手工縫制的皮鞋賣的很貴,或者是賣足球比賽的轉播權。但是意大利造船和航空業都很發達,我國也是近幾年才開始制造大游輪,之前這都是意大利拿大利潤的產業,法國類似,除了賣高智商稅的奢侈品,航空核能都有很強的技術。

圖片

  反觀日韓,雖然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工業產品很多,但是沒有掌控得了高端領域,利潤率遠不及西方高。拿平時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電子產品來說,谷歌、蘋果和微軟提供系統,高通和蘋果設計處理器,三星、臺積電負責代工制造,三星、LG、夏普提供屏幕,索尼、三星提供攝像頭,海力士、三星制造存儲介質,富士康生產手機外殼和負責組裝,高中低端一目了然。

  越向高端領域進軍利潤越大,只有被西方經濟學洗腦的蠢貨才會覺得中國拿8億件襯衫換美國一架波音客機是經濟學上的最優選擇

  而且高端領域的利潤會向外溢出,使得整個社會都收益,這就好比一個家庭里的大人掙錢多了,即便不掙錢的小孩的生活水平自然水漲船高。就像北上深這三個超級城市因為有很多高端領域的高收入人員,在那里即便是從事低端工作的勞動者,其收入也遠超在甘肅小縣城干同樣工作的人。同理,這也就是為什么歐美國家端盤子洗碗的普通人收入依然很高的根本原因。

  所以華為要脫離谷歌研究系統、還設計芯片,中芯國際代工制造、京東方制造屏幕,紫光制造存儲介質,比亞迪、立訊精密代工生產,中國打造自己的產業一條龍,自然遭到了懂王和老JB登的瘋狂打壓。

  在西方主導的經濟體系中,歐美吃肉(掌控高端領域)、日韓喝湯(負責中端領域)、其他落后國家吃剩飯(低端的活兒),這就是為什么日韓那么苦逼,生活水平卻趕不上悠閑的歐美的根本原因。

  而且歐美壓根也不會給日韓這種趕上來的機會,一旦冒頭立馬用尿澆滅。

  三星先后推出了Bada和Tizen系統,但是除了國內根本沒人用,于是不了了之,而華為推出的鴻蒙,只要國家大力推廣,國內的市場就足夠大,系統就能發展起來。

  日本的例子就更讓人津津樂道了:

  日本人把模擬電視研究到極致,美國人推出了數碼電視。

  日本人把隨身聽研究到極致,美國人推出了數字音樂。

  日本人把氫能源汽車研發出來,中美相視嘿嘿一笑,大家改玩電動汽車了。

  ……

  所以國家間真實的經濟行為就是,能用經濟手段滅了對手就用經濟手段,經濟手段不好使就用其他手段,直至軍事手段,像日韓這種美國的妓院(日本有慰安所、韓國有猴子屋),經濟發展起來就是等著美國隔一段時間來收割一波韭菜而已。

  1.5 蘇聯經濟的大象快跑

  言歸正傳,蘇聯在人們通常的印象里,是一個比肩美國的工業強國,特別是重工業實力在很多人印象里甚至比美國還強。那么在沙俄時期還是落后農業國的狀態下,蘇聯是怎么在二戰前一躍成為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

  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計劃經濟,這一點沒錯,但是光有計劃的支持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有技術才行。

  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除了巨大的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復雜的生產技術、先進的組織管理、綜合的配套設備、各類專業的人才,工業對世界各國的高度、深度和廣度,決定了這些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第一個給蘇聯帶來技術的卻是一戰中戰敗的德國。

圖片

  德國戰敗后,不僅受《凡爾賽條約》對德軍的種種限定,不能發展空軍、海軍,不能擁有坦克、大口徑火炮和反坦克炮等重型裝備,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的規模。而且損失了大片領土,東北角被立陶宛割去一塊,東普魯士被波蘭走廊一分為二,波蘭、捷克斯洛伐克脫離了德奧兩國的統治,德奧的合并被英法阻擾。

  站在二戰后的角度來看,德國幫助蘇聯發展重工業是極為愚蠢的選擇,給自己培養了掘墓人。但站在當時的情況來看,德國背負英法的巨額戰爭賠款,重工業被英法壓制,同時又面對波蘭強烈的敵意,與蘇聯交好不僅在貿易上可互蒙其利,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也有削弱波蘭、減輕英法壓力的重要作用。

  在1922年的熱那亞經濟會議上,蘇德簽訂了《拉帕羅條約》,相互取消彼此的戰爭賠償要求,全面恢復兩國外交關系,建立緊密的貿易同盟。德國很快就成為蘇聯最大的貿易伙伴。

  而早在1921年初,德軍的靈魂人物塞克特將軍在國防軍中組建了代號為“R小組”的部門,由親信馮·施萊歇爾(1932任德國總理,并成為希特勒和納粹的領路人)負責,專門與蘇聯對外貿易人民委員會主席格拉辛對接,建立德國對蘇聯軍事工業的秘密援助。1921年9月,蘇德雙方代表在施萊歇爾的公寓中開始了秘密會談,雙方就德國對蘇聯軍事工業進行金融和技術的援助達成了實施細節的一致。當然,蘇聯方面也必須回報德國國防軍,這就是允許德國軍方在蘇聯境內建立軍事工業所需的兵工廠和訓練基地。

  隨后,施萊歇爾代表德國軍方成立了若干家殼公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GEFU),這些公司負責德國軍方向蘇聯軍事工業提供的第一筆7500萬馬克的資金援助。1922年3月,第一批德國軍工專家來到蘇聯。一個月之后,德國容克飛機公司在莫斯科郊區的菲力地區,開始建設現代飛機制造廠;克虜伯軍火公司在蘇聯南部動工興建重型火炮生產企業。隨后,德國軍方的飛行訓練學校、坦克測試學院、化學武器生產廠、潛艇建設基地,陸續在蘇聯境內開始興建。

  大批德國軍工技術專家被派往蘇聯,手把手地幫助蘇聯工程師們建立起飛機、坦克、大口徑火炮、化學制品等一系列制造工廠。這些工廠的建成投產,一方面使蘇聯獲得了極端寶貴的先進工業技術的擴散,培養了一大批軍事工業的工程師,同時學到了德國工業精細化的生產管理技能,大大縮短了蘇聯與工業化國家的技術水平差距;另一方面,這些工廠使德國得以在實踐中測試各種新的技術和發明,生產《凡爾賽條約》所禁止的各種重型裝備和軍用飛機,維持德國軍事技術的世界領先水準不至落伍。德國在蘇聯的掩護下,在長達5年的軍事工業合作中,逃避了英法巡視員對德國軍事工業是否符合《凡爾賽條約》要求的檢查。

  在1922~1927年歷時5年多蘇德軍事工業合作的蜜月期里,也正是蘇聯國內爭論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正是在德國軍事工業的幫助下,蘇聯獲得了工業化所需的技術、設備、經驗和人才。當蘇聯在1928年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時,只需將這些寶貴的工業技術擴散加以幾十倍地放大,工業化的車輪就會隆隆地滾動起來。

圖片

  德國與蘇聯的合作在當時來看是雙贏的局面,蘇聯快速奠定了重工業基礎,而德國借機發展了軍事實力(否則在《凡爾賽條約》的限定下,希特勒怎么可能那么快組建出強大的德軍),但從后面的歷史看,蘇聯確實比英法和波蘭加起來都要強大的對手,這方面的教訓要引以為戒(比如對待想大力發展工業的三哥)。

  當蘇聯工業在德國的奠基下大象快跑時,西方國家越陷入了史無前例的30年代大蕭條之中,為了解決內卷走出蕭條,美英等國都向蘇聯輸出技術換取市場,甚至有十萬美國技術工人移民到蘇聯。

  斯大林曾直言:“在我們所有重工業工廠中,約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國的技術援助下建成的。”而斯大林沒有提到的另外三分之一,是在德國、英國、瑞典、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工業國家的資助下建成的,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美國在歐洲的子公司。

圖片

  20世紀20年代末期,美國進入了史上最為嚴重的大蕭條,國內的各行各業都開展了大裁員,業務大規模縮水。這種蕭條和蘇聯對技術的渴望恰好形成互補:美國企業急需大量的外部訂單來續命,蘇聯則需要美國企業在危機期的廉價支持。于是美蘇雙方在利益的誘惑下擱置了意識形態的沖突,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美國方面以大型金融資本為主要推手,推動各大財閥旗下的大中型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出口,而蘇聯方面也就此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引進之路。

  美國對蘇聯的技術輸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包括投資聯營設廠、駐派工程師、戰爭期間直接提供軍火以及互派留學生等等,范圍則幾乎涉及到蘇聯所有重工業部門,例如汽車制造、軍用卡車與裝甲車、化工、能源、飛機制造等等。

  福特公司就在1929年與蘇聯簽下價值約1300萬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了蘇聯汽車工業中最重要的高爾基廠的建設援助與技術轉移。福特公司的到來不僅僅是援助建廠,它實際上帶來了整個美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包括了底盤裝配、聯動裝置、齒輪、車軸、自動化的生產線等等。

  除了高爾基廠,同一時期蘇聯上馬的汽車工廠多達數十所。其中的設備、生產線絕大部分都來源于美國,蘇聯方面人員的培訓也多數由美國公司駐派的工程師完成。

圖片

  (大規模引進美國汽車生產線的結果就是,蘇聯的汽車產業一直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每次升級都要買一次西方的生產線,如今俄羅斯的汽車產業已經開始依靠中國車企的生產線了)

  除了汽車工業外,化工也是蘇聯重點引進的行業。1932年,美國杜邦公司與蘇聯達成價值高達2700萬美元的協議,雙方約定杜邦將為蘇聯建設一座年產35萬噸的硝酸工廠,并向相關化工廠駐派工程師與化學家,為蘇聯培養技術專員。類似的過程也發生在拖拉機制造、裝甲車、造船業、飛機制造業、電子半導體行業等其他重工或軍工領域。

圖片

  1927年的蘇聯經濟,大致相當于中國1953年的水平。同理,中國50年代由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工業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工業化基礎。對于一個農業國而言,工業的技術和設備,以及它們帶來的巨大生產力是神奇而不可思議的,學習和使用這些技術設備就已經需要消化吸收相當長的時間,更不用說去生產制造這些復雜的工業設備。這不僅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大規模生產的實踐經驗,以及組織管理生產的能力。如果沒有當時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提供的24億美元貸款,和蘇聯援華派出的18000多名專家,帶著全部工廠的所有機器設備的圖紙,歷時13年手把手地傳授中國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們,中國是無法在10年時間里就奠定鋼鐵冶金、有色金屬、石油化工、機械加工、汽車造船、電子工業、飛機制造等重工業的基礎。蘇聯這種工業技術擴散式的援助,其意義在于幫助中國形成了自己的工業造血功能,這遠比24億美元甚至100億美元的現金援助意義重大得多。

  1.6 蘇聯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二戰結束后,蘇聯達到了國力的頂峰,控制了東歐,成為與美英并稱的世界三大強國(只是英國很快就被美國搞成了二流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獲取了德國3500名工程師和優秀技術工人,這些人正是蘇聯引以為豪的導彈事業的核心骨干,而歷史總是有些共性,可以聯想到那些在蘇聯解體后離開故土去東方大國的軍工專家(印度:正是在下)。

  作為此時的盟主,美國要用美元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貨幣,而蘇聯顯然是拒絕的,并通過對外援助的形式進行盧布國際化,于是冷戰因此而起。

  上世紀50年代中期,蘇聯開始在亞洲地區大舉發動盧布攻勢。僅僅在1955~1958年的三年中,蘇聯就向7個亞洲中立國大舉投入6.5億美元的盧布援助,這還不包括向中國156個重點工程投入的3億美元,其三年投入的經濟資源已接近美國十年總投入的3/4。從印度到朝鮮,從東南亞到阿富汗,到處都是蘇聯專家和工程師們的身影。

  但是盛極一時的蘇聯經濟卻有幾個致命的環節。

  1.6.1 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一戰前,俄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占據了世界糧食出口總量的45%,烏克蘭更是歐洲糧倉。但60年代中期,蘇聯糧食問題開始惡化。1963年,由于農業歉收,蘇聯的外匯又嚴重不足,蘇聯不得不出售372.2噸黃金在國際市場上買糧食,導致一次就損失了黃金儲備的近1/3。到了1965年,蘇聯不得不再次出售了335.3噸黃金來購買糧食。

  而到了1970年,蘇聯不得不進口220萬噸糧食,而在1980年以后,蘇聯更是直接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占世界糧食進口總額的16.4%。到1982年蘇聯進口糧食劇增到2940萬噸,1984年更達到4600萬噸。

  按理說蘇聯的重工業如此強大,為什么糧食的進口量反而逐年增大。一方面是蘇聯的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這使得人們的工資收入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對于食品供應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也隨之提高,特別是對于肉、蛋、奶等高營養價值食品的追求,導致更多的糧食被畜牧業的飼料所擠占,導致糧食短缺。

  另一方面,蘇聯的畸形重工業化擠壓了輕工業部門的資源,難以生產出在國際市場中有競爭力的產品,無法換回外匯。結果,為了緩解糧食短缺的危機,蘇聯不得不主要依靠出口石油來換得硬通貨。

  個人、家庭和國家,在經濟學中其實原理都是相同的,普通家庭沒糧食吃要餓肚子,一個國家缺糧自然也是如此。

  從6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國營商店的平價肉就失去了蹤影;70年代初,各大城市排隊等待購買食品的現象日益普及;80年代連憑票供應的食品也難以搞到。這一切,導致了蘇聯普通人的不滿。再加上分配中出現的各種特權現象,更加重了大眾的不滿情緒。

  所以不論公知學者們如何忽悠,中國始終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和糧食自主底線。

  1.6.2 作為世界最大重工業國,對外貿易主要靠石油

  蘇聯歷來是石油和黃金的主要生產大國,由于黃金的年生產量不足以支撐缺口越來越大的糧食逆差,石油于是成為蘇聯的最后一條換取外國糧食的希望之路,而這條路卻是自然成了西方埋下絆馬索的絕路。

  蘇聯的工業和農業都嚴重依賴石油,這使得50年代蘇聯原有油田的生產能力僅能滿足國內和援助盧布區內衛星國們的需求,所以無法大規模出口創匯。

  但1960年西伯利亞大油田的發現,就成為蘇聯通往糧食富足和政治穩定的美夢的起點。在整個70年代,西伯利亞的石油將源源不斷的財富塞進了蘇聯的國庫。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與黃金的脫鉤,嚴重震撼了國際市場,美元嚴重貶值加速了黃金和石油價格的飛漲。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更使得石油價格如脫韁野馬一般狂飆直上。蘇聯就如同中了頭獎的暴發戶,花不完的銀子,享不盡的榮華。石油美元暫時填補了糧食赤字的巨大虧空。在預期油價未來將無限美好的幻覺中,蘇聯開始了與美國進行核武器的對峙,強化軍備競賽,進而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沼。

  一旦美國收服了沙特等石油輸出國,定好了石油美元的基本國策,然后采用了高利率撒手锏,制伏了通貨通脹和美元危機兩只猛虎之后,美元的困難終于扛了過去,蘇聯的麻煩就來了。

  1.6.3 高新科技領域始終擺脫不了西方的控制

  在人們的印象里,巔峰時期的蘇聯工業實力不次于西方,甚至比西方還要強大。這其實只是在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領域,因為這些領域是國防的根基,蘇聯必須要重視起來,加上德國專家打下的基礎,而且還可以通過出口軍火來盈利。

  但在除此以外的工業領域,蘇聯其實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強。

  在讀者通常的印象里,冷戰開始后美蘇雙方就是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而實際上和人們印象中的情況不一樣,美國對蘇聯的技術轉移其實一直持續到冷戰中期。除了駐派工程師、投資運營工廠、售賣軍火外,美蘇雙方還有一條互派留學生途徑。有趣的是,很多文獻表明,在1965—1967年間,美蘇雙方互派的留學生數量差不多,美國人到蘇聯大多數學習語言、文學、歷史;而蘇聯人到美國大多學習一些理工科,包括數學、物理、化工、冶金等專業。

  1959年到1967年的8年間,蘇聯從西方國家大肆采購了化工技術解決方案。僅在頭三年中,蘇聯就購買了五十家完整的化工廠與相關設備,每個工廠訂單的價值都價值數千萬美元。

  1968年,蘇聯又從美國與意大利方面訂購了卡車廠建設項目,決心將其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卡車廠。盡管美國方面對于30多年前高爾基廠的軍事生產已經了然于胸,但美國高層的官員們仍然大肆宣揚這座新工廠的“和平用途”。

  1975年,美國出售給蘇聯的全部產成品中,高技術產品占了32.7%,銷售總額達到2.19億美元。除卻直接購買,蘇聯還會向中立國購買大量敏感的美國產品,回去拆開了搞逆向工程,重新研發生產。每一年,蘇聯人都會憑借這樣的渠道獲取1億個計算機零件,甚至還有生產單元和生產線。

  造成蘇聯高新科技領域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自然很多,撿兩條重點來說,一是蘇聯國內老百姓收入低,沒有內循環消費的能力,所以蘇聯雖然也有過很多高新科技的創新,但往往都因為缺乏國內市場的消費支持,而導致成本太高,無法持續發展。二是美國對蘇聯的技術限制遠遠沒有對我國這樣夸張,蘇聯獲取美國技術并不困難,也就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

  以蘇聯航空工業部為例,從1976年到1980年,該部就通過這種方式節約了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而取得的成果,相當于10萬人1年的科研工作量。在蘇聯,約有10萬人從事技術文件的翻譯工作。一個個技術被不斷買來,通過研究之后,成為蘇聯的財富。

  作為冷戰的直接對手,為什么美國敢于給蘇聯輸出如此多的技術,而不是像現在的美國對我國高新科技企業的嚴防死守和窮追猛打。僅從蘇聯解體美國吃飽的事后來看,美國當時顯然并不是很拿蘇聯這個對手當回事,對于冷戰的渲染更多的是為了嚇唬歐洲,讓他們甘于做美國的奴仆。

  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蘇聯積累了天量的財富,但也在逐步衰敗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軟肋暴露給了虎視眈眈伺機下手的美國。于是,從里根上臺開始,美國通過一步步的計劃,將蘇聯這頭大肥豬宰了過年。

  1.7 肢解蘇聯

  在網上看過兩則新聞,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一戶北京人在2001年的時候賣掉了二環里的四套房然后移民墨西哥,接下來的十幾年里,他們在那里多次被打砸搶,于是家里的女兒終于決定要回國。

圖片

  另一個看起來更像是段子,說一個北京人兒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賣掉了北京的一套四合院跑到意大利去打工,也是每天超負荷工作,經常被打砸搶,當他懷揣著一百多萬歐元回來安享晚年的時候,發現只能買一套普通樓房,而他的四合院已經漲到了八千萬。

圖片

  這個故事估計流傳的年頭有點久,這種四合院現在都好幾億了。

  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類似的事兒恐怕還沒少發生。就像小時候,印象很深的兩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和《上海人在東京》,在我這種鄉下小孩的眼中,北京上海那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發達地方,結果人家北京人上海人都往國外跑,果然是眼界格局不一樣呵。

圖片

  另外一篇國內某科技界大佬的文章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原作者和文章記不清了,但是內容印象深刻,這位大佬大意是說,大學時班里那些牛人都出國了,“像我們這種垃圾只能老老實實的留在國內”(這一句是原話),結果沒出國的買房又置業,現在資產已經遠遠超過那些出國的精英不知多少倍了。

  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看,那些賣掉北京上海的房產而移民去墨西哥玻利維亞等拉美國家的潮人,大腦絕對是讓驢踢了八百遍,但站在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些拉美國家彼時的人均GDP和生活水平確實要高于我國。

  事物永遠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但很顯然那些崇洋媚外的慕洋犬并沒有這樣的頭腦。

圖片

  而我國經濟一飛沖天正是從2001年入世開始,2001年賣掉二環四套房絕對可以和1912年2月11日進宮當公公、1945年8月14日給鬼子當漢奸并稱為跨時代的神操作。

  固化思維的特點就是只看眼前,而無法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正所謂有錢就有理,連放屁都是香的。

  就好比同樣一句話,如果是馬云說出來的,很多人就覺得是真理,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但如果是由小區看門大爺說出來,這些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水滸傳》里楊志的那句“你說這話,卻似放屁”。所以某大師說過:“很多時候話語本無貴賤,關鍵看是誰說的

圖片

  所以再回到1980年的蘇聯,從表面看來,此時的蘇聯實在是強盛到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國際影響力壓美國一頭,軍事實力鼎盛,幾天時間就解決掉了阿富汗的親美政權。

  但如果稍微深入了解一些,僅從之前幾篇文章來看,此時的蘇聯不敢說危如累卵那么夸張,但說其危機四伏并不過分:

  民族文化上由于棄俄文化和過度強調各民族的個性而疏忽主體文化,導致各加盟共和國分家的勢頭愈演愈烈。

  政治上由于共濟會對高層的滲透及西方對年輕一代“我們的孩子”的洗腦,親美思想逐漸占據上風。

  經濟上過于依賴石油收入,輕工業不發達,高新科技被美國把持。

  軍事上由于戈爾巴喬夫一系列腐化、軟化、弱化、分化軍隊的操作,使得蘇軍已經不再是保衛蘇聯的中堅力量。

  輿論上則是各類公知高調宣傳西式民主自由,公開抹黑蘇聯英雄,造成民眾盲目無知的崇洋媚外和對蘇聯的不滿。

  民生上蘇聯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用品日漸短缺。

  一句話,蘇聯的糧食供應大量靠向外國購買,輕工業的發展大量依靠政府補貼,外匯來源大量靠能源出口。所以只要切斷蘇聯的外匯來源,并且使得政府減少對輕工業的補貼,那蘇聯人民的生活質量就會直線下滑,而蘇聯的經濟也必然會崩盤。

  面對此情此景,美國嘿嘿一笑,機會來了,幾招下來果然輕松肢解了蘇聯。

  1.7.1 科技封鎖

  上一篇文章說到,即時是冷戰期間的1965—1967年間,美蘇雙方仍然大量互派的留學生,美國人到蘇聯大多數學習語言、文學、歷史;而蘇聯人到美國大多學習一些理工科,包括數學、物理、化工、冶金等專業。1959年到1967年的8年間,蘇聯從西方國家大肆采購了化工技術解決方案。僅在頭三年中,蘇聯就購買了五十家完整的化工廠與相關設備,每個工廠訂單的價值都價值數千萬美元。1975年,美國出售給蘇聯的全部產成品中,高技術產品占了32.7%,銷售總額達到2.19億美元。除卻直接購買,蘇聯還會向中立國購買大量敏感的美國產品,回去拆開了搞逆向工程,重新研發生產。每一年,蘇聯人都會憑借這樣的渠道獲取1億個計算機零件,甚至還有生產單元和生產線。蘇聯的航空工業部從1976年到1980年,該部就通過這種方式節約了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雖然在讀者通常的印象里,蘇聯的科技非常發達,比如第一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無數軍工黑科技,但一來蘇聯的工業側重于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二來蘇聯在高新科技領域始終依賴美國技術。換句話說,蘇聯的科技其實可以類比科技企業中的中興(ZTE),雖然看起來專利很多,但最關鍵的領域全被美國掌控,一旦卡脖子就癱瘓,而中國的科技更像華為(HUAWEI),雖然自己的技術并不都是世界領先,但是在關鍵領域有自己的技術,有能力逐漸進行產業鏈去美化。

  所以在1981年1月,在里根剛剛入主白宮兩天后,他就在總統辦公室召見了新的中央情報局局長,而商討的議題就是“甄別對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以此達到封鎖輸出給蘇聯技術的目的。

圖片

  在中情局調查期間,有200多家同蘇聯做生意的美國公司為中央情報局的代理人打掩護。他們跟隨在經理們身邊獲取情報。于是在中央情報局的努力下,越來越多蘇聯重視的技術和產品被禁止出售。到了1983年,美國出售給蘇聯的全部產成品中,高技術產品只占了5.4%,銷售總額為3900萬——僅僅為8年前的20%。同時,美國政府也對獲得美國技術授權的中立國公司發出警告,一旦發現他們向蘇聯出口產品,就對其進行制裁。

  1984年,美國成立“戰略技術轉讓跨部門高級委員會”。出口非北約國家的產品,都需要向該部門提供客戶清單,保證這種產品不會被運往蘇聯,這才可以獲得交易許可證。這使得蘇聯買技術的大門被美國徹底關上了。

  隨后蘇聯開始動用間諜力量偷技術,而美國則將計就計,將有缺陷的技術故意泄露給蘇聯,增加了蘇聯的損失。

  美國對蘇聯封鎖新技術嚴重影響了其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但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打擊蘇聯的石油產業。

  蘇聯在大量開采石油的黃金期之后,開采成本低的石油越來越少。于是為了維持產量,蘇聯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在70年代初期,蘇聯每年要花費46億美元來維持油田的正常生存。到了80年代初期,這項開支就飆升到了90億美元。

  而美國封鎖了新的開采技術和鉆機,導致蘇聯開采石油的成本不斷上升,美國對蘇聯的能源戰開始。

  1.7.2 能源大戰

  如上文所說,蘇聯外匯收入的大頭有兩樣,天然氣和石油,不時還會有點軍火交易。而根據中央情報局的情報顯示,蘇聯的經濟體系對于油氣出口依賴很大,部分時期,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所賺取的硬通貨,占到了蘇聯全部硬通貨的60-80%。

  實際上早在1977年3月,中情局給美國政府遞交了一份秘密備忘錄《即將來到的蘇聯石油危機》[The Impending Soviet Oil Crisis(ER 77-10147)],在備忘錄中,中情局指出“蘇聯石油產出的峰值將于80年代初來到,在下一個十年(指80年代)中,蘇聯會發現它自己的石油產量,非但不足以向東歐和西方提供目前規模的出口,而且還不得不與歐佩克國家競爭自身的石油供應。這標志著目前的情形(指蘇聯石油貿易巨額順差)將發生逆轉,對西方的石油出口占據了蘇聯40%的硬通貨收入。”備忘錄明確提出:“當石油產量停止增長,甚至在此之前,蘇聯的國內經濟和國際貿易關系就將受到深遠的影響。”

  既然美國能發現這個問題,蘇聯自然也察覺到了,于是蘇聯為了為了獲得波斯灣豐富的石油資源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一周之內即控制了阿富汗全國主要城市及交通干線,切斷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伊朗邊境上的主要通道。面對蘇軍強大的壓力,中東各產油國無不心驚膽戰,它們開始急速調整與美國的關系。

  里根政府上臺后,利用石油戰略來打擊蘇聯脆弱的經濟平衡和政治穩定成為主要戰略。于是在1981年4月,中情局局長凱西秘密訪問沙特,雙方開始策劃如何利用石油武器對付蘇聯。

  另一方面,彼時的蘇聯就像現如今積極修建“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俄羅斯一樣,想修一條天然氣管道將天然氣賣給西歐國家。經過多次談判后,法國、意大利、西德三個國家同意為管道建設籌措資金,并且以低于市場的利率貸給蘇聯。而蘇聯需要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向三國每年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為期25年。

  這條管道可以為蘇聯每年帶來320億美元硬通貨的收入——比之前足足增長了30%多。有了這些錢,蘇聯不僅能維持正常的軍事建設,還能買更多的糧食和技術。而且,在管道修通后,西歐國家對于蘇聯的能源依賴程度會大大上升,諸如柏林、奧地利甚至能達到100%,這無疑都會成為蘇聯在國際上的政治籌碼。

  就像現在一樣,不論懂王還是老JB登都極力阻撓天然氣管道的建設,里根是他們的先輩,當年也是這樣做的。于是在1981年12月29日,里根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對蘇聯實施禁運,美國公司被禁止參與參加天然氣管道項目。有60多家美國公司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里根要求歐洲國家立即停止與蘇聯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合作,并且停止向蘇聯提供石油和天然氣的相關技術。

  而彼時的歐洲國家也和現在的德國一樣,并沒有聽美國的話。于是第二年6月,里根將制裁范圍從美國公司擴大到由美國頒發許可證的歐洲公司。當年7月,里根簽署了一項備忘錄:

  美國將繼續對干擾美國制裁行為的任何人采取強硬手段,那些使用美國許可的技術或者獲得美國信貸補助的歐洲公司,如果他們繼續阻撓美國對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就要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并且要對他們進行進口管制。

  在受到美國的層層阻撓后,蘇聯只好動用本國力量修建管道。但由于關鍵技術被美國卡了脖子,在消耗了巨額資源,付出昂貴代價之后,這一項目還是失敗了。錢沒賺到,還賠了不少。

  在向歐洲賣天然氣失敗后,1985年,蘇聯的石油開采量在歷史上首次開始下降,美國等待已久的蘇聯“石油峰值”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美國向沙特出售了最先進的預警機和毒刺式導彈(沒有對其他國家出售過)、承諾為沙特王室提供安全保障、承諾沙特王室未來一年美元會貶值(沙特王室許多境外資產是非美元的貨幣)。于是在美國的授意下,沙特宣布石油開采規模擴大兩倍以上,立刻引發了石油價格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暴跌。

  1985年8月,沙特的石油日產量從200萬桶猛增到600萬桶。幾周后,維持到900萬桶產量。而國際油價,從30多美元直線下跌到12美元。1986年,沙特將日產量穩定在1000萬桶。國際油價下跌至8美元。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計算,石油價格每桶下降1美元,蘇聯就少收入5億-10億美元的硬通貨。而且,每桶石油價格下降5美元,將使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4%。

  與此同時,蘇聯軍火的買主,伊朗克、利比亞等國家也因油價暴跌而沒錢了。1986年,蘇聯軍火交易下降了20%。

  美國在1985年蘇聯石油產量下跌之際,刻意壓低世界石油價格,人為制造蘇聯外匯短缺,迫使盧布區國家向西方大舉借債來滿足進口需求。進口的剛性需求體現在,如果削減進口糧食,則會引發社會矛盾,激化政權危機;如果停止進口外國設備,就會拉大與西方的技術差距,從根本上削弱盧布區的經濟潛力。更重要的是,蘇聯和東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是源于技術創新所產生的競爭力,而是靠不斷新建項目擴大生產規模所形成的膨脹力,大型項目需要引進龐大的國外進口設備,停止進口就意味著無法承受的巨大的投資浪費。即便是到了蘇聯財政窮途末路的1989年底,未完工工程的規模仍達到1809億盧布,這些未完工工程在國家深刻的財政和貨幣危機的背景下,吞噬了財政收入的4/5。

  蘇聯的石油收入危機,迅速波及糧食進口和財政平衡,財政赤字又引發外債困難和經濟萎縮,進而導致蘇聯對盧布區國家的外援減少,促使各國內部的離心力增強。

  1988年,美國在蘇聯石油產量再度下滑之際,故技重施,這一次產生的卻是致命的后果。

  1988年,蘇聯和東歐的外債總額已達到2060億美元,其總規模已達到即使不增加新的外債,僅僅是債務成本也會導致債務總規模的不斷攀升。到1990年,為償還外債本息,蘇聯就不得不耗盡能源出口的全部所得。

  1.7.3 星球大戰

  長期以來,星球大戰被媒體宣傳為拖垮蘇聯的直接原因。但是通過前面的內容,可以看出能源貿易被掐斷才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美國于1981年底掐斷蘇聯的天然氣買賣,1985年開始打石油價格戰,應對星球大戰計劃則是在此之后。

  再者,從前面的一系列文章來看,作為共濟會成員的戈爾巴喬夫,大張旗鼓應對星球大戰計劃是否有些過于夸張。畢竟整個計劃的預算是1兆億美元,連美國國內的軍事專家都認為這實在是太扯了。

圖片

  1985年,戈爾巴喬夫召集了一次有關科技進步的特別會議。他要求蘇聯將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從13000個提升到28000個,機床開發中心從2500個,增加到 10700個。同時,1985-1986兩年,蘇聯會增加過去5年投資總和的50%,用于發展高新技術,對抗美國的軍事壓力。

  再考慮到同時期戈爾巴喬夫對蘇軍腐化、軟化、弱化、分化的改革措施(參見第4部分),不排除戈禿是故意以此來加大蘇聯財政的壓力,加速其崩潰。

  那么戈爾巴喬夫為何對搞垮蘇聯如此熱衷,前文提到他參加共濟會是一方面,巨大的現實利益則是更重要的原因。看看葉利欽家族在蘇聯解體后成了俄羅斯首富,就知道戈爾巴喬夫會面對怎樣的財富了。

  但怎奈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戈爾巴喬夫忙活了半天,結果卻是百密一疏,被葉利欽摘了桃,氣吐了老血。但是戈爾巴喬夫這樣的業績,西方自然不會忘,否則還怎么繼續招募第五縱隊呢。

  戈爾巴喬夫與克林頓兩人都是美國紐約哈里-沃克經紀公司的簽約演講人。2008年,戈爾巴喬夫單場演講出場費是稅后10萬歐元,他在離任后出席數百場演講會。

  而從1992年以今,戈爾巴喬夫在全球發表了80多部著作,其中最暢銷的《真相與自白:戈爾巴喬夫回憶錄》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冷戰歷史的寶貴資料。僅這本書,就讓戈爾巴喬夫賺到了數百萬美元的版權費。

圖片

  戈爾巴喬夫的賺錢手法五花八門,除演講、出書、寫專欄外,戈爾巴喬夫還先后為必勝客、蘋果電腦、路易.威登(LV)拍了電視廣告,為獲得格萊美獎的動畫片《彼得與狼》配音。

  戈爾巴喬夫的商業頭腦不止于此。由于很多俄羅斯的商家大打戈爾巴喬夫牌,戈爾巴喬夫名字和肖像頻頻出現在伏特加酒瓶和通心粉的外包裝上,2003 年,戈爾巴喬夫索性宣布,將自己的名字和昵稱統統登記注冊成商標。第一家被授權使用“戈爾巴喬夫”商標的,是俄羅斯一家小有名氣的伏特加酒廠。

  戈爾巴喬夫在下臺后的十七年里賺了多少錢,估計在10億盧布(約3000千萬美金,2億人民幣)以上。

  這僅僅是個人的收入,戈爾巴喬夫在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還以國際社會經濟與政治學研究基金會(戈爾巴喬夫基金會)和其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夫基金會的名義募集大量資金用于斂財和避稅。

  但是蘇聯解體后美國割走了多少財富呢,足足28萬億美元。戈爾巴喬夫、葉利欽這狗爺倆以及大大小小的寡頭拿到的那些錢和美國割的韭菜相比相比,實在是不足九牛一毛。(這真是用貨幣衡量出來的賣國啊)

圖片

  1.7.4 東歐劇變

  美元作為世界范圍流通的貨幣,使美國得以有效地整合全球資源。國際貿易結算大部分采用美元,迫使蘇聯和盧布區國家必須出口石油和原材料,才能獲得硬通貨,以進口糧食和西方的技術設備。石油價格暴跌加上軍費開支的飆升,使得蘇聯的外匯收入急劇下降。同時對東歐各國的石油援助無法持續,外債深重的東歐馬上陷入了經濟衰退和政局動蕩。蘇聯數千萬噸的糧食進口希望化為泡影,社會食品的極度短缺加劇了人民對政府的憤怒;已大規模鋪開的新建設攤子,由于沒有外匯難以進口外國的設備而陷入癱瘓,雷諾汽車計劃搞的12億美元的汽車改裝廠項目被擱置,英國投資的10億美元的化工廠也暫停了。再加上阿富汗戰爭的巨大消耗,財政收支嚴重惡化;為支持新建設所借來的大規模外債,蘇聯陷入了難以償還的窘境;軍工復合體為了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所急需的資金,突然沒了著落,導致軍方不滿情緒激增。

  蘇聯喪失了石油援助的魔棒,自身深陷糧食危機,硬通貨告罄,再也無力維持需要緊急救助的盧布區其他國家。樹倒猢猻散,蘇聯苦心經營半個世紀的經互會解體了,與之同時崩潰的是蘇聯的半個對外貿易市場。衛星國們紛紛改嫁西方。

  歷史上屢次平獨鎮露的波蘭,自然成為了突破口。(獨一吃Deutsch、露西亞Russia都是日語的翻譯)

  一直以來,美國都在暗中支持波蘭國內一個叫做“團結工會”的組織。在團結工會鬧事時,波蘭政府選擇求助蘇聯。而蘇聯直接指示波蘭對團結工會進行了暴力鎮壓。而美國以此為由,對波蘭進行經濟制裁。1980年,波蘭和西方的貿易額為75億美元,到了1986年,只剩下不到10億美元。與此同時,波蘭也從西方得不到貸款,只能向蘇聯借錢。短短幾年,波蘭欠了蘇聯50億盧布。而當蘇聯沒錢了,波蘭經濟也崩塌了。

  于是波蘭向美國妥協。而美國提出的條件中,就有向團結工會做出讓步,并且釋放他們被捕的成員。團結工會領導人在出獄后,宣布自己將公開活動,并且向東歐各國人民呼吁,“推翻蘇聯勢力”。他的這封呼吁信,通過“自由歐洲電臺”傳播到了東歐的每一個角落。而那時,剛好是華約成立30周年的日子。

  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在大選中勝出。9月,波蘭成為第一個拋棄社會主義的華沙國家。東歐劇變就此開始。

  而戈爾巴喬夫順坡下驢,在經濟危機之下進行了一系列神操作,弱化了蘇聯中央集權的向心力,加速了各加盟共和國的主權獨立。原本高度一體化的內部經濟所形成的統一市場,為蘇聯提供了經濟周轉總額的半壁江山,隨著各國相繼獨立,連接蘇聯整體的經濟血脈被人為割斷,國內市場陷于癱瘓,經濟最終徹底崩潰。

  蘇聯終于土崩瓦解了。

  但是蘇聯解體了,美國的打擊就收手了嗎,顯然并沒有,對俄羅斯的掠奪才剛剛開始。

  2 蘇聯解體的文化教訓

  蘇聯解體其中經濟問題必然是最本質的問題,正所謂物質決定意識。但是,不能僅僅因為只關注蘇聯的經濟和腐敗問題,而忽略了其在民族問題和文化問題上的致命失誤

  經濟問題是基礎不假,但把所有的民族、文化問題都歸結到經濟問題上同樣是思維機械僵化的一種誤區。正如歐美有許多黑人頂級體育明星,比如泰森、喬丹、羅納爾迪尼奧,他們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所獲得的收入,夠一個正常的中國家庭維持上百代來過優渥的中產生活,但是他們都非常神奇的退役不久就破產,這就不能單純從經濟層面來考慮,而要加入民族和文化問題。

圖片

  再比如阿拉伯之春后,幾百萬中東難民涌入歐洲。最具諷刺的就是一個瑞典的白左圣母,一直呼吁歐洲要敞開懷抱擁抱中東難民,然后她求仁得仁,被黑人難民給奸殺了。

圖片

  而且這并不是個例,在德國的漢堡、斯圖加特等地,出來了大量難民在重大節日有組織的大規模打砸搶燒奸。按理說這些難民即便是在歐洲過難民的生活,依然要比他們在中東過正常生活的質量還要高,可依然沒有改變他們偷盜奸掠的問題,說明了不能用經濟問題簡單粗暴的解釋一切問題。

圖片

  其次,文化領域的重要性長期以來遭到忽視,但是我們忽視不代表敵對勢力忽視。遠的不說,最近美國要每年用3億美元抹黑一帶一路的新聞已經鋪天蓋地了,英國要削減掉95%對中國公知的援助也是人盡皆知。再往前說特朗普給公知們停發狗糧,拜登又給公知們補發狗糧,都不是什么新鮮新聞了。

圖片

  西方對付蘇聯亦是如此,美國曾先后投入900多億美元,用以支持蘇聯學者、專家、精英人士發表著作或文章攻擊蘇聯,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期,大批蘇聯社會名流開始頻頻活躍在蘇聯各大中型城市,討論蘇聯發展過程中的“錯誤”,正是因為如此多的精英名流對蘇聯的發展持懷疑態度,導致蘇聯民眾對蘇聯發展的前景缺乏信心。

  2.1 一心媚歐的沙俄

  話說早在七年戰爭期間,普魯士軍神腓特烈二世與沙俄軍隊大戰一場,結果由于寡不敵眾,柏林被圍,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俄國沙皇掛了,繼任者是腓特烈大帝的狂熱粉絲,粉絲怎么能攻打自己的偶像呢,于是這位沙皇下令圍城的俄軍立刻調轉槍頭聽腓特烈大帝的指揮,使得一度瀕臨絕境的普魯士反敗為勝。

  不光如此,這位沙皇還要求俄國上層講德語,軍隊著普魯士軍裝,他本人也打扮成德國人的樣子,而且他還娶了一位名叫凱瑟琳的德國公主。結果他這種種媚德的行為引起了俄國貴族們的不滿,導致被推翻下臺,而他的德國皇后上臺,就是那位后來打得普奧叫苦不迭的葉卡捷琳娜女皇。

  到了拿破侖戰爭時期,沙俄上層又興起了媚法的風潮,有錢人家如果不請個法國家庭教師都沒法在社會上混。所以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俄法兩國,軍官說的都是法語。

  近代的俄國就處于這樣一個奇怪的狀態,一方面底層還實行極為野蠻落后的農奴制,落后西歐國家幾個世紀。另一方面整個上層社會與西方毫無差別,貴族們開舞會酒會,說著西歐的語言,沙俄時代在芭蕾舞等西方所謂的“高雅”藝術上的成就甚至領先于西方。

  (沙俄這種二元狀態看起來和之前那篇寫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歷史上的民國以及當今的印度非常相似。評論里有人質疑,說伊朗是開歷史的倒車。坦率地說,對這個問題,本國的底層人民是最有發言權的。就像公知婊安吉麗娜·朱莉說的那樣,他們啥都沒有了,但是有了自由。于是他們就不是開倒車了?)

  但其實沙俄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在文化上跪拜西方,十九世紀號稱是大師巨匠遍地走、文學名著滿天飛的時代(其實濫竽充數的很多),但公認的最強作家是列夫·托爾斯泰,最牛作品是《戰爭與和平》,俄國人又為何非要跪在地上膜拜西方文化呢。

  2.2 蘇俄時代對內的棄俄文化

  到了蘇聯成立,文化領域仍在探索,但似乎仍沒有走出自己的特色,一方面,蘇聯對俄羅斯文化似乎有故意打壓的趨勢。

  弗拉基米爾曾明確指出,“絕不允許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語言享有任何特權”,并要求在法律上“廢除任何語言的特權,實現各民族語言一律平等,保障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經費。”

  一言概之,弗拉基米爾明確反對利用國家權力來推行某一特定語言,也不主張指定某一語言為國家語言。他認為,經濟與社會活動的發展,自然會推動一種“應用性最廣、使用最為便利”的語言成為共同語言;采用行政權力強力推行某種語言,只能引起擁有其他民族語言人民的反感。

  蘇聯對不同民族身份的建構,使得普通民眾原本已經模糊的民族身份意識又逐漸清晰起來。因此,這種語言平等政策,強化了各加盟共和國民眾的民族意識,容易引發民族主義思潮,不利于民族融合。

  于是蘇聯政府從語言政策入手,開始了建設所謂“蘇聯民族”的努力。1935年,蘇聯官方曾試圖創制一種“融合語言”,即包括英語、法語、俄語甚至世界語的混合語言。然而到了1936年春,“融合語言”計劃即宣告破產,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加盟共和國買賬。

  蘇聯的這種做法,是拋棄已有的俄羅斯文化,要將西方文化融入進來,結果不僅沒有建立新的文化,反而把自己本來的文化弄的主體地位不保,結果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興起了自己的文化,給蘇聯分裂埋下了雷。

  這樣的舉措,無疑強化了其他非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意識。譬如在1956年10月,烏茲別克共和國黨中央召開上千人參加的烏茲別克知識界大會。時任烏茲別克最高領導人的努爾丁·穆希第諾夫在會上明確指出,一直被描述為落后地區的中亞“其實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最古老的中心之一”,并號召烏茲別克知識界,要“承擔發展民族文化、記載其精彩歷史及培養民族干部的責任”。

  1963年2月11—15日,烏克蘭知識界在首都基輔召開全國大會,會議不僅一致譴責了現行的語言政策,并呼吁在烏克蘭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以及文化領域使用烏克蘭語。

  2.3 蘇聯對外的媚西文化

  奇怪的是,蘇聯對內實行棄俄文化,同時卻熱衷于對外輸出文化,那么輸出的又是什么呢?

  這就像1-1=0,連自己的文化都快弄沒了,輸出的自然就是西方文化了,從沙俄到蘇聯再到如今的俄羅斯,其實一直在西方文化面前都卑微到地下室了。

  這一點從蘇聯的國民經濟方面來說就是盲目照搬,機械套用,并不懂得結合本國實際去進行因地制宜的調整,所以當八九十年代西方的坑人理論襲來的時候,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都是想都沒想就一頭扎進西方的圈套里了。

  雖然蘇聯在國家層面與西方冷戰,但在文化領域則是完全地跪拜西方,一心渴望被西方承認,像索爾仁尼琴、帕斯捷爾納克這些歪曲事實污蔑本國的文化漢奸都被奉為文化英雄,可想而知。

  (曾經,在西方猶太資本和公知們把持網絡媒體的情況下,索爾仁尼琴和帕斯捷爾納克這樣的公知被奉為“俄羅斯良心”,并被廣泛吹捧,而如今經過新冠疫情這一輪洗禮,廣大網友才恍然大悟,他們不就是蘇聯版的芳芳、糖連科嗎?公知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什么我的眼中總是飽含淚水,因為我深情地熱愛這片土地”,和“俄羅斯良心”們如出一轍)

  當這種文化洗腦愈演愈烈,發展到了國家層面,于是戈爾巴喬夫就在西方的忽悠下進行政改,把蘇聯給改沒了,葉利欽居然聽信幾個盲目崇拜西方的俄羅斯的大學經濟學教授的紙上談兵,由美國猶太資本出謀劃策進行休克療法,然后俄羅斯的經濟被美國趁機洗劫一空。(普京上臺后實行的經濟策略,很多都是在沿用蘇聯時期的一些做法,所以經濟才探底回升)

  2.4 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的重要性,其實很多人都只是隱約意識到,卻并沒有重視起來。正如蘇聯剛成立的時候,其普世價值觀一度吸引了大批西方精英成為精蘇,不拿一分錢報酬甘心為蘇聯效命,典型如劍橋五杰。而當蘇聯自己打破了這一優勢,開始無底線倒向西方,瞬間失去了這一優勢也就加速了其解體。

  (同理,美國也是用重金對外宣傳其普世價值觀,任用海量NGO,到國外培養那些又蠢又壞的公知忽悠別國的國民,使用極低的成本就擊碎了蘇聯,做到了希特勒用千萬大軍都沒搞定的事)

  俄羅斯本是東歐大草原上的未開化的野蠻人,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成功接過了拜占庭的王冠,本應該借此結合自己的實際發展本民族的文化,但不論是沙俄還是蘇聯,在內心深處依然是跪拜西方,總想要徹底融入西方,結果一次次被忽悠。

  歸根到底,還是文化不自信的結果。

  這方面來做對比,在清末中國的大門被西方列強用大炮巨艦打開的時候,那個時代的杰出人物并沒有因此而盲目的無底線跪拜西方,而是提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路。到了清末民初,雖然出現了一批以胡適為代表的軟骨頭公知,甚至提出了將漢字取消改用拉丁拼音替代這種腦殘想法,幸而有骨氣的國人占主流,才沒有讓這群公知得逞。

  現在再回想魯迅先生的《論拿來主義》,再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會更加理解這篇文章的意義。

  現如今,中國的實力大幅增長,卻依舊有那么多跪舔西方的公知慕洋犬,可想而知在民國時期國力最虛弱的時候,該有多少洋奴啊。

  懂王上臺前的美國,一如初建時的蘇聯,在互聯網時代公知們的吹捧下,成為人類的燈塔。多少人或多或少的在內心深處對美國崇拜,在這種情況下,西方都不必大動干戈,只需在一代人的內心里種下種子,待其生根發芽,自然就會結出讓西方唾手可得的豐碩果實,一如蘇聯解體那般容易。

  然而懂王加新冠的王炸組合成功地打破了這一切。

  美國為何有如此強的國際話語權?當今幾乎所有的社會科學理論都是美國主導的,在經濟,政治,社會科學尤為嚴重,說白了這些幾乎就是美國學科。以國際關系為例,所有的核心期刊,頂尖的研究機構基本都在美國。搞得美國人的理論就是社會規律一般。美國這么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都如此重視人文社會科學,況中國乎?

  3 蘇聯解體的民族政策教訓

  1941年夏,納粹德國啟動“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對蘇聯宣戰,蘇德戰爭爆發,隨后兩個月的時間里,德軍席卷蘇聯西部領土,一舉殲滅近百萬蘇聯西南方面軍(蘇軍傷亡30多萬,被俘66萬)。

  對于開局如此清脆的跪拜,傳統歷史學家給出了幾方面的原因,比如蘇聯對開戰準備不足,整肅導致軍官斷層,對德軍新戰法不適應導致指揮失誤等。

  但如果多查詢一些史料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只會死摳書本的書呆子們的說法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

  (實話實說,個人覺得那些純文科的歷史學家們都是移動的書架,沒有邏輯思維,只會死記硬背歷史典籍,所以現在一看見《百家講壇》類的節目就繞道,反觀那些真正在史學方面有重大建樹者,幾乎沒有歷史科班出身)

  1)蘇聯方準備不足

  這個很明顯就不合理,在蘇德瓜分波蘭后,蘇聯就已經做好了對德作戰的準備,否則怎么解釋蘇聯在此時的蘇德邊境陳兵百萬。

  2)整肅導致軍官斷層

  3)對德軍新戰法不適應導致指揮失誤

  這兩條放到一起,是因為自相矛盾,如果說蘇軍對德軍的新戰法不適應導致戰爭初期指揮失誤,那么整肅導致軍官斷層豈不是就把舊的指揮思想給清除掉了,反而有助于新指揮系統的形成。

  更主要的是此時德軍已經憑借閃電戰席卷了整個西歐,蘇軍不可能對此還一無所知,而且蘇軍的機械化程度不次于德軍,同樣有實力應對閃電戰。

  所以被歷史學家所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被德軍席卷的蘇聯西部是其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區,而非俄羅斯地區,這才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讀者可以簡單回顧一下蘇德戰爭初期的概況,德軍席卷蘇聯西部地區的時候,當地蘇軍幾乎是一戰即潰,比如以烏克蘭人為主的西南方面軍,被俘人數是傷亡的兩倍多,說明他們抵抗的意志并不強。但當德軍越過斯摩棱斯克進入俄羅斯后,遭遇到的是極其頑強的抵抗,德軍在北(列寧格勒)中(莫斯科)南(斯大林格勒)全線都無法再前進一步,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為出名就不說了,列寧格勒圍城戰持續了近三年,蘇聯付出了近150萬人的生命,城內的貓狗全部被吃光,餓死60多萬人,如果烏克蘭的抵抗意志有俄羅斯的十分之一,估計也不會有那么夸張的大潰敗。

  在烏克蘭大潰敗的時候,同一時間白俄羅斯的抵抗意志就要強得多,看看布雷斯特要塞就知道了。

  (這幾天烏東局勢升級,不過考慮到烏克蘭軍隊那一觸即潰的戰斗力,估計也不夠烏東民兵打的)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因為很多人固有的印象里把其當成了主旋律小說,并沒有真的去翻看,但其實如果真的認真讀過,就會發現這部小說對于一戰期間及之后烏克蘭歷史有非常詳實客觀的記錄,特別是烏東的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的矛盾沖突。

圖片

  言歸正傳,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之間的關系遠比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要近得多,在歷史上就是同一個民族基輔羅斯,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地區曾被波蘭-立陶宛統治過一段時間,這或許是造成一個民族分化成三部分的原因。

  但沙俄強大之后逐步收復了被波蘭占領的西部地區,所以不同于南斯拉夫是一戰后才聯合在一起,俄烏白在歷史上就始終是同一個國家。

  就是最近甘當西方炮灰的這個烏克蘭的喜劇總統,在一次演講中不會用烏克蘭語說錢包,只好問身邊的秘書,而且還是用俄語問的,從這一細節就可以看出俄烏白三家之間關系的緊密度。

  俄烏白三個東斯拉夫民族加起來占蘇聯總人口約80%,這本是足夠多的穩定力量,但沒想到錯誤的民族政策讓哥仨起了內杠,直接導致了蘇聯的崩盤。這三個根本是一家、宗教信仰相同,語言通用,又同在一個國家幾百年的民族居然最終分裂了,其教訓遠比南斯拉夫分裂要來得更為深刻。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被西方給忽悠瘸了。

  蘇聯剛成立的時候,就制定了憲法,其中規定各成員國地位平等,具有包括主權在內的高度自治權,且有退出聯盟的權利。而且直至蘇聯解體,蘇聯憲法關于“各成員國具有主權且可自由退出”的條款都一直沒有改變。這就使得急吼吼第一個要退出蘇聯的烏克蘭的做法在原則上并不違憲。

  至于當時的蘇聯憲法為什么這樣規定就不知道了,或許是聽信了西方自由博愛的那一套,問題是西方國家向來是說一套做一套而且從不顧及臉面,比如說前兩年要鬧分裂的加泰羅尼亞,西班牙壓根沒給其獨立自主的權利,直接就給逮捕鎮壓了。

  早在沙俄時代,官方就一直在推廣俄語作為通用語。但蘇聯成立后,似乎要反其道而行之:“絕不允許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語言享有任何特權”,并要求在法律上“廢除任何語言的特權”。并對民族進行細分,無中生有創造出幾十個民族,對不同民族身份的建構,使得普通民眾原本已經模糊的民族身份意識又逐漸清晰起來。因此,這種語言平等政策,強化了各加盟共和國民眾的民族意識,容易引發民族主義思潮,不利于民族融合。

  那么在沒有一個通用語言的情況下,蘇聯內部如何進行交流呢,原來蘇聯的設想是從語言政策入手,開始了建設所謂“蘇聯民族”的努力。1935年,蘇聯官方曾試圖創制一種“融合語言”,即包括英語、法語、俄語甚至世界語①的混合語言。然而到了1936年春,“融合語言”計劃即宣告破產,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加盟共和國買賬。

  本來在斯大林時代,蘇聯還做了一些普及俄語的努力,但赫魯曉夫上臺之后,又給全盤推翻了,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聲稱,社會主義并不是要消除各民族之間的不同,而是要繁榮非俄羅斯民族的文化。

圖片

  當年6月,蘇聯共產黨機關報《共產黨人報》全文發表了“從未公開”的列寧“遺言”。列寧在“遺言”中指出,要著重提防并反對大俄羅斯主義,而且“在向少數民族讓步以及寬容方面,應該多做一些”。(這到底是誰說的?)

  這樣的舉措,無疑強化了其他非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民族意識。譬如在1956年10月,烏茲別克共和國黨中央召開上千人參加的烏茲別克知識界大會。時任黨中央最高領導人的努爾丁·穆希第諾夫不僅在會上宣布,將為在斯大林時代受到迫害的烏茲別克作家及干部平反;還明確指出,一直被描述為落后地區的中亞“其實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最古老的中心之一”,并號召烏茲別克知識界,要“承擔發展民族文化、記載其精彩歷史及培養民族干部的責任”。(想一想最近新聞披露的西域的兩面人)

  但隱患此時已經日漸明顯了。

  1963年2月11—15日,烏克蘭知識界在首都基輔召開全國大會,會議不僅一致譴責了現行的語言政策,并呼吁在烏克蘭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以及文化領域使用烏克蘭語。

  如果蘇聯能夠循序漸進地修改憲法,譬如對原有的聯邦制性質進行調整、逐步取消各加盟共和國的主權以及可以退出聯盟的條款,在強調建設“統一多民族國家”、保證增進不同民族交流的同時,加強俄語教育,或許能最大限度緩解非俄語加盟共和國的民族主義思潮。

  但是蘇聯在這一問題上卻明顯受到了西方的欺騙,結果自廢武功,導致最核心的三兄弟俄烏白居然分裂了,結果蘇聯自然也就解體了。

  那么解體之后的烏克蘭過得就更好了嗎?

  這方面的內容就無須贅述,因為最近的新聞報道已經足夠多了,簡單的說,烏克蘭曾經是蘇聯最富裕和發達的地區,農業富足,工業體系強大,人均GDP更是高居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首位,在蘇聯剛解體時曾是世界第三核國家。對烏克蘭來說,最優的選擇就是和俄羅斯、白俄羅斯綁定在一起。

圖片

  結果在自作主張脫離蘇聯三十年后,烏克蘭被西方騙了一次又一次,自廢俄武器,又敞開大門讓西方和猶太人搜刮國有資產,如今人均GDP只有當時蘇聯最窮的哈薩克斯坦的零頭。烏克蘭整個國家四分五裂,現在還在打仗,男人要么成為西方的炮灰,要么參加黑幫。成年女人給西方人當代孕工具,讓烏克蘭成為歐洲子宮。年輕女人給西方男人發泄欲望,讓烏克蘭成為歐洲妓院

  蘇聯如此失敗的民族政策,不得不引以為戒。

  4 蘇聯解體的軍事教訓

  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為了丑化蘇聯形象,出版了大量抹黑蘇聯的文學作品;同時還利用無線電波對蘇聯民眾進行思想滲透,甚至買通蘇聯媒體發布負面新聞,蘇聯在衛國戰爭時期出現了很多英雄,但是在美國錯誤宣傳和誤導下,蘇聯群眾甚至對自己國家的英雄都產生了懷疑。

  比如在蘇聯解體前后,就出現了污蔑和質疑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英雄卓婭的事情,當時蘇聯國內出現了“卓婭并不是英雄,一切都是偽造。”的聲音,還有人質疑“卓婭焚燒的并不是敵人的馬廄,而是村民的房屋”等等,說得天花亂墜,導致不明真相的蘇聯年輕一代還真的以為卓婭是被制造出來的英雄,這背后就是西方國家的宣傳戰和輿論戰。

  西方通過文化戰成功的給蘇聯的幾代人的思想埋下了種子,再加上前文提到的俄羅斯缺乏民族文化自信,幾百年以來一直跪拜在西方文化的石榴裙下。在這種背景下,到了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為代表的這一代蘇聯領導人上臺,一番神操作。短短幾年時間,貌似強盛無比的蘇聯在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輕輕一推下,就土崩瓦解了。

  戈爾巴喬夫自1985年3月10日上臺后,他所開始推行的“新思維改革”簡直就是迷之操作,在對外政策上一再讓步,宣布停止與美國搞軍備競賽,但是卻沒有在緩和與西方之間的矛盾方面并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圖片

  而在蘇聯國內改革上,戈爾巴喬夫先從經濟改革開始,經濟改革沒搞成才進行政治改革,政治改革一塌糊涂又進行軍事改革,但所有的改革措施都越改越差。給旁邊者的感覺是,戈爾巴喬夫根本就不是為了解決蘇聯的問題而改革,他壓根就是為了改革而改革(可以叫他不改革不舒服斯基),如果再看他在蘇聯解體時的種種表現,很多人都懷疑他是被西方深度洗腦,就是想把蘇聯置于死地的一個西方安插進來的木馬。

圖片

  這并不是膚淺的陰謀論,而是有據可查的,俄羅斯歷史學家O·A·普拉托諾夫在《俄羅斯荊棘之冠:共濟會歷史1731-1995年》一書第25章“共濟會一覽”中,揭露了自1945年至1994年,原蘇聯體制內約有400名以上的黨政高級官員加入共濟會或隸屬共濟會的國際組織(如“彼得伯格俱樂部”、“大歐洲”委員會、“國際俄羅斯俱樂部”等),其中包括最高領導人如M.戈爾巴喬夫、A·雅科夫列夫、Э·謝瓦爾德納澤、Б·葉利欽等均是國際共濟會會員。

  該書披露大量事實,講述了共濟會秘密組織以及中情局(CIA是隸屬美國共濟會體系的情報和行動機構)斥巨資在蘇聯尋找和培養利益代理人的詳細內幕,以及這些美國利益代理人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

  由此聯想到湖畔大學、泰山會等所謂的商業組織,以及幾乎被西方資本全面滲透的微博、知乎等媒體,西方對文化輿論的重視遠超想象。

  到了1988年12月,戈爾巴喬夫突然對外宣布蘇聯將進行50萬大裁軍,這個盲目削弱國防力量的舉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

圖片

  戈爾巴喬夫為什么突然間要盲目裁軍,普遍認為有三點原因:一是蘇聯經濟大幅下滑面臨崩潰,裁軍是為了減輕負擔。二是戈爾巴喬夫心心念西方,裁軍是為了向西方示好。三則是上面所提到的共濟會,戈爾巴喬夫此舉是為了削弱蘇聯的實力,為之后的解體做準備。

  科學合理的裁軍是裁掉那些缺乏戰斗價值,甚至是累贅的部分,是為了更好的建設高質量的軍隊。但蘇聯可倒好,直接就把作戰部隊給裁了,而且還不重視復員軍人待遇,這就導致了后面軍隊一系列的問題。

  由于戈爾巴喬夫盲目裁軍及對西方的無底線退讓,導致沒有了蘇聯的震懾力,東歐國家集體劇變。而在1989年的東歐撤軍行動中,由于蘇聯無力安置,或者說也無心組織、解決大批復員軍人的住房、就業等問題,大約有60萬名蘇聯退役士兵及家屬被困在中東歐各個國家,為此還丟棄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事駐防基地。

  在國外服役的蘇軍官兵被召回到國內后,卻并沒有被妥善安置,對比以前的待遇差距極大,致使許多復員軍人家庭都生活在社會貧困線以下,這讓蘇聯社會公眾開始對軍隊失去信心,甚至反感部隊的征兵工作,大量家庭父母想方設法不讓自家孩子參軍。

圖片

  隨后,蘇聯的征兵工作大受挫折,國防部不得不將征兵時間一再延長,甚至還派出警察上門去抓逃避兵役者,但都收效甚微。到了1990年,蘇聯軍隊從最開始的530多萬現役軍人,逐漸減至390多萬人,當軍隊無法招募新兵時,也意味著政權面臨著極大危險。

  同時,伴隨著大規模裁軍是削減戰略核武器,以及中短程導彈等威懾武裝力量,這讓蘇軍原本戰略計劃落空,出現了大量沒有預案的工作任務,導致軍隊官兵們的國家榮譽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都遭到嚴重打擊,并且開始出現組織無序、指揮紊亂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大裁軍僅僅只是開端而已,接下來戈爾巴喬夫在軍事上謎一般的“操作”,有理由相信他不僅是對軍事低能無知,更加坐實了他是西方國家潛入蘇聯的“間諜”,其所作所為就不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反倒是讓人覺得順理成章了。

圖片

  歸結起來大致有三點:

  首先,戈爾巴喬夫主動解除了蘇共對軍隊的領導;

  其次,戈爾巴喬夫從精神上閹割了蘇軍;

  再次,戈爾巴喬夫放縱了蘇軍的腐敗和自毀。

  以上三點內容,在自毀長城:蘇聯這3大失誤,使其失去了軍隊的保護,最終走向解體 中有詳細的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在戈爾巴喬夫這番神操作下,蘇聯并非沒有明白人。1991年8月19日,為了阻止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等人簽署“新同盟條約”,以蘇共國防部長亞佐夫為首的強硬派發動了“政變”,但最終的結果卻如鬧劇一般草草收場,沒有任何沖突爆發,也沒有流血傷亡情況發生,這就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蘇聯解體”事件的導火索。

  令人費解的是當時讓世界都為之膽寒的蘇聯“鋼鐵洪流”,面對國家存亡危機的關鍵時刻,為何卻猶如一盤散沙,在這起“八一九”事件中表現得毫無作為呢?

  甚至連葉利欽在人民代議會上,貿然起身走上臺要求戈爾巴喬夫宣布解散緊急事態“安全委員會”,以及蘇共為非法組織的舉動,蘇聯軍隊都表現得無動于衷,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戈爾巴喬夫徹底失去了蘇軍的捍衛和支持呢?

圖片

  答案就是戈爾巴喬夫幾年時間內對蘇聯軍事體系的破壞。

  蘇聯失敗的軍事改革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兒童雜志上讀過的一個故事。

  話說有一只縮手縮腳的刺猬,一天碰到一只狗。狗說要買刺猬身上的刺,刺猬不敢,怕失去刺。于是狗說可以只買幾根,這樣不影響刺猬的安全。于是刺猬就拔了幾根刺,不料狗高價收購。刺猬大喜,遂又拔了幾根刺,狗依然出高價,并且告訴刺猬有了錢可以住別墅雇保鏢來保障自己的安全。刺猬越想越美,就不斷拔刺賣給狗,直到把身上的刺都扒光,此時的狗終于露出了獠牙,一把撲上去將沒有刺的刺猬吃掉,順道把刺猬賣刺的錢都拿了回去,還把刺猬的刺賣了一筆好價錢。

  蘇聯這只失去刺保護的刺猬,到頭來只能被美國這條狗吃抹干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曉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7. 到底誰“封建”?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0. 烏克蘭逃兵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8.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