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這是毛主席“6.26指示”最核心的一句話。
老徐昨天的文章說,新中國30年,中國農村發生了六大歷史性的飛躍:
第一個就是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溫飽問題。
第二個歷史性飛躍就是人民有了安全感。
第三個歷史性飛躍是教育。
第四個歷史性飛躍是電氣化。
第五個歷史性飛躍是工業化。
第六個歷史性飛躍就是醫療衛生的普及。
與解放前對比,新中國30年的發展真的天翻地覆。
老徐就想,這些是多少GDP?
比如,1949年中國糧食1.1億噸,1979年3.3億噸。土地沒有多少增加,為什么糧食增產3倍?當時化肥種子科技還沒有那么發達,主要靠增加水澆地和改良土壤。剛剛公布的數據,中國建設水庫9.8萬座,絕大多數是新中國30年建成的。后來有建設,但沒有多少。比如河南林縣紅旗渠總投資1億元,有人計算,即使現在是科技施工,100億元也建不成。很多大型水庫,今天投資100億也建不成。
這些水庫是多少GDP呢?
作為我們普通人接受的教育和醫療體系,需要投入多少錢才能建成呢?
反正現在GDP很高了,教育、醫療和住房卻是最賺錢的行業,是增加GDP,卻不能實現GDP很低的時候毛主席的免費教育和醫療,住房就掏空老百姓的六個口袋,讓老百成了房奴,負債累累。
教育、醫療和住房,成了壓在頭上的新三座大山。
去年以來,中央房地產去金融化、教育去資本化,醫療去市場化,就是要推倒這三座大山。難度很大,地方政府說,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了,哪還有錢搞免費教育和醫療?房地產土地財政是支柱,房價不能跌。
住房、醫療和教育成了最賺錢的行業,大家都想不明白。農民辛辛苦苦掙得錢,都搭在這三件事情上,還欠下一屁股債。
大家都在問,為什么毛主席的時候GDP不高,不講GDP,教育、醫療普及都搞成了,住房也不是支柱產業?為什么GDP這么多,教育、醫療和住房成了三座大山?
恐怕經濟學家是說不清楚的。
有句話,發展是硬道理。這話沒錯,但為什么而發展呢?
毛主席的發展是解決人民群眾吃飯、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最基本生活所需,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政府的錢是投在這些地方,而不是把這些市場化去賺GDP。
難道發展GDP不就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然GDP有什么用呢?只是個數字而已。
毛主席的”6.26指示“就解答了我們的疑惑和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