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回答《新京報》記者關于網絡實名制的提問時表示,網絡實名制是個大方向。而就在與此同期,又現“跨省追捕”,湖北一青年發帖批評政府形象工程被拘捕。
我不禁要問,在當前的語境下,網絡實名制到底是在保護誰?是誰在大力促成網絡實名制?這是真正保護廣大網友安全上網,維護社會穩定,還是有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網絡監督在懲貪反腐上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譬如陜西周老虎事件、云南躲貓貓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溫州“購房門”等,均是借助網友的爆料,引起社會的關注,結果證明,網友也沒有揭錯人,沒有冤枉他們。網絡以前從來沒有在監督貪官污吏違法行為上起過這么大快民心的作用,這些接二連三的網絡民意,也引得不法分子人人自危。
所以,當前一些地方領導都是出了問題都是急于捂蓋子,若發現被舉報,必采取各種手段,查根究底,挖地三尺,也要把舉報人揪出來,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實名制未出臺之前,他們就敢有恃無恐的跨省追捕,一旦形成中央法規,他們還不就更擁權自重、越發放肆嗎?
這個網絡實名制終究就是沖著匿名制而來的。提倡實名制,從理論上講也許是可行的,大家都知根知底,有利于網友之間的信任、交流,也有讓網友樹立為自己的言論負法律責任的意識的作用。但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曾坦言:“一些地方政府可能遮蔽了百分之九十的壞消息,只有百分之十被媒體披露”。而這被曝光的百分之十十有八九又是匿名傳遞?!边@就是網友在關注社會會生活上是否實行實名制上的實際行動。
匿名揭發是官民溝通渠道不暢情況下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匿名發帖、匿名舉報可以說都是被權勢逼出來的,是被避免報復逼出來的。在實名制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行推行“實名制”,其效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發言者的隱私誰來保護,誰還敢批評舉報那些不法現象?在發言者、舉報者、批評者、的人身安全和自由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強行推行網絡實名制,無異于是想封批評者的嘴,和諧掉不和諧的聲音。
贊成網絡實名制者聲稱網絡實名制有利于保護網絡安全和社會會穩定,在現在網絡實名制的大趨勢下,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只有通過實行實名制,才能營造健康良好的網絡環境嗎?憑有關部門的技術手段,沒實行網絡實名,一些利用互聯網犯罪的人不也是被揪出來了嗎?在沒有網絡實名制的時候,那些造謠生事傳播不良信息者不照樣被繩之以法了嗎?
要保護網絡話語安全,首先要保護網絡說話者權益。形象點說,互聯網可以是疏導社會矛盾的有效“減震器”,而網絡實名制將使這個“減震器”失去彈性,因此不能因為網絡言論存在一些問題而因噎廢食物。而即使出現利用網絡造謠生事、惡意中傷的,我們的法律也不會視而不見。不僅在網絡上,在什么地方造謠生事、惡意中傷造成后果的,都要負法律責任,
當前,幾乎沒有制度化的渠道能保證公民有效的表達意愿和社會協商,因為我們普通公民沒有資本、沒有權力,我們只有網絡,網絡表達平臺和網絡民主更顯得彌足珍貴。而網絡實名制卻使網絡監督官員不法行為的道路更加狹窄、危險。
雖然網民發表的意見中也有一些謠言、反動、語言暴力等問題,但畢竟是極少的一部分,對于造謠生事的網民,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僅是為為防范極少數人的不良行為,而讓全體網民都實名,這樣是不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藥”呢?而誰又樂此不疲呢?這種以全體網民讓渡隱私、收縮批評權、監督權為代價的網絡實名制政策,注定是超越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不符合網絡正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